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4日发(作者:关于秋天的简笔画)
小学音乐《月光下的凤尾竹》说课稿
学校音乐《月光下的凤尾竹》说课稿 [教学内容]
今日我说课的内容是苏少版学校音乐教材四班级上侧第五单元《青青竹海》中的《月光下的凤尾住竹》一课。
[教材分析]
闻名作曲家施光南所作的《月光下的凤尾竹》原是一首节奏舒缓、美丽缠绵、富有傣族风情的歌曲,表现傣族青年男女之间相互倾慕、纯净真挚的感情。用葫芦丝独奏形式演绎此歌,使旋律之美得到更突出的张显,民族特色也更加浓郁。不肯定要求同学对乐曲的内涵有多么深刻的理解,可以从音乐心情和和音色特点的感受、体验上做要求。
[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标理念和对教材的理解,以及学校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结合同学的实际水平,从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学问与技能三个维度动身,制定出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情感目标:了解竹的特性,感悟竹的精神,领略了并有所体会竹与人类的关系,加深同学对生活,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2学问目标:了解葫芦丝的音色,能跟着音乐哼唱旋律,感受每段旋律的不同的心情,颜色、旋律线条和力度,并能 1 / 7
主动参预到音乐中旋律线条和力度。
3方法目标:
用对比的方法比较每一段的心情,颜色,旋律线条和力度。
[教学重点]
在分段观赏时,能跟着音乐哼唱出每一段的旋律,并能说出每一段旋律的心情,颜色,旋律线条和力度。
[教学难点]
同学能听辩每段音乐的心情并能做出不同的律动。
[老师教法]
富有情感的艺术,有是最讲究形式结构的艺术,他们能诱发儿童自然的审美冲击与兴趣,教学设计中我努力创设一些美的情境,运用形式多样的方法促使孩子们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感受音乐,体验美感。详细的教法有:
1、情景导入法
2、预设悬念法
3、谈话导入法
4、节奏律动法
5、图谱示意法
6、对比演示法
7、
[同学学法]
2 / 7
同学的学习需要方法,好的方法可以激发同学的兴趣,降低学习的难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这节课,孩子们在听,唱,动,缔造中反复感受歌曲的心情,颜色,旋律线条,力度和意境的美。他们将通过以下方法进行学习:
1、视觉图象法
2、联想想象法
3、完整听赏法
4、分段听赏法
5、对比听赏法
[教学预备]
1,多媒体课件,钢琴,筷子
2,
[教学过程]
合理的支配教学过程是教学胜利的一个重要因素,针对同学的特点和认知规律,我将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为四个环节:
一、熟悉竹的作用
二、了解葫芦丝及它的音色
三、完整和分段观赏乐曲
四、熟悉各种竹子做的乐器及音色
下面我将结合教法和学法详细的阐述这节课的主要流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精彩的导入不仅能激发同学的学习 3 / 7
兴趣,更能点燃他们求知的火花,使我们的教学得心应手。
(一)激趣导入
1、首先我运用情景导入法,以《月光下的凤尾竹》做为背景音乐,展现一组竹海的图片,让同学通过直观的视觉冲击感受,同时让同学带着两个问题观看,(1)画面声消失的是什么?(2)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作用?
2、随后消失竹子在我们的生活中做成的工艺品:手,老鹰,茶壶,扇子,房子等引出葫芦丝,并让同学观看葫芦丝的哪部分是竹子做的,并听一听,说一说葫芦丝的音色(师范奏),在同学回答后,老师点题,刚才我们观赏的就是《月光下的凤尾竹》中的一段。
学校音乐《月光下的凤尾竹》说课稿[设计意图:主要让同学了解竹的特性,让同学知道竹子与我们的生活有着亲密的联系,拉进竹子我们的距离]
(二)完整观赏
1.让同学选择个最愉快轻松的姿态来观赏,可以把眼睛闭起来倾听音响,运用联想想象法,享受音画结合带来的美感。
在课件上出示三个问题:(!)乐曲给你带来了心情是怎样的?(3)听了这段曲子,你联想到了什么?同学回答:(1)三四拍的(2)心情是美丽的(3)仿佛眼前观察一只漂亮的金孔雀在竹林中跳舞。我顺着他们的回答引出问题:"你们知 4 / 7
道孔雀是哪个民族的吉利物,同学说是傣族的,接着我在音画中让同学观赏傣族的竹林,竹楼,傣族姑娘和她跳舞的姿态等图片,为分段观赏的情景做铺垫。
[设计意图:让同学先有一个整体感受,为下面的分段学习歌曲做铺垫]
(三)分段观赏
在此环节主要解决歌曲的重难点:我把四段旋律设计成了一个情景,分别是:听音乐效仿凤尾竹的摇摆,学傣族姑娘做孔雀点头的手形,竹楼的小伙子用竹竿为姑娘伴奏和孔雀在喧闹的竹竿声中开屏的情景。
观赏A段时,我用葫芦丝范奏了乐曲,主要是把同学的留意力吸引过来,在观赏乐曲后,我引导同学效仿凤尾竹的摇摆把三四拍的这种强弱弱的节奏表现出来,启发同学说出这段旋律的心情是怎样的(美丽的),适合用什么颜色来表示(兰色),同学可以任意说,最终我选择他们其中的一种颜色,,接着我让同学跟我用LU哼唱了这段旋律,并运用对比的方法让同学说出这段旋律适合用大波浪还是小波浪(小波浪)来表示和力度是强还是弱的(MP).。(下面几段也同样用这样的方法)
观赏B段时,我设计的情节是傣族的姑娘听到A段的美丽旋律跳孔雀舞,我让同学效仿孔雀点头的手形,并指导同学,然后我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同学说出这段的心情是欢快的, 5 / 7
颜色是粉红色,旋律线条用点状来表示跳动,和力度是MF
观赏C段时,我用筷子跟着音乐的节奏效仿了竹竿的声音,并要求同学听出我加入的什么声音,在第拍上加入的,待同学回答我是在其次拍,第三拍加入的时候,我让同学用我事先为他们预备好的筷子跟着我一起来徒手敲一敲,然后再跟着音乐敲一敲,从中指导同学听好音乐的节奏,不要抢节奏,最终还是引导同学说出这段的心情是热闹的,颜色用红色表示,旋律线条用大波浪表示,力度用F
最终观赏D段时,我让同学学一学孔雀开屏的动作,比一比哪只小孔雀最美丽,并跟音乐做一做,随后我让同学观看这一段由几句构成,他们有什么特点,同学会说有四句构成,并且每一句的开头一样,结尾不一样,然后我就告知同学这样的作曲手法叫做同头换尾并跟琴感受一下,最终我再让同学分析这段的心情是美丽的,颜色用黄色,旋律线条是大波浪,力度是MP
[设计意图:通过听一听,唱一唱,做一做,,感受不同乐曲带来的不同的感受,让同学自主的感受乐曲,而不是老师一味的灌输,体现同学的学习的主动性]
(四)完整观赏
同学再次完整观赏时,分成A、B、C、D四大组,每一组在听到自己相应段的音乐时做出不同的动作,其他没有轮到的组看大歌谱哼唱旋律
6 / 7
[设计意图:更进一步的感受歌曲,培育同学的听辩力量]
(五)拓展:
让同学说一说其他用竹子做的乐器,老师介绍三种乐器:巴乌,笙,和竹笛并听一听和说一说他们的音色
让巴乌的音色:低沉,浑厚
笙的音色:光明甜蜜,音质纯正
竹笛的音色:悦耳,光明
请同学总结一下这三种乐器的共同点:
共同点:
1都是竹子做的
2都有孔
3都是吹管乐器
最终我再给同学介绍一下来自印度尼西亚的民族乐器安格隆和演奏方式
[设计意图:拓宽同学的眼界,让同学了解更多的有关竹子做的乐器以及他们的音色。]
最终在《月光下的凤尾竹》音乐声中走出教室。
7 / 7
本文发布于:2023-12-14 10:02:4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25193644180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小学音乐《月光下的凤尾竹》说课稿.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小学音乐《月光下的凤尾竹》说课稿.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