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国人对广播的新闻事业属性的认知

更新时间:2023-12-14 03:04:29 阅读: 评论:0

2023年12月14日发(作者:快递放假时间)

-

民国时期国人对广播的新闻事业属性的认知

 ̄OHGNAH CHUANBO学术平台——传播史学 民国时期国人对广播的新闻事业 属性的认知 王文利 (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湖南长沙410081) 要:广播作为一种现代化的传播媒介传入我国后, 司是出于推销无线电器材的目的才经营广播电台的。此外, 国人对其新闻事业属性的认知,在民国时期大致经历了三个 从戈公振行文方式来看,他并没有意识到广播是一种大众化 阶段。2(】世纪二十年代,人们认为它是一种新型的无线电事 的新闻传播媒介。戈公振是在《中国报学史》第六章“报界之 业;20世纪三十年代,人们逐渐认识到它在新闻传播方面的 现状”第十六节“邮电”部分提到无线电广播的,而且是将广 摘作用,开始意识到它具有新闻事业属性。2()世纪四十年代,人 播和“无线电报”相提并论。在文中,他认为“无线电为新流行 们将其视作新闻事业的组成部分,并将其纳/N.新闻学范畴进 通信之利器”(此处的“无线电”指无线电报,作者注),而广播 行研究。 “电浪较无线电为弱”。在他看来,广播仅仅是和无线电报同 样的新闻通信的工具而已,而且效能不及无线电报。 因此,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我国新闻学研究者并没有将广 播纳入新闻学研究范畴之中。“新闻学建立者所说的新闻事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所谓的属性指事物本身所具有的 业实际上就是报业,而报纸也称作新闻纸。”121这个时期出版 性质。广播作为一种现代化的传播媒介,公认为1 920年诞生 的一些新闻学著作,如邵飘萍1923年9月出版的《实际应用 于美国,1923年被引进到中国。作为传播媒介,广播的属性 新闻学》、1 924年6月出版的《新闻学总论》,伍超1925年出 可分为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大类。在其社会属性中,新闻 版的《新闻学大纲》,蒋国珍1927年出版的《中国新闻发达 都没有将广播纳入研究视野。 事业属性是非常重要的属性之一。广播是新闻事业重要的组 史》,等等,此时大学的新闻教育也将广播排除在外。二十世纪二十 成部分,新闻学理应将其纳入自己的范畴进行研究。但在民 如国立北京大学、上海圣约翰 国时期,对于广播新闻事业属性的认知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 年代开办了新闻教育的大学,程。 关键词:民国时期 广播 新闻事业属性 认知 大学、厦门大学、北京平民大学、北平燕京大学、北京国际大 学、北京民国大学、上海南方大学、上海光华大学、上海国民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人们将广播视作与电报、电话、无线 大学、北京新闻大学等大学的报学系均没有开设广播方面的 课程。 电传真甚至雷达类似的新的无线电事业,仅仅是新闻通讯的 手段和方式而已,不属于新闻事业的组成部分。 这一点,从当时一些广播研究文章字里行间感受得到。 1924年朱其清发表的文章《无线电之新事业y’I认为,广播与 电报、电话、传真等都有着相同的技术基础。“无线电学发明 以来”,“始而为收发电报,继而为收发电话,继而为传递照 像,继而为测定方向”。广播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和作用,“儿童 以之为玩具,家居视之为娱品,商家用之以广招徕,学校用之 以作试验及研究,报馆藉之以收发新闻,政客赖之以宣传政 见。”广播事业是一种不同于新闻事业的新的事业,将“取新 闻纸类、留声机类等而代之”。 可见,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人们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广播事 业是新闻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是将广播视作一种与新闻 事业并列的东西。当时之所以产生这样的认知,主要有以下 原因: 其一,广播刚刚诞生,数量少、发射功率小,收音机数量 少,与报纸相比社会影响不大。1 923年上海出现了我国境内 第一座广播电台,该台由美国人奥斯邦主办。1926年东北出 现国人开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1928 年8月国民党在南京开办了中央广播电台。整个二十年代, 先后有外商、中国人开办的广播电台十来座,发射功率都较  戈公振在1927年出版的《中国报学史》中记录了《申报》 小,收听范围一般仅限于广播电台所在城市及其周围地区。利用广播报告新闻的事实,似乎《申报》已经意识到广播在新 全国约有收音机1万架左右。14] 闻传播上的作用。但实际情况是:此时《申报》并没有自己创 其二,无线电广播是无线电原理及应用的产物,同为一 办广播电台,更没有意识到广播如自身一样,是一种大众化 种电子媒介,无线电广播、电报、电话之间又存在什么样的差 就是当政的北洋政府 的新闻传播媒介。戈公振所说的《申报》“无线电话”,其实是 别呢?对于这一问题,当时不仅普通人,美商开洛电话材料公司1924年开办的广播电台在《大陆 也几乎是一无所知。“他们把广播电台与用于通信联络的无线 报》、《申报》和《大晚报》报馆等处安装的“发音室”。而开洛公 电台等同看待,不准私自设立;同时又分不清收听广播的收音 2011年第12期(总第88期) 謦《谚 O 一一年第十一一期 学术平台 传播史学 机与无线电收发报机的区别,因而同样不准任意出售。” 因 此,人们普遍倾向于将广播视作与电报、电话、无线电传真类 似的新的无线电事业,而不是与报纸类似的新闻事业。 其三,此时期电台创办动机有两个:一是出于推销产品 的商业需要,二是出于政治宣传的需要。如1923年奥斯邦电 台、1924年开洛电台、1927年新新公司电台等都是出于推销 电器产品的需要而开办的。1926年奉系军阀政府的哈尔滨 广播电台、1928年国民党的南京中央广播电台等则是出于 宣传的需要而开办的。几乎没有一家电台是出于新闻传播的 相关的课程。分析原因有以下几点: 其一,广播电台的新闻消息大都来自报社或通讯社,因 此没有专职记者。国民党“中央电台的新闻节目,一直是采用 外稿。中央社消息是主要来源,再就是选播报纸,主要是《中 央日报》的报道,以及军政部门提供的消息。”[131整个三十年 代,国民党中央台没有专职的广播记者。直到1941年,国民 党中央台广播业务人员只包括技术员和播音员两类,播音员 包括编审稿件、创作曲谱、指挥导演、奏唱歌剧人员,仍没有 专职的广播记者。 需要而开办的。 1928年12月,国民党政府颁布《中华民国广播无线电 台条例》,允许私人开办广播。因此,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广播 步入了一个繁荣发展时期。广播电台数量急剧增加,发射功 率增大,社会影响力日益提高。特别是在民族存亡的动i#LB,-t 期,广播在新闻传播方面的作用也日益凸现,人们对广播的 新闻事业属性的认识也比二十年代更加清晰。 1932年,国民党中央广播电台发射功率扩大为75千 瓦,成为当时亚洲发射功率最大的电台。国民党要求其各地 党部配备收音机,抄收广播内容,并为此开办多期收音员培 训班,扩大了广播在社会上的影响。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是中 国民营广播大发展的时期。1931年到1932年两年间,“新建 的电台几乎有了三十多座”,“至1934年底有54座”。其原因 是:“(一)装置收音机的人家已很多了:(二)上海事变中,广 播事业曾显其报导的伟大功能;(三)欲藉广播电台经营广告 事业者很多等”。[61广播已经成为大众化的传播媒介。人们开 始关注它,呼吁将其视作新闻事业的组成部分,纳入新闻学 的研究视野。 1931年10月21日,中国新闻学会成立大会上,国民党 广播事业创始人陈果夫就提出建议:“新闻事业应包括报纸、 广播及电影,而不应局限于报纸之一端,因此,完整的新闻事 业观念,必定是三体合一的新闻事业。” 1 937年,胡道静以 广播产生的历史为依据,指出我国广播事业从一诞生起就与 新闻事业建立了联系。“奥斯邦所办的广播事业有几点特征: (1)他是依籍发售收音机械来维持广播事业的;(2)他的电台 每天只广播一小时,从下午八时十五分至九时十五分;(3)他 因为要谋事业的发展因此竭力与上海大陆报馆联络,经大陆 报代为宣传,广播事业乃在中国闻名。我们知道,广播无线电 的本身,原来也是一种效力强大的宣传工具,所以大陆报也 利用他的无线电台,每晚广播新闻消息,所以这上海的第一 座广播电台,就同新闻事业发生关系的。”18l 尽管这个时期人们已经开始认识到广播与新闻事业问 的密切联系,但对广播的新闻事业属性理解不深刻。许多新 闻学者仍然将广播排除在新闻学研究的大门之外。从当时一 些新闻学者给新闻学下的定义上,可以证明这一点。1933年 曹用先的定义:“新闻学者,探讨新闻纸上各项问题,以求得 一完美解决方案之一种学问也。”[9 11930年陶良鹤的定义: “对新闻纸上的对象,加以科学上的探讨,对新闻纸上的问 题,求一适当的解决,就是我们所要研究的‘新闻学”’。1101 1934年黄天鹏认为,“研究新闻纸的学理的科学,就是新闻 学。”【|”他们无一例外地将广播排除在新闻学研究范畴之外。 在大学新闻教育中,除了1935年成立的中央政治学校新闻 系开设有“无线电学”课程外,【1 其他大学均没有开设与广播 寿,南如毽20l1年第12期(总第88期) 其二,国民党党营广播电台以宣传为主,民营广播电台 则以娱乐盈利为主,除了非常时期,都不重视新闻报道。 其三,广播电台以播音员和技术人员为主体。播音员的 播音发声、播音创作等理论和技巧,超出了新闻学研究的范 畴;技术人员专业则属于理工科范畴,更与新闻学无关。 其四,即使有个别学校开设了无线电学课程,但往往是 将广播视作与电报、电话、传真类似的报馆必备通讯工具来 教授的。教授的重点多是收音技术、收音机的维护、记录新 闻、电报原理及收发报技术等内容,很少涉及广播新闻理论 和实务等问题。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广播媒介越来越成熟,在新闻传播 方面的优势越来越明显。特别是在二战期间,中外广播在新闻 传播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人们开始深刻地认识到广播是 新闻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闻事业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署名“铿”的作者于1943年在《广播在新闻事业中的地 位》 目一文中对此进行了深入的阐述。首先,从起源上看,广播 新闻事业并不比报纸晚多少。文章认为广播事业的起源可追 溯到“罗马时代叫街人”和中国古代的“地保鸣锣通知”。其 次,广播可以很迅速地“把新闻传播到各个不同的区域内的 广大群众”,“就空间而论”广播可“水银泻地,无孔不入。”因 此,“广播在新闻事业领域内贡献,无疑可居首位”。最后,文 章由中外广播实践的历史推断广播已经奠定了在新闻事业 中的主导地位,成为新闻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1938年以 后,美国民主共和两大政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一律改在晚间 进行,”就是为了方便广播电台向各地广播。“美国国会在 1939年4月25日通过设立广播记者席。”中国抗战中,“广 播可为一大功臣。因为不管在东北或其他省份,我沦陷同胞 唯一求得正确消息的来源,就是广播。”“除此而外,中国近几 年边远各地报纸新闻的来源,凡是没有电台设备的,完全依 赖广播消息”。 中国新闻学会在1943年“九一”举行年会时,通过了包 括“确认广播电台之负责新闻广播人员与新闻摄影机关之负 责新闻摄影人员为新闻记者”修正条款的新的新闻记者法。_J 正因为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广播事业已经成为新闻事业的重 要组成部分,所以有学者在著作中称新闻事业已经进入了一 个新的“广播新闻时代”。【 这个时期,一些学者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广播的新闻事 业属性。黄少谷从组织功能的角度出发,认为“凡以采集新 闻、公开报道新闻以及发表关于新闻的意见为职业的组织, 都叫做新闻事业组织。这种组织包括报社——通讯社——这 两种当然最普通——新闻资料供应社,新闻定期刊物,新闻 电视广播公司,新闻影片公司,新闻广播公司等。”l^81新闻电视 广播公司、新闻广播公司都是以采集新闻、公开报道新闻以 撵进创新理论探索创新实践 D0 GNAN eHUANBO学术平台——传播史学 及发表关于新闻的意见为职业的组织,因此,是当然的新闻 事业组织,具有新闻事业属性。冯列山的观点与黄少谷大同 小异,他认为“所谓新闻事业,顾名思义,当然以新闻为主体, 就是凡具有新闻性质的事业,都应加以包括。新闻本身含有 两大因素:一为新闻,另一为言论……所以报纸、广播、电影 三业既以经营新闻及言论为业务,属于新闻事业。”[191 任白涛则从新闻学的中心问题出发,推论出广播的新闻 事业属性。许多新闻学者“认为新闻学的中心问题在舆论。因 此,新闻学算是公开地所表现的知识意见即对一般社会做传 达的公告学。当然,新闻事业的原细胞是公告,因之给与公告 的一切形态——会话、书信、公文、通告、报纸、杂志、历书、书 籍、电影、无线电广播等——都要归入这个考察的范围。”I20 1还有一些学者从新闻记者资格认定的角度,间接地揭示 了广播的新闻事业属性。1 941年,林霖在《谁是新闻记者谁 配做新闻记者》一中论述道:“广播及电影事业中报道新闻之 编辑采访人员”是新闻记者,“其他广播电影事业中负责新闻 报道之采访、编辑人员”具备一定的资格后可以充当新闻记 者。 I 1943年9月,中国新闻学会举行年会,会上成舍我提 出修改新闻记者法的建议时,曾有人同时提请政府确认广播 电台之负责新闻广播人员与新闻摄影机关之负责新闻摄影 人员为新闻记者,作为成氏建议的补充,后来这项提议获得 通过。1221广播事业中负责新闻报道之采访、编辑的人员是新闻 记者,那么广播具有新闻事业属性也是必然的。 既然广播的新闻事业属性得以确认,那么将它纳入新闻 学研究的范畴就是顺理成章的了。 在《综合新闻学》一书中,任白涛谈到无线电研究是德国 和日本新闻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为将广播纳入新闻学研究体 系找到了域外证据。“德国的新闻学计分:理论新闻学、报纸 的构造、通讯、新闻法制等研究部门。”在其“特殊讲义”中就 包含“无线电器与新闻事业论”,“最近更着手研究无线电和 电影。以及宣传的技术”。“日本新闻学的内容”就包含“无线 电广播论”[23 1讲授广播的历史及基本理论、广播新闻写作及编辑、广播谈 话、广播与报纸的关系、广播与舆论的关系等问题。㈣1 947年 私立民国大学新闻系第一学期课表中就将“广播学”列为选 修课。I 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与广播相关的课程已成为国 内大学报学系或新闻系的规定课程。【3| 1【1]朱其清.东方杂志U1.1925,22(6) 【2]【】2][25】李秀云.中国新闻学术史(1834—1949)[MI,北京: 新华出版社,2004:90,256,217 f31戈公振.中国报业教育之近况 国闻周报,1926(3):10. [4】f5J【14】赵玉明冲国广播电视通史[M1.北京:北京广播学 院出版社,2004:18,12,51. [6】此段的几处引文来自胡道静上海广播无线电台的发展 『M]//上海通志馆.上海研究资料续集.中华书局,1937.转引 自赵玉明.现代中国广播史料选编『M1.汕头:汕头大学出版 社 2007:79. [71115][16][22] ̄ ̄.广播在新闻事业中的地位U】.广播通讯, 1944(10). 【8】胡道静.上海广播无线电台的发展[M]//上海通志馆.上 海研究资料续集.中华书局,1937.转引自赵玉明现代中国 广播史料选编【M】.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2007:77. 【9】曹用先.新闻学{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3:1. 【1f}1陶良鹤.最新应用新闻学【M】。上海:上海复旦大学新闻 学会,1930:2. 【11】黄天鹏.新闻学概要fM】.北京:中华书局,1934:4. f131汪学起,是翰生.第四战线——国民党中央广播电台掇 实【M】 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88:195. }17】胡道静.新闻史上的新时代【Ml_上海:上海世界书局, 1946:1. 1948年,冯列山在《什么是新闻学》一文中,在新闻学研 究体系中为广播安排好了座次。他认为新闻学应该以新闻事 业为研究对象,而新闻事业不仅仅包括报业,还包括广播与 电影。以报纸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应当称作“报学”,而以新闻 事业为研究对象的科学,才可以称作新闻学。新闻学的内容 可分为“理论新闻学”和“实用新闻学”两大部分。“理论新闻 学”中就包括“广播史”,“实用新闻学”中包含“广播业”。[241 对冯列山的研究结论,有学者如此评价其意义:“冯列山 阐述了‘大新闻’概念,把电子媒介纳入了新闻学理论体系, 从而打破了中国近代新闻学术研究主要研究印刷媒介,尤其 是对报纸进行研究的理论格局。在冯列山眼中,广播、电影不 仅是娱乐工具,而且是具有新闻传播功能的新闻事业的重要 组成部分。”{ 广播已经开始走进大学新闻学教育。当时的新闻教育家 顾执中认为新闻学不只是研究新闻纸的理论,而是研究整个 新闻事业的理论和实际。1261因此,1943年春他创办的民治新 闻专科学校由缅甸迂回重庆开课时,就开设了广播学的课 程。 1943年成立的国民党中央政治学校新闻学院是我国大 学中第一个新闻学院。该院近似研究院,进入该院学习的学 生必须具有大学学历。该院课程上的特色就是包括了“广播” 和“摄影”。[281广播课程名为“无线电新闻之撰写与广播”,主要 【181黄少谷.何谓新闻事业的组织?LI1.报学杂志,1948(9). 【19]【24】冯列山.什么是新闻 ̄4IJ].报学杂志,1948(11). {2(J1任白涛练合新闻学{MI_商务印书馆,1941.转引白丁淦 林,商娜红.聚焦与扫描:2f]世纪中国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 fM1.新华出版社,2005:62. [21】林霖.谁是新闻记者?谁配做新闻记者?U】l新闻战线, 1941(6). f23】任白涛.综合新闻学(第一册)【M】.商务印书馆,1941:43. 转引自丁淦林,商娜红.聚焦与扫描:20世纪中国新闻学与 传播学研究【M】新华出版社,2005:43(). [2611271李建新.中国新闻教育史论fM】.北京:新华出版社, 2003:84,80. 【28】袁昶超冲国的报学教育卟报学杂志,1948(5). 【291曾虚白.中政校新闻学院之产生及其未来【丌1中国新闻 学会年刊,1944(2) 【3(u施志刚 论中国新闻教育卟读书通讯,1948:152. 【311袁昶超.报学系课程概述 报学杂志,1948(7). 作者简介: 王文利 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中国传 媒大学博士研究生。 2011年第12 (总第88期) j东南鸽魑 

-

民国时期国人对广播的新闻事业属性的认知

本文发布于:2023-12-14 03:04:2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249426924579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民国时期国人对广播的新闻事业属性的认知.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民国时期国人对广播的新闻事业属性的认知.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广播   新闻   新闻事业   研究   中国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