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3日发(作者:苦口婆心是什么意思)
1997年殷都学刊9“己未夕庚申月有食”解常玉芝 摘要 殷墟甲骨文两片典型宾组卜辞记录了商代发生的一次月食现象,学术界对这次月食发生的日期和月份素有争论。通过认真分析两组卜辞,全面辨正以往学术观点,特别是对其中关键字“”的正确解释,从而得出了“己未夕庚申月有食”并非是发生在庚申日夜晚或己未日前半夜到后半夜即庚申日凌晨的月食,而是己未日夜晚并且是己未日下半夜开始到庚申日天明的月食。根据卜辞记时规律,这次月食发生的正确月份是十二月,十三月说和一月说皆误。关键词 月食 己未 庚申中图分类号 K221殷墟出土的两块牛胛骨上刻有典型宾组卜辞¹,上面分别有“己未夕庚申月有食”和“己未庚申月有食”的月食记录。对这次月食发生的日期和月份,学术界有不同意见,本文试就这两个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以期正确解决月食发生的的时间问题。这两块牛胛骨刻辞过去只有方法敛的摹本,现在已有拓本发表于《英国所藏甲骨集》º。刻辞的全文分别是:(1)癸〔卯卜〕,贞:[旬]亡[祸]。癸丑卜,贞:旬亡祸。七日己未 庚申月有食。二癸亥卜,贞:旬亡祸。二癸酉卜,贞:旬亡祸。二癸未卜,争贞:旬亡祸。王占曰:有祟。三日乙酉夕月。二王占(曰):有祟。《库》1595正反、《英藏》886正反、《合集》40610正反(2)〔癸丑卜〕,[贞]:[旬亡祸]。[七日]己未夕 庚申月有食。癸亥。癸未。十三月。癸巳卜,贞:旬亡祸。癸卯卜,贞:旬亡祸。《金璋》594正反、《英藏》885正反、《合集》40204正反两骨的正反两面都有刻辞。第(1)版即《库》1595的正面刻有五条卜旬辞(最下面的一条仅a丙戌允有来入齿。十三收稿日期:96-10-1810常玉芝 “己未夕庚申月有食”解第1期存“癸”、“贞”、“亡”三字),反面刻有“七日己未庚申月有食”和“王占(曰):有祟”的占辞»。根据卜辞正反两面互相衔接的原则和“七日己未”的时间指称,知反面的月食刻辞是正面癸丑卜旬辞的验辞;第(2)版即《金璋》594的正面刻有四条卜旬辞(其中有两条只记干支日,省略了“贞旬亡祸”几字),反面刻“己未夕庚申月有食”(与第(1)版《库》1595对比,知此处残掉了日数“七日”)。同样,根据卜辞正反两面互相衔接的原则和“己未”的时间指称,知反面的月食刻辞是正面癸丑卜旬辞的验辞(癸丑卜旬辞已残掉)。即两条月食刻辞分别是:癸丑卜,贞:旬亡祸。七日己未[癸丑卜],[贞]:[旬亡祸]。[七日]己未夕庚申月有食。庚申月有食。二 《库》1595正反《金璋》594正反综观两版卜辞,可发现一个特点,即月食刻辞都是作为验辞附记在卜旬卜辞之后的。商人往往在上一旬的最末一日癸日卜问下一旬的甲日至癸日的吉凶。这两条卜辞就是癸丑日卜问下一旬的甲寅日至癸亥日十天内的吉凶的,结果在由癸丑日算起的第七天己未日(宾组卜辞计日法自卜日算起,详另文)发生了月食(月食发生的日期详见下文),史官遂给以附记。辞中的“夕”指称全夜(有学者有不同意见,见后文);“月有食”是说发生了月食¼,句法结构与《诗・十月之交》的“日有食之”相同,后者只不过多一语助词“之”字。两条月食刻辞,一作“己未夕庚申月有食”(《金璋》594),一作“己未庚申月有食”(《库》1595),后者省“夕”字。有“夕”无“夕”的意义是相同的(详下文),因此这是一次月食的两次记录。由月食刻辞是作为验辞附记在卜旬卜辞之后的特点,我们可以得到两点启示:一是它反映出殷人尚未掌握月食发生的原因,还视这种自然现象为灾祸;二是殷人尚未掌握月食发生的规律,尚不能进行预先推算,还处在月食发生后的观察记录阶段½。对这次月食发生的日期和月份,学术界有不同的意见。有日期上,研究过殷代月食的绝大多数学者都从董作宾说,认为是庚申月食,只有美国天文学家德效骞和周法高认为是己未日夜至庚申日凌晨的月食。这种认识的不同是缘于对月食刻辞中“己未”和“庚申”两个相接的干支日名之间的“”字的意义认识不同造成的。关于“”字,以往学者多有所释。孙诒让释:叶玉森释;郭沫若释蚀;唐兰释良;于省吾释,并说“夕”是指“天气之阴蔽”¾;陈梦家也说“夕”是“指晚上的气候”,“不外乎指夜间有星无云或无星有云”¿;董作宾于字未释,于义认为是祭名或指天象À。德效骞基于商代记日法是以夜半为始的认识,推算这次月食发生于公元前1192年12月27日至28日,即安阳当地日期己未日下午九时五十三分,复圆在庚申日凌晨零时四十分,从而断定位于两个相接的干支日之间的“”字意味着“中夜”或“连续到”Á;周法高从德氏之说bk。张秉权举出三十一条“”字在两个相接的干支日名之间的卜辞,证明“”字前面有“夕”字和没有“夕”字意义并无分别,“字之前的那个‘夕’字是可以省掉的”l,认为介于两个相接的干支日名之间的“”b字“似乎是当作连接词用的”m。b这个观点与德效骞有些相似。笔者考察了有关卜辞,认为将介于两个相接的干支日名之间的“”字解作祭名或气象于辞义是讲不通的,如卜辞:丙辰卜,宾贞:乙卯壬寅卜,一日癸亥车弗丙辰王梦自西……王占曰:吉。勿隹祸。《外编》2(《南·南》1·72)癸巳娩,隹女。《乙》2023+7544胄。王占曰:丁巳我毋其《丙》1,于来甲子。旬有贞:妇好娩嘉。壬辰,之夕甲子允。癸丑卜,争贞:自今至于丁巳我1997年殷都学刊11癸卯卜,争贞:旬亡祸。甲辰大骤风,之夕乙巳执□五人。五月。在□。《菁》3如果将上述四条辞中的“”解作祭名或气象不但辞义不通而且有悖事理,试想王作梦、妇好生子这些事与气象何干?笔者认为从“”出现在两个相接的干支日名之间来看,它明显地与指称时间有关。不过张秉权的不足是未能对其释读,解释其义也不确切。真正对“”字给与正确释读和考证出其确切含义的是裘锡圭。1993年,裘氏发表了论文《释殷虚卜辞中的“”、“”等字》,该文通过细致严密的考证,认为“”字应释为“皿”,它“插在前后相接的两个日名之间而构成的词组(前一日名之后有时加“夕”字,这种日名并可用“之”代替),如‘甲子皿乙丑’……都应该是表示介于前后两天之间的一段时间的”,这种用法的“皿”应读为“()”“与《诗经》‘夜()晨’的‘’同义。‘甲子乙丑’犹言‘甲子夕乙丑’,指甲子日即将结束乙丑日即将开始之时。同类词组的意义可以类推”n,此说非常令人信服。b据此可知“己未皿庚申月有食”、“己未夕皿庚申月有食”指的是发生在介于己未日和庚申日之间的一次月食,该次月食于己未日夜发生,于天明后的庚申日结束,即由初亏到复圆跨越两个干支日,是一次带食而没的月食。这并不奇怪,因为“月食常见,也必有延续到月落日出而食象未尽者”o。b因此,笔者认为将此次月食称为“己未夕月食”或“己未夕皿庚申月食”才正确,前人将其称为“庚申月食”无疑是将月食日期推迟了一天,是不对的。另外,我们从月食刻辞的文例上也可看出将该次月食定为“庚申夕月食”是有问题的,试看卜辞记录其他几次月食的情况:(3)癸亥贞:旬亡祸。旬壬申夕月有食。《·杂》30正、《·天》2反(《合集》11482正反)(4)癸未卜,争贞:旬亡祸。三日乙酉夕月有食。闻。八月。(《甲释》55(《合集》11485)(5)[癸未卜],[贞]:[旬亡]祸。三日[乙]酉夕[月有]食。闻。《契》632(《合集》11486)(6)[癸]未卜,争贞:翌甲申易日。之夕月有食。甲雾,不雨。《丙》59正(《合集》11483正)(7)□丑卜,宾贞:翌乙□□黍登于祖乙。[王]占曰:有祟。不其雨。六日□午夕月有食。乙未酒。多工率条遣。《丙》57正(《合集》11484正)上述五条卜辞都是宾组卜辞,其纪录月食的词组依次是“旬壬申夕月有食”(第(3)条)、“三日乙酉夕月有食”(第(4)、(5)条)、“之夕月有食”(“之夕”指“癸未夕”,第(6)条)、“□午夕月有食”(第(7)条),即都是在发生月食的日期之后加“夕”字,说明是该日的夜晚发生了月食。据此,根据《金璋》594的“夕”字是加在“己未”日之后(《库》1595省“夕”字)而不是庚申日之后(《库》1595“庚申”之后也无“夕”字),可知该次月食是发生在己未日夜晚而不是在庚申日夜晚,这是其一;其二,上述几条月食刻辞记录月食发生日期与卜问之日的距离都是从卜问之日算起的,如于癸亥日卜问的记“旬壬申夕月有食”(第(3)条),是说由癸亥日算起的第十天壬申日夜晚发生了月食(宾组卜辞的计日法是称“十日”为“旬”,详论待见另文);于癸未日卜问的记“三日乙酉夕月有食”(第(4)(5)条),是说由癸未日算起的第三天乙酉日夜晚发生了月食;于某丑日卜问的记“六日”某午日(天干日残,但地支日丑至午是六日)夜晚发生了月食,等等。由此可知《库》1595、《金璋》594于癸丑日卜问,后记“七日己未夕皿庚申月有食”,是说由癸丑日算起的第七天己未日夜晚发生了月食,“皿庚申”只不过是说月食延续到庚申日而已;假如该两辞说的庚申日夜晚发生了月食,那么按计日规律就应该记为“八日庚申夕月有食”,并且前面也没有必12常玉芝 “己未夕庚申月有食”解第1期要记上“七日己未夕皿”诸字。总之,以上的论述证明《库》1595、《金璋》594记录的是己未日夜晚到庚申日白天的月食是至为明显的。需要指出的是,我们所说的己未日夜晚至庚申日白天的月食与德效骞和周法高所说的己未日夜至庚申日凌晨的月食在具体时间的所指上是不同的。我们认为殷人的“日”是从天明开始的,殷人纪日“每一个干支浑言之包括一昼和一夜”,“析言之可以包括一个完整的昼或完整的夜”p;前引的裘锡圭文也在客观上说明了殷人日与日的分界是从天明开始的。故我们说的b“己未夕皿庚申月食”是指由己未日下半夜开始到庚申日天明时的月食;而德效骞、周法高认为殷人的“日”是始于中夜的,他们将一夜分成两部分,前半夜和后半夜分属于两个不同的干支q,因此他们所说的己未夕至庚申日的月食是指由前半夜即己未日夜到后半夜即庚申日凌晨的月食。这样划分殷人的“日”是与卜辞记录不符的。对此我们将有另文详论,这里不做赘述。对该次月食发生的月份,学术界有“十二月”、“十三月”、“一月”三说。董作宾持十二月说,他合读《库》1595和《金璋》594,就《库》1595的记录说:“月食必在望,庚申距癸丑八日,是癸丑在此月之上旬。此月当有丑、亥、酉三癸日也,依卜旬文例由下而上,癸未一旬,正相密接,而其下记有‘十三月’。第三版(即《金璋》594—引者按)有未、巳、卯三癸日,而癸未下亦有‘十三月’之文,是癸未为十三月之第一次卜旬日无疑。由是逆推,则丑、亥、酉三癸日,必为十二月,亦无足疑也”r,即说该次月食发生在十二月。b德效骞、周法高、张培瑜采董氏之说bs。张光直、徐振韬认为是十三月,但都没有说明理由bt。陈梦家持一月说。他对《库》1595和《金璋》594采取与董氏不同的读法,他“只用《金璋》594而以《库》1595补写癸丑一卜”,说:“癸未为十三月,庚申为下月‘一月’之望日,癸丑为一月初旬,则十三月应有未、巳、卯三癸日,而一月应有丑、亥、酉三癸日”,依此读法,“则庚申月食,可能在一月,即闰十三月后的正月”k。c笔者认为陈氏的读法违反了两个原则:一个是《库》1595与《金璋》594是一次月食的两次记录,释读时两版卜辞应互相参照,不能仅凭残缺较甚的《金璋》594而摒弃文辞较全的《库》1595;二是违反了卜旬卜辞的契刻规律。这一点只用《库》1595就可证明:该胛骨上记有月食刻辞的癸丑卜旬辞(月食刻辞刻于骨的反面)是刻在记有“十三月”的癸未卜旬辞的下面的,按着卜旬卜辞在胛骨上是自下而上依次契刻的规律,记有月食刻辞的癸丑卜旬辞应是先于记有“十三月”的癸未卜旬辞契刻的,这就是说,月食刻辞的月份不会在十三月之后的一月。同时也不会在十三月,因为即使记有“十三月”的癸未旬是十三月的最后一旬,它的前两旬也只能是癸酉旬和癸亥旬,而达不到癸丑旬的。因此记有月食刻辞的癸丑旬只能是在十二月。再者,按着月食总是发生在望日推算,己未日应是十二月十五日,卜日癸丑日距己未七日,当属十二月上旬,十二月的朔日应是乙巳日,因此十二月应有癸丑、癸亥、癸酉三个癸日;十三月当有癸未、癸巳、癸卯三个癸日cl,与两版卜辞的记载正合。总之,“己未夕皿庚申月有食”的月份应是十二月,十三月说、一月说皆误。总而言之,本文的论证说明《库》1595和《金璋》594记录的是殷王武丁至祖庚时期,发生在某年十二月己未日夜晚到庚申日白天的一次月食。关于该次月食的具体年代笔者将有另文详述。(本文的写作得到日本广岛大学名誉教授池田末利、国立鸣门教育大学副教授斋木哲郎的帮助,他们向笔者提供了国内难于查到的资料,在此谨志谢忱)¹关于卜辞的分组及断代情况,见李学勤、彭裕商:《殷墟甲骨分期新论》,《中原文物》1990年第3期。裘锡圭:《论历组卜辞的时代》,《古文字研究》第6辑,中华书局,1981年;又收入《古文字论集》,中华书局,1992年。º李学勤、齐文心、艾兰:《英国1997年殷都学刊13所藏甲骨集》,中华书局,1985年。»李学勤提示反面刻辞不属于一辞。¼目前仅见到连劭名有不同意见,他认为“月有食”不是指月食,而是指祭祀月神。见《卜辞中的月与星》,刊《出土文献研究续集》,文物出版社,1989年。½殷人记录月食是否如董作宾所说是用来参证朔望,以订历法之疏密,待研。¾见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释》“”字条,1970年。¿陈梦家:《殷虚卜辞综述》第246页,中华书局,1988年。À董作宾:《殷历谱》下编卷三《交食谱》二十七页下,1945年。Á德效骞:《商代的纪日法》,《通报》40期,1951年。此处转引自周法高的《论商代月蚀的记日法》,《哈佛亚洲学报》第25期,1964——1965年。赵林译文载《大陆杂志》第35卷第3期,1967年8月。k见Á中周法高文。bl张秉权:《b殷虚文字丙编考释》上辑,第二册,134—137页,1959年。bm张秉权:《殷虚文字丙编考释》上辑,第一册,13页《丙》1考释,1959年。bn裘锡圭:《释殷虚卜辞中的“”、“”等字》,刊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编《第二届国际中国古文字学研讨会论文集》1993年。bo董作宾语。见《卜辞中八月乙酉月食考》,《大陆杂志特刊》第一辑下册,1952年。bp董作宾:《论殷代的纪日法》,《文史哲学报》第5期,1953年12月。q周法高认b为商代的记日法有两种。一种是“当殷人说今夕或某夕,他们的意思是指一整个晚上”,另一种是“当殷人用那个在两个干支日中间的字,(即“”,周从叶玉森释—引者按),他们试着去将一个完整的夜分成两部分,每一部赋予一个专门的干支数目”。见周法高:《论商代月蚀的记日法》,《哈佛亚洲学报》第25期,1964——1965年。赵林译文见《大陆杂志》第35卷第3期,1967年8月。r董作宾:《b殷历谱》下编卷三《交食谱》二十八页下,1945年。s德效骞、b周法高之说见周法高文《论商代月蚀的记日法》,《哈佛亚洲学报》第25期,1964—1965年。赵林译文见《大陆杂志》第35卷第3期,1967年8月。张培瑜:《殷商武丁世的月食和历法》,《中国古代天文文物论集》,文物出版社,1989年。bt张光直:《商史新料三则》,《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五十本四分,1979年。徐振韬:《甲骨文日月食和现代天文计算》,1991年洛阳“夏商文化国际研讨会”论文,打印稿。ck陈梦家:《殷虚卜辞综述》第239页,中华书局,1988年。cl如果十二月是个三十天的大月,则十三月无论是大月小月,都将有癸未、癸巳、癸卯三个癸日;如果十二月是个二十九天的小月,则十三月是小月时只有癸未、癸巳两个癸日,如果是大月,仍将有癸未、癸巳、癸卯三个癸日。附图:《库》1595正
本文发布于:2023-12-13 19:43:0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246778224551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_己未夕_庚申月有食_解_常玉芝.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_己未夕_庚申月有食_解_常玉芝.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