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4日发(作者:带仙的成语)
【余秋雨】话说汉中
【余秋雨】话说汉中
我是汉族,我讲汉语,我说汉字,这是因为我们曾经有过一个伟大的王朝——汉朝。而汉朝一
个非常重要的重镇,就是汉中。来到汉中,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这儿的山水全都成了历史,而且这
些历史已经成为我们全民族的故事。所以汉中这样的地方不能不来,不来就非常遗憾了。因此,我
有个建议,让全体中国人都把汉中当作自已的老家,每次来汉中当作回一次老家。
——余秋雨
汉中向以“始封之地、兴王之所”而著称,自秦惠文王设置汉中郡以来,已有2300年历史,
这块古老的土地数度辉煌,为华夏文明和世界文明作出了贡献。秦末楚汉相争,汉王刘邦以汉中为
发祥地,“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取三秦定天下,建立汉王朝,继而有汉民族、汉语之称谓。三国时
期,汉中这块军事战略要地,曾是诸葛亮在此施展文韬武略,六出祁山、北伐中原长达八年的根据
地。城内有以汉文化为特色的汉台、拜将坛、东湖(饮马池)为代表的西汉三遗址,城外有国家级文物
保护单位——褒斜栈道和摩崖石刻及武侯祠、武侯墓,还有南湖、石门栈道、天台山、圣水寺等风
景名胜区。目前,全市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8个,县(区)级文物保护
单位9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省级风景名胜区7个,省级森林公园5个。汉水之畔还养育了张
骞、李固、蔡伦等中华英才,李白、杜甫、陆游、张良、韩信、萧何、张鲁、吴介、吴磷以及太平
天国遵王赖文光等都在此留下足迹。1994年1月汉中被国务院批准列为第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二)汉中名城特色与风貌着重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历史悠久 汉中古城始建于战国,距
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为史料记载全国最早筑城者之一。公元前312年秦惠文王设郡汉中,公元
前206年,刘邦定都汉中后,历代均属地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曾发生过许多重大历史事件,不
仅为古城增添了光彩,也在中华民族的史页中留下了不朽的篇章。 2、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 汉
中历史文化遗存丰富。1950年在城西南16KM处发现的龙岗遗址,考古工作者在此发掘了大量古生
物化石和具有旧石器时代中期特点的人类生产工具,其数量之多、类型之广,居国内首位;著名的
西汉三遗址——古汉台、拜将坛、饮马池;我省最早的水利工程——山河堰;东汉摩崖石刻等文物
古迹分布在城区和近郊区。 3、恢弘的城市规模和基本完好的旧城格局 汉中首次筑城为秦厉公
二十六年(前451年),此城在今汉中城东北二里新桥至陈家营一带。名城建设发展主要经历了西
汉、蜀汉、南宋、清代、近代五个重要时期。 公元前206年,刘邦定都汉中后,出于政治、经
济、军事的需要,在秦城基础上按照汉王都城的规模和布局对汉中城市进行了一系列大规模整修与
扩建,使汉中城迅速发展到空前的规模。据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对西汉城汉中的记述:“大城周四
十二里,城内有小城,南凭津流,北结环雉,金镛漆井,皆汉所修筑”。城内总面积12.5KM2,城内
规划布局为纵向、横向完全正交的道路骨架所构成的棋盘式结构,城内有小城(宫城)为政治中
心,城市面对南面滔滔不息汉江,固若金汤的城池内,“金镛漆井”繁华异常。典型的王城规划形式。
汉中城的历史演变可以概括为“二迁三筑”。 第一次迁址,自西汉之后,历经1063年,汉中于隋
大业八年(公元612年)城址从旧城向西南移动,紧靠汉江修筑——利用汉江天然护城河。 第二
次于南宋嘉定十二年(公元1219年)即第二次迁址,第三次修筑(即二迁三筑汉中城)。城址变化
如下: 一是城址位置向北移迁900米(现南门),二是将城墙改直线为折线,城址为“ ”(盾牌)
形态,位于汉江城区百年一遇洪水淹没线以上,南城墙折线与汉水弯曲水流方向基本保持平行,提
高了抗御洪灾能力。这时汉中城表现形制既有皇权至上理念,又有自然至上理念。 明清时期汉中
城 明天启元年“瑞王府”修建:朱常洁一是把原北城墙拆除向北移。二是效帝王宫殿做法,将其府
第规划布置在城市南北主轴北尽端。原北门便成“瑞王府”形成了汉中南北轴线错位,城市分为两大部
分,西部为“府”,东部为“园”(瑞王的私家园林)。 明瑞王的府的修建,改变了原汉中城内在中部
的原有布局,从此形成了汉中“南北主轴不同线,南北城门不相贯”的不符合一般府城传统规划布局模
式的特殊形式。 清代汉中城与明代相同,城垣仍完好地保持明代状态,城内建设有所改变动,城
外建设也明显发展。内城有“十坊”,外城有“四关”(北关、南关、西关、东关及塔儿巷回民区),城
市出现了内城、外城格局。 今天的汉中古城保留了宋朝嘉定十二年(公元1219年)第二次迁徒所
筑的“ ”(盾牌)形城廓平面和典型的井田方格式路网格局。 4、众多的风景名胜 在城北有自然
景观奇丽的天台山,山势险峻,景色奇特;还有宗教及旅游胜地哑姑山,集险奇秀为一体,引人入
胜。在城西南有南湖、红寺湖风景区观光旅游胜地。主城内江河渠道纵横,水网密布,增强了城市
景色。 5、独具特色的民居 汉中民居兼有南北特色,平面布局多为四合院形式,院落少则两
进,多则三进、四进,每进院落有上房、厢房。建筑一般为砖木或土木结构,青砖青瓦,木梁木
椽,大坡屋顶。为适应当地气候,房屋一般都有阁楼;进门处有照壁,门楼的木雕、砖雕及门窗的
图案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6、别具一格的民俗文化 汉中地处秦岭南坡,与四川、甘肃接壤,
其民俗习惯与关中地区多有不同,具有汉、蜀、巴、楚、羌文化习俗交融的特征。古代冠、婚、
丧、祭都有传统的表现形式。传统戏曲种类也很多,如京剧、秦腔、汉剧及汉调桄桄、曲子等。较
有地方特色的汉剧,巴山气息浓郁、唱腔婉转、表演细腻。龙灯社火的形式有跑旱船、狮子舞、跑
竹马等。民谣近似顺口溜,内容丰富,生动有趣、易传易记。 汉中位于我国版图中部,有得天独
厚的盆地地理特征,特产极为丰富,兼有南北农副产品和地方小吃,浆水面、大米面皮、粉皮等;
汉中茶馆较多,成为人们品茶听书或高谈阔论的休闲场所。 (三)名城汉中特色与地位价值 1、
“汉文化”特色——汉中之魂 美国著名城学家伊里尔·沙里宁曾经这样说过:“城市是一本打开的书,
从中可以看出它的抱负,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可以说出这个城市的居民在文化上追求什么”。的
确,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人格价值的诉求。 汉中是西汉王朝的发祥地,汉民族、汉语言由
此称谓。汉代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发展时期,在长达几百年的历史时期内,出现了在汉中的名人轶
事举不胜,透过汉中古城物质空间与历史演进,汉中之所以在全国乃至世界有相当的知名度,主要
在其“汉史”、“汉文化”。汉文化是古城汉中的灵魂。 2、汉中古城规划特色 汉中古城规划布局具
有独特的“ ”(盾牌)形城廓平面和典型的井田格式路网布局。特别是以钟楼为中心和以北街口为中
心,南北错开相平行的轴线,在国内别具特色。汉中的古城空间形态:北倚秦岭、南接巴山,中连
汉水,河渠纵,水网密布,山、绿、水、城相互交融,即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成就,又体现
了汉中城市规划的独特手法。 3、自然环境特色 汉中位于陕西省西南部的汉水之源,属北
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是亚热带和暖温带气候的天然分界线,这里山青水秀,气候温和,自古就
有“西北小江南”、“生物资源宝库”、“天然物种基因库”之美誉。是“地球同一纬度生态环境最好区域”。
4、地位与价值 以“汉史”、“汉文化”、“汉水之源”的汉中,在温长的历史变迁中,存储了一大
批“西汉”、“三国”等时期文化特征的历史遗址、遗迹,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从不同方面形象而真实地
反映着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经济、建筑艺术、居民生产生活方式等多方面的信息,是古城汉中几千
年发展史的历史见证,汉中的文明史,巨大的物质与精神财富,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科学价值、
教育价值和美学价值,保护好、利用好它们是我们应尽职责,也是我们的光荣使命。
本文发布于:2023-12-14 05:25:0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25027014172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余秋雨】话说汉中.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余秋雨】话说汉中.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