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孔乙己》《伤逝》的叙述视角浅析

更新时间:2023-12-14 18:34:42 阅读: 评论:0

2023年12月14日发(作者:成道路)

《祝福》《孔乙己》《伤逝》的叙述视角浅析

龙源期刊网

《祝福》《孔乙己》《伤逝》的叙述视角浅析

作者:黄涛

来源:《青年时代》2019年第17期

摘 要:鲁迅是“中国现代小说之父”,他善于发掘多层次的叙述手法,用犀利的文字和深刻的思想还有纯熟的艺术技巧创作作品,本文试运用叙事学理论,对鲁迅的小说名篇《孔乙己》《伤逝》《祝福》中叙述视角应用进行新的艺术探索。

关键词:鲁迅;叙述视角;艺术技巧;小说名篇

“叙述视角”即在文学作品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叙说的角度,叙事特征一般都是由作品中的叙述人称所决定。作者通过设置一定的叙述视角来将人物、场景、事件等要素串联起来,成为一个完整的故事。作者的创作动机、赋予文本的思想内涵、形式、视角都会影响读者的文本建构过程。在具体文本的文学接受阶段,读者以自己的期待视野为基础,对作品的符号、形式进行个性化、多变的理解与填空、对话、交流。这个过程是文学作品由作者创作出来的第一文本向读者头脑中的第二文本转化的过程。在叙事作品中,这种读者自主二次创作的过程,叙述视角在其中发挥着巨大作用。而在另外一些叙事作品中,复杂、多变的叙述视角切换则会给读者带来更大的审美体验。根据叙事学话语五要素理论,“文学活动是在特定社会语境中的说话人与受话人通过文本而展开的沟通过程。”而在叙事作品中,“说话人”不再是作者,而是由作者设置出来的叙述者代替。叙述者在文本中不仅仅是故事的表述者,而是一个行为主体,是文本中功能性的存在。叙述者在作品中与作者的关系十分复杂,它不同于真实读者,又不同于“暗含读者”。在鲁迅的小说中,虽然有许多叙述者同鲁迅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这并不能把其中的叙述人与作者鲁迅画上等号。故事人物与作者之间有着巨大差别,文本创作者是存在现实世界的客观存在,他在创作动机的驱动下创造了文本,他决定了文本的形式、内容,也决定了其文本的读者范围。而叙述者则是作者艺术加工和想象的产物,是与具体文本中的话语共时性的存在。

在传统的文学作品中,主要采用旁观者的叙述口吻进行叙述,即通过第三人称进行叙述,从与故事无关的角色立场进行叙述。这种叙述视角的特点是可以了解过去、未来,也可以探明文中人物心灵深处的秘密。但是因为这种手法使得作者有巨大的叙述自由,这也使得读者丧失了在自我生活经验上的进一步建构文本中人物形象的能力。而与全知全能的第三人称叙述视角不同,第一人叙述视角的讲述人是文本中一个角色,因此它是内在焦点式叙述。这种叙事角度具有两个典型的特征:第一,叙述者作为文中角色,他不仅仅参与事件过程,又可以与读者进行交流、评论。这种双重身份的叠加使得这个角色更加饱满,他比其他角色更加引人关注,具备更大的探索价值;第二,由于他是文中的角色,带有天生的角色限制,不能叙述作为角色以外不知道的内容,具备了主观性。鲁迅是“中国现代小说之父”,他的善于发掘多层次的叙述手

《祝福》《孔乙己》《伤逝》的叙述视角浅析

本文发布于:2023-12-14 18:34:4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255008212164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祝福》《孔乙己》《伤逝》的叙述视角浅析.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祝福》《孔乙己》《伤逝》的叙述视角浅析.pdf

标签:叙述   文本   视角   作者   读者   进行   角色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