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等4地高考生物一模试卷+答案解析(附后

更新时间:2023-12-14 02:09:32 阅读: 评论:0

2023年12月14日发(作者:不负遇见)

-

2023年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等4地高考生物一模试卷+答案解析(附后

2023年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等4地高考生物一模试卷1.

单增李斯特菌是一种胞内寄生的短杆菌,容易在人群间传播使人患脑膜炎。其原因是该细菌的InIc蛋白通过抑制人体细胞中Tuba蛋白的活性,使细胞膜更易变形而有利于该菌的转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该菌的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细胞核B.

细胞免疫低下和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容易受到该菌的感染C.

该菌进入人体细胞的方式借助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D.

InIc蛋白质需要在宿主细胞内质网加工2.

许多生命过程都与生物膜上的离子转运蛋白有关,如H+/K+ATPa(质子泵)、/Cl-交换通道等。如图表示胃壁细胞中发生的一系列物质运输过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Cl-和K+进入胃腔不需要与通道蛋白结合B.

胃腔的pH保持酸性与胃壁细胞上的H+/K+ATPa有关C.

胃蛋白酶的释放与胃壁细胞运输Cl-的方式相同D.

胃壁细胞上的H+/K+ATPa体现了蛋白质催化功能3.

历史上有多次蝗灾,我国生态学家在治理蝗灾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研究发现飞蝗产卵,主要依靠两个条件,水位下降后的湖滩、河滩、沿海荒地等湿地,以及丛生的杂草。现鉴定到一种飞蝗群聚信息素4VA(4-乙烯基苯甲醚),4VA随着种群密度增加而增加,其特异性受体是嗅觉受体OR35。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敲除OR35基因可使飞蝗对4VA的响应行为丧失B.

利用人工合成的信息素4VA治理蝗灾属于化学防治C.

治理蝗灾还可采取修筑堤坝、控制水位、耕垦湖滩荒地等措施D.

治理蝗灾目的之一是使能量持续而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4.

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与细胞的凋亡密切相关。当细胞衰老或受不可修复的DNA损伤时,线粒体会释放其内膜上的细胞色素c,释放出来的细胞色素c能促进C-9酶前体转化为活化的C-9酶,进而激活C-3酶促进细胞凋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第1页,共24页A.

激活癌细胞的C-9酶或C-3酶可抑制癌细胞增殖B.

衰老细胞释放的细胞色素c较多,C-9酶更容易被活化C.

细胞色素c释放到细胞质基质中可能是线粒体外膜通透性发生改变引起的D.

细胞凋亡中酶活性降低,代谢速率减慢,有利于维持机体自身的稳定5.

小球藻是鱼类的优良饵料且对养殖水体中的氮、磷有一定的去除作用。鱼腥藻是养殖水体中引起水华的主要藻类。为揭示两种藻类的种间关系及其受pH的影响,研究人员开展了相关研究,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pH鱼腥藻对小球藻的竞争抑制参数小球藻对鱼腥藻的竞争抑制参数61.7810.1671.7012.9180.679.1090.294.90注:竞争抑制参数越大,说明竞争抑制作用越强。A.

水体中N、P含量升高鱼腥藻可能会大量增加B.

小球藻与鱼腥藻存在种间竞争关系,且鱼腥藻占优势C.

鱼腥藻对小球藻的抑制作用受水质pH影响D.

监测养殖水体的pH和鱼腥藻含量对于提高鱼类产量有积极意义6.

果蝇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同时与X染色体的数量有关,即受精卵中含有两个X染色体才能产生足够的雌性化信号,从而发育为雌蝇。没有X染色体的受精卵无法发育。遗传学家得到一种基因型为的黄体雌果蝇(表示两条染色体并联,并联的 X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无法分离)。将这些雌蝇与灰体雄蝇(XAY)杂交,子代中只有灰体雄蝇和黄体雌蝇,且比例为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雌蝇在减数分裂时产生2种异常配子B.

染色体组成为C.

子代中灰体雄蝇的性染色体只有一条X的果蝇无法存活D.

子代中的黄体雌蝇不携带并联染色体7.

大多植物种子成熟后需经过休眠才能萌发,从休眠到萌发阶段种子内脱落酸(ABA)和赤霉素(GA)含量变化如图所示。有些突变体的种子未脱离母体就发芽的现象称为胎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与ABA合成相关的酶基因突变可引起胎萌体胎萌B.

外施ABA可抑制ABA受体缺失突变D.

环境因素可影响植物激素比例的变化C.

外施GA合成抑制剂可抑制种子的萌发第2页,共24页8.

某植物叶片含有对昆虫有毒的香豆素,经紫外线照射后香豆素毒性显著增强。乌凤蝶可以将香豆素降解,消除其毒性。织叶蛾能将叶片卷起,取食内部叶片,不会受到毒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乌凤蝶进化形成香豆素降解体系,是香豆素对其定向选择的结果B.

影响乌凤蝶对香豆素降解能力的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C.

织叶蛾采用卷起叶片再取食是主动适应环境的捕食策略D.

植物的香豆素防御体系和昆虫的避免被毒杀策略是协同进化的结果9.

新冠病毒依赖核糖体“移码”的特殊机制来提高病毒蛋白表达水平。核糖体“移码”是指病毒RNA翻译过程中核糖体会向前或向后滑动一两个核苷酸,导致病毒可以利用一条RNA为模板翻译产生两种蛋白质。下列有关该现象叙述错误的是(  )A.

核糖体“移码”可扩展病毒所携带遗传信息的利用率B.

核糖体“移码”可导致RNA上提前或延后出现终止密码子C.

核糖体“移码”会导致RNA上起始密码子位置发生改变D.

细胞中若出现核糖体“移码”现象则机体细胞免疫活动增强10.

宇航员进入太空后,在微重力或失重状态下,血液会更多地流向头部,机体误认为身体水量过多,从而引起排尿增加,出现脱水。此外,机体的蛋白质和钙质流失也增加。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血浆中钙质流失过多会出现抽搐症状B.

血浆蛋白流失可能会引起组织水肿C.

微重力引起脱水的原因之一是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D.

机体脱水后,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并产生渴觉11.

长时程增强作用,又称长期增益效应(LTP),是发生在两个神经元信号传输中的一种持久的增强现象,能够同步地刺激两个神经元。其机理如图所示,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第3页,共24页A.

降低膜外Ca2+浓度有利于LTP的形成B.

NO会促进突触前膜释放谷氨酸C.

谷氨酸、NO的释放都需要消耗细胞代谢产生的ATPD.

长时程增强作用是通过负反馈调节机制实现的12.

为加速我国北方冬春季秸秆原位还田的腐化过程,研究人员以冻牛粪为材料筛选出耐低温(10℃)的纤维素降解菌。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选用冻牛粪为材料与其富含纤维素及含耐低温微生物有关B.

初筛菌种前,要利用固体培养基在37℃条件下扩大培养目标菌种C.

用于筛选的培养基是加入刚果红染料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D.

应选择菌落直径与周围红色透明圈直径比值大的菌落进行纯化13.

生物实验中经常用到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前者是确定研究对象是否具有某种性质或某种关系。后者是研究观察对象的性质、组成和影响因素之间的数量关系。下列有关探究光合作用的实验表述错误的是(  )需定量分析有光和无光条件下光合作用速率的不A.

“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同B.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中的实验主要是定性分析,以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和产物等先要设计温度梯度比较大的预处理实验来定量分析实验条件C.

“探究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D.

“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的定量分析实验中可以用O2释放量作为观测指标14.

研究发现,信号分子CD95L在异常情况下会引起胰岛B细胞凋亡,进而导致糖尿病的发生。科研人员将该种糖尿病小鼠与正常小鼠各随机均分为两组,各自注射等量的普通胰岛素和智能胰岛素IA,四组小鼠的血糖浓度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注射普通胰岛素可以暂时缓解该种糖尿病小鼠的症状B.

给正常小鼠注射IA后的2~3h内,肝糖原的分解速率比普通胰岛素组的更快C.

给正常小鼠注射IA,血糖浓度下降速率慢且幅度小,可避免出现低血糖D.

研究结果表明,IA在调节两种类型小鼠的血糖浓度方面效果更好第4页,共24页15.

杀配子染色体是一类具有优先传递效应的外源染色体,它通过诱导普通小麦染色体结构变异,以实现优先遗传.其作用机理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致死时细胞中含有杀配子染色体B.

图中染色体经减数分裂能产生配子的类型有221种C.

杀配子染色体能诱发普通小麦突变,产生新的基因D.

可借助半致死情况下的染色体缺失研究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16.

为了解决杂交瘤细胞在传代培养中出现来自B淋巴细胞的染色体丢失的问题,研究者除了用抗原刺激之外,还用EBV(一种病毒颗粒)感染动物B淋巴细胞,并使之成为“染色体核型稳定”的细胞株。上述细胞株能够在HAT培养基中存活,但对乌本苷(Oua)敏感。如图为该实验操作示意图。相关分析合理的是(  )A.

B淋巴细胞可从多次间歇注射某种抗原的动物脾脏中筛选获得B.

HAT培养基的作用主要是为了去除未融合的EBV转化细胞C.

导致EBV转化细胞和骨髓瘤细胞死亡的原因完全相同D.

杂交瘤细胞具有持续产生抗EBV抗体的能力17.

在全球气候变化日益加剧的背景下,多重联合胁迫对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不利影响日益显著。研究者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分析了不同处理条件下苗期玉米的光合生理差异,部分结果如图乙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第5页,共24页 (1)图甲的实验设计中,对照组玉米处理条件是

。图乙中,在恢复期作物净光合速率最低对应的处理条件是

(2)光反应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发生在两种叶绿素蛋白质复合体(称为光系统Ⅰ和光系统Ⅱ)中的电子被光激发的反应,如图丙所示。据图可知,光系统Ⅱ中,光使叶绿素中的一个电子由低能状态激发到高能状态,这个高能电子随后丢失能量而进入光系统Ⅰ,这时一部分丢失的能量便转化为

中的能量。光系统Ⅱ中丢失的电子由

裂解放出的电子补充;光系统Ⅰ中也有高能电子,其作用是形成

。图示反应发生的场所是

。研究表明,玉米幼苗对低温较敏感。单一冷害胁迫会对光系统Ⅰ和光系统Ⅱ造成极大损伤,请结合图丙分析单一冷害胁迫条件下玉米幼苗的净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

(3)图乙结果所示,协迫期C&D组净光合速率小于C组,而恢复期C&D组净光合速率明显大于C组,说明

。18.

人工湿地是由人工建造和控制运行的与沼泽地类似的地面,污水与污泥在沿一定方向流动的过程中,主要利用人工基质、微生物、植物等对污水进行净化。如图甲为人工湿地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第6页,共24页 (1)在建造人工湿地时,从进水口到出水口的不同地段,分别种植不同的湿地植物,体现了生物群落的

结构。

(2)某调查小组在研究过程中发现,挺水植物如香蒲、美人蕉等能够向水中分泌萜类化合物、类固醇等,抑制藻类的生长;也能开鲜艳的花,吸引昆虫,这一现象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能够

(3)经过处理后的污水流入上行池,在上行池中可以养殖一些鱼、虾等水生动物,获取一B、定的经济利益。该调查小组对该湿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了定量分析(如图乙),A、C、D表示该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其中D代表

,其在人工湿地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

。由图乙可知,能量流动具有

特点。

(4)该调查小组在调查该湿地后,向相关部门提出建议:应对流入该人工湿地的重点污染源进行控制,提出此建议的理由是

。19.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自身免疫病,主要病症为关节软组织肿胀、关节骨损伤,属于炎症性疾病。科研人员对RA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行了相关研究。

(1)RA患者关节滑膜中的某些蛋白作为

被树突状细胞摄取并处理,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促进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聚集到关节部位,同时激活

分裂和分化,并与关节组织细胞结合,引起

,释放细胞内容物进而引发更严重的炎症反应。

(2)S5蛋白与炎症性疾病有关,为研究S5蛋白对RA的作用及机制,科研人员构建了RA患病大鼠(RA模型鼠),实验材料、处理及检测指标如表所示。

第7页,共24页组别实验材料及处理检测指标1正常大鼠,注射适量生理盐水2RA模型鼠,注射适量MTX34RA模型鼠,注射含有S5基因的腺病毒1.大鼠后爪关节肿胀程度2.辅助性T细胞占所有T细胞的比例注:MTX是一种可以治疗RA的药物。腺病毒是一种可携带S5基因进入宿主细胞并表达的工具。

实验结果如图1、图2所示。

①据图1结果可知表中第3组的实验材料及处理是

②图1结果表明S5蛋白对大鼠RA的作用是

。据图2并结合(1)中RA发病机理,推测S5蛋白的作用机制是

(3)研究发现,S5蛋白能去除P蛋白上的SU基团。为验证“S5蛋白通过去除P蛋白上的SU基团,影响T细胞分化与细胞因子释放”这一假设,以体内P蛋白带有过量SU基团的若干突变大鼠为实验材料,注射含S5基因的腺病毒,检测P蛋白上SU基团的数量。请修改并完善该实验方案

。20.

番茄的杂种优势十分显著,在育种过程中可用番茄叶的形状、茎的颜色(D/d)以及植株茸毛等作为性状选择的标记。为研究这三对性状的遗传规律,选用以下A1-A4四种纯合体为亲本做了杂交实验,实验结果(不考虑交叉互换且无致死现象)如下表所示:亲本组合A1×A2F1表型缺刻叶F2表型及数量(株)缺刻叶(60),藉叶(21)浓茸毛、绿茎(19),浓茸毛、紫茎(41),多茸毛、紫茎(15),少茸毛、紫茎(5)浓茸毛(60),多茸毛(17),少茸毛(5)A1×A4浓茸毛、紫茎A2×A3浓茸毛第8页,共24页回答下列问题:(1)番茄叶的形状和茎的颜色两对性状的显性性状分别是

______,判断依据是

______。(2)根据亲本组合

______杂交结果可判断,植株茸毛受

______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

______定律,判断理由是

______。(3)亲本组合A1×A4杂交F2中缺少少茸毛绿茎和多茸毛绿茎个体,推测原因可能是以下两种情况之一:番茄植株茎的颜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①控制番茄茎颜色的基因与控制植株茸毛的其中一对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②______。为进一步确认出现上述现象的具体原因,可通过增加样本数量继续研究。若为情况①,请画出F1体细胞中控制茎的颜色和植株茸毛基因与染色体之间的关系。(用|表示染色体,“A/a、B/b…”为控制植株茸毛的基因,用“•”表示基因在染色体的位置)

______。(4)低温处理会导致某种基因型的花粉存活率降低,用低温处理A1×A2组合的F1后,F2的表型为缺刻叶:薯叶=5:1,可推知携带

______基因的花粉存活率降低了

______。请设计实验验证该结论。(写出实验思路、实验结果及实验结论)

______。21.

新冠病毒(+RNA)的刺突蛋白S通过与人体黏膜细胞表面的ACE2受体结合而进入细胞,是宿主抗体的重要作用位点。如图1是科研人员利用新冠病毒的+RNA提取S蛋白基因和S蛋白受体结合域RBD基因作为抗原基因序列,研制新冠病毒双抗原疫苗的技术路线。已知PCR1与PCR2要分别进行,然后将产物混合,使用引物1和引物4进行PCR3,最终获得大量S-RBD融合基因(1500bp)。

第9页,共24页 (1)PCR3过程中,片段1与片段2连接形成S-RBD融合基因,需要使用

酶。为使S-RBD融合基因能与pX质粒相连接,并在工程菌中表达时先合成S蛋白,则PCR1过程中,应在引物1的5′端添加的限制酶序列是

(2)为初步检测过程B构建是否成功,用EcoRⅠ、NdeⅠ、HindⅢ对重组pX系列质粒进行完全酶切,然后对重组pX系列质粒及其酶切产物进行凝胶电泳检测,结果如图2。据图可知,重组质粒pX2和pX5构建成功的依据是

(3)在工程菌的筛选时,可先后用两种抗生素进行影印培养实验(即使用无菌的绒毡布压在培养基A的菌落上,带出少许菌种,平移并压在培养基B上),在培养基B中存活的菌落是否含有目的基因

(填“是”或“否”)。鉴定重组pX质粒是否导入工程菌还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4)试从免疫学角度分析此种双抗原疫苗比常规S蛋白疫苗更具优势的原因

。第10页,共24页答案和解析1.【答案】B【解析】解:A、单增李斯特茵是细菌(原核生物),没有细胞核,A错误;

B、单增李斯特茵是一种胞内寄生菌,机体需要通过细胞免疫来应对,细胞免疫低下和使用免疫抑制剂导致免疫功能下降的患者容易受到该菌的感染,B正确;

C、该菌进入人体细胞的方式为胞吞,借助生物膜的流动性,C错误;

D、虽然原核细胞没有内质网等对蛋白质加工的细胞器,但是细胞中的蛋白质是有一定的方式进行加工的,使其具有生物活性,D错误。

故选:B。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生物没有复杂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也含有核酸(DNA和RNA)和蛋白质等物质。本题考查原核细胞、免疫调节、蛋白质的合成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2.【答案】C【解析】解:A、K+经K+通道蛋白、Cl-通过Cl-通道蛋白进入胃腔不消耗能量,属于协助扩散,且Cl-和K+通过通道蛋白时不与通道蛋白结合,A正确;

B、H+依赖于胃壁细胞膜上的H+/K+ATPa不断进入胃腔,使胃腔的pH保持酸性,B正确;

C、胃蛋白酶的释放方式为胞吐,而胃壁细胞通过助扩散,二者的运输方式不同,C错误;

D、胃壁细胞上的H+/K+ATPa可以水解ATP为ADP和Pi,故体现了其蛋白质催化功能,D正确。

故选:C。K+从胃腔进入胃壁细胞的过程需要消耗ATP,K+从胃壁细胞进入胃腔的过程不需要消分析题图:耗ATP;/Cl-交换通道协

进入胃腔。/Cl-逆转子运输Cl-进入细胞的方式为协助完成Cl-进入胃壁细胞,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3.【答案】B第11页,共24页【解析】解:A、敲除OR35基因可使飞蝗无法合成嗅觉受体OR35,从而对4VA的响应行为丧失,A正确;

B、利用人工合成的信息素4VA治理蝗灾是生物防治,B错误;

C、采取修筑堤坝、控制水位、耕垦湖滩荒地等措施,可以降低蝗虫环境容纳量,即降低蝗虫的出生率,提高死亡率,从而控制蝗虫的种群密度,C正确;

D、通过防治蝗虫可以调整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D正确。

故选:B。信息素4VA是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属于化学信息,利用人工合成的信息素4VA治理蝗灾属于生物防治。本题主要考查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的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4.【答案】D【解析】解:A、C-9酶和C-3酶的活化能促进细胞凋亡,故激活癌细胞的C-9酶或C-3酶可抑制癌细胞增殖,促进癌细胞的凋亡,A正确;

B、当细胞衰老时,释放的细胞色素c较多,C-9酶更容易被活化,细胞更容易走向凋亡,B正确;

C、细胞色素c位于线粒体内膜上,细胞色素c释放到细胞质基质中可能是线粒体外膜通透性发生改变引起的,C正确;

D、衰老细胞内多数酶活性降低,代谢速率减慢,凋亡的细胞内有些酶活性增加,如C-9酶和C-3酶,D错误,

故选:D。分析题意可知,细胞色素c位于线粒体内膜上,当细胞衰老或受不可修复的DNA损伤时,线粒体会释放其内膜上的细胞色素c,释放出来的细胞色素c能促进C-9酶前体转化为活化的C-9酶,活化的C-9酶能激活C-3酶,C-9酶和C-3酶的活化能促进细胞凋亡。本题结合题干信息,主要考查细胞凋亡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凋亡的含义,能正确分析题干信息进行推理、做出判断。5.【答案】B【解析】解:A、根据题干信息,“鱼腥藻是养殖水体中引起水华的主要藻类”,说明水体中N、P含量升高鱼腥藻可能会大量增加,A正确;

B、小球藻与鱼腥藻存在种间竞争关系,小球藻对鱼腥藻的竞争抑制参数较大,说明小球藻对鱼腥藻的竞争抑制作用越强,则小球藻占优势,B错误;

第12页,共24页C、在pH为6到9时,鱼腥藻对小球藻的抑制作用减弱,说明鱼腥藻对小球藻的抑制作用受水质pH影响,C正确;

D、根据题干信息,“小球藻是鱼类的优良饵料”,pH影响竞争抑制参数,则监测养殖水体的pH和鱼腥藻含量对于提高鱼类产量有积极意义,D正确。

故选:B。根据表格分析,自变量是pH,因变量是鱼腥藻对小球藻的竞争抑制参数和小球藻对鱼腥藻的竞争抑制参数,其中竞争抑制参数越大,说明竞争抑制作用越强,则在pH为6到9时,鱼腥藻对小球藻的抑制作用减弱;在pH为6到9时时,鱼腥藻对小球藻的抑制作用先增强后减弱。本题考查种群的数量变化、种间关系等知识点,难度中等,意在考查学生分析图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6.【答案】D【解析】解:A、雌蝇在减数分裂时产生两种异常配子,一种不含有X染色体,一种含有两个X染色体,A正确;B、雌蝇和雄蝇杂交产生的受精卵基因型有:XAXaXa,XA_,XaXaY,_Y,由题意可得_Y无法发育,且灰体全部为雄蝇,故基因型为XAXaXa的果蝇无法存活,B正确;C、由B选项解析,子代的基因型分别为XaXaY(黄体雌蝇),XA_(灰体雄蝇),故子代中灰体雄蝇的性染色体只有一条X,C正确;D、黄体雌蝇中的XaXa为并联染色体,D错误。故选:D。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在果蝇中,性别一般由性染色体决定,XX为雌性,XY为雄性;但性别还与X染色体的条数有关,只有两个X染色体才能产生足够的雌性化信号,从而使胚胎朝雌性方向发展,所以XXY个体为雌性,X_个体为雄性。本题考查生物的伴性遗传以及遗传的基本定律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7.【答案】B【解析】A、ABA合成相关的酶基因突变导致ABA合成量减少,可导致种子无法脱落直接在母体萌发,A正确;B、ABA受体缺失突变体无法接受ABA信号,B错误;C、外施GA合成抑制剂会导致GA合成量减少,抑制种子萌发,C正确;D、外界环境可通过改变植物激素的比例改变种子的休眠状态,D正确。故选:B。ABA的作用是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维持种子休眠等。GA的作用是促进第13页,共24页细胞伸长,促进种子萌发、开花和果实发育,促进细胞分裂与分化等。由图可知ABA含量逐渐下降,GA含量逐渐上升,种子逐渐由休眠转向萌发。本题以胎萌为载体,考查赤霉素和脱落酸的作用,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题干信息的能力,难度不大。8.【答案】C【解析】解:A、由于基因突变等变异,乌凤蝶中存在对香豆素降解能力强和降解能力弱的个体,香豆素可将降解能力强的个体选择并保存下来,故乌凤蝶进化形成香豆素降解体系,是香豆素对其定向选择的结果,A正确;

B、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选择是定向的,因此影响乌凤蝶对香豆素降解能力的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B正确;

C、经紫外线照射后香豆素毒性显著增强,织叶蛾能将叶片卷起可减少紫外线引起的香豆素含量增加,该行为是香豆素对其进行选择的结果,而非织叶蛾主动适应环境的结果,C错误;

D、协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由于任何一个物种都不是单独进化的,因此植物的香豆素防御体系和昆虫的避免被毒杀策略是协同进化的结果,D正确。

故选:C。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本题主要考查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能够结合题干信息和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应用。9.【答案】C【解析】A、根据题意,核糖体“移码”导致病毒可以利用一条RNA为模板翻译产生两种蛋白质,故核糖体“移码”可扩展病毒所携带遗传信息的利用率,A正确;B、核糖体“移码”可使病毒RNA翻译过程中核糖体向前或向后滑动一两个核苷酸,可导致RNA上提前或延后出现终止密码子,B正确;C、核糖体“移码”可能使合成的肽链发生变化,但作为模板的mRNA中的碱基序列不会发生改变,故起始密码子的位置不会发生变化,C错误;D、细胞中若出现核糖体“移码”现象,说明病毒已侵入到细胞中,则机体细胞免疫活动增强,D正确。故选:C。1、mRNA上3个相邻的碱基决定1个氨基酸。每3个这样的碱基叫作1个密码子。2、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这一过第14页,共24页程叫作翻译。本题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要求考生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场所、条件及产物等基础知识;识记密码子的特点,能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10.【答案】D【解析】解:A、钙质也是内环境成分,其流失会对内环境稳态产生影响,若钙太少会引起抽搐,A正确;

B、血浆蛋白流失会导致组织液渗透压大于血浆渗透压,从而引起组织水肿,B正确;

C、微重力引起脱水的原因之一是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C正确;

D、机体脱水后,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大脑皮层产生渴觉,D错误。

故选:D。1、稳态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2、组织水肿是由于组织液增多造成的,其水分可以从血浆、细胞内液渗透而来。本题主要考查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水盐平衡调节的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11.【答案】B【解析】解:A、由图可知,突触前膜释放的谷氨酸(神经递质),可以激活突触后膜上的A受体,引起Na+内流(协助扩散),使突触后神经元产生动作电位而兴奋;同时突触后膜上的N受体也被激活,突触间隙的Ca2+顺浓度梯度进入突触后神经元内并与钙调蛋白结合,促使nNOS与精氨酸转变为NO和瓜氨酸,产生的NO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再进入突触前神经元,可进一步促进谷氨酸的释放,使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即为长期增益效应(LTP)。故降低膜外Ca2+浓度,导致进入突触后神经元内的Ca2+减少,不利于LTP的形成,A错误;

B、结合题图可知,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元内产生的NO,作用于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促进其向突触前膜移动,使突触前膜释放谷氨酸(神经递质),B正确;

C、谷氨酸是由突触前膜通过胞吐作用释放的神经递质,需要消耗细胞代谢产生的ATP;而NO是气体,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出细胞,不消耗细胞代谢产生的ATP,C错误;

D、根据A选项详解可知,长时程增强作用是通过正反馈调节机制实现的,D错误。

故选:B。分析题图:NO作用于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促进其向突触前膜移动,使突触前膜释放谷氨酸(神经递质)于突触间隙之中,从而激活突触后膜上的A受体,引起Na+内流(协助扩散),使突触后神经元产生动作电位而兴奋;同时突触后膜上的N受体也被激活,突触间隙的Ca2+顺浓第15页,共24页度梯度进入突触后神经元内并与钙调蛋白结合,促使nNOS与精氨酸转变为NO和瓜氨酸,产生的NO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再进入突触前神经元,可进一步促进谷氨酸的释放,使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即为长期增益效应(LTP)。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12.【答案】A【解析】解:A、牛的粪便中有纤维素分解菌,冻牛粪中能存活的纤维素分解菌是耐低温的,冻牛粪中的纤维素不易被分解,含量比鲜牛粪中的高,A正确;

B、由题意“研究人员以冻牛粪为材料筛选出耐低温(10℃)的纤维素降解菌”可知,初筛菌种前,要利用液体培养基在10℃条件下扩大培养目标菌种,B错误;

C、用于筛选的培养基以纤维素为唯一的碳源的固体培养基,加入刚果红是选择作用,C错误;

D、由于刚果红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因此在纤维素分解均周围会因纤维素被分解形成透明圈,透明圈越大,分解纤维素的能力越强,因此需要选择菌落直径与透明圈直径比值小的菌落进行纯化,D错误;

故选:A。纤维素分解菌需要以纤维素为唯一的碳源的加入刚果红的固体培养基筛选,由于刚果红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因此在纤维素分解菌周围会因纤维素被分解形成透明圈,透明圈越大,分解纤维素的能力越强。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培养和分离,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能够结合题干信息和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应用。13.【答案】A【解析】A、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自变量应该是光照强度,即定量分析不同光照强度下光合作用速率的不同,A错误;B、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目的就是确定光合作用这一未知的生理过程的条件、原料、产物、场所等,B正确;C、探究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需要先做预实验,也就是先设计一组梯度比较大的温度梯度进行实验,属于定量分析,C正确;D、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自变量是不同的环境因素(光照强度、光质、CO2浓度、温度等),但因变量都是光合作用速率,而O2释放量是净光合速率,可以代表特定条件下光合速率的大小,D正确。故选:A。1、定性分析法是依据预测者的主观判断分析能力来推断事物的性质和发展趋势的分析方法。第16页,共24页2、定量分析法是依据统计数据,建立数学模型,并用数学模型计算出分析对象的各项指标及其数值的一种方法。本题考查探究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等,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变量的判断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14.【答案】B【解析】解:A、据图可知,注射普通胰岛素后血糖含量暂时降低,但一段时间后血糖再次升高,说明注射普通胰岛素可以暂时缓解该种糖尿病小鼠的症状,A正确;

B、正常小鼠在注射IA后的2~3h内,血糖浓度升高速率慢于普通胰岛素组,说明肝糖原的分解速率比普通胰岛素组的更慢,B错误;

C、由图可知,分别给正常小鼠注射IA和普通胰岛素,血糖浓度下降速率慢比普通胰岛素组要慢一些,可避免出现低血糖,C正确;

D、分析题图可知,IA对血糖水平的调节的优势:IA在相对较长的时间内维持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且能避免低血糖的风险,故IA在调节两种类型小鼠的血糖浓度方面效果更好,D正确。

故选:B。1、胰岛素的作用:①促进各组织、细胞对血糖的吸收;②促进葡萄糖的氧化分解;③促进肝脏、肌肉组织合成糖原;④促进葡萄糖转化为非糖物质;⑤抑制肝糖原的分解;⑥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2、胰高血糖素的作用:①促进肝糖原分解;②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本题考查血糖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5.【答案】D【解析】解:A、由图可知,致死时细胞中不含有杀配子染色体,A错误;

B、图中细胞含有21对同源染色体和一条A,因此经减数分裂能产生配子的类型有222种,B错误;

C、由图无法判断杀配子染色体是否能诱发普通小麦突变产生新的基因,C错误;

D、可借助半致死情况下的染色体缺失研究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D正确。

故选:D。分析题图: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中,理论上至少有一半是正常可育的,这是因为这些配子中含有杀配子染色体(或含有1A染色体).但是另有一部分配子会致死(不育)或者虽然可育但是往往会发生染色体的结构(或缺失、易位)变异.为了进一步确定半致死可育配子与可育配子在染色体数量与结构上有什么不同,首先要用培养基对这两类配子进行离体培养,选择其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愈伤组织细胞染色并用显微镜对比观察.第17页,共24页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生物变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生物变异的类型,能正确分析题图,同时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16.【答案】A【解析】解:A、B淋巴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熟,可分布于淋巴结和脾脏等处,故B淋巴细胞可来源于抗原刺激后动物的淋巴结和脾脏等处,A正确;

B、HAT培养基的作用主要是为让细胞存活,乌本苷(Oua)起筛选作用,B错误;

C、导致EBV转化细胞由于不能增殖而死亡,骨髓瘤细胞由于对乌本苷(Oua)敏感而死亡,C错误;

D、本实验中EBV的作用是使B细胞染色体核型更稳定,而不是刺激B细胞分化成浆细胞产生抗体,所以该杂交瘤细胞不能产生抗EBV的抗体,D错误。

故选:A。在制备单克隆抗体时,首先要给小鼠免疫,产生相应的浆细胞,然后将浆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经过选择培养基两次筛选,最后获得能产生所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在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中,使用了动物细胞培养和动物细胞融合等动物细胞工程技术。本题以单克隆抗体制备为载体,考查单克隆抗体制备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结合题意和图形明确EBV的作用,难度适中。17.【答案】适宜的温度和水分

单—冷害(C组) ATP H2O NADPH

类囊体薄膜

冷害能够影响光能的吸收、转换与电子的传递,进而减少NADPH与ATP的生成,导致暗反应速率减慢

干旱能够明显缓解冷害胁迫对玉米光合和生长等造成的影响【解析】解:(1)由图甲、图乙可知,实验的自变量为胁迫的类型和植株所处时期,因变量是玉米的净光合速率,为了排除除自变量之外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故对照组玉米的处理是在适宜的温度和水分条件下培养;由图乙的实验结果可知,在恢复期作物净光合速率最低对应的处理条件是单—冷害(C组)。

(2)由图丙可知,光系统Ⅱ中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复合体吸收光能后,使叶绿素中的一个电子由低能状态激发到高能状态,这个高能电子随后丢失能量而进入光系统Ⅰ,这时一部分丢失的能量便驱动ADP和Pi转化为ATP;而光系统Ⅱ中丢失的电子可由光反应中H2O的光解放出的电子补充;光系统Ⅰ中的色素吸收光能后也有高能电子产生,其作用是与H+和NADP+合成为NADPH;上述过程为光反应,其发生的场所为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研究表明,玉米幼苗对低温较敏感。单一冷害胁迫会对光系统Ⅰ和光系统Ⅱ造成极大损伤,结合图丙分析单一冷害胁迫条件下玉米幼苗的净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冷害能够影响光能的吸收、转换与电子的传递,进而减少NADPH与ATP的生成,导致暗反应速率减慢。

(3)由图乙可知,胁迫期C&D组(干旱+冷害)净光合速率小于C组(单一冷害),而恢复期第18页,共24页C&D组净光合速率明显大于C组,说明干旱能够明显缓解冷害胁迫对玉米光合和生长等造成的损伤。

故答案为:

(1)适宜的温度和水分

单—冷害(C组)

(2)ATP H2O NADPH

类囊体薄膜

冷害能够影响光能的吸收、转换与电子的传递,进而减少NADPH与ATP的生成,导致暗反应速率减慢

(3)干旱能够明显缓解冷害胁迫对玉米光合和生长等造成的影响由图甲、图乙可知,实验的自变量为胁迫的类型和植株所处时期,因变量为玉米的净光合速率,由于胁迫期C&D组(干旱+冷害)净光合速率小于C组(单一冷害),而恢复期C&D组净光合速率明显大于C组,说明干旱能够明显缓解冷害胁迫对玉米光合和生长等造成的损伤。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18.【答案】水平

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初级)消费者

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度,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急剧下降,生态平衡就会遭到严重破坏【解析】解:(1)从进水口到出水口的不同地段,分别种植不同的湿地植物,呈镶嵌分布,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2)某调查小组在研究过程中发现,挺水植物如香蒲、美人蕉等能够向水中分泌萜类化合物、类固醇等,抑制藻类的生长;也能开鲜艳的花,吸引昆虫,这一现象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种间关系,进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3)按照能量流动的方向可知,丙中A表示生产者,B表示分解者,C表示次级消费者,D表示初级消费者,消费者的作用是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在生态系统中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4)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度,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急剧下降,生态平衡就会遭到严重破坏,故应对流入该人工湿地的重点污染源进行控制。

故答案为:

(1)水平

(2)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3)(初级)消费者;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4)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度,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急剧下降,生态平衡就会遭到严重破坏分析图甲:图甲为人工湿地示意图,污水与污泥在沿一定方向流动的过程中,主要利用人工基质、第19页,共24页微生物、植物等对污水进行净化。分析图乙:表示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简图,A、B、C、D表示该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其中A表示生产者,B表示分解者,C表示次级消费者,D表示初级消费者。本题考查了种间关系和物质循环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难度适中。19.【答案】抗原

细胞毒性T细胞

关节组织细胞裂解死亡 RA模型鼠,注射适量生理盐水

抑B两组,制RA的发生

通过降低辅助性T细胞的数量来抑制RA的发生

将突变大鼠平均分为A、A组注射含S5基因的腺病毒,B组不做处理,一段时间后检测P蛋白上的SU基团数量、T细胞的数量、细胞因子的含量【解析】解:(1)RA患者关节滑膜中的某些蛋白可激发起机体的免疫反应,因此RA患者关节滑膜中的某些蛋白作为抗原,抗原被树突状细胞摄取并处理,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促进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聚集到关节部位,同时激活细胞毒性T细胞分裂和分化,引起关节组织细胞裂解死亡。

(2)①根据图(1分)析,1组的关节肿胀增加体积最小,3组最大,说明3组是RA模型鼠,注射适量生理盐水。

②4组注射了含有S5基因的腺病毒,与3组比关节肿胀增加体积减小,表明S5蛋白对大鼠RA的作用是抑制RA的发生;S5蛋白可能通过抑制辅助性T细胞的生成抑制RA的发生。

(3)实验目的是验证“S5蛋白通过去除P蛋白上的SU基团,影响T细胞分化与细胞因子释放”,实验自变量是有无S5蛋白,因变量是P蛋白上的SU基团数量、T细胞的数量、细胞因子的含量;故实验方案应为将突变大鼠平均分为A、B两组,A组注射含S5基因的腺病毒,B组不做处理,一段时间后检测P蛋白上的SU基团数量、T细胞的数量、细胞因子的含量。

故答案为:

(1)抗原

细胞毒性T细胞

关节组织细胞裂解死亡

(2)RA模型鼠,注射适量生理盐水

抑制RA的发生

通过降低辅助性T细胞的数量来抑制RA的发生

(3)将突变大鼠平均分为A、B两组,A组注射含S5基因的腺病毒,B组不做处理,一段时间后检测P蛋白上的SU基团数量、T细胞的数量、细胞因子的含量病原体在进入机体后,其表面一些特定的蛋白质等物质,能够与免疫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从而引发免疫反应。这些能引发免疫反应的物质称为抗原。人体的免疫系统具有分辨“自己”和“非己”成分的能力,一般不会对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反应。但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免疫系统也会对自身成分发生反应。如果自身免疫反应对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并出现了症状,就称为自身免疫病。本题主要考查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第20页,共24页内在联系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难度适中。20.【答案】缺刻叶和紫茎

亲本组合A1×A2杂交F1表型为缺刻叶,F2缺刻叶:薯叶=3:1;亲本组合A1×A4杂交F1表型为紫茎,F2紫茎:绿茎=3:1 A1×A4或A2×A3 2

自由组合 F2浓茸毛:多茸毛:少茸毛约为12:3:1,符合9:3:3:1的变形

控制番茄茎颜色的基因与控制植株茸毛的基因位于不同的同源染色体上,但后代数量太少

薯叶

将低温处理的F1作为父本与薯叶番茄杂交,子代缺刻叶:薯叶=2:1,说明低温处理携带薯叶基因的花粉存活率降低了【解析】解:(1)根据上述分析,亲本组合A1×A2杂交F1表型为缺刻叶,F2缺刻叶:薯叶=3:1;亲本组合A1×A4杂交F1表型为紫茎,F2紫茎:绿茎=3:1,说明番茄叶的形状、茎的颜色这两对性状中,显性性状分别为缺刻叶、紫茎。

(2)根据亲本组合A1×A4或A2×A3的杂交结果中子一代都是浓茸毛,子二代表现型及比例为浓茸毛:多茸毛:少茸毛均为12:3:1,符合9:3:3:1的变形,因而可以判断植株茸毛受2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3)亲本组合A1×A4杂交F2中缺少少茸毛绿茎和多茸毛绿茎个体,推测其可能的原因有发生了连锁或者统计的样本比较少,即有两种情况:①控制番茄茎颜色的基因与控制植株茸毛的其中一对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②遗传学实验是建立在大量的数据统计的基础上的,控制番茄茎颜色的基因与控制植株茸毛的基因位于不同的同源染色体上,但后代数量太少,就会出现偶然误差。为了进一步确认出现上述现象的具体原因,可增加样本数量继续研究。若控制番茄茎颜色的基因与控制植株茸毛的其中一对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F1体细胞中控制茎的颜色和植株茸毛基因与染色体之间的关系为:

(4)低温处理会导致某种基因型的花粉存活率降低,用低温处理A1×A2组合的F1后,F2的表型为缺刻叶:薯叶=5:1,可推知携带薯叶基因的花粉存活率降低了。可通过设计如下实验验证该结论:将低温处理的F1作为父本与薯叶番茄杂交,子代缺刻叶:薯叶=2:1,说明低温处理第21页,共24页携带薯叶基因的花粉存活率降低了故答案为:

(1)缺刻叶和紫茎

亲本组合A1×A2杂交F1表型为缺刻叶,F2缺刻叶:薯叶=3:1;亲本组合A1×A4杂交F1表型为紫茎,F2紫茎:绿茎=3:1

(2)A1×A4或A2×A3 2

自由组合 F2浓茸毛:多茸毛:少茸毛约为12:3:1,符合9:3:3:1的变形

(3)控制番茄茎颜色的基因与控制植株茸毛的基因位于不同的同源染色体上,但后代数量太少

(4)薯叶

将低温处理的F1作为父本与薯叶番茄杂交,子代缺刻叶:薯叶=2:1,说明低温处理携带薯叶基因的花粉存活率降低了由于亲本都是纯合子,组合A1×A2杂交,F1表型为缺刻叶,F1自交的子代F2缺刻叶:薯叶≈3:1,说明缺刻叶是显性。组合A1×A4杂交,F1表型为紫茎,F2紫茎:绿茎≈3:1,说明紫茎是显性。根据组合A1×A4或组合丙A2×A3这两个杂交组合分析,子一代都是浓茸毛,子二代出现浓茸毛:多茸毛:少茸毛约为12:3:1,符合9:3:3:1的变形,说明植株茸毛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考生要理解两个定律的内容和实质,掌握相应的分析和计算方法,再根据题干信息利用已学知识进行解题。耐高温的DNA聚合 5′CATATG3′

重组质粒pX2和pX5酶切后形成的1000bp21.【答案】和500bp片段碱基对总和等于S—RBD融合基因长度1500bp

观察菌落是否具有荧光

此种双抗原疫苗含有S蛋白受体结合域RBD,有利于进入靶细胞,从而激发细胞免疫【解析】解:(1)PCR全称为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的DNA片段的核酸合成技术,利用的原理是DNA复制,需要条件有模板DNA、四种脱氧核苷酸、一对引物、热稳定DNA聚合酶(Taq酶),热稳定DNA聚合酶的作用是将单个的脱氧核苷酸连接到引物的3'端。启动子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位点,用于驱动基因的转录,为使S-RBD融合基因能与pX质粒相连接,并在工程菌中表达时先合成S蛋白,引物4对应的区段靠近启动子时先转录出S蛋白的mRNA序列,故引物4对应的区段要连接在靠近启动子部位,故应在引物1的5′端添加的限制酶序列是5′CATATG3′(NdeⅠ)。

第22页,共24页(2)分析图2,图左边M是对照基因,用于标记大小,1、2号泳道是两个质粒全长,3、4号泳道是酶切后目的基因和质粒的大小,据图可知,重组质粒pX2和pX5构建成功的依据是:重组质粒pX2和pX5酶切后形成的1000bp和500bp片段碱基对总和为S—RBD融合基因长度1500bp。

(3)在工程菌的筛选时,由于含目的基因的菌落对第二次培养时使用的抗生素无抗性,故在第二次培养时存活的菌落不含目的基因;鉴定pX质粒是否导入工程菌还可以采用的方法是:观察菌落是否具有荧光,有荧光的则含有pX质粒。

(4)分析题意可知,此种双抗原疫苗含有S蛋白受体结合域RBD,有利于进入靶细胞,从而激发细胞免疫,故此种双抗原疫苗比常规S蛋白疫苗更具优势。

故答案为:

(1)耐高温的DNA聚合(Taq DNA聚合酶) 5′CATATG3′

(2)重组质粒pX2和pX5酶切后形成的1000bp和500bp片段碱基对总和等于S—RBD融合基因长度1500bp

(3)否

观察菌落是否具有荧光

(4)此种双抗原疫苗含有S蛋白受体结合域RBD,有利于进入靶细胞,从而激发细胞免疫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

第一步:目的基因的获取

第二步: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1、目的: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且可以遗传至下一代,使目的基因能够表达和发挥作用。

2、组成: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

第三步: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1、转化的概念:是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内,并且在受体细胞内维持稳定和表达的过程。

2、常用的转化方法:

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采用最多的方法是农杆菌转化法,其次还有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等。

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常用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技术,方法的受体细胞多是受精卵。

第四步: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

1、首先要检测转基因生物的染色体DNA上是否插入了目的基因,方法是采用DNA分子杂交技术。

2、其次还要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mRNA,方法是采用分子杂交(DNA-RNA)技术。

3、最后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方法是采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

4、有时还需进行个体生物学水平的鉴定,如生物抗虫或抗病的鉴定等。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第23页,共24页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第24页,共24页

-

2023年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等4地高考生物一模试卷+答案解析(附后

本文发布于:2023-12-14 02:09:3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249097224574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2023年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等4地高考生物一模试卷+答案解析(附后.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2023年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等4地高考生物一模试卷+答案解析(附后.pdf

标签:细胞   基因   蛋白   考查   染色体   知识   实验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