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4日发(作者:蜗牛怎么养)
古汉台作文优秀4篇
古汉台作文 篇一
汉中,位于陕西省西南部,自古就被称为“天府之国”和“鱼米之乡”。位于汉中的古汉台更是美不胜收。
古汉台主要由望江楼,桂荫堂,镜吾池组成。
刚进入古汉台,便看到一幢高台。古汉台的最高处就是面前的这一座三层小楼,这座高楼便是望江楼。望江楼曾经是汉中的最高层建筑,据说在过去,登临三楼向南眺望,一眼就可以看见汉江,是人们饱览汉中风光的最佳去处,正如望江楼二楼榴联上写的:“汉水东流几千里,秦云北望第一楼”。现在,随着汉中城市规模的扩展,登楼只能看见高楼大厦了。
在望江楼的两侧,分别是石鼓寺和铜钟寺。石鼓寺中有一支石鼓。传说,这支石鼓是刘邦的上马石。在铜钟寺里有一口精致的大铜钟。
继续向前行走,便到了桂荫堂。桂荫堂的命名与桂树有关,意在汉中的官员都会受到汉桂的庇荫。在桂荫堂前面是一潭水池,水池是清初所建的镜吾池,镜吾池为长方形,长13米,宽6米,中间为石拱桥。
汉王刘邦建立了汉朝,建立了汉文化。刘邦在汉中留下的每一座阁楼,每一个物品,都经过了岁月的洗礼,成为了历史的见证。
我爱望江楼,爱古汉台,更爱我美丽的家乡——汉中!
古汉台作文 篇二
古汉台是我国汉朝时刘邦在汉中建的宫殿。它位于汉中市汉台区东大街中段。它历史悠久、远近闻名,是全国十大旅游胜地之一。
从东大街的北门进去,一进门,就看见一棵高大的皀荚树,树干非常粗,三个小孩子手拉手一起才能围得住,树非常高,抬头一看,皀荚树直入云霄。皀荚树的旁边是共二层楼高10米的望江亭,是古代刘邦用来侦察周围敌情的亭子,站在上面周围的情景尽收眼底。亭子修得古香古色,上面雕刻有飞龙,感觉非常特别。来到院子中间是一个古代兵器厅,里面陈列有铜剑、铜矛、铜钺、铜戈、铜釜、陶杯、陶鬲,沧桑鸡头关,马钉等兵器和古代生活用具。在大厅的左边是摩崖厅,有鄐君开通褒斜道摩崖、石门摩崖、《石门铭》摩崖,最
第 1 页 共 4 页 有名的是曹操写的衮雪二字,衮字没有三点水,是因为他借用了褒河的水,衮雪摩崖衮水流经过石门之下,因石多浪激,如飞雪翻滚,因此比喻为衮雪。
在这里,能感受到汉朝军事和文化巨大的成就,为我们继承和发扬汉代文明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古汉台作文 篇三
现在我首先领大家去参观刘邦在汉中的王府古汉台。
公元前206年,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郡南郑”。刘邦不愿来汉中,萧何劝谦道:“汉中,语曰‘天汉’,其称甚美,愿大王王汉中。”刘邦从谋如流,便率军由子午道来到汉中任汉王一职。他来到汉中后,见到汉中如此温润的气候,土地肥沃,河流纵横,盛产鱼米,便利用此地休养生息,操练士卒,囤积粮食。此后,他又拜韩信为大将军。韩信出策“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刘邦采纳此计一举攻出散关,平定三秦,奠定了汉室帝业之基。刘邦为了纪念自己由汉中发迹,遂定国号为“汉”。同时,在汉中“置名材,立宫室”,修建了自己的行宫。
古汉台坐北朝南,由南向北逐级升高连升八级。历尽沧桑的汉台今天已经没有汉代的建筑了。北宋张少禹留下诗句“留此一掊土,尤为汉家基”。可见在北宋时汉台曾一度荒芜过。到了南宋,汉台被开发为供官员办完工之后的休闲娱乐之处。今天汉台的风貌就继承了南宋以后的面貌。园内古树名木繁多,有珍贵的汉莲,百余年树龄的桂树,400年古老的皂角树。牡丹、凤尾竹、虞美人装点着汉台,使汉台这一处园林建筑以它的幽雅吸引着众多的海内外游人。
在汉台最高处矗立的望江楼就始建于南宋。它曾是汉中的最高层建筑,登临三楼向南眺望,一眼就可以看见汉江。它是人们饱览汉中风光的最佳去处。到现在望江楼二楼榴联上依然写着“汉水东流几千里,秦云北望第一楼”。
1958年在古汉台的基础上建成了我们的汉中市博物馆。它一个遗址性博物馆,又是一个综合性博物馆,共有7个陈列室。望江楼一楼是宋墓出土文物陈列室,二楼是清末与康有为并称为“南康北陈”的汉中书法家陈毅的书法陈列。东西华厅分别是革命史迹陈列和宗教造像陈列。桂阴堂作为临时陈列室用
第 2 页 共 4 页 于一些专题陈列。博物馆最重要的一组陈列在汉台南院办它们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即著名的“褒斜道”、“石门及其摩崖石刻”。分为两个陈列室褒斜古栈道陈列室和石门十三品陈列室。
褒斜古栈道陈列室分为三个单元,分别展示了古代穿越秦巴两山之间有7条古道的走向;褒斜古栈道南端石门隧洞膊。开凿和栈道因地制宜修建有7种不同的栈道形制;栈道沿途设官方设施的“邮亭驿置”,其中褒城驿被称为“天下第一驿”,石门十三品陈列室陈列了从褒谷石门隧洞内外凿迁下来的13方精品石刻,其中有被称做“陕南第一古石”的《部君开通褒斜道摩崖石刻》,它记载了汉明帝刘庄复通褒斜道开凿府门隧洞的事,从书法上说,它上承秦小篆下启古隶,不可多得。清人杨守敬评价为“天然古秀若石纹然,百代而下无从模拟。”《百门颂》刻凿于公元148年,记载了汉顺帝年间司隶校尉杨孟文向皇上上书奏请复通褒斜道的历史。书写者木意在于歌功颂德,不在于显扬书法,但他的书法被后世称为“汉隶之极作,学隶者必学之范本”。它与甘肃成县的《西狭颂》,汉中略阳的《甫阁颂》并称为“汉三颂”。还有几方描写褒谷风景的石刻,如《玉盆》,《衮雪》,《石虎》摩崖都是历代文人名士所留下的。其中以曹操的《衮雪》最为有名。《石门铭》记载了北魏褒斜道线路改道的历史,书法也极其珍贵。它由隶向楷过渡,被康有为美称为“不识人间烟火之仙品”。石门十三品是栈道兴废历史的记录,也是中国书法演变的实物标准,对中外书坛影响十分深远。
古汉台作文 篇四
汉中,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它不但风光秀丽,而且历史上有许多伟人都出生于此、奋斗于此、埋葬于此,三国时期蜀王刘备曾被封为汉中王,秦末汉王刘邦在此得韩信,并在此建造了他的行宫,我们汉中的城市名片——古汉台。今天,就请随着我去看看吧。
一走进古汉台的大门,“汉中博物馆”五个大字顿时映入眼帘,衬着墙上绿色的爬山虎,令人眼前一亮。沿着大理石阶梯,扶着汉白玉扶手,来到一座金碧辉煌的木质六角形阁楼上,它就是远近闻名的望江楼。它始建于南宋,又名天汉楼。楼高17.5米,共有三层,融南北建筑之长,为清末明初建筑风格,
第 3 页 共 4 页 今已成为汉中标志性古建筑。在一、二层的大厅中部,陈列着一些佛像,令人肃然起敬。站在楼上,凝望着繁华的城市,一种愉悦之情涌上心头。
在望江楼旁边,有一颗雌性的皂角树,它已经在这里耸立了三百多年。听说古人曾经用皂角洗衣服,不仅节省开支,而且绿色环保,祖先的智慧真是让人佩服啊!在皂角树对面,还有两棵旱莲,是我们汉中市的市树。
来到东华宫门口,这就是汉高祖刘邦当年的寝宫了吧?现在,它是汉中近现代史陈列室,主要展出辛亥革命前夕到新中国成立近半个世纪以来汉中的革命史以及左明、何挺颖和陈浅伦三位革命先驱的光辉事迹。站在这里,我真正感受到幸福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它是无数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啊!
穿过一片小竹林,来到一座古朴典雅的建筑面前,这就是桂荫堂,因两边有九棵桂花树而得名。在它的正面,是著名的镜吾池,池水清澈碧透,中间有一个座桥,桥南端有一对石狮点缀。在古代,这个池子对官员有警示的作用。
通过一个拱门,来到褒斜栈道陈列室和石门十三品陈列室。褒斜栈道陈列室分为三个单元,分别展示了古代穿越秦巴两山之间有7条古道的走向;栈道沿途设官方设施的“邮亭驿置”,其中褒城驿被称为“天下第一驿”。石门十三品陈列室陈列了从褒谷石门隧洞内外凿迁下来的13方精品石刻,其中有被称做“陕南第一古石”的《?君开通褒斜道摩崖石刻》,它的书法上承秦小篆下启古隶,不可多得。《石门颂》的书法被后世称为“汉隶之极作,学隶者必学之范本”。它与甘肃成县的《西狭颂》, 汉中略阳的 《甫阁颂》并称为“汉三颂”。还有几方描写褒谷风景的石刻,如《玉盆》,《衮雪》,《石虎》摩崖都是历代文人名士所留下的。其中以曹操的《衮雪》最为有名。《石门铭》的书法也极其珍贵。它由隶向楷过渡,被康有为美称为“不识人间烟火之仙品”。石门十三品是栈道兴废历史的记录,也是中国书法演变的实物标准,对中外书坛影响十分深远。
渐渐地,我们陶醉在美好的汉文化中,更为自己是炎黄子孙、是汉文化的传承者而骄傲、自豪!
第 4 页 共 4 页
本文发布于:2023-12-14 05:18:0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250228712104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古汉台作文优秀4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古汉台作文优秀4篇.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