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八下语文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原卷版)

更新时间:2023-12-14 23:45:56 阅读: 评论:0

2023年12月14日发(作者:感冒驱寒姜汤的做法)

部编八下语文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原卷版)

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

一、填空题

1.阅读下列文段,根据拼音写汉字。

很快,我就和更多的水一起出了古城,来到了城外的果园和田地里。一些露珠从树叶上落下,加入了我们。在宽广的丽江坝中流tǎnɡ________,穿越大地时,头顶上是满天星光。一些薄云lüè________过月亮时,就像丽江古城中,一个银匠,正在擦shì________一只shuò________大的银盘。

2.本文以第______人称写一滴水的旅行,从______,从______,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丽江的自然景物、人文风情,构思新颖,视角独特。

3.解释下列词语。

①矗立:________。

①徘徊:________。

①苍劲:________。

①五彩斑斓:________。

①目眩神迷:________。

二、选择题

4.下列关于《一滴水过丽江》一文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以第二人称叙述,构思新颖,视角独特。

B.阿来的代表作《尘埃落定》获得第五届茅盾文学奖。

C.本文写作独特,以一滴水的视角为我们展现了丽江美好的自然风情。

D.纳西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北部,四川西南部。

5.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草甸

宣哗

闸口

C.硕大

驿道

斑阑

6.)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的一项是

A.丽江就像是一幅美丽的画卷,总令人流连忘返。

B.经过挂着水一样碧绿的翡翠的玉器店。

C.好像是因为那些鼓点的催动,水流得越来越快。

D.一些薄云掠过月亮时,就像丽江古城中,一个银匠,正在擦拭一只硕大的银盘。

7.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能否加强亚洲各国之间的文明交流互鉴,是亚洲命运共同体走向更为广阔前景的关键。(删去“能否”)

B.随着云计算的发展,教育云技术也得到大力推广,许多学校展开了网络教学模式。(将“展开”改为“加强”)

B.砚池

矗立

翡翠

D.蜿蜒

掌故

目玄神迷

C.“直播带货”是目前非常红火的一种网上销售,令许多年轻人跃跃欲试。(在“网上销售”后加上“形式”)

D.通过中韩双方的务实友好协作,让第九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交接工作顺利完成。(把“通过”删掉)

8.下列语句的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自古以来,中国人爱牛、敬牛,时常饱含真情地歌颂牛。

①牛身上具有的勤劳、奉献、开拓进取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①在唐代诗人柳宗元的《牛赋》中,牛是“日耕百亩”的勤劳符号。

①在现代诗人臧克家笔下,牛具有“深耕细作走东西”的开拓品格。

①在前进的路上,我们要发扬“牛”的精神,以不怕苦、能吃苦的牛劲攻坚克难。

①在宋代名将李纲眼里,牛代表“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的牺牲精神。

A.①①①①①①

三、综合性学习

9.(2023·陕西宝鸡·统考一模)中国的汉字,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智慧的一种结晶和象征,在汉字这四四方方的世界里有着说不尽的无穷魅力和神奇力量,常见汉字造字方法就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请你参加以“爱我汉字”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活动一】班级准备召开一个“爱我汉字”的主题班会,请你为本次活动写一句宣传标语。

(2)【活动二】请用规范的正楷字将“笔走龙蛇”这个成语抄写在田字格内。

(3)【活动三】“笔走龙蛇”这几个字真有意思,“走”金文字形像摆动两臂跑步的人形,下部像人脚,合起来表示人在跑。请写出你对另外三个字的理解和认识。

笔___________________龙___________________蛇___________________

(4)【活动四】有人为此次活动写了一篇《赞汉字》的韵文,读起来朗朗上口,可惜残缺,请你补上一句。

中华汉字,生动形象。传播文明,盖世无双。

连缀成句,抑扬顿挫。书法字体,各具特长。

篆书隶书,古色古香。________,_________。

B.①①①①①① C.①①①①①① D.①①①①①①

四、现代文阅读

(一)(2022·山东菏泽·统考三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一滴水经过丽江(节选)

阿来

①顺着玉河,我来到了四方街前。

①进城之前,一道闸口出现在前面。过去,把水拦在闸前,是为了在四方街上的市集散去的黄昏,开闸放水,古城的五花石的街道上,水流漫溢,洗净了街道。今天,一架大水车来把我们扬到高处,游览古城的人要把这水车和清凉的水作一个美丽的背景摄影留念。我乘水车转轮缓缓升高,看到了古城,看到了狮子山上苍劲的老柏树,看到了依山而起的重重房屋,看见了顺水而去的蜿蜒老街。古城的建筑就这样依止于自然,美丽了自然。

①从水车上哗然一声跌落下来,回到了玉河。在这里,我有些犹豫。因为河流将要一分为三,流过古城。作为一滴水,不可能同时从三条河中穿越同一座古城。因此,所有的水,都在稍作徘徊时,被急匆匆的后来者推着前行。来不及做出选择,我就跌进了三条河中的一条,叫作中河的那一条。

①我穿过了一道叉一道小桥。

①我经过叮叮当当敲打着银晶的小店。经过挂着水一样碧绿的翡翠的玉晶店。经过一座院子,白须垂胸的老者们,在演奏古代的音乐。经过售卖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的字画店。我想停下来看看,东巴文的“水”字是怎样的写法。但我停不下来,没有看见。我确实想停下来,想被掺入砚池中,被蘸到笔尖,被写成东巴象形文的“水”,挂在店中,那样,来自全世界的人都看见我了。在又一座桥边,一个浇花人把手中的大壶没进了渠中。我立即投身进去,让这个浇花的妇人,把我带进了纳西人三坊一照壁的院子。院子里,兰花在盛开。浇花时,我落在了一朵香气隐约的兰花上。我看到了,楼下正屋,主人一家在闲话。楼上回廊,寄居的游客端着相机在眺望远山。楼上的客人和楼下的主人大声交谈。客人问主人当地的掌故。主人问客人远方的情形。太阳出来了,我怕被迅速蒸发,借一阵微风跳下花朵,正好跳回浇花壶中。

①黄昏时,主人再去打水浇花时,我又回到了穿城而过的水流之中。这时,古城五彩的灯光把渠水辉映得五彩斑斓。游客聚集的茶楼酒吧中,传来人们的欢笑与歌唱。这些人来自远方,在那些地方,即便是寂静时分,他们的内心也很喧哗;在这里,尽情欢歌处,夜凉如水,他们的心像一滴水一样晶莹。

①好像是因为那些鼓点的催动,水流得越来越快。很快,我就和更多的水一起出了古城,来到了城外的果园和田地里。一些露珠从树叶上落下,加入了我们。在宽广的丽江坝中流淌,穿越大地时,头顶上是满天星光。一些薄云掠过月亮时,就像丽江古城中,一个银匠,正在擦拭一只硕大的银盘。

(节选自《一滴水经过丽江》)

10.根据文段内容,填写下表。

●游踪

●登上水车

●景象

●①

●感受

●依止自然,美丽自然

●①

●投身民居

●穿城而出

●东巴文字

●百姓寻常生活

●古城夜晚,旷野田园

●掺入砚池,蘸到笔尖

●恬淡怡然,安居乐业

●①

11.说说第①段画线句子的表达特点与作用。

12.作者以“一滴水”的身份游丽江。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二)阅读散文《少年护城河》,完成各题。

少年护城河

肖复兴

①在我童年住的大院里,我和大华曾经是“死对头”。原因其实很简单,大华倒霉就倒霉在他是个“私生子”,他一直跟着他小姑过,他的生母在山西,偶尔会来北京看看他,但谁都没有见过他爸爸,他自己也没见过。这一点,是公开的秘密,全院里的大人孩子都知道。

①当时,学校里流行唱一首名字叫《我是一个黑孩子》的歌,我给改了词儿:“我是一个黑孩子,我的家不知在何处……”这里黑孩子的“黑”不是黑人的“黑”,而是找不着主儿即“私生子”的意思,我故意唱给大华听,很快就传开了,全院的孩子见到大华,都齐声唱这句

词。现在想想,小孩子的是非好恶,就是这样简单,又是这样偏颇,真的是欺负人家大华。①大华比我高两年级,那时上小学五年级,长得很壮,论打架,我是打不过他的。之所以敢这样有恃无恐地欺负他,是因为他的小姑脾气很烈,管他很严,如果知道他在外面和哪个孩子打架了,不问青红皂白,总是要让他先从他家的胆瓶里取出鸡毛掸子,然后撅着屁股,结结实实挨一顿揍。

①我和大华唯一一次动手打架,是在一天放学之后。因为被老师留下训话,出校门时天已经黑了。从学校到我们大院,要经过一条胡同,胡同里有一块刻着“泰山石敢当”的大石碑。由于胡同里没有路灯,漆黑一片,经过那块石碑的时候,突然从后面蹿出一个人影,饿虎扑食一般,就把我按倒在地上,然后一痛拳头如雨,打得我鼻肿眼青,鼻子流出了血。等我从地上爬起来,人影早没有了。但我知道除了大华,不会有别人。

①我们两人之间的“仇”,因为一句歌词,也因为这一场架,算是打上了一个“死结”。从那以后,我们彼此再也不说话,即使迎面走过,也像不认识一样,擦肩而过。

①没有想到,第二年的夏天,我的母亲突然去世了。父亲回老家沧县给我找了个后妈。一下子,全院的形势发生了逆转,原来跟着我一起冲着大华唱“我是一个黑孩子,我的家不知在何处”的孩子们,开始齐刷刷地对我唱起他们新改编的歌谣:“小白菜呀,地里黄哟;有个孩子,没有娘哟……”

①我发现,唯一没有对我唱这个歌的,竟然是大华!

..①我很想和他说话,不提过去的事。好几次,碰到一起了,却还是开不了口。再次擦肩而过的时候,我看见他的眉毛往上挑了挑,嘴唇动了动。

①一直到我上了中学,和他一所学校,参加了学校的游泳队,由于他比我高两年级,老师指派他教我总也学不规范的仰泳动作,我们才第一次开口说话。这一说话,就像开了闸的水,止不住地往下流。过去那点儿事,就像沙子被水冲得无影无踪,我们一下子成为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童年的心思,有时就是这样窄小如韭菜叶,有时又是这样没心没肺,把什么都抛到脑后。只是,我们都小心翼翼的,谁也不去碰过去的往事,谁也不去提私生子或后妈这令人厌烦的词眼儿。

①大华上高一那年春天,他的小姑突然病故,他的生母从山西赶来,要带着他回山西。那天放学回家,刚看见他的生母,他扭头就跑,一直跑到护城河边。他的生母,还有大院好多人都跑了过去,却只看见河边上大华的书包和一双白力士鞋,不见他的人影。大家沿河喊他的名字,一直喊到了晚上,也再没有见他的人影。大华的生母一下子就哭了起来,大家也都以为大华是投河自尽了。

①我不信。我知道大华的水性很好,他要是真的想不开,也不会选择投水。夜里,我一个人又跑到护城河边,河水很平静,没有一点儿波纹。我在河边站了很久,突然,我憋足了一口气,冲着河水大喊了一声:“大华!”没有任何反应。我又喊了第二声:“大华!”只有我自己的回声。心里悄悄想,事不过三,我再喊一声,大华,你可一定得出来呀!我第三声大华落了地,依然没有回应,一下子透心凉,我一屁股坐在地上,再也忍不住哇哇地哭了。

...①就在这时候,河水有了“哗哗”的响声,一个人影已经游到了河中心,笔直地向我游来。我一眼看出来,是大华!

①我知道,我们的友情,从这时候才是真正的开始。

①一直到现在,只要我们彼此谁有点儿什么事情,不用开口,就像真的有什么心灵感应一样,保证对方会在第一时间出现在面前。我们两人都相信,这不是什么神奇,是真实的存在。这个真实就是友情。罗曼·罗兰曾经讲过,人的一辈子不会有那么多所谓的朋友,但真正的朋友,一个就足够。

(选文有改动)

13.根据文章内容,请你在下面表格中的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语或句子。

童年时期 我改歌词欺负大华

一天放学后 我在胡同里__________________

母亲去世

上中学时

我被伙伴欺负,大华没有参与其中

__________________

那年春天

我在河边__________________

14.文章第①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有何作用?

15.体会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我发现,唯一没有对我唱这个歌的,竟然是大华!

..(2)我第三声大华落了地,依然没有回应,一下子透心凉,我一屁股坐在地上,再也忍不...住哇哇地哭了。

16.读完文章,谈一谈你对“人的一辈子不会有那么多所谓的朋友,但真正的朋友,一个就足够”一句的理解。

17.分析“少年护城河”这一题目的含义。

(三)(2022·山东威海·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春风辗转

王继颖

①春风在群山间蜿蜒。

①我和爱人驾车入山,被春风引至一个山坳里的村子。依山而建的房屋在公路一侧,公路另一侧是一片田园。我们把车停在公路边,沿小路走进田园。春风裹挟着泥土的气息自由弥散。正是午后,村民大概多在家中小憩,时光静谧,视野里,几只喜鹊上下翩飞。

①这片山间田园,地势高低起伏。走上一个高坡,看见一小块矮灌木枝圈起的长方形园子。一对老夫妻在园子一角忙碌,一堆湿润的泥土旁躺着几十棵白菜。白菜刚从挖开的坑里取出来,老两口弯腰低头,慢慢剥着压伤的白菜叶子。园子中间鼓着一小堆新鲜的粪肥。

①“你们从哪来?到谁家的呀?”老妇人看到我们,停下手里的活儿,直起腰身,像迎接远客般热情招呼。

①“我们离这儿不远,不去谁家,随便转转。”我嘴上应答着,紧挨园子停下脚步。

①老妇人走到园子边,隔着灌木枝和我聊起来。她身材微胖,蓝底红花的旧棉袄沾着泥土,黑里透红的脸上挂着饱满的笑容。清瘦结实的老汉也放下手里的白菜,直起腰身听我们闲聊。他微笑的脸上波纹起伏,颜色也是黑里透红。

①一番闲谈得知,老夫妻都已七十五六岁,三儿六孙,分出去三个小家。老两口单独过日子,坚持种庄稼地和菜园子,衣食不愁,身体还凑合,只是老妇人血压高,腰疼腿疼,吃药不少花钱。两位老人觉少,吃过午饭,在家躺不住就出来忙。白菜运回家,把坑填好,园子里施上肥,就要种春菜了。

①“阿姨,您和大叔接着忙,我们再走走。”我们继续移步前行,老两口挥手目送。

①我们返回时老夫妻还在忙碌,剥好的白菜整齐地码在一起。

①“你们等会儿,带两棵白菜回去!”老妇人一边招呼,挑出两棵白菜抱在怀里。

①“阿姨,我兜里没带钱。您有手机微信吗?我转账给您。”

①“白菜是送你们的,不要钱。这么多白菜,我们吃不完。再说,我们不会用手机。”阿姨说着话走到园子边。

①择得干干净净的白菜递出来,我一手接住一棵,沉甸甸的白菜冰凉冰凉的。微寒的春风轻拂,把一股暖意送进我心里。此时,大叔也走到园子边,一手一棵干净的白菜,执意递到我爱人手里。

①四棵白菜放进后备厢,我翻遍车里的储物箱和手提包才翻出三张纸币,一张50的,一张10元的,一张1元的。我再次返回园子边,给他们三张纸币,阿姨和大叔再三推辞。我执意把钱放到灌木枝里面,又快步走向公路边。

①依山而建的几处旧房屋,低矮,灰暗,然而若干年前砌起的每一石每一瓦,仍可见证山村百姓吃苦耐劳炼就的心灵手巧。我站在两扇紧闭的旧门外,凝视门楼上悬挂的旧灯笼。灯笼已褪尽鲜红,染透岁月叠加的沧桑。送我们白菜的老人,就住在这样的门里吗?春风带着寒气,吹皱我的心。

①一个中年汉子推着独轮车从斜斜的坡路上下来,“这车上荆条捆得整整齐齐。我问他:”汉子的语调掩饰不住自豪。

房子还有人住吗?”“谁还住这房子?我们早都搬到新房子里啦!①车行至开阔处,贴满漂亮白瓷砖的新房子映入眼帘,后备厢的白菜散发的山野气息萦绕车中,我的心中豁然舒展,轻轻舞起温煦的春风。

①返程时,我不由地想到自己的父母,他们也都年逾古稀,血压高,长年吃药。这样的午后,他们或许在午休,或许也睡不着,一个在电脑上下棋,一个玩手机上的成语游戏。儿女孝顺,孙辈成群,常见的老年病不影响他们安享幸福晚年。园子里那两位老人,儿孙们也该是孝顺的吧!

①一路辗转,黄昏时返回平原的城里。街边一位清洁工大爷仍在坚守岗位,我们靠路边停车,从后备厢里取出四棵白菜,把山野老人的善意送给小城的老人。

①夜坐书房,我默念“辗转”一词,除了解释为“翻来覆去”,还有一个意思:经过许多人的手或许多地方。这个意思让我心生春风般柔软的亲切感,只要善意长驻心田,就有春风辗转人间,经由你的手,拂过我的心,吹过他的暖语,再伴随谁的微笑,由城市到乡村,由山川到平原……

(选自《保定日报》,有删改)

18.通读全篇,文中既写了春风的辗转,还写出________的辗转、________的辗转和________________的辗转等。

19.如何理解文章第①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春风裹挟着泥土的气息自由弥散。

20.第①段中春风“带着寒气”,第①段中却是“温煦的”,前后并不矛盾,请写出理由。

21.第①段作者为什么写“自己的父母”?

22.请用词语概括文中“老夫妻”的性格特点。

(四)(2022·贵州铜仁·统考中考真题)阅读《父亲归来那一天》,完成下面小题

父亲归来那一天

①父亲归来的那一天,就如彗星降临一般不可思议。父亲是天文望远镜工程师,许多用于观测星系的望运镜是他设计的。组装好的望远镜,运往各地的天文台安装完毕,还需要父亲前往调试,以确保望远镜的运行达到设计标准,为了避免城市的灯光干扰,各地的天文台都建在市郊的高山上。父亲去调试望远镜,业余时间会跟当地天文台的工作人员一起种蔬菜、种西瓜,用以改善生活,他们调试好精密度极高的望远镜,就能开启天文台的观测圆顶室,观察浩瀚星空,研究宇宙的演变与奥秘。

①通常,父亲出差需要一个月左右。父亲对出差毫无怨言,我们全家也无毫无怨言。我和母亲都发现,当父亲出差归来时,那个木讷、谨慎,甚至有点刻板和忧郁的工程师会忽然变得浪漫起来。

①我记得,父亲到陕西天文台调试望远镜,工作结束时正值临潼石榴丰收,他带回了六个硕大的石榴。那是物流极不发达的年代,我们这些江南小孩,从来没有见过那么大的石榴。父亲按照临潼小贩教他的方法,在石榴顶上找到一个下刀处,在外皮上轻划了一圈,用力掰开。里面的石榴籽紧紧抱团,晶莹剔透,红润发亮。我们用勺子挖着石榴籽,细细品尝,它的甜是多维的、立体的、丰富的,有些许醇厚甜蜜,还有些许酸爽。我终于明白古诗中为何说:“榴枝婀娜榴实繁,榴膜轻明榴子鲜。”繁密的石榴籽,是被怎样的土地孕育着,才有如此滋味?那时候,我就立誓要到北方去,看一看与南方红壤完全不一样的土地。父亲说,只有生长在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中,石榴树才能结出如此硕大的果实。

①父亲还去过新疆天文台调试望远镜。他归来时,居然带了一个大纸箱,难道父亲带回了新疆的冬不拉?打开纸箱,全家人都笑了,父亲居然带的是新疆的棉花,它们是生长在棉枝上的一朵一朵的棉花哦。

①父亲说,调试完望远镜,他去城里办事,搭乘老乡的拖拉机,路过浩瀚无边的棉田,被一望无际的丰收场景震撼,他便用口袋里的清凉油,向棉农换了几枝棉花。棉农困惑地问“要做一副棉手套,他:或者一顶厚棉帽,这点棉花不够,要不要多送你一点?”父亲笑着说:“够了,千万别把棉花从棉枝上扯下来,我要让孩子看一看,真正的棉花是什么样子。”记得

那天,我们把家中腌萝卜干的空坛子反复刷洗,接着,这干燥的棉枝被父亲插入坛中,成了家中别致的装饰品。掉落的小棉枝,父亲让我从中扯出棉花来,摸摸里面的棉籽儿。

①父亲还去过云南天文台。那次他调试望远镜,我正上高三。母亲觉得在这节骨眼儿上,家里的顶梁柱不应该再出差。但是父亲说,云南天文台的这架望远镜,对研究星系的形成和变化有着特殊意义,只有把它装成了,人们对宇宙大尺度结构的研究才能更进一步,所以,他必须去。父亲承诺,等他归来时,会带给我们惊喜。

①父亲去了40天,回来时带了一把蔫掉的硕大花苞,是洁白的。看上去已经枯萎的花,为什么还要带回来?父亲说:“你们不懂,这就是成语昙花一现中的昙花呀!昙花是仙人掌科植物,在夜间开花,两三个小时后,这些花朵就枯萎了,必须从花枝上掰下来,否则下一轮花朵就没有力量盛放,”昆明人喜欢用昙花做甜汤,父亲买了8朵昙花,想让我们尝一尝昙花汤的味道,他将昙花的花萼轻轻去掉,把那些柔弱无骨的花瓣用清水反复冲洗,待将莲子等配料熬够40分钟后,在起锅前加入昙花的花瓣。昙花的花瓣、口感又滑又嫩,带着云贵高原上的清香气,父亲的背包里,还装着昙花的小苗。他对我说:“昙花其实很好养,只是栽种后需要三四年才会开花,你要学会耐心等待。”

①这次昆明之行,给父亲带来喜悦的,不仅是望远镜调试成功,还有他归来时,我的高考成绩已经出炉。高过一本线41分的成绩,令他十分满意。他送了我一个礼物作为奖励,那是一架迷你天文望远镜,镜片是父亲跟着云南天文台的磨镜师傅学习并磨制的。夜晚用这台小望远镜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清辉四溢的月亮上,有山地,有凹坑,也有被宇宙风暴吹袭后形成的暗影。我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父亲归来那天所带回来的是外面那个浩瀚无垠的世界。他曾经说,孩子成长中最要紧的事,就是不局限于眼前的鸡毛蒜皮、些微得失,要看到地球上的千山万水,春华秋实,看到在宇宙星际之间,自己是一粒多么幸运的尘埃。如果你的视野之内都是乌云,那肯定是因为你站得不够高,眺望得还不够远。

①归来的那一天,作为父亲,他想给予我的教益,就是如何跳出个人的狭窄视野,去看待这个世界的别致角度,小到一个石榴、一枝棉花,大到一架望远镜,他做到了。

(节选自《北京日报》有删改)

23.品味“父亲对出差毫无怨言,我们全家也毫无怨言”这句话中两个“毫无怨言”的含义。

24.“小到一个石榴、一枝棉花,大到一架望远镜。他做到了。”结尾句饱含深情,请结合全文探究这句话的内涵。

25.请想象第①段“我”的心理活动,在横线处补写恰当内容。

26.大部分学校的周边,生活着“陪读”一族。这些陪读父母辞掉自己的工作,牺牲自己的事业,租住在学校周边狭小的出租屋里,全身心照料子女的学习和生活。请结合文中“父亲”的教育智慧,谈谈你对“陪读”现象的看法。

部编八下语文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原卷版)

本文发布于:2023-12-14 23:45:5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256875612190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部编八下语文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原卷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部编八下语文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原卷版).pdf

标签:父亲   没有   白菜   春风   古城   丽江   昙花   一滴水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