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4日发(作者:顶岗实习什么意思)
-教-学-评一致性的小学数学课堂实践研究
摘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施“教学评一致”,不仅需要构建积极的环境、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且需要为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搭建平台,需要引导其合作学习,并实施多元的评价体系。本文从这四个方面分别进行论述,旨在与有关方面共勉,共同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提高。
关键词:“教学评一致”,小学数学,课堂实践
在小学时期,各科教育均属于启蒙阶段,此阶段的教学质量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学生的即期学习兴趣、能力水平,更关系到其在以后阶段,甚至终生学习兴趣与能力。相比于此阶段的其他学科,学生普遍感觉学习数学力不从心。一方面,这固然与学生思维不够健全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数学学习自身的内在规律有关。在此情况下,为保证核心素养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确立科学的知识体系目标,更要引导学生提升学习效率,确立数学教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多方面研究表明,“教学评一致”可在很大程度上確保小学教学质量。
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评”不一致的原因
1.1教育工作者的目标意识较差
科学目标的表述应该是“行为动词 + 行为条件”,可部分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内容时不仅空泛,也并没有具体的行为指向,学生的全面化发展也由此受到一定影响。在制订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教师的目标意识孱弱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即教学目标主体错位以及目标表述空泛化,现下素质教育体系改革中,教育工作者作为课程教学的主体,为保证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需紧紧围绕“学生”这一主体,可在制订目标时,把学生作为学习客体,久而久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大打折扣。 1.2教育工作者的评价素质有待提升
教育工作者作为课堂评价的执行者,评价素质缺失问题的存在是影响评价工作者整体效率的重要因素,评价素质缺失除了体现在部分教师未在教学设计中设置专门的评价任务,同时评价反馈和评价内容单一化,对学生的全面化发展而言也是不利的。在教学评价中,部分教育工作者习惯以“学生成绩”作为评价内容,在构建评价机制时也未能综合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导致评价工作形式化的同时,也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转化造成了不利的影响。课堂教学评价工作的规范化开展,从某方面也有利于保证“教—学—评一致性”,反观若教学评价工作形式化、随意性,在影响学生整体学习效率的同时,也不利于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2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践行“教—学—评一致性”理念的措施
2.1构建启发环境
“好学者不如善学者,善学者不如乐学者”。这其实便是所谓的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无论什么学科及教育层次,均有一些学生在某些特定课程水平能力明显高于其他学生。通常来说,此类学生之所以能在该课程名列前茅,与其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有很大关系。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四年级下《三角形三边关系》时,为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其思想,教师充分地利用了地方文化,以许昌“曹丞相府”为话题引入“三国鼎力”,然后分别以三国为点,连点成线,呈现出“三国鼎立”之势,形象地说明了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同时,以“鼎”的几何形体为示范,讲解了三角形的有关概念,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2搭建自学平台
在“教学评一致”情景下实施小学课堂教学在于通过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实现教学目标,也在于提升学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持续探究问题的能力。所谓“授人之鱼不如授人以渔”便是这个道理。这样,在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得到提升的基础上,其综合能力也会相应得到提高,这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但是,因为小学生认知水平、生活经历等有关方面的不足,小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不能“无师自通”,而且尤其需要相应的平台。更主要的是,随着“教学评一致”的常态实施,学生会不断地增加对三方面的内在关系的认识。所以,在时机成熟的情况下,教师可以适时根据“教学评”的应用,为学生搭建与当堂教学内容相对应的自学平台,以使其自主学习,从而不但可以高质量完成作业,而且可基于学习进行实践,并在此过程牢固缔结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例如 同样在“三角形”学习时,教师为学生布置了实践作业,“从学校至家有几条路可以选择,最近的一条路是哪条。请大家第二天上课进行演示”。结果,还未等放学,有学生便利用课间休息画图、演示,忙个不亦乐乎。而等到放学后,又分别进行了实践。
2.3鼓励合作学习
相比于其他年龄层次的学习者,小学生在开展合作学习方面更具有优势,因为人均具有与他人交往、互动的社会属性。而这种属性在小学生身上表现得又更为明显。“教学评一致”的实施进一步刺激了了小学生彼此互动,交流、合作的行为,所以,教师对此应充分地利用,鼓励学生为完成共同任务开展分工明确的互助学习。但需要明确的是,这种合作学习应以确保每个学生均可全面掌握有关知识、提升技能为前提。所以,鼓励合作学习时,教师首先应引导学生明确合作学习的范围、合作目标及合作方法。否则,学生的合作将流于形式或者在盲目中进行,不能实现合作学习的目标。其次,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尊重学生个体意愿的情况下对学生进行分组,以确保合作能顺利实施,且能实现共同进步。例如,同样在上述有关教学内容实施时,为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应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教师在组织学生选择最近上学路线的同时,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以绘图的形式体会“高”的概念,理解“底和高的对应关系”。在结对合作时,有几个数学能力较弱的学生自行组到了一起。对此,教师在分别征得其理解的情况下,引导其重新结对。结果,这不但保证了合作的顺利实施,更实现了合作学习的目的。
2.4实施多元评价 长期以来,小学数学教学评价较为单一。即使在全面素质教育及核心素养培养持续深入实施的条件下,小学数学教学评价也通常以判断性、终结性评价为主,评价的载体也往往通过考试实施。在教学评一致的情景下,此方面理应得到更大改善,需要建立多元的评估机制,把形成性评价、判断性评价以及终结性评价,考试、考核、正式评价、非正式评价融为一体。
小结
“教学评一致”应用于基础教育,尤其是小学数学教学并没有太久。但从实践效用来看,其却可从不同方面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在此过程中,不但可推动教师积极学习相关理论,探索教学实践,而且更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相应的提升数学学习能力与水平。但因为研究有限,有关策略并不限于以上所述。所以,“教学评一致”情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实践研究还需要有关方面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周达满.新课程下小学数学教学评助一致性的开展探究[J].好日子,
2021(11):105.
[2]陈春华."教-学-评一致性"的小学数学课堂实践研究[J].新智慧,2020,
000(019):99,101.
本文发布于:2023-12-14 15:24:5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253869312152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教-学-评一致性的小学数学课堂实践研究.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教-学-评一致性的小学数学课堂实践研究.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