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报刊的史料价值及其保护和整理_倪俊明

更新时间:2023-12-14 02:56:43 阅读: 评论:0

2023年12月14日发(作者:拜年作文400字)

-

近现代报刊的史料价值及其保护和整理_倪俊明

2010年10月第30卷第6期图书馆论坛LibraryTribuneDec,2010Vol130 No16近现代报刊的史料价值及其保护和整理倪俊明(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广东广州510110)1摘 要2现存中国近现代报刊数量庞大,具有十分重要的史料价值。应进一步加强报刊文献脱酸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以提高报刊文献原生性保护的水平。同时,加强近现代报刊的影印出版、缩微复制、数字化加工,以及相关检索工具的编辑、出版,以提高近现代报刊文献的利用率。1关键词2近现代报刊;史料价值;保护;整理1中图分类号2G25512 1文献标识码2A 1文章编号21002-1167(2010)06-0230-08立中山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等。国内部分图书馆近现代报刊收藏一览表172单 位上海图书馆国家图书馆期 刊190444种130000余种20万册件报 纸110147种200000余册1 近现代报刊存留简况根据新闻史学者的研究,中国近现代报刊的出现,最早可追溯到1807年(嘉庆十三年)。1807年6月4日,葡萄牙文5消息日报6在澳门天主教圣若瑟修道院出版,这是目前可知在中国领土出版的最早的外文报刊。1815年英国传教士米怜在马六甲创办5察世俗每月统记传6,为近代第一份中文报刊。1833年4月,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在澳门创办5杂闻篇6;8月,德国传教士郭士立在广州创办5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6,为中国境内出版最早的近代中文报刊112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130200余种600000余册10516种40000余册南京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浙江图书馆天津图书馆约100000种90000余种60354种30735种80431册225种10919册10000多种。这些早期近代报刊的面世,揭开了中国近现代报刊出版的序幕。从1807年至1949年,140余年间中国出版了多少报刊,目前仍未有比较准确的统计。据5中国近代报刊名录6统计,1815年至1911年间,中国和海外出版的中文报刊1753种,国内出版的外文报刊136种,共10889种122。新编5清史#报刊表6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646种,即1911年以前近代报刊达20535种132。民国时期,报刊的出版量比清代更是成倍增加,有学者估计,民国中文报刊总数至少达到400000种以上,其中报纸4000余种,期刊360000余种142。仅以上述统计,近现代报刊已达420500多种。而据51833)1949全国中文期刊联合目录6增订本和补充本,全国56个省市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所藏的旧中文期刊共达360400余种152。又据5中文报纸联合目录6(初稿)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30000种首都图书馆山东图书馆20800多种120000多册20400余种171种10800册400余种2 近现代报刊的史料价值近现代报刊是中国近现代文明进步的见证。作为一种有别于中国传统文献的独特的文献形态,报刊成了中国近现代社会直接表达政治诉求,传播经济、军事、社会、思想、文化信息的最重要的载体。它从不同侧面反映当时中国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其中蕴含的丰富而独特的史料,更是其他类型文献所未能替代的。近代以降,不少报人学者对报刊的史料价值,曾有精到的论述。著名学者章太炎指出:/日报之录,近承乎邸抄,远乃与史官编年系日者等。0182/夫报章者,诚史官之支与余裔也。01925湘学报6主笔唐才常认为:/泰西不立史馆,盖报馆即其史馆也,,。盖今日之报章,即异日之史料。01102民国著名报人史量才曾对报刊与史学进行比较研究,认为/历史本为人类进化之写真,此则写真之程度,且更超于陈史之上,而其所以纪载行迹,留范后人者,又与陈史相同。0因而报刊收载的旧报纸则达70800余种162。前后两种报刊联合目录,共收旧报刊总数达440200种。考虑以上联合目录尚未涵盖所有图书馆,以及众多的档案馆、博物馆,缺漏在所难免,因此,保守估计现存近现代报刊应有500000种以上。这是一座尚未被学者充分利用,而又极富史料价值的文献宝库。关于国内各图书馆近现代报刊收藏的情况,据初步了解,藏量较多的主要有上海图书馆、国家图书馆、广东省2302010年10月第30卷第6期图书馆论坛LibraryTribuneDec,2010Vol130 No16/属于史部,而更超于史部之刊物。0负有/对民族生命与文化历史之责任01112/一旦政治清明,朝失而求之与野,此笺笺报纸,或将为修史者所取才乎。01122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家李大钊在5报与史6一文中,对报刊的史料价值有着更清晰的阐述:/报的性质,与纪录的历史,尤其接近,由或种意味言之,亦可以说:-报是现在的史,史是过去的蔡元培、李德全等人一同参加蒋、宋婚礼的详细报道,得出结论:/何香凝不仅出席了蒋宋的婚礼,而且还是证婚人之一。01152其三,披露的连续性。近现代报刊中旋生旋灭,寿命短暂者,固然不乏其数。但也有许多创办时间长、发行卷数多的报刊。尤其是日报,绵延数年,乃至数十年,如持续逾六、七十年的上海5申报6、香港5中外新报6、5华字日报6和5循环日报6等。报刊连续出版的特性,使得它可以对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全过程,进行集中的报道,对一定阶段某一区域的经济发展、社会变迁等进行持续的反映。如1832年创刊于广州的5中国丛报6:/记载了鸦片战争前后二十年期间有关中国社会、经济、语言、文字、风俗,,方面的调查研究,其中包括了中外关系和外国人在中国的活动等许多极有价值的资料,是研究中国近代史开端时期的重要参考文献。011621838年在澳门创办的5澳门宪报6,记载大量早期澳门华人社会、华商崛起,以及澳门市政建设、邮政、交通、金融、教育、宗教、文化、移民、娼妓、乞丐等资料,是/一座澳门近代史原始资料的宝库。011721900年香港创办的5中国日报6对孙中山领导的历次武装起义的记载;以及上海5申报6对上海城市近代化、香港5华字日报6对清末民初香港和广州的社会经济发展、广州5民生日报6对民国初年广州的社会变迁等的持续报道,均为学界研究相关课题提供不少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其四,报道的精细性。近现代报刊编辑、出版的特性,使得其在反映重大历史事件或重大历史人物活动的时候,更注重深度的信息挖掘和细节描写。如5申报6报道的晚清四大奇案之一杨乃武与小白菜的案子即是一例。从1874年案件发生到1877年4月11日为此案平反的谕旨下达为止,5申报6对该案的起因、审理、到最后平冤,系统详细地报道了达三年之久。这些详尽的报道,从新闻史、戏剧史、法律史、社会史诸角度,均独具史料价值1182。又如现代史上著名的/陈炯明叛变事件0,相关文献的记载多是粗线条、概括性的。而当时的上海5民国日报6、5申报6、5时报6、5字林西报6、5上海商报6、广州5广东群报6、香港5华字日报6、长沙5大公报6、沈阳5盛京时报6等均刊载大量孙中山与陈炯明的相关文电、谈话和活动报道,这些具体的史料对准确把握孙、陈关系的裂变、事件的缘由,比较客观地还原历史,意义重大1192。即使是报刊日常披露的形形式式有关经济、社会、民生等方面的琐碎消息、统计数字,也是研究有关课题学者千方百计寻找的资料。甚至广告栏上五花八门的各色广告,也具有多学科的史料价值。有学者利用清末民初省港澳报刊上的上述资料,系统地研究了清末民初广州城市的消费文化1202。有学者利用5申报6广告栏上刊登的/讣告0,解决了纷扰多年的著名报。.,,报纸上所记的事,虽然是片片段段,一鳞一爪的东西,而究其性质,实与纪录的历史原无二致。故新闻记者的职分,亦与历史研究者极其近似。今日新闻记者整理所纪述的材料,即为他日历史研究者所当蒐集的一种重要史料。01132报刊的重要史料价值,于此可见一斑。报刊史料价值的特点,大致可体现在四个方面。其一,内容的广泛性。报刊作为近现代中国社会最主要的信息媒介,其内容异常丰富,除综合、政治性报刊外,还有宗教、外交、军事、警务、格致、数学、地学、科技、商务、工业、农业、金融、铁路、广告、文学、历史、国学、文娱、小说、戏剧、图画、图书、文摘、医学、卫生、教育、学务、体育、音乐、妇女、儿童、青年、幼儿园、学校、企业等各类报刊1142。至于具体报刊的栏目设置,也是五花八门,包罗万象。1897年创刊的湖南第一份近代报刊5湘学新报6,设有奏折、章程、论说、各报近事节要、译著连载和书目提要等栏目,其中论说又分史学、掌故学、舆地学、算学、商学、交涉学、格致学等门类,系统介绍/中西有用之学0。1904年创刊于上海的5东方杂志6,设有谕旨、社说、内务、军事、外交、教育、财政、实业、交通、商务、宗教、杂志、调查、附录、小说、丛谈、新书介绍等栏目,另有时评、图画,为一内容宏富的综合性时事杂志。20世纪20年代的5广州民国日报6也设有评论、大元帅令、本报专电、东方通讯社电、特别纪载、本省要闻、小言、本省新闻、本市新闻、各属新闻、琐闻、中外要闻、外国通电、译闻等栏目,以及各类副刊和广告等。上至国内外重大政经动态、社会新闻,下至市井百姓的日常生活,无不涵盖其中。其二,记叙的真实性。近现代报刊受主客观条件所限,难免有道听途说、捕风捉影之弊。但总体而言,报刊所报道的消息,均为当时所发生的事件或人物的活动,大多为记者亲自实地采访。时空的一致性,使报刊保存的史料,相比日后的口述历史、回忆录、文史资料等,更接近客观史实,因而真实性更高。即使因立场不同而导致报刊观点有异,也可供研究者通过多侧面的比对参照而探寻真相。如何香凝曾否为蒋介石、宋美龄结为夫妇证婚的问题。1984年,何香凝之女廖梦醒在回忆录中坚称:/母亲拒绝0当蒋宋联姻的/证婚人0,/没有参加蒋介石的婚礼。0但有学者通过查阅1927年12月初上海5申报6关于何香凝与2312010年10月第30卷第6期图书馆论坛LibraryTribuneDec,2010Vol130 No16维新思想家郑观应卒年的争论问题1212。可见报刊资料的细节报道,再与其他类型资料彼此参证/可以补充连续性和细节记述的不足,并且测量社会的反应。更为重要的是,通过阅读报刊,能够逐渐回到历史现场,感同身受,从而对当时的人与事具有了解之同情。01222关于报刊的史料价值,1925年戈公振在5时报6索引绪言中强调/报纸之功用,非只传递消息而已。举凡世界大事,人群进化,科学发明,文艺著述,莫不统见于是,洵一活页之历史也。报纸之取材,除供人逐日浏览之外,亦极有参考之价值。试详言之:(一)供给最近之消息,与最新之学说。凡科学工艺有所发明,朝夕间即可披露,较书本杂志,尤为迅速。故研究学术者,欲得最新学理与发明,非参考报纸不可。(二)报纸所载之材料,有因范围极小,为书本杂志所未及者;或因篇幅有限,不能撰成专书者,往往在报上发表。如名人之演讲,发明家之口述等,均极有参考之价值。(三)报纸逐日出版,内容极为复杂。其中虽多一时一地之事,但纪载一事,其起因结果,无不详为采讨。苟汇而存之,于历史上极有参考之价值。(四)所载事项,每采取各方面之意见,及各地方之消息逐一披露,较书本杂志,似少偏倚。01232可谓对报纸史料价值特征的精到论述。将低于2次,60%的图书纸张的耐折度将低于10次,成为低劣纸或不坚固纸,50年后,有30%的图书、报刊纸张将毁于自身的老化过程之中1242。而以视为测定纸张保存情况良莠标准的酸碱值(PH值)测试结果也显示,国家图书馆20世纪20)40年代图书的PH值一般都低于610,属于较严重酸化。而早期报纸、期刊PH值,平均仅有411、412,为测试的14类文献中PH值最低的两种,属于严重酸化1252。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的近现代报刊同样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困境,由于广东地处北纬20~26度之间,大部分区域属亚热带气候,炎热、潮湿的气候环境,直接加剧了近现代文献的酸化、老化。据抽样测检,其所藏近现代报纸的平均PH值为3172,期刊的平均PH值为3141,其中PH值最低的仅有2196。根据美国历史性出版物与纪录委员会于1981年修订颁布的5优良纸张制造标准6规定,纸张的酸碱值即PH值在715以上者属于优良纸张,PH值为7表示纸张是中性或无酸纸,处于良好状态,PH值低于7则表示纸张呈酸性,PH值越低表示含酸量越高,纸张的质量也就越差1262。按5古籍特藏破损定级标准6,PH值小于4,则为一级破损,属特别严重破损。即中山图书馆所藏近现代报刊几乎全属特别严重破损,均处于/遗体保护状态。0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旧报纸纸张酸碱度测验一览表名称位置一位置二位置三平均PH值总平均PH值33333 近现代报刊的保护如果从1807年近代报刊诞生算起,近代报刊的历史仅两百年,至于民国期间出版的报刊,更是仅有数十年的历史。相比起历史久远的宋、元、明、清的古籍善本,这些近现代报刊却面临着更为严峻的保存危机。据国家图书馆的检测数据显示,国家图书馆所藏近现代文献,特别是报刊的纸张耐久性25年后将下降40~50%,按照目前的老化速率,25年后有40%的报纸耐折度5东方报631651906年9月29日5华南报631601929年10月1日5越华报61936年7月5日5华商报61946年6月1日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旧期刊纸张酸碱度测验一览表名 称5两广官报6宣统三年七月十一日第184页5两广官报6宣统三年七月十一日第92页5社会科学论丛61928年第1期第100页5社会科学论丛61928年第5期第81页5社会科学61937年第8期第15页5社会科学61937年第14期第15页5新亚61944年第1期67页5新亚61944年第2期67页5新亚61944年第3期67页书中间341天头3书口3每页平均PH值333169该刊平均PH值3107总平均PH值3 国外的情况也不容乐观。据上世纪80年代美国图书3711%已脆化,8216%已酸化;纽约公共图书馆500万册馆藏中有一半正在劣化;明尼苏达大学400万册图书中有馆界书刊劣化的调查显示,耶鲁大学图书馆馆藏文献2322010年10月第30卷第6期

种类名 称二乙基锌法(DEZ)使用机构图书馆论坛LibraryTribune国外大批量纸张脱酸技术一览表1302效 果缺 点年处理量Dec,2010Vol130 No16费 用气相脱酸法90%图书去酸完全,PH值可美国国会图书馆达7155~9150;碱残留量达多所大学图书馆115~210%;耐折度提高3~5倍有气味、白色残留物、环状物;纸张起皱、褪色及粘接剂流失;存在燃烧或爆25万册炸的危险;工艺要求高,投资大;空气污染15美元/册干式氨气环氧乙烷PH值由4156提高到9176;有异味;有甲醛气体产生,对人体、环日本国会图书馆不明法(DAEProcess)纸张抗拉伸强度程度3~5倍境有危害;耐久性差114%的图书和66%的档案纸张强度降巴特尔法德国国家图书馆低;16%的图书和近33%的档案去酸PH值达8~9;碱残留量达1(氟里昂一乙醇镁,瑞士国家图书馆效果不明显;部分文献出现纸张变色、4万册~2%Battelle)瑞士联邦档案馆白色沉淀物、牛顿环、字迹褪色和扩散等;有异味80%的图书寿命提高300%;氧化镁脱酸法美国国会图书馆PH值从413~715提高到716厚的书皮产生白点;较厚图书去酸后碱(氟晨昂一氧化镁荷兰国家图书馆12万册~910;碱残留量大于115%;残留量不足bookkeeper)多所大学图书馆操作简单,设备占用面积小PH值达813~911;碳酸镁残氟里昂一丁氧基镁美国北卡罗莱那吸收水分、变色、褪色;有黄色和半透留量达017~219%;耐折度30万册(FMC法)州明污点;有气味从小于4,上升到大于20加拿大图家档案去酸不均匀,约35%图书没有完全去馆PH值达815~915;碱残留量酸;有褪色、变色、气味、白斑、起4万册加拿大国家图书达017~018%皱、粘合剂渗出;产生有毒的甲醇、二馆氯二氟甲烷、三氯三氟乙烷;污染环境不明15-20马克/册11175美元/册液相脱酸法中的有机溶剂脱酸法14~30美元/kg韦驮法(WeiT.o)8133美元/册甲氧)))乙氧甲基PH值从315~413提高到712硬皮封面收缩弯曲;有些图书出现白色法国国家图书馆5)6镁水溶液去酸(氟~811;去酸液可重复使用4沉淀物;有乙醇气味;氟利昂12污染萨布莱技术中心册里昂)))甲醇镁)次环境;费用较高可大批量处理,纸张稳定性德国莱比锡图书好,可对图书进行冷冻干燥处需要特殊设备,投资大保护研究院理PH值达812以上;碱残留量达1~2%;有脱酸、固色、工序复杂、处理周期长加固多种功能;增强抗撕裂强度达30%;价格低廉万24~40法郎/册丙醇镁100-20020欧元/kg万册碳酸氢镁法德国耐雄公司不明不明吗啉脱酸法能规模化、批量处理;速度对火棉胶封面、皮封面颜色有影响,使BiehmondVir-快,费用低;处理有效率达新闻纸发黄;仪器、设备投资大;有异不明grinea图书馆99%以上;明显降低张老化速味,对人体有害度,效果稳定0170美元/kg100万册不能流通;纽约公共图书馆、美国国会图书馆、密西根大学、耶鲁大学和史丹大学等图书馆的馆藏中,有26%~40%不等的图书,因为太脆以致不能流通。美国国会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中,PH值小于410的占26%,小于610的占91%,大于7的仅占3%1272。造成近现代报刊文献大面积酸化、老化的直接原因是近现代报刊用纸的/先天不足0。中国传统古籍所用纸张均选用棉、麻、竹等植物韧皮纤维用手工工艺制成,一般呈中性偏碱性,耐久性优良,故有/纸寿千年0之说。1854年,美国发明了木材纸浆的化学造纸工艺,以来源广泛,数量充足的木浆,取代传统的棉、麻、竹等材料。木浆的成份主要是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纤维素的长短直接影响成品的质量,由于木材纤维的长度较其他植物纤维短,经过打浆机处理后,纤维显得更短,因而制出的纸张韧性较弱;半纤维素是一种化学很难定义的多醣类,是引起漂白纸浆变色的根源;木质素为一种复杂的有机酸,会直接导致纸质之酸化。除了造纸原料影响纸张的酸化外,由于机器替代手工打浆,打浆过程分离的铁离子,不但直接降低纸的白度,还会促进碳水化合物的分解而引起纸张的劣化。而当空气中有二氧化硫时,更会催化其形成硫酸。同时,纸厂采用氯漂白纸浆,氯的残余物留在纸中,最后会转变为盐酸。特别是为改善纸张的吸墨性,造纸过程采2332010年10月第30卷第6期图书馆论坛LibraryTribuneDec,2010Vol130 No16用明矾松脂混合物,其中的硫酸根离子和空气中的水气混合后,经水解产生硫酸。这些附着于纸张的硫酸、盐酸加剧了纸张的酸化,破坏了纸张的纤维,使纸张进一步地脆弱1282。而这也正是近代机器纸不如古代手工纸的原因所在。我国自清末民初,造纸工艺也逐步以机器造纸取代手工造纸,酸性的机械磨木浆成了造纸的主要原材料,所生产的纸张酸性高,耐久性较差。尤其是1930年以前,我国大多数造纸厂采用亚硫酸盐制浆法造纸,其含酸量达到6~10%,PH值介于311~314之间。因此这个时期的大部分报刊资料更容易损坏1292。此外,随着城市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大气的污染日益严重,空气中的二氧化硫、硫化氢、二氧化碳、二氧化氮等侵蚀,并在微量金属离子的催化下,与水气反应生成硫酸、亚硫酸、碳酸,这些酸性物质直接加剧纸张的酸化;而各收藏机构普遍长期忽视报刊文献的存放环境,以及相关修复保护技术的滞后等一系列的/后天失调0,也加剧了报刊文献的酸化损毁。如何有效地抢救、保护日趋酸化损毁的近现代文献,国外的普遍做法是采取纸张脱酸法。早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科学家就开始纸张酸化问题的研究。经过数十年的探索,目前已形成多种高效的纸张脱酸技术(见上页表)。以上诸种脱酸方法,对除却纸张的酸性物质,延长文献寿命,有着良好的功效。但由于或工艺要求严,存在安全隐患;或机器设备投资大,处理成本高;或有毒物质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或引起书刊变形,字迹褪色等弊端,而影响了脱酸技术在图书馆界的广泛应用。自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南京博物院、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上海市档案馆、陕西省档案馆等单位也开展一些纸张脱酸技术的研究,但多处于实验阶段。近年来,广东工业大学图书馆与广州市余平图文实业有限公司合作,成功研制出一种新型的图书文献脱酸法。该方法所用脱酸剂是从十几种植物中提取,再加入特殊的稀释剂配置而成。可将酸化的报刊图书直接与该脱酸剂接触而脱酸,或将酸化的报刊图书置于特制的机器中,运用超临界流体技术,使该溶液以蒸汽的形式浸渍在纸张内而达到脱酸的目的。由于超临界流体有和液体一样的密度和溶解度,又具有气体的优点,粘度小,扩散系数大,有良好的传热传质特性,为纸张的脱酸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基础和保证。利用超临界脱酸技术处理报刊图书,不会产生纸张弯曲、变脆、油墨渗透、交叉染色等问题。该方法在广东的部分档案馆、图书馆试验后,效果良好,目前正在申报国家专利。因此,尽快研制、推广一种科学、安全而又高效、经济的脱酸方法,是近现代报刊原生性保护的根本出路。虽然文献影印、缩微和数字化技术,已为报刊文献的贮存提供了新的载体,但报刊原件所特有的文物文献价值,是其他任何载体所无法替代的。对报刊原件的保护,值得我们高度重视。4 近现代报刊的整理近现代报刊的整理一般包括检索工具书的编制、专题报刊资料汇编、影印出版、缩微复制和数字化加工等。检索工具书和专题报刊资料汇编目的在于揭示报刊的内容,汇辑相关主题报刊资料,便于读者使用;影印出版、缩微复制和数字化加工,则是通过改变报刊原有的物理特征和载体形式,使报刊文献原有的内容能客观地保存下来,更便于浏览和传播,并使报刊原件可因减少流通而/静养0起来,这实际上也是报刊文献的再生性保护。411 检索工具书的编制近现代报刊虽然内容丰富,史料价值高,但由于信息含量的庞杂,主题的分散和隐蔽,查找费时费力。因此,各种各样相关报刊检索工具书便应运而生。索引是检索报刊的最重要工具,我国报刊索引的编制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1925年,上海5时报6社为/务使报载各件均足为我国学者参考之助,以求学术上之进步01312,编制了中国报刊史上第一份索引,并对索引的收录范围和分类编排作了详细的规定1322。5时报6索引是专报索引,其出版开启了中国近现代报刊索引编辑出版的先河。30年代,在上海、广州又出版了多种颇有影响的多报刊索引。1933年,上海中国银行总管理处经济研究室编印了5每周重要书报目录索引6,以5东方杂志6、5时事类编6、5钱业月报6、5经济旬报6、5华侨周报6、5申报6、5时事新报6、5新闻报6、5南京中国时报6、5大阪每日新闻6等一大批当时重要中外报刊为收录对象,一直出版至1936年。1933年11月30日和1934年5月31日上海中山文化教育馆分别编辑出版了5期刊索引6和5日报索引6,共收录了500余种重要的报刊,逐月刊布,一直出版到抗战前夕。1935年,广州岭南大学图书馆编辑出版5中文杂志索引6,这是一种回溯性多刊索引,共收录5一般6、5教育杂志6、5东方杂志6、5新青年6、5民报6、5民谊6、5经济半月刊6等105种1912-1929年的期刊。这些报刊索引的出版发行,深受学界欢迎,5新闻通讯6半月刊称:/5期刊索引6予出版界及治学者以莫大之贡献0,浙江省立图书馆称/5期刊索引6使学者称便,,,实伟举也01332。建国后,北京、上海等地区陆续编辑出版了一批颇具影响的报刊索引。如人民日报图书馆编辑,1959年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5十九种影印革命期刊索引6,收录1954年前后人民出版社影印的5新青年6、5每周评论6、5共产党6、5先驱6、5向导6等19种革命期刊中的论文资料。此2342010年10月第30卷第6期图书馆论坛LibraryTribuneDec,2010Vol130 No16外,还有5人民日报6图书馆资料组编,1956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5解放日报索引6(1941年5月)1947年3月),5新华日报6索引编辑组编,1963)1964年北京图书馆出版的5新华日报索引6(1938年1月1日)1947年12月28日),北京图书馆社会科学参考组编,1983年书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5解放日报人名索引6(1941年5月)1947年3月),以及上海图书馆、中国大百科出版社上海分社等机构编,2007年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的大型索引5申报索引6(1919年)1949年)等。与此同时,还有一批颇受学界欢迎的报刊篇名目录、报刊联合目录、词典等陆续面世。如三联书店编辑部编,1957年三联书店出版的53东方杂志4总目6(1904年3月)1948年12月)、53国闻周报4总目6(1924年8月)1937年12月)、53新中华4总目6(1933年1月)1949年5月),以及上海图书馆编,1965年)1985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5中国近代期刊篇目汇录6,收录1857年)1918年期刊495种110000余期。报刊联合目录、名录、词典方面较有影响的有,全国第一中心图书馆委员会、全国图书馆联合目录编辑组编,1961年内部出版,1981年书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51833)1949全国中文期刊联合目录6及其增订本;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主编,2000年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51833)1949全国中文期刊联合目录6(补充本);史和等编,1991年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的5中国近代报刊名录6;以及伍杰主编,2000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5中文期刊大词典6。这一系列报刊检索工具书的出版,为查找晚清民国的历史资料提供了极大的便利。412 专题报刊资料汇编专题报刊资料汇编主要围绕某一主题,将报刊相关资料汇于一册,有单报、刊资料汇编,也有多报、刊资料汇编,为学者研究相关历史问题提供直接的史料帮助。作为一种重要的报刊整理方法,专题报刊资料汇编早就存在。如辛亥革命时期,就有人根据当时省港澳等地报纸的报道,整理汇编成5粤东军变记6、5辛亥粤乱汇编6、5兴汉纪念广东独立全案6等书;1924年香港5华字日报6社根据商团事变期间该报的报道,编印了5广东扣械潮6,为研究广东辛亥革命史、商团事变事件保留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1342。建国后,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专题报刊资料汇编越来越受学界重视,并出版了一批颇有影响的成果。由广东文史研究馆据5中国丛报6编译,1983年中华书局出版的5鸦片战争史料选译6,1986年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5鸦片战争与林则徐史料选译6;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据5北华捷报6编译,1983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5太平军在上海6等,被视为近代报刊翻译整理的范例。1995-1996年广东省档案馆编印的53申报4广东史料选辑6,将1872)1949年5申报6中有关广东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方方面面的史料,按报章的顺序逐日摘录汇辑,为研究广东近现代历史提供丰富的史料。汤开建等主编,2001年花城出版社出版的5鸦片战争后澳门社会生活纪实)))近代报刊澳门资料选粹6,汇辑5中国丛报6、5遐迩贯珍6、5中西闻见录6、5华字日报6、5申报6、5循环日报6、5点石斋画报6、5镜海丛报6、5知新报6、5博闻报6、5广东日报6、5东方杂志6等有关澳门近代城市发展、澳门市政建设、澳门葡华商人集团的经济活动、澳门博彩、鸦片、娼妓、走私及移民等经济社会行为、生活习俗和文化、教育、艺术活动等资料,为澳门研究提供了大量鲜为人知的史料。413 报刊影印出版影印出版的报刊在文献的载体和形式上最接近原件,也最适合人们的阅读习惯。在旧报刊原件因残破不能轻易提供读者查阅的情况下,重新影印出版是呈现报刊文献原貌的最佳方式。1954年前后,人民出版社整理影印出版了5新青年6、5每周评论6、5共产党6、5先驱6、5向导6、5前锋6、5中国工人6、5政治周报6、5农民运动6等19种从1915年至1941年出版的革命期刊,开建国以后报刊整理影印的先风。20世纪70)80年代以后,有一大批出版时间长、影响广泛的报纸,如上海5申报6、5民国日报6,北京5晨钟报6、5晨报6,广州5广州民国日报6,香港5华商报6、长沙5大公报6,沈阳5盛京时报6,天津5大公报6、5益世报6等也陆续影印出版。期刊的影印方面,早期当推1991年中华书局出版的5中国近代期刊汇刊6最具影响。该丛书由顾廷龙、方行、汤志钧为顾问,收录5强学报6、5时务报6、5清议报6、5昌言报6、5实学报6、5集成报6等一批近代稀见期刊,颇受学界称道。1999年岳麓书社出版的5中国近代期刊影印丛刊6,也有一定的规模。此外,1992年南京古旧书店、南京图书馆、华东工学院整理影印的5中西闻见录6、5格致汇编6,1997年中华书局影印出版的5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6,2005年、2006年上海辞书出版社影印出版的5遐迩贯珍6、5六合丛谈6等早期传教士中文报刊,更因其珍稀性而倍受学界重视。特别是如5遐尔贯珍6、5六合丛谈6在影印原件的同时,附录了中日学者编制的汉字索引、人名和地名索引、语汇索引、刊物介绍、研究论文汇编等,大大增加了其信息含量。近年,线装书局影印出版的5中国近现代文史期刊汇编6、5中国近现代女性期刊汇编6,上海辞书出版社影印出版的5中国近代中医药期刊汇编6等,也以收录广泛见长。当然,最具规模的当推全国图书馆缩微文献复制中心影印出版的系列近现代报刊,目前已出版有5民国佛教期刊文献集成6、5中国早期国学期刊汇编6、5晚清珍稀期刊6、5中国早期白2352010年10月第30卷第6期图书馆论坛LibraryTribuneDec,2010Vol130 No16话报汇编6、5民国体育期刊文献汇编6、5中国电影早期画报6、5中国共产党早期刊物汇编6、5中国早期农学期刊6、5民国新闻期刊汇编6、5抗日战争期刊汇编6等数百种晚清、民国报刊。这些影印报刊主题集中,收录系统,有较高的史料价值,也是近年有计划地抢救和保护旧报刊文献的最重要成果。414 报刊文献缩微复制1985年在北京成立了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组织全国多家图书馆,开展近现代报刊、图书、古籍善本等文献缩微拍摄工作。至2009年底,该中心拍摄旧报纸2771种,旧期刊150230种。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为该中心的分中心,至2009年,也缩微拍摄旧报刊495种,7100000拍,旧期刊968种,8200000拍。通过缩微拍摄的报刊文献,具有保真度高、体积小、收藏方便等特点,是报刊文献整理和再生性保护的重要形式。415 报刊文献数字化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数码扫描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报刊文献数字化加工成了旧报刊整理最有发展前景的途径。通过数码扫描或拍摄,再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设备进行处理,能使报刊文献达到存储、检索、阅读、传递等自动化的目的。其快捷、便利的检索和阅读功能,可极大地满足读者查阅报刊史料的需求,成为报刊文献整理利用、再生性保护最重要的方法。目前,在旧报刊文献数字化方面,上海图书馆、国家图书馆依托自身丰厚的馆藏资源,已开发、制作多个颇具影响的旧期刊数据库,走在全国同行业的前列。目前较具影响的旧报刊数据库主要有:(1)5晚清期刊篇名数据库6(1833)1910),收录数据40万条。上海图书馆制作。(2)5民国时期期刊篇名数据库6(1911)1949),收录数据400余万条。上海图书馆制作。(3)5晚清期刊全文数据库6(1833)1910),收录300余种期刊,可从标题、作者、刊名和篇名等途径对25万余篇文章进行检索、浏览、下载全文。上海图书馆制作。(4)5民国时期期刊全文数据库6(1911)1949),将收录民国时期出版的200000余种期刊,1500余万篇文献。可从标题、作者、刊名和篇名等途径进行检索,并提供全文浏览、下载。上海图书馆制作。(5)5民国中文期刊数据库6,遵循边建设、边服务的原则,不断追加新文献内容。现收录40357种期刊电子影像的全文浏览。国家图书馆制作。(6)5中国近代报刊库6,拟收近代报刊30000种,提供全文检索阅读、编辑、下载。北京爱如生数字化技术研究中心制作。(7)5大成老旧刊全文数据库6,收录清末至1949年60000余种期刊、12万余期、130万余篇文章。北京某公司制作。此外,由浙江大学联合国内外多所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共同承担的大学数字图书馆国际合作计划(CADAL),已建成初具规模的近现代报刊数据库。重庆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等,也已建成或正在建立一批近现代报刊数字库。5 余论其一,近现代报刊具有极其丰富的史料价值,有待学术界给予全面、深入的挖掘和研究;其二,鉴于近现代报刊独特的文献价值,以及文献残破的严重,系统地整理、抢救近现代报刊文献刻不容缓;其三,加强纸张脱酸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形成科学、安全、高效、经济的脱酸工艺,是近代报刊原生性保护的关键;其四,推动索引、名录、词典等检索工具,以及专题资料汇编的编辑、出版,进一步提高报刊资料的使用率;其五、加强近现代报刊影印出版、缩微复制,特别是数字化加工,全面提高旧报刊再生性保护的水平,为读者方便、快捷地查阅报刊资料提供便利。1注释2112据澳门学者林玉凤的考证,转见谷长岭5清代报刊的发展轨迹和总体状况6,5国际新界62009年12月;戈公振5中国报学史6,台湾学生书局1982年版,第87-95页;林玉凤5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近代中文期刊)))3杂闻篇4考6,5国际新闻界62006年11期。122史和,姚福中,叶翠娣编5中国近代报刊名录6前言,福建人民出版社,1991年。132谷长岭:5清代报刊的发展轨迹和总体状况6,2009年12月。142桑兵:5晚近史料的编辑出版与学术研究6,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中山大学图书馆5清代稿抄本6第2辑,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152全国第一中心图书馆委员会,全国图书联合目录编辑组编51833)1949全国中文期刊联合目录6(增订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1年;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主编51833)1949全国中文期刊联合目录62000年。162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网站:5文献抢救工作录6。172北京大学图书馆编5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旧期刊目录6,1956年;汪中凡:5浙江图书馆民国文献保护利用现状及对策6,5图书馆研究与工作62008年2期以及各馆的访问调查。182章太炎:5新纪元报发刊辞6,5章太炎政论选集6下册,中华书局,1977年,第600页。192章太炎:5实学报叙6,5章太炎政论选集6上册,中华书局,(补充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5国际新闻界62362010年10月第30卷第6期1977年,第30页。图书馆论坛LibraryTribuneDec,2010Vol130 No161252李景仁,周崇润:5中国国家图书馆文献保护工作概述6,张志清、陈红彦主编5古籍保护新探索6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352页;周崇润、李景仁:5谈谈图书馆纸质文1102唐才常:5史学论略6,5唐才常集6,中华书局,1980年,第41-42页。1112史量才:5申报六十周年发行年鉴之旨趣6,陈建云主编5中外新闻学名著导读6,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13页。1122史量才:5申报发行二万号之纪念6,5申报61928年11月19日。1132中国李大钊研究会编注5李大钊文集61999年,第318-319页。1142谷长岭:5清代报刊的发展轨迹和总体状况6,5国际新闻界62009年12期。1152周兴樑:5从何香凝为蒋介石证婚说起6,年4期。1162顾长声:5传教士与近代中国6(增补本),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37-38页。1172汤开建:5进一步加强澳门近代史研究)))以3澳门宪报4资料为中心展开6,5学术研究62003年6期。1182马宝珠:5史学与新闻:/报纸为现代史记06,新华网2008年9月25日。1192段云章,沈晓敏:5孙文与陈炯明史事编年6广东人民出版5历史研究61994(4),人民出版社,献的酸化与脱酸6,5图书馆界62004年4期。1262薛理桂:5图书资料维护,承先代余绪,传文化资产6,5中央图书馆台湾分馆馆讯61992年8期。1272盛美云:5图书维护之纸质酸化及保护环境问题之研究6,台北汉美图书有限公司,1991年,第36-37页;周崇润、李景仁:5谈谈图书馆纸质文献的酸化与脱酸6,2004年4期。1282盛美云:5图书维护之纸质酸化及保护环境问题之研究6,台北汉美图书有限公司,1991年,第73-76页。1292缪凤娣:5近代文献的使用、修复和保护6,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编5历史文献开发与利用论文选集6,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第257页。1302杨业蓁,周萌:5国外大批量纸张脱酸技术概况6,5档案学研究62005年3期;盛美云:5图书维护之纸质酸化及保存环5图书馆界6境问题之研究6,台北汉美图书有限公司,1991年版,第77-93页;张金萍:5近现代文献酸化危机与防治思考6,5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6第20卷增刊,2008年12月;奚三彩:5纸质文物脱酸与加固方法的综述6,5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6第20卷增刊,2008年12月。1312戈公振:页。1322戈公振:5中国报学史6,台湾学生书局,1982年,第368-370页。13325期刊索引61935年第3卷第3期封二。1342邱捷:5近代报刊与中国社会经济研究)))以研究清末民初的广东为例6,5民国档案62003年4期;李介孺编5粤东军变记6,收入沈云龙编5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6第26辑第251号,台北文海出版社,1983年;岭南半翁:编6,上海1911年印行;佚名:5辛亥粤乱汇5中国报学史6,台湾学生书局,1982年,第368社,2003年;段云章,倪俊明:5陈炯明集6(增订本),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年;段云章,倪俊明:人民出版社,2009年。1202蒋建国:5广州消费文化与社会变迁(1800)1911)6,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1212王学庄:5郑观应的卒年6,5近代史研究61994年6期。1222桑兵:5晚近史料的编辑出版与学术研究6,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中山大学图书馆5清代稿抄本6第2辑,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1232戈公振:5中国报学史6,台湾学生书局1982年,第366-367页。1242张志清:5国家图书馆古籍保护的历史、现状和任务6(中),张志清、陈红彦主编5古籍保护新探索6,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5页。5陈炯明6广东5兴汉纪念广东独立全案6,收入5广东辛亥革命史料6,广东人民出版社,1981年;香港5华字日报6社编5广东扣械潮6,1924年冬印行。TheStudyontheHistoricalValue,ProtectionandCompilationoftheContemporaryNewspapersandPeriodicalsNIJun-ming(SunYat-nLibraryofGuangdongProvince,Guangzhou510110,China)Abstract:-permainlydiscusstheissuesthatweshouldstrengthenthestudyandapplicationofthedeacidificationtechnologyinordertoenhanametime,weshouldreinforcethephotocopy,microcopy,digitization,andtheeditionandpublicationofthecods:contemporarynewspapersandperiodicals;historicalvalue;protection;compilation1作者简介2倪俊明,研究馆员,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副馆长,广东省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1收稿日期22010-09-13237

-

近现代报刊的史料价值及其保护和整理_倪俊明

本文发布于:2023-12-14 02:56:4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249380312093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近现代报刊的史料价值及其保护和整理_倪俊明.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近现代报刊的史料价值及其保护和整理_倪俊明.pdf

标签:报刊   图书馆   文献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