2023年12月15日发(作者:陈永洲)
综合性学习
人无信不立
1.理解“诚信〞的传统内涵,了解“诚信〞的意义。
2.学习讲诚信故事,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掌握演讲技巧。
3.发现身边与诚信有关的人或事,感受美好品质,努力在生活中践行“诚信〞。
一、导入新课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诚信〞一直是中国人引以为傲的美德,也是我国传统道德的根底和根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中华民族形成了重承诺、守信义、以诚立业、以信取人的道德传统。“千金一诺〞“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之类的美谈佳话永留史册,并表达在实际生活中。中外历史反复证明,一个不讲诚信和没有诚信传统的国度和民族,终究都会消亡。现在,就让我们从传统道德中汲取诚信素养的精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努力建设诚信社会,做一个诚信小少年吧!
二、教学新课
活动一:引经据典话诚信
(一)活动指导
1.分组搜集有关“信〞的名言警句、成语典故、名人逸事及其他经典论述,理解“信〞的传统内涵。
2.每组的组长汇总整理搜集到的资料,先按类别划分为论述类和事例类,再进一步分为“个人之信〞“交友之信〞“经商之信〞“国家之信〞等。搜集整理时,可结合历史课本,借助报刊书籍、网络媒体等,也可到当地的历史古迹、博物馆、纪念馆等探访,还可以请教老师。可以是文字材料,也可以是图片、宣传画等图画材料,还可以是录音、录像等影像材料。
3.每个小组将整理后的资料制作成册。
4.根据以上材料,分组讨论:“信〞有哪些含义,“信〞对个人、社会、国家有怎样的意义等等。
5.通过班内的相互研讨,进一步学习古代道德楷模的经典论述和典型事迹,理解“信〞的传统内涵,明确“信〞对个人、社会、国家的重要意义。
(二)活动例如
例如一:名言警句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
诚信者,天下之结也。——《墨子》
不信不立,不诚不行。——晁说之
诚信为人之本。——鲁迅
老实是力量的一种象征,它显示着一个人的高度自重和内心的平安感与尊严感。——艾
琳·卡瑟
当信用消失的时候,肉体就没有生命。——大仲马
老实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德莱塞
老实是一个人得以保持的最高尚的东西。——乔臾
例如二:成语典故
言而有信
吴起担任魏武侯时的西河郡守,秦国有个小哨亭靠近魏境,吴起想攻下它。不除掉小哨亭,那么会对魏国的种田人构成很大危害;要除掉小哨亭,又不值得为此征集军队。于是吴起就在北门外放置了一根辕木,然后下令道:“谁能把它搬到南门外,就赏给谁上等田地,上等住宅。〞过了很久也没有人去搬它。等到有了搬动它的人,立即按照命令行了赏。不久吴起又在东门外放了一石赤豆,并下令说:“谁能把它搬到西门外,赏赐如前。〞人们抢着搬它。于是吴起下令道:“明天将攻打哨亭,有能先上去的,任命他做魏国大夫,赏他上等田地住宅。〞人们争先恐后。于是一个早上就攻打下了哨亭。
例如三:名人逸事
宋濂——守信好学
宋濂是我国明代一个知识渊博的人。他从小喜爱读书,但家里很穷,上不起学,也没钱买书,只好向人家借。每次借书,他都讲好期限,按时还书,从不违约,人们都乐意把书借给他。
一次,他借到一本书,越读越爱不释手,便决定把它抄下来。可是还书的期限快到了,他只好连夜抄书。时值隆冬腊月,滴水成冰。他母亲说:“孩子,都半夜了,这么寒冷,天亮再抄吧。人家又不是等这本书看。〞宋濂说:“不管人家等不等这本书看,到期限就要还,这是个信用问题,也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如果说话做事不讲信用,失信于人,怎么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又一次,宋濂要去远方向一位著名学者请教,并约好见面日期,谁知出发那天下起鹅毛
雪。当宋濂挑起行李准备上路时,母亲惊讶地说:“这样的天气怎能出远门呀?再说,老师那里早已大雪封山了。你这一件旧棉袄,也抵御不住深山的严寒啊!〞宋濂说:“娘,今天不出发就会误了拜师的日子,这就失约了;失约,就是对老师不尊重啊。风雪再大,我都得上路。〞
当宋濂到达老师家里时,老师感动地称赞道:“年轻人,守信好学,将来必有长进!〞
例如四:说说“信〞的含义、意义
同学甲:我来说说我国古代书籍中出现的“信〞的含义:何谓信?信者,人言也,老实也。就是“言出由衷,始终不渝〞。信字从人言,人言不爽,方为有信,方有诚心之意。以诚居心,必然老实。处世端正,不狂妄,不欺诈者,是为信也。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人无信不立。
同学乙:我认为的“信〞的意义是:“信〞既是儒家实现“仁〞这个道德原那么的重要条件之一,又是其道德修养的内容之一。孔子及其弟子提出“信〞,是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互守信用,借以调整统治阶级之间、对立阶级之间的矛盾。儒家把“信〞作为立国、治国的根本。
活动二:环顾身边思诚信
1.可分小组从身边或社会上找一两位不避己责、老实待人、讲求信用、“言必信,行必果〞的人,了解他们的诚信故事、诚信经历,听听他们对诚信的理解。把他们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并说说你的感想。
2.访问父母、老师等长辈,虚心听取他们对诚信的理解。这有助于我们践行诚信。
3.联系身边或社会上一些不讲诚信的反面事例,小组展开讨论:诚信缺失会带来什么不良影响?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碰撞思维的火花。
活动三:班级演讲说诚信
(一)活动指导
1.每人围绕“诚信〞话题写一篇演讲稿,在小组内试讲。组员认真听,并提出修改意见。
2.小组推荐精彩演讲稿和出色演讲者参加班级演讲会,小组通力合作共同修改演讲稿,并为演讲者出谋划策。
3.课代表及小组长统筹安排,协调组织好班级演讲会。
(1)比赛前准备。制定好主题、内容、参与对象和人数、活动时间与地点、活动要求、评分标准等。
(2)比赛过程中演讲者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表达技巧方面:要观点鲜明,适当使用一些说明个人倾向的词句;要重点突出、层次清楚,恰当使用关联词和修辞手法;要与听众沟通、交流,营造气氛;要少用或不用生僻词语、专业术语,多用短句,适当重复。
②发音方面:音量适中、自然、有变化,吐字清楚,读音准确,使用重音强调重点,表达感情。
③体态语方面:双眼平视前方,与观众进行目光交流;姿势放松,体态自然,做到落落大方、沉着自信;根据需要辅以手势,但不宜频繁、夸张。而听众要认真倾听,保持安静。
(3)比赛最后,根据评分给参赛者颁奖。
(二)活动例如
诚信的魅力
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诚信的魅力》。
诚信无形,却可以经天纬地;诚信无色,却可以耀人眼目;诚信无味,却可以在中华上下五千年里散发出醇厚的芬芳。无形、无色、无味的诚信有着撼人心魄的力量。近年来,诚信却受到了严峻的挑战。无论是“三鹿问题奶粉〞事件还是近期炒得沸沸扬扬的染色馒头事件,抑或是最近又重新热议的“该不该抶跌倒的老人〞的话题,都反映了当今社会诚信缺失的严重问题。
多年前,一位北大新生入学,他提着大包小包,在偌大的北大校园里不知所措。情急之下,他看见一位穿着布衫的长者,便把行李往他身边一放,说道:“师傅,麻烦您帮我看一会儿行李!〞一个多小时后,这位新生办完一切手续回来,发现那位长者依然为他守着行李,寸步不离。在第二天的新生入学大会上,他发现,昨天为他守行李的长者正坐在主席台的中央。他就是当代著名的东方语言学家、教育家、散文家,北大副校长——季羡林先生。事后,这位学生说道:“季老身上透出的人格魅力将改变我的一生。〞是啊,诚信就是如此征服着
人心。然而,诚信的魅力不止于此。
一位社会学家就“为什么我会成功〞在一千位成功人士中做过调查,结果出乎人们的想象,没有一个人认为他的成功是因为自身有才华。他们中绝大多数人认为:成功的秘诀在于“诚信〞。其中一位只有小学文化的企业家说:“高深的理论我不懂。我只知道,诚心诚意对待我的每一位客户,诚信诚意对待所有与我合作的人。〞诚信使他不断地开展着自己的事业。我们正处在青少年时期,青少年时期是塑造人格、修养品德的重要时期,我们怎样对待每一位同学,如何上好每一堂课,怎样面对每一场考试,都是诚信对我们的考验。假设我们在学生时代就随意糟蹋自己的诚信,用虚假的成绩和虚伪的态度糊弄大家,那么在将来的竞争中就会难以立足。
古今中外以诚为公,以诚立业的事例无不说明诚信这种人格力量在人生开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朋友们:让我们努力培养老实守信的品德,让诚信使我们的人格闪光!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进一步掌握重音和停连的要领,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济南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思路,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1968年的一天,许多知名人士纷纷祝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川端康成,因为他是日本第一个获此殊荣的作家。可当时,有一位瑞典大使却说了这么一句话:“你知道吗,这次得奖的本不应该是你,是一位中国作家,只可惜他已去世,而这个奖项只颁给健在的作家。〞你知道这位中国作家是谁吗?〔明确:老舍先生〕老舍先生是现代文学史上的语言大师,他的文章用语质朴清新,没有特别华
美的辞藻,却饱含深情,独到洗练且韵味无穷。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济南的冬天》,去感受老舍先生语言的魅力。
〔板书课题和作者〕
【设计意图】激趣导入,在牢牢抓住学生注意力的同时,尽可能地把学生的关注点引到文章的语言上来,为学习本课明确方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注释,了解作者〔见《状元大课堂》本课“作者名片〞栏目〕
2.自读课文,掌握字词
结合相关资料圈出疑难字和生字词,扫清字词障碍。〔见《状元大课堂》本课“字词清单〞栏目〕
3.细读课文,整体把握
思考以下问题:
〔1〕作者是如何概括赞誉济南的?
〔2〕济南的冬天给你的总体印象是什么?
〔3〕文中选取了哪些具有代表性的景物来描写济南的冬天?
预设〔1〕“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2〕温晴。
〔3〕文中选取了山和水来描写济南的冬天。
4.研读课文,体味探究
思考以下问题:
〔1〕作者是如何突出济南的冬天“温晴〞这一特点的?
预设 作者是通过三组比照突出的:北平(大风)与济南(无风声),伦敦(无日光)与济南(响晴),热带(日光毒辣)与济南〔温晴〕。
〔2〕作者围绕着这个特点选取了哪些具有代表性的景物来描写济南的冬天?
预设 三组山景:阳光朗照下的小山、薄雪覆盖下的小山和城外的远山。两组水色:水上冒着热气和水中透着绿色。
〔3〕通过对这些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预设 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师小结:文章先将济南的冬天与北平、伦敦、热带一一进行比照,突出济南冬天天气“温晴〞的总特点;然后具体描绘济南的冬天特有的景致,写山景写了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的远山,绘水色绘了水上冒着热气和水中透着绿色,处处渗透着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明确作者的写作思路。在自读与速读过程中,学生先初步形成对文章内容的整体认识,再在交流讨论中寻找恰当的词语进行概括,这种从粗泛到精准的过程符合学生感知新事物的认识规律。
三、再读课文,指导朗读
师:老舍先生于1924年应聘去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教中文。 1929年回国,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达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称为他的“第二故土〞。本文是他怀着对“故土〞的深情写成的。
1.朗读课文,把握内容
选择你喜欢的段落朗读,并说说其主要写了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生自由朗读〕
预设 第4、5、6段。景物及特点:阳光朗照下的山——可爱;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城外的远山——淡雅;水上冒着热气——温暖;水中透着绿色——澄清。情感:对济南的冬天一往情深〔热爱、赞美、喜悦〕。
2.指导朗读,体会情感
老舍先生对济南的冬天一往情深,这种热爱,充溢在字里行间。所以我们在朗读课文时不仅要注意语气、语调、语速、重音和停连的把握,还要用心体味、揣摩作者的意图。请结合课后练习四,重点朗读第3段,感受小山的可爱。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音与停连示范:
课件出示:
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儿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似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
便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儿梦想不能一时实现,
.....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2〕作者是怎样写出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的可爱的?结合具体内容说说。
预设 ①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闲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用一“睡〞、一“醒〞,一连串的拟人手法,衬托济南冬天舒适温暖的环境。“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似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用“看护者〞比喻四周的小山,加上温存体贴的抚慰,写出这一圈小山的“特别可爱〞。②从人们的感受写。“面上含笑〞“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写人们的梦想,不仅描绘笑容,更突出其心理活动,侧面写出小山的可爱。
〔3〕指名学生朗读第3段,师评议并指导。
提示:评议、指导朗读时,要在前面朗读训练的根底上,侧重于指导学生用适当的朗读技巧准确地表情达意,引导学生体会作者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深情。如:“一个老城,有山有水……暖和安闲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一句,“睡着〞“唤醒〞是拟人的写法,将老城人格化,使之带有生命的感觉与意味,突出了济南“暖和安闲〞的特点。此环节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也可朗读文章中其他喜欢的段落。
师小结:老舍先生描山景绘水色,不仅写出了济南的冬天气候温晴的特点,更是把济南的冬天的这种温晴渗透进每一个字眼儿,一处景就渗出一缕情。难怪他眼中冬天的济南是慈善的、秀气的、富有生机的。
【设计意图】语言是思想情感的载体。细细地品味语言,才能更好领会文章的内容。学生在朗诵实践和体味情感的过程中,可以加深对语言的理解和品味,受到情感的熏陶,享受审美的乐趣。
四、布置作业
1.课后反复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济南山水的热爱之情,感受作者内心的温暖和明亮。
2.选择自己喜欢的景物,仿照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或段落,进行仿写。
【背景链接】
1.《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原为一系列直接描写济南风景名胜的长篇散文《一些印象》中的第五节〔第一节《济南的马车》、第二节《济南伪洋车》、第三节《济南的大葱》、第四节《济南的秋天》、第六节《齐大的校园》、第七节即全文的结语〕,发表在《齐大月刊》第一卷第六期〔1931年4月出版〕。此文虽系节选,但能独立成篇。
2.老舍1924年只身应聘去英国大学伦敦东方学院教中文。他身居异国,饱尝了寄人篱下的孤独之苦。直到1930年春才由新加坡转回到上海,同年夏应邀到山东济南齐鲁大学任文学院文学教授,并编辑《齐大月刊》。由于这样的经历,老舍回到祖国后,看到祖国的大好河山,便抑制不住强烈的爱国之情,写下了《济南的冬天》这篇文章。
【素养提升】
《济南的冬天》中的写景艺术
1.紧紧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来写,使全文基调一致,色彩和谐。
济南虽然地处北中国,但是冬天无大风而多日照,它在冬天最显著的气候特点是“温晴〞〔温暖晴朗〕。文章紧紧抓住这一点,使笔下的种种景物跟这“温晴〞天气紧密联系在一起,构成一幅温暖晴朗的济南冬天图景。如果说,第2段主要写的是济南全景,第3、4段主要写的是济南的山色,第5段主要写的是济南的水上景色,那么,全文就是由这几幅互相联系而又相对独立的图画组成的长轴。而这幅长轴,也就靠这“温晴〞的基调统一起来,给人以和谐一致的美感。
2.景物的层次安排得当,使眼前景物纷至沓来,而又井然有序。
古老的济南,景色秀丽,素有“家家泉水,户户插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誉。怎样才能更好地把这些美好的景色展现于读者眼前呢?这就有一个写景的先后层次问题。文章首先让读者鸟瞰全城,得其全貌〔第2段〕,然后再让读者饱览那一城山色、雪后斜阳〔第3、4段〕,最后才把读者领到那垂柳岸边,领略那水“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萍上冒着点儿热气〞,而水藻越晴越绿的水上景色〔第5段〕。由大到小,从山到水,层次清楚,脉络清晰。自然这是就各大层次来说的。各大层次的内部,又同中有异,如第2段的由写景而兼及写人,第3段的由写雪而兼及写晴,第5段的由写水面而兼及写天空。笔法活脱,不失参过
失落之致。
【疑难探究】
文章的标题是《济南的冬天》,结尾却说“这就是冬天的济南〞,这样写是否矛盾?
不矛盾。文章以《济南的冬天》为标题,说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个特定地方的冬天,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冬天。文章最后的“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是全文的结束语,抒发了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总的观感。这样的结尾,既和开头的“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相照应,又点明了题旨,抒发了作者对济南的赞美之情。
本文发布于:2023-12-15 02:31:5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257871324682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人无信不立》教案(精品).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人无信不立》教案(精品).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