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3日发(作者:风雨巴山)
一、以人为本的理念
21世纪的今天,社会已经由重视科学技术为主发展到以人为本的时代,教育作为培养和造就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以促进社会发展和完善的崇高事业,自然应当全面体现以人为本的时代精神。因此,现代教育强调以人为本,把重视人,理解人,尊重人,爱护人,提升和发展人的精神贯注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全方位,它更贯注人的现实需要和未来发展,更注重开发和挖掘人自身的禀赋和潜能,更重视人自身的价值及其实现,并致力于培养人的自尊、自信、自爱、自立、自强意识,不断提升人们的精神文化品味和生活质量,从而不断提高人的生存和发展能力,促进人自身的发展与完善。鉴于此,现代教育已成为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手段,成为综合国力的基础并日益融入时代的潮流之中,倍受人们的青睐与关注。
二、全面发展的理念
现代教育以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宗旨,因此它更关注人的发展的完整性、全面性,表现在宏观上,它是面向全体公民的国民性教育,注重民族整体的全面发展,以大力提高和发展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提高民族的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增强包括民族凝聚力在内的综合国力为根本目标;表现在微观上,它以促进每一个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与完善,造就全面发展的人才为己任。这就要求人们在教育观念上实现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由专业性教育向通识性教育的转变,在教育方法上采取德、智、体、美、劳等几育并举、整体育人的教育方略。
三、素质教育的理念
现代教育扬弃了传统教育重视知识的传授与吸纳的教育思想与方法,更注重教育过程中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工作及其内化为人们的良好素质,强调知识、能力与素质在人才整体结构中的相互作用、辩证统一与和谐发展。针对传统教育重知识传递、轻实践能力,重考试分数、轻综合素质等弊端,现代教育更加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锻造,全面素质的培养和训练,主张能力与素质是比知识更重要、更稳定、更持久的要素,把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作为教育教学的中心工作来抓,以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和强化素质为基本教育目标,旨在全面开发学生的诸种素质潜能,使知识、能力、素质和谐发展,提高人的整体发展水准。
四、创造性理念
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重要转型之一,就是实现由知识性教育向创造力教育转变。因为知识经济更加彰显了人的创造性作用,人的创造力潜能成为最具有价值的不竭资源。现代教育强调教育教学过程是一个高度创造性的过程,以点拨、启发、引导、开发和训练学生的创造力才能为基本目标。它主张以创造性的教育教学手段和优美的教育教学艺术来营造教育教学环境,以充分挖掘和培养人的创造性,培养创造性人才。现代教育主张,完整的创造力教育是由创新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与创新人格)与创业教育(指在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创业能力与创业人格)二者结成而形成的生态链构成。因此,加强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并促进二者的结合与融合,培养创新、创业型复合性人才成为现代教育的基本目标。
五、主体性理念 现代教育是一种主体性教育,它充分肯定并尊重人的主体价值,高扬人的主体性,充分调动并发挥教育主体的能动性,使外在的、客体实施的教育转换成受教育者主体自身的能动活动。主体性理念的核心是充分尊重每一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教”始终围绕“学”来开展,以最大限度地开启学生的内在潜力与学习动力,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性客体变成积极的、主动的主体和中心,使教育过程真正成为学生自主自觉的活动和自我建构过程。为此,它要求教育过程要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实践为中心,倡导自主教育、快乐教育、成功教育和研究性学习等新颖活泼的主体性教育模式,以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和发展。
六、个性化理念
丰富的个性发展是创造精神与创新能力的源泉,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创新的时代,它需要大批具有丰富而鲜明个性的个性化人才来支撑,因此它催生出个性化教育理念。现代教育强调尊重个性,正视个性差异,张扬个性,鼓励个性发展,它允许学生发展的不同,主张针对不同的个性特点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评估标准为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创造条件。它把培养完善个性的理念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要素与环节之中,从而对学生的身心素质特别是人格素质产生深刻而持久的影响力。个性化理念在教育实践中首先要求创设和营造个性化的教育环境和氛围,搭筑个性化教育大平台;其次在教育观念上它提倡平等观点、宽容精神与师生互动,承认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为每一位学生个性的展示与发展提供平等机会和条件,鼓励学习者各显神通;再次在教育方法上,注意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施行个性化教育,注重因材施教,实现从共性化教育模式向个性化教育模式转变,给个性的健康发展提供宽松的生长空间。
七、开放性理念
当今时代是一个空前开放的时代,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信息的网络化,经济的全球化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更加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传统的封闭式教育格局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全方位开放式的新型教育。它包括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育过程的开放性,教育目标的开放性,教育资源的开放性,教育内容的开放性,教育评价的开放性等等。教育观念的开放性即指民族教育要广泛吸取世界一切优秀的教育思想、理论与方法为我所用;教育方式的开放性即教育要走国际化、产业化、社会化的道路;教育过程的开放性即教育要从学历教育向终身教育拓宽,从课堂教育向实践教育、信息网络化教育延伸,从学校教育到社区教育、社会教育拓展;教育目标的开放性即指教育旨在不断开启人的心灵世界和创造潜能,不断提升人的自我发展能力,不断拓展人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教育资源的开放性指充分开发和利用一切传统的、现代的、民族的、世界的、物质的、精神的、现实的、虚拟的等各种资源用于教育活动,以激活教育实践;教育内容的开放性指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设置教育教学环节和课程内容,使教材内容由封闭、僵化变得开放、生动和更具现实包容性与新颖性;教育评价的开放性指打破传统的单一文本考试的教育评价模式,建立起多元化的更富有弹性的教育评价体系与机制。
八、多样化理念
现代社会是一个日益多样化的时代,随着社会结构的高度分化,社会生活的日益复杂和多变,以及人们价值取向的多元化,教育也呈现出多样化发展的态势。这首先表现在教育需求多样化,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人才的规格、标准必然要求多样化;其次表现在办学主体多样化,教育目标多样化,管理体制多样化;再次还表现在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教育手段,衡量教育及人才质量的标准多样化等等。这些都为教育教学过程的设计与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挑战,它要求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管理体制的教育机构与部门进行柔性设计与管理,它更推崇符合教育教学实践的弹性教学与弹性管理模式,主张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更加宽松的社会政策法规体系与舆论氛围,以促进教育事业的繁荣与发展。
九、生态和谐理念
自然物的生长需要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人才的健康成长同样也需要宽松和谐的社会生态环境的滋润。现代教育主张把教育活动看作是一个有机的生态整体,这一整体既包括教育活动内部的教师、学生、课堂、实践、教育内容与方法诸要素的亲和、融洽与和谐统一,也包括教育活动与整个育人环境设施和文化氛围的协同互动、和谐统一,把融洽、和谐的精神贯注于教育的每一个有机的要素和环节之中,最终形成统一的教育生态链整体,使人才健康成长所需的土壤、阳光、营养、水分、空气等各种因素产生和谐共振,达到生态和谐地育人。所以,现代教育倡导“和谐教育”,追求整体有机的“生态性”教育环境建构,力求在整体上做到教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营造出人才成长的最佳生态区,促进人才的健康和谐发展。
十、系统性理念
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学习化社会的到来,终身教育成为现实。教育成为伴随人的一生的最重要的活动之一。因而,教育不再仅仅是学校单方面的事情,也不仅是个人成长的事情,而且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大事,是整个国民素质普遍提高的事情,是关乎精神文明建设及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大业,它是一项由诸多要素组成的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到许多行业和部门,所以需要全社会普遍参与、共同努力才能搞好。所以,与传统教育不同,转型时期我国正在形成的是一种社会大教育体系,它需要在系统工程的理念指导下进行统一规划、设计和一体化运作,以培养人们的学习能力,提升人们的生存和发展能力为目标,以实现社会系统内部各环节、各部门的协调运作、整体联动为基础,把健全教育社会化网络作为构成教育环境的中心工作来抓,促进大教育系统工程的良性运行与有序发展,以满足学习化社会对教育发展的迫切要求。
学校“三风”
校风:文明、守纪、勤奋、创新
教风:勤奋、严谨、务实、反思
学风:勤学、多思、务实、求活
校 园 “ 三 风 ” 建 设 的 规 划 与 要 求
掌握文明礼仪 融洽人际关系
公共礼仪
(一)与人交往,谈吐方面的礼仪常规
使用好礼貌用语:请、您、您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再见。
(二)使用好体态语言
微笑、鞠躬、握手、招手、鼓掌、右行礼让。
学校礼仪
1、 课堂礼仪:遵守课堂纪律是学生最基本的礼貌。
2、 服饰仪表:穿着指穿衣裤,着鞋袜。其基本要求是:合体;适时;整洁;大方;讲究场合。
3、 尊师礼仪:学生在校园内进出或上下楼梯与老师相遇时,应主动向老师行礼问好:"老师好!""校长好!"。
4、 同学之间礼仪:同学之间的深厚友谊是生活中的一种团结友爱的力量。注意同学之间的礼仪礼貌,是你获得良好同学关系的基本要求。同学问可彼此直呼其名,但不能用“喂”、“哎”等不礼貌用语称呼同学。
5、 校内公共场所礼仪:应该自觉保持校园整洁,不在教室、楼道、操场乱扔纸屑、果皮、不随地吐痰、不乱倒垃圾。不在黑板、墙壁和课桌椅上乱涂、乱画、乱抹、乱刻,爱护学校公共财物、花草树木,节约用水用电。
省级文明城市的定义是什么?
答:省级文明城市是指,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发展阶段,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全面发展,精神文明建设成绩显著,市民整体素质和文明程度较高的城市。全省文明城市是反映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整体文明水准、社会和谐程度的综合性荣誉称号。
创建设计文明城市有神明意义?
答:全省文明城市是含金量很高的城市品牌,是十分重要的无形资产和战略资源。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实现物质、政治、精神、生态四大文明协调发展的现实需要,是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推动城市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载体和推动力,是一项顺民意、得民心的利民工程、实事工程。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爱国守法 明礼诚信 团结友善 勤俭自强 敬业奉献
文明学生守则
十要 1、 要爱党爱国,热爱枫中;
2、 要言行文明,礼待他人;
3、 要讲究卫生,美化环境;
4、 要尊老爱幼,扶危济困;
5、 要家庭和睦,邻里互助;
6、 要遵纪守法,禁黄禁毒;
7、 要移风易俗,崇尚科学;
8、 要团结开拓,乐于奉献;
9、 要知情达理,诚实守信;
10、 要立足本职,争创成绩;
八不要
1、 不要污言秽语,刁蛮粗俗;
2、 不要随地吐痰,乱丢杂物;
3、 不要乱停乱放,阻碍交通;
4、 不要乱摆乱放,影响校容;
5、 不要乱倒乱堆,污染环境;
6、 不要乱贴乱画,私自张贴;
7、 不要穿越绿带,毁坏花木;
8、 不要坑蒙迷信,败坏风气。
社会公德要遵守
谦虚恭敬,以礼待人;相互支持,助人为乐;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遵纪守法,禁黄禁毒;
上下车、不抢先,扶老幼、让残病;
公园里、勿攀折,惜花木、常游览;
人行道车莫占,车行道人莫穿;
为了你和他人的安全,千万不要酒后驾车;
爱清洁、讲卫生,请不要乱倒垃圾、污水;
爱绿、护绿、保护生态环境,共创美好家园。
枫林市中学安全知识宣传栏
学生安全知识歌
同学们,仔细听,安全知识有本经。
走楼梯,要慢行,尊贵守则靠右行。
拐弯处,要留心,以防对方来得急。
遇车辆,莫拦阻,爬车拦车不安全。 坐上车,不睡觉,谨防扒手来做案。
照明电,多留意,一不小心会触电。
电热器,禁止用,私拉乱用惹大祸。
闪电亮,雷声鸣,高墙大树莫靠近。
莫吸烟,莫喝酒,吸烟喝酒伤身体。
吃瓜果,先洗净,讲究卫生不生病。
接热水,要小心,壶倒瓶翻烫坏身。
打饭菜,要排队,插队拥挤不文明。
私下河,不安全,突然痉挛把命送。
同学们,莫玩火,星星之火可燎原。
离寝室,出教室,勤关窗户和水电。
多余钱,带在身,老师保管最放心。
同学们,常相处,文明礼貌见高尚。
住上铺,莫大意,安全时刻要牢记。
远毒品,莫沾边,一旦染上毁终生。
陌生人,不轻信,跟随外出更不行。
爬围墙,太危险,轻则伤残重丧命。
黄色片,不要看,看了黄片毁前程。
计算机,要熟练,网络游戏会害人。
实习课,要认真,操作规程要搞清。
饥饿时,要进食,饭前便后勤洗手。
吃零食,坏习惯,浪费资金害自己。
遇火灾,119,火警电话记心头。
遇急病,120,急救电话要牢记。
与歹徒,110,报警电话要记清。
外来人,不认识,绝对不可太随意。
工地上,不安全,未经批准不能去。
冬天冷,要保暖,多穿衣服不烧火。
倡保险,保平安,安全关系你我他。
安全歌,经常唱,安全知识记心间。
本文发布于:2023-12-13 16:41:2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245688612056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教育理念.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教育理念.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