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慢·彭城怀古(萨都剌)全诗赏析,原文翻译

更新时间:2023-12-13 21:19:54 阅读: 评论:0

2023年12月13日发(作者:粉笔教师官网)

-

木兰花慢·彭城怀古(萨都剌)全诗赏析,原文翻译

木兰花慢·彭城怀古(萨都剌)全诗赏析,原文翻译

木兰慢 彭城怀古(萨都剌)

原文

古徐州形胜[1],消磨尽,几英雄。想铁甲重瞳[2],乌骓[3]汗血[4],玉帐[5]连空。楚歌[6]八千兵散,料梦魂,应不到江东。空有如带[7],乱回合[8]云龙[9]。

汉家陵阙[10]起秋,禾黍满关中[11]。更戏马台[12]荒,画眉人远[13],燕子楼[14]空。人生百年如寄[15],且开怀,一饮尽千钟。回首荒城斜日,倚栏飞鸿[16]。

注释

[1]形胜:地理形势优越。《 高祖本纪》: 秦形胜之国。

[2]铁甲重瞳:指西楚霸王项羽。重瞳:眼中有两个瞳子。《史记

项羽本纪》: 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苖裔邪。

[3]乌骓:项羽所骑战马。

[4]汗血:汉朝时得自西域大宛(读yu n)的千里马,又称天马。《艺文类聚》卷九十三 兽部上 引《史记》谓: 神马当从西北来,得乌孙马好,名天马。及得大宛汗血马,益壮,更名乌孙马曰西极马,宛马曰天马。 此借以形容项羽所骑名马。

1

[5]玉帐:指军中营帐。

[6]楚歌:四面楚歌。指身陷重围,四面受敌。《史记 项羽本纪》:

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 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八千兵散:《史记 项羽本纪》: 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乃自刎而死。 唐胡曾《咏史 乌江》谓: 争帝图王势已倾,八千兵散楚歌声。乌江不是无船渡,耻向东吴再起兵。 此处化用之。

[7]黄河如带:据《徐州府志》卷二 山川 :黄河在城东北,自河南虞城县流入郡界,经砀山、萧县,入铜山界。《史记》: 封爵之誓曰:使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宁,爰及苗裔。

[8]乱山回合:据《徐州府志》记载,徐州周围有许多山,城北有九里山,城西有楚王山,城南有太山,城东南有奎山、三山,城东有子房山(一名鸡鸣山)、定国山、圣水山,城东北有彭城山、桓山、寨山、荆山,故称。因云龙山较著名,故举其大者。

[9]云龙:即云龙山,又名石佛山。《江南通志》:云龙山,宋武微时憩息于此,有云龙旋绕之。《旧志》亦称:山有云气蜿蜒如龙,故名。

[10]汉家陵阙:本句化用【忆秦娥】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词句。

[11]禾黍满关中:《诗 王风 黍离》序说,西周亡后,周大夫过2

宗庙宫室,尽为黍离,彷徨不忍去,乃作此诗。后用为感慨亡国、触伤情之词。这里化用其意。关中,指今陕西省一带。《关中记》: 东自函谷,西至陇关,二关之间,谓之关中。 西汉帝王陵墓,均在长安(今陕西西安)一带,故称。此句是说,刘邦虽然夺取了政权,取得了胜利,但如今陵阙照样为漫山遍野的庄稼所遮掩。

[12]戏马台:在徐州城南部,与云龙山相对。项羽因山为台,以观戏马,故名。宋武帝刘裕为宋公时,在彭城,九月九日大会宾僚赋诗于此。元嘉二十七年魏太武帝南侵,立毡屋于戏马台,以望城中。见《徐州府志》卷八 古迹 。

[13]画眉人远:据《 张敞传》记载,京兆尹张敞擅长为妇画眉,

长安中传,张京兆眉怃。 怃 (读wǔ),妩媚。此借 画眉人 ,指称与盼盼交好者。萨都剌《彭城杂咏呈廉公亮佥事》(五首之四)谓: 何处春风燕子楼,断碑落日古城头。画眉人远繁华歇,无数远山生暮愁。

可与本句对读。

[14]燕子楼:旧址在徐州城北。有《燕子楼三首并序》,诗序曰:

徐州故张有爱妓曰盼盼,善歌舞,雅多风态。予为校书郎时,游徐、泗间,张尚书宴予,酒酣出盼盼以佐欢,欢甚。予因赠诗云: 醉娇胜不得,风嫋牡丹花。 一欢而去,迩后绝不相闻,迨兹仅一纪矣。昨日司勋员外郎张仲素绘之访予,因吟新诗有《燕子楼》三首,词甚婉丽,诘其由,为盼盼作也。绘之从事武宁军累年,颇知盼盼始末,云尚书既殁,归葬东洛,而彭城有张氏旧第,第中有小楼名燕子,盼盼念旧爱而不嫁,居是楼十余年,幽独块然,于今尚在。予爱绘之新3

咏,感彭城旧游,因同其题作三绝句。 诗谓: 满窗明月满帘霜,被冷灯残拂卧床。燕子楼中霜月夜,秋来只为一人长。 钿晕罗衫色似烟,几回欲著即潸然。自从不舞霓裳曲,叠在空箱十一年。 今春有客洛阳回,曾到尚书墓上来。见说白杨堪作柱,争教红粉不成灰。 据后人考证,与关盼盼交好者,乃张建封之子张愔。

[15]寄:暂居,形容人生短暂。人生百年寄,古诗云: 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苏轼《将往终南和子由见寄》诗谓: 人生百年寄鬓须,富贵何啻霞中莩。 本句由此化出。

[16]目送飞鸿:嵇康《兄秀才公穆入军赠诗十九首》云: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 李白《鞠歌行》曰: 平生渭水曲,谁识此老翁?奈何今之人,双目送飞鸿。 又,李白《至陵阳山登天柱石酬韩侍御见招隐黄山》谓: 何意到陵阳,游目送飞鸿。 此或化用其意。

创作背景

萨都剌少年及第,踌躇满志,路过徐州,凭高怀古,想从前霸王叱咤风云,纵横一世,也不免消亡,于是感慨万千,写下这首词。

作者简介

萨都剌,字天锡,号直斋,生卒年不详,元代,善书画。回族人(一说蒙古人)。1327年进士及第,做了几年小官,后因弹劾权贵被贬谪。后来隐居山林,传说晚年曾为方国珍幕僚。

4

-

木兰花慢·彭城怀古(萨都剌)全诗赏析,原文翻译

本文发布于:2023-12-13 21:19:5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247359424179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木兰花慢·彭城怀古(萨都剌)全诗赏析,原文翻译.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木兰花慢·彭城怀古(萨都剌)全诗赏析,原文翻译.pdf

标签:徐州   云龙山   江东   乌江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