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3日发(作者:落的反义词是什么)
文言文阅读 世说新语 20题
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一、 文言文阅读 (本题共计 18 小题 ,每题 15 分 ,共计270分 )
1.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咏雪》)
【乙】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行》)
(1)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
①未若柳絮因风起(_______________)
②俄而雪骤(_______________)
③相委而去(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相委而去 ②博学而笃志
B.①学而时习之 ②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C.①尊君在不 ②日中不至
D.①学而不思则罔 ②思而不学则殆
(3)“寒雪日、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营造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②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5)【甲】【乙】两文都通过讲述故事,让我们感受到古代儿童的才智。对选文中的儿童,你最喜欢谁?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理由。
2.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试卷第1页,总27页
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下列句中画线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太丘舍去 待君久不至,已去
B.下车引之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C.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D.君与家君期日中 与儿女讲论文义
(2)把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②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3)解释下面句中画线的字在文中意思。
①俄而雪骤_______________
②撒盐空中差可拟_______________
③尊君在不_______________
④元方入门不顾_______________
(4)《陈太丘与友期行》中,陈元方指出友人的两点错误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文中能够体现友人知错就改的神情和动作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
(5)谢太傅这个人物在文中起到了衬托作用,试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3.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相委而去(舍弃)
C.下车引之(拉,牵拉)
(2)下列句子中画线虚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试卷第2页,总27页
B.尊君在不(同“否”)
D.太丘舍去(舍得)
A.陈太丘与友期行(与:和)
C.相委而去(而:表转折)
B.去后乃至(乃:才)
(3)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②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太丘是从“无信”“无礼”两方面反驳父亲的朋友的。
B.“期行”是指陈太丘与他的朋友约好一起出行,交代了故事的起因。
C.《陈太丘与友期行》一文主要是批评那些不守信用、没有礼貌的人。
D.面对客人的责骂,文中运用语言和动作描写表现元方的不亢不卑、有节有礼。
4.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
C.下车引之(音节助词)
(2)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错误的一项是( )
A.陈太丘/与友期行
C.君/与家/君期日中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太丘,即陈寔,字仲弓,颍川许县人。东汉时期官员、名士。
B.“待君久不至,已去”的意思是:(父亲)等待您很长时间而您却没有来到,已经离去了。
C.本文通过对话描写,着重刻画了主人公元方落落大方、明白事理的性格特点。
D.“尊君”“家君”,前者是谦词,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后者是敬词,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4)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①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②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5.
试卷第3页,总27页
B.则是无信(连词,就)
B.元方/时年七岁
D.待君/久不至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行》)
【乙】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狰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王冕读书》)
【注】①已:止,罢。②挞:用鞭棍等打人。③已而:过后。④曷:何,怎么,为什么。⑤依:投靠。⑥潜:偷偷地。⑦策:书。⑧恬:安然。
(1)解释下列语句中画线词的意思。
①尊君在不 不:_______________
②下车引之 引:_______________
③窃入学舍 窃:_______________
④ 辄默记 辄: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君与家君期日中。
②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3)阅读【甲】【乙】两文,分别说说元方和王冕各是怎样的人?
①元方:_______________
②王冕:_______________
(4)【甲】文表现了怎样的主题?请你再写出一则有关这个主题的名言警句。
①主题:_______________
②名言:_______________
6.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选自《世说新语·咏雪》)
⑧⑤⑥⑦②③④①试卷第4页,总27页
【乙】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选自《世说新语·言语第二·徐稚设譬答问》)
【注】①徐孺子:徐稺(徐稚),字孺子。东汉时期名士,世称“南州高士”。徐稺因其“恭俭义让,淡泊明志”的处世哲学受到世人推崇,被认为是“人杰”的典范和楷模。②戏:玩耍,嬉戏。③若令:如果。
(1)请解释下列画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撒盐空中差可拟 差:_______________
②未若柳絮因风起 未若:_______________
③尝月下戏 尝:_______________
④不然 然:_______________
(2)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②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3)下列对【甲】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结尾补充交代谢道韫的身份,表明作者赞赏谢道韫的聪颖和才气。
B.“公大笑”中的笑有讽刺兄子胡儿“撒盐空中差可拟”不恰当之意。
C.本文赞美了古代儿童的聪明才智,值得现在的孩子学习。
D.“柳絮”这一比喻给人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
(4)【甲】【乙】两文都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7.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①①②③大旨。自是书不释手,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注】①退:回家。②大旨:大意,主要意思。
(1)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词语。
①撒盐空中差可拟 拟:_______________
②众皆弃去 去:_______________
②试卷第5页,总27页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3)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白雪/纷纷何所似
C.未若/柳絮/因风起
(4)【乙】文中的司马光有怎样的特点?
8.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画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太丘舍去 舍:_______________
②元方入门不顾 顾:_______________
(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①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②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太丘,即陈寔,字仲弓,颍川许县人。东汉时期官员、名士。
B.“待君久不至,已去”的意思是:(父亲)等待您很长时间而您却没有来到,已经离去了。
C.本文通过对话描写,着重刻画了主人公元方落落大方、明白事理的性格特点。
D.“尊君”“家君”,前者是谦词,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后者是敬词,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9.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咏 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B.撒盐空中/差可拟
D.群儿/戏于庭
试卷第6页,总27页
(1)解释下列画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集:_______________
②俄而雪骤 俄而 :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撒盐空中差可拟。
②未若柳絮因风起。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咏雪》选自《世说新语笺疏》,《世说新语》主要记载汉初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轶事。
B.《咏雪》让我们感受到了古代儿童的聪慧机敏和良好的家庭教养。
C.“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更有画面美感,写出了大雪漫天的氛围。
D.《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和睦、融洽、欢快、轻松的家庭气氛。
10.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解释下列画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与儿女讲论文义 讲论:_______________
②俄而雪骤 骤:_______________
③未若柳絮因风起 因:_______________
(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①白雪纷纷何所似?
②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咏雪》选自《世说新语》,是南朝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
B.《咏雪》勾画了一幅古人家庭教育、家庭文化生活的画面,透出一种生活的雅趣。
C.《咏雪》侧重于表现谢道韫出身名门,身份高贵。
D.“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中,“儿女”指的是他的侄儿和侄女。
11.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试卷第7页,总27页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咏雪》选自《世说新语》,是南朝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
B.《咏雪》勾画了一幅古人家庭教育、家庭文化生活的画面,透出一种生活的雅趣。
C.《咏雪》侧重于表现谢道韫出身名门,身份高贵。
D.“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咏雪的背景。
(2)翻译下面句子。
白雪纷纷何所似?
(3)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白雪纷纷”,哪个更恰当?请说说你的理由。
12.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咏 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俄而雪骤(急)
B.公欣然曰(形容词词尾,表示“......的样子”)
C.撒盐空中差可拟(比不上)
D.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助词,的)
(2)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C.俄/而雪骤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咏雪》选自《世说新语笺疏》,《世说新语》主要记载汉初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轶事。
B.《咏雪》让我们感受到了古代儿童的聪慧机敏和良好的家庭教养。
C.“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更有画面美感,写出了大雪漫天的氛围。
D.《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和睦、融洽、欢快、轻松的家庭气氛。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②未若柳絮因风起。
13.
试卷第8页,总27页
B.白雪/纷纷/何所似
D.未若/柳絮/因风起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友人惭(对……感到惭愧)
C.尊君在不(不是)
(2)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错误的一项是( )
A.陈太丘/与友期行
C.君/与家/君期日中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太丘,即陈寔,字仲弓,颍川许县人。东汉时期官员、名士。
B.“待君久不至,已去”的意思是:(父亲)等待您很长时间而您却没有来到,已经离去了。
C.本文通过对话描写,着重刻画了主人公元方落落大方、明白事理的性格特点。
D.“尊君”“家君”,前者是谦词,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后者是敬词,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4)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①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②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14.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咏 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下列加画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与儿女讲论文义 儿女:子女,这里泛指小辈
B.俄而雪骤 俄而:不久,一会儿
C.撒盐空中差可拟 差:大体
D.未若柳絮因风起 因:因为
B.元方/时年七岁
D.待君/久不至
B.去后乃至(才)
D.过中不至(到达)
试卷第9页,总27页
(2)下列各项中画线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公欣然曰/泰然自若
B.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C.与儿女讲论文义/君与家君期日中
D.白雪纷纷何所似/水何澹澹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咏雪》中,“公欣然”和“大笑乐”可看出谢安与子侄辈亲密无间的感情和把玩诗句的雅兴。
B.《咏雪》与《陈太丘与友期行》都出自《世说新语》中的《言语》篇。
C.《咏雪》让我们感受到了古代儿童的聪慧机敏和良好的家庭教养。
D.“俄而雪骤”一句中“骤”字传神地写出雪景的非凡气势,为下文咏雪作铺垫。
15.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词语。
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_______________
②撒盐空中差可拟_______________
③俄而雪骤_______________
④与儿女讲论文义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3)文中补充交代“兄女”的身份有什么作用?
(4)选文哪些地方透露出古人的家庭生活情趣?
(5)根据理解用原文填空。
①文中咏雪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②交代咏雪背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16.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试卷第10页,总27页
【甲】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解释下列句中的画线词语。
①公欣然曰 欣然:_______________
②白雪纷纷何所似 何所似:_______________
③四十而不惑 惑:_______________
④思而不学则殆 殆: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撒盐空中差可拟。
②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3)细读《咏雪》一文,你认为谢太傅究竟满意谁的答案?为什么?
(4)【乙】文是儒家修身之言,讲的是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及做人的道理,请任选一则,先说说这则讲的是哪方面的内容,然后结合自身学习生活体会,谈谈你的启示或体会。
17.
试卷第11页,总27页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解释下列画线字的意思。
①下车引之
②三军可夺帅也
③不亦说乎
(2)翻译下列句子。
①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②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3)下列句中“而”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C.四十而不惑
B.思而不学则殆
D.五十而知天命
试卷第12页,总27页
(4)【乙】文是儒家修身之言,讲的是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及做人的道理,请任选一则,先说说这则讲的是哪方面的内容,然后结合自身学习生活体会,谈谈你的启示或体会。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世说新语》是一部记述魏晋士大夫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由南北朝时期刘义庆组织一批门人食客编写。
B.《论语》是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书,其作者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他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
C.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后来人们用“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顺”等表示特定的年龄。
D.【乙】文中的一些短语或句子已经成为成语,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比如:“择善而从”“三人行,必有我师”。
18.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乙】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陈太丘与友期行》)
(1)解释下面句中画线的字。
①吾日三省吾身 省:_______________
②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_______________
③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_______________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②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试卷第13页,总27页
(3)用“/”为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限划一处)
为人谋而不忠乎?
(4)有人认为【乙】文中的客人已经认错,元方就应原谅他,不应“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至极。你是否同意这个看法?请说明理由。
试卷第14页,总27页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文言文阅读 世说新语 20题
一、 文言文阅读 (本题共计 18 小题 ,每题 15 分 ,共计270分 )
1.
【答案】
(1)①不如,不及,②急,③离开
D
(3)营造一种融洽、欢快、轻松、和谐的家庭氛围。
(4)①(谢道韫)就是谢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②您与我的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
(5)示例一:我喜欢谢道韫。因为她聪明机智,富有文学才华。她以“柳絮”喻雪,暗示春天即将到来,含蓄深刻。
示例二:我喜欢陈元方。因为他聪明机智、能言善辩、明白事理、率真方正。他对客人的询问,彬彬有礼;对客人骂其父,据理驳斥:“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考点】
文言实词
咏雪(《世说新语》)
陈太丘与友期行(《世说新语》)
课内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比较阅读
文言虚词
一词多义
文言文内容理解与分析
文言翻译
文言文阅读开放问题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①句意为: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舞。未若:不如,不及。
②句意为:不久雪下得急了。骤:急。
③句意为:丢下我走了。去:离开。
(2)A项,“而”:①连词,表顺承;②连词,表并列。
B项,“之”:①代词,指学到的知识;②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一说,指仁德。
C项,“不”:①同“否”,用在疑问句末,表询问;②副词,表否定。
D项,“则”:都是连词,解释为“就,就是”。
故选D。
试卷第15页,总27页
(3)《咏雪》一文言简意赅地勾勒了在疾风骤雪、纷纷扬扬的下雪天里,谢家子女即景赋诗咏雪的情景,展示了古代家庭文化生活轻松和谐的画面,营造出温馨美好的家庭氛围。
(4)①即:就是。
②期:约定。日中:正午时分。
(5)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联系文章内容,结合自己的理解表达看法,言之成理即可。若喜欢谢道韫,可从她聪明机智,富有文学才华等角度阐述理由;若喜欢陈元方,可根据对“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的理解阐述理由。
2.
【答案】
B
(2)①谢太傅在寒冷的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和子侄们谈论文章的义理。
②不是人啊!与我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
(3)①不久,一会儿,②大体,③同“否”,④回头看
(4)无信,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
(5)谢太傅虽未做评定,但从“大笑乐”可见他对谢道韫的答案很满意;文章最后一句“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补充点明了谢道韫的身份,也暗示了谢太傅对谢道韫才气的赞赏。
【考点】
文言文比较阅读
课内文言文阅读
咏雪(《世说新语》)
陈太丘与友期行(《世说新语》)
一词多义
文言虚词
文言翻译
文言实词
文言文内容理解与分析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A项,离开/离开。
B项,代词,指元方/名字,王凝之。
C项,就/就。
D项,和/和。
故选B。
(2)①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儿女: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文义:文章的义理。
②委:舍弃。
(3)①句意为:不久雪下得急了。俄而:不久,一会儿。
②句意为:在空中撒盐大体可以相比。差:大体。
试卷第16页,总27页
③句意为:令尊在不在?不:同“否”。
④句意为: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顾:回头看。
(4)阅读《陈太丘与友期行》一文可知,元方是从信用和礼貌两方面指出了友人的错误。信用方面,是父亲的友人失约在先;礼貌方面,是父亲友人当着元方的面辱骂元方的父亲。据此还原到文中,原文表述为“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一句体现了友人知错就改的神情和动作,语言生动形象。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5)《咏雪》一文中,谢道韫说完“未若柳絮因风起”之后,“公大笑乐”,从谢太傅的反应来看,他对谢道韫的答案是满意的;文末补充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了谢太傅对道韫才气的赞赏。由此可见,作者用谢太傅这一人物衬托了谢道韫的才气。
3.
【答案】
D
C
(3)①陈太丘与友人相约同行,约定在正午时分。
②那友人感到惭愧,便下车去拉元方。元方走进家门,连头都不回(或不回头看)。
A
【考点】
课内文言文阅读
文言实词
陈太丘与友期行(《世说新语》)
文言虚词
文言翻译
文言文内容理解与分析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D项,句意:陈太丘不再等候(他)就离开了。舍:舍弃。
(2)C项,句意:丢下我走了。而:表顺承。
(3)①期行:相约同行。期,约定。日中:正午时分。
②引:拉,牵拉。顾:回头看。
(4)A项,表述错误。应是“陈元方是从‘无信’‘无礼’两方面反驳父亲的朋友的”。
4.
【答案】
C
C
D
(4)①真不是君子啊!与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
②到了中午您没到,就是不守信用;对着儿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考点】
文言实词
课内文言文阅读
试卷第17页,总27页
陈太丘与友期行(《世说新语》)
文言虚词
划分朗读节奏(文言文)
文言文内容理解与分析
文言翻译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C项,句意: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之:代词,代指元方。
(2)C项,“家君”,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中间不应断开。故正确停顿应为:君/与家君/期日中。
(3)D项,选项表述不准确。“尊君”“家君”,前者是敬词,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后者是谦词,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4)①期行:相约同行。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委:舍弃。
②日中:正午时分。至:到。
5.
【答案】
(1)①同“否”,②拉,牵拉,③偷偷地,④总是
(2)①您和我父亲约在中午。
②这孩子痴迷到这种程度,为什么不让他做他想做的事呢?
(3)①元方:明白事理、聪明机智、能言善辩。
②王冕:勤奋好学。
(4)①主题:人要坚守诚信。
②名言: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程颐)
【考点】
文言文比较阅读
文言实词
陈太丘与友期行(《世说新语》)
文言翻译
文言文人物形象
分析评价文章哲理或思想
文言文阅读开放问题
【解析】
【乙文参考译文】
王冕是诸暨县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王冕的父亲大怒,用棍棒打了王冕一顿。过后,他仍是这样。他的母亲说:“这孩子痴迷到这种程度,为什么不让他做他想做的事呢?”王冕于是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偷偷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虽是试卷第18页,总27页
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
【解答】
(1)①句意:令尊在不在?不:同“否”。
②句意:下了车拉元方。引:拉,牵拉。
③句意:他偷偷地跑进学堂。窃:偷偷地。
④句意:总是默默地记住。辄:总是。
(2)①期:约定。日中:正午时分。
②痴:痴迷。听:听从,顺从。
(3)由【甲】文中“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等语句可知元方明白事理、聪明机智、能言善辩。由【乙】文中“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等语句可知王冕勤奋好学。
(4)【甲】文记述了陈元方与来客对话时的场景,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任选一则有关“人要坚守诚信”这个主题的名言警句作答即可。如: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伟大人格的素质,重要的是一个诚字;言不信者,行不果。
6.
【答案】
(1)①大体,②不如,不及,③曾经,④这样
(2)①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他子侄辈的人讲解文章的义理。
②如同人眼中有瞳孔,没有它眼睛就不明亮。
B
(4)都运用了语言描写。生动地表现了孩子们的聪明、思维敏捷、想象力丰富。
【考点】
文言文比较阅读
文言实词
咏雪(《世说新语》)
文言翻译
文言文内容理解与分析
文言文语言特色
【解析】
【乙文参考译文】
徐孺子九岁的时候,曾经在月光下玩耍,有人对他说:“如果月亮里面什么也没有,会非常明亮吧?”徐孺子说:“不是这样的,如同人眼中有瞳孔,没有它眼睛就不明亮。”
【解答】
(1)①句意:在空中撒盐大体可以相比。差:大体。
②句意: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舞。未若:不如,不及。
③句意:曾经在月光下玩耍。尝:曾经。
④句意:不是这样的。然:这样。
(2)①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文义:文章的义理。
②譬如:如同。明:明亮。
(3)B项,此处的大笑是善意的,不是“讽刺”,文章表现的是和谐、快乐的家庭气氛。
试卷第19页,总27页
(4)阅读文本可知,两文都是通过对话即语言描写来塑造人物的。【甲】文中通过描写谢家子女即景赋诗咏雪的情景,表现了女才子谢道韫杰出的诗歌才华、对事物细致的观察和具有灵活的想象力;【乙】文中徐稚没有从正面回答提问者所提出来的问题,而是借助了外物从侧面来回答提问者。两则文章都体现了孩子们的聪明及思维敏捷。
7.
【答案】
(1)①相比,②离开
(2)司马光拿起石头把瓮打碎,缸里的水流出来,小孩子得救了。
A
(4)热爱读书、沉着冷静、聪明机智。
【考点】
咏雪(《世说新语》)
文言文比较阅读
文言实词
文言翻译
划分朗读节奏(文言文)
文言文人物形象
【解析】
【乙文参考译文】
司马光七岁时,严肃庄重如同大人,听(别人)讲解《左氏春秋》,非常喜欢,回家后给家人讲述,马上知道了它(指《左氏春秋》)的主要意思。从此手里不放下书本,甚至不知道饥渴冷热。一群孩子在庭院里玩耍,一个小孩站在瓮上,摔倒掉进了水中,别的小孩都丢下他而离开,司马光拿起石头把瓮打碎,缸里的水流出来,小孩子得救了。
【解答】
(1)①句意:在空中撒盐大体可以相比。拟:相比。
②句意:别的小孩都丢下他而离开。去:离开。
(2)破:打破、打碎。迸:喷射,流出。活:使……活,救活,此处可意译为“得救”。
(3)A项,“纷纷”用来描述“白雪”的状态,中间不可断开。正确停顿应为:白雪纷纷/何所似。
(4)在理解【乙】文内容的基础上概括。从“闻讲《左氏春秋》,爱之”“自是书不释手,至不知饥渴寒暑”可以看出司马光喜爱读书;小孩掉进瓮中同伴都吓跑了,这时司马光“持石击瓮破之”使小孩得救,这表现出司马光的沉着冷静、聪明机智。
8.
【答案】
(1)①舍弃,②回头看
(2)①真不是君子啊!与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
②到了中午您没到,就是不守信用;对着儿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D
【考点】
文言实词
课内文言文阅读
试卷第20页,总27页
陈太丘与友期行(《世说新语》)
文言翻译
文言文内容理解与分析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①句意为:陈太丘丢下(他)而离开。舍:舍弃。
②句意为:元方走进家门,连头都不回(或不回头看)。顾:回头看。
(2)①期行:相约同行。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委:舍弃。
②日中:正午时分。至:到。
(3)D项,选项表述不准确。“尊君”“家君”,前者是敬词,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后者是谦词,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9.
【答案】
(1)①聚集,②不久,一会儿
(2)①在空中撒盐大体可以相比。
②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舞。
A
【考点】
课内文言文阅读
咏雪(《世说新语》)
文言实词
文言翻译
文言文内容理解与分析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①句子译为:谢太傅在寒冷的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集:聚集。
②句子译为:不久,雪下得急了。俄而:不久,一会儿。
(2)①差:大体。拟:相比。
②未若:不如,不及。因风:乘风。因,趁、乘。
(3)A项,“主要记载汉初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轶事”错。《世说新语》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轶事。
10.
【答案】
(1)①讲解谈论,②急,③趁、乘
(2)①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
②她就是谢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C
【考点】
文言实词
课内文言文阅读
试卷第21页,总27页
咏雪(《世说新语》)
文言翻译
文言文内容理解与分析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①句意:给小辈的人讲解文章的义理。讲论:讲解谈论。
②句意:不久,雪下得急了。骤:急。
③句意: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舞。因:趁、乘。
(2)①宾语前置句。何所似:像什么。
②判断句式。即:是。
(3)C项,选项表述错误,《咏雪》一文侧重于表现谢道韫的才华横溢。
11.
【答案】
C
(2)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
(3)示例:用“柳絮因风起”来比拟“白雪纷纷”好。将“白雪”比喻成“柳絮”不仅写出了雪的颜色是白色的,更突出了雪的轻盈,而比喻成“盐”则缺少了这一韵味。
【考点】
课内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内容理解与分析
咏雪(《世说新语》)
文言翻译
文言文阅读开放问题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C项,选项表述错误,《咏雪》一文侧重于表现谢道韫的才华横溢。
(2)何所似:宾语前置句,像什么。
(3)本题是开放性题目,没有统一答案,言之有理即可。如认为“撒盐空中”好的,可从雪的颜色和下落的形态来阐释理由,这是形似的角度;认为“柳絮因风起”好的,从神似、意蕴的角度阐释理由即可。
12.
【答案】
C
C
A
(4)①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给子侄辈的人讲解文章的义理。
②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舞。
【考点】
课内文言文阅读
咏雪(《世说新语》)
试卷第22页,总27页
文言实词
文言虚词
划分朗读节奏(文言文)
文言文内容理解与分析
文言翻译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C项,句意:跟撒把盐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差:大体。
(2)C项,“俄而”意为“不久,一会儿”,为句首连词,应在其后停顿。故朗读节奏应划分为:俄而/雪骤。
(3)A项,“主要记载汉初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轶事”错。《世说新语》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轶事。
(4)①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儿女: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②未若:不如,不及。因风:乘风。因,趁、乘。
13.
【答案】
C
C
D
(4)①真不是君子啊!与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
②到了中午您没到,就是不守信用;对着儿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考点】
文言实词
课内文言文阅读
陈太丘与友期行(《世说新语》)
文言虚词
文言断句
文言文内容理解与分析
文言翻译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C项,句意:令尊在不在?不:同“否”。
(2)C项,“家君”,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中间不应断开。故正确停顿应为:君/与家君/期日中。
(3)D项,选项表述不准确。“尊君”“家君”,前者是敬词,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后者是谦词,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4)①期行:相约同行。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委:舍弃。
②日中:正午时分。至:到。
14.
试卷第23页,总27页
【答案】
D
D
B
【考点】
课内文言文阅读
咏雪(《世说新语》)
文言实词
文言虚词
文言文内容理解与分析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D项,句意: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舞。因:趁,乘。
(2)A项,都是词尾,用在形容词之后,表示状态,译为“……的样子”。
B项,都是连词,“就”的意思。
C项,都是连词,“和”的意思。
D项,疑问代词,什么/副词,多么。
故选D。
(3)B项,表述错误,《咏雪》与《陈太丘与友期行》分别出自《世说新语》中的《言语》篇和《方正》篇。
15.
【答案】
(1)①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②大体可以相比,③不久,一会儿,④文章的义理
(2)她就是谢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3)烘托“兄女”的才华,也暗示作者很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4)“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可以看出谢安一家其乐融融的情景。“公欣然”“大笑乐”可看出一家人亲密无间的感情和把玩诗句的雅兴。
(5)①俄而雪骤,②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考点】
课内文言文阅读
咏雪(《世说新语》)
文言实词
文言翻译
文言文内容理解与分析
筛选信息,归纳要点(文言文)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①句意为: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②句意为:在空中撒盐大体可以相比。差可拟:大体可以相比。
试卷第24页,总27页
③句意为:不久,雪下得大了。俄而:不久,一会儿。
④句意为:给子侄辈的人讲解文章的义理。文义:文章的义理。
(2)判断句式。即:是。
(3)通读全文可知,“兄女”说完之后“公大笑乐”,在文章最后作者补充了“兄女”的身份,体现出谢道韫的才华及作者对谢道韫才华的赞赏。
(4)《咏雪》言简意赅地勾勒了疾风骤雪、纷纷扬扬的下雪天,谢家子女即景赋诗咏雪的情景,展示了古代家庭文化生活轻松和谐的画面。通读全文可知,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融洽、欢快、轻松的氛围。
(5)《咏雪》言简意赅地勾勒了疾风骤雪、纷纷扬扬的下雪天,谢家子女即景赋诗咏雪的情景。文章第一句交代咏雪的背景,接着写主要事件咏雪,其原因是天气发生了变化即“俄而雪骤”,早先也有雪,但不大,而此刻变成了纷纷扬扬的鹅毛大雪,故而有了后文中的咏雪之景。据此用原文中语句回答即可。
16.
【答案】
(1)①高兴的样子,②像什么,③迷惑,疑惑,④疑惑
(2)①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
②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3)示例:对兄女的答案满意。因为文章最后一句“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表明了谢道韫的身份,暗示了谢太傅对谢道韫才气的赞赏。
(4)示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说的是学习态度方面。
启示:在生活中,别人总会有优点是我们不具备的,我们要善于学习他们的优点,这样我们才能不断进步,才会变得更加优秀。
【考点】
文言实词
课内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比较阅读
《论语》十二章(《论语》)
咏雪(《世说新语》)
文言翻译
文言文内容理解与分析
文言文阅读开放问题
分析评价文章哲理或思想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①句意:太傅高兴地说。欣然:高兴的样子。
②句意: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何所似:像什么。
③句意: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惑:迷惑,疑惑。
④句意: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感到迷惑。殆:迷惑。
(2)①差:大体。拟:相比。
②逝:往、离去。斯:代词,这,指河水。夫: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
试卷第25页,总27页
(3)此题为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段内容进行理解,设想合理即可。如认为谢太傅满意兄女的答案,可从结尾补充点明谢道韫的身份来分析。
(4)【乙】文的句子中有些谈学习方法,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有些谈学习态度,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有些谈品德修养,如“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任选一则,然后对这则内容进行分析,写出自己的体会,理解正确,言之有理即可。
17.
【答案】
(1)①拉,牵拉,②改变,③同“悦”,愉快
(2)①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来,陈太丘便丢下(他)而离开。当他走了之后,他的朋友才赶到。
②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说就像浮云一样。
B
(4)示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说的是学习态度方面。
启示:在生活中,一个人总会有很多优点是我们不具备的,我们要善于学习他们的优点,这样我们才能不断进步,才会变得更加优秀。
B
【考点】
文言实词
课内文言文阅读
《论语》十二章(《论语》)
文言文比较阅读
陈太丘与友期行(《世说新语》)
文言翻译
文言虚词
文言文阅读开放问题
分析评价文章哲理或思想
文言文内容理解与分析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①句意: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引:拉,牵拉
②句意: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夺:改变。
③句意:不是很愉快吗?说:同“悦”,愉快。
(2)①舍:舍弃。去:离开。乃:才。
②不义:不正当的手段。于:对,对于。如:像。
(3)A项,连词,表承接。
B项,连词,表转折。
C项,连词,表承接。
D项,连词,表承接。
故选B。
试卷第26页,总27页
(4)【乙】文的句子中有些谈学习方法,如“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些谈学习态度,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有些谈品德修养,如“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本题任选一则,然后对这则内容进行分析,写出体会,理解正确,言之有理即可。
(5)B项,《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书,作者是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
18.
【答案】
(1)①自我检查、反省,②以……为快乐,③约定
(2)①博览群书广泛学习,并且有坚定的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②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丢下(他)而离开,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3)为人谋/而不忠乎?
(4)示例一:同意这一看法,元方批评友人无礼,自己更应该做到有礼。友人作为父亲的朋友既然已经认错,元方就应该原谅他,而不是“入门不顾”。
示例二:不同意这一看法,元方“入门不顾”的行为实际上是在维护自己和父亲的尊严,同时也是在给行事不端的友人一个教训。
【考点】
文言实词
课内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比较阅读
陈太丘与友期行(《世说新语》)
《论语》十二章(《论语》)
文言翻译
划分朗读节奏(文言文)
文言文阅读开放问题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①句子翻译为:我每天多次进行自我检查。省:自我检查、反省。
②句子翻译为:喜欢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乐:以……为快乐。
③句子翻译为:陈太丘与朋友相约同行。期:约定。
(2)①笃:坚定。切:恳切。仁:仁德。
②舍:舍弃。去:离开。乃:才。
(3)“为人谋而不忠乎”的意思是:替人谋划事情是不是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而”是连词,表转折,应在其前断开,故断句为:为人谋/而不忠乎?
(4)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无论回答是“同意”还是“不同意”,都要结合文本内容陈述理由,言之有理。若不同意,可以从“对朋友的失信、无礼”等角度来作答;若同意,可以从“朋友承认错误并道歉”的角度来作答。
试卷第27页,总27页
本文发布于:2023-12-13 09:59:4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24327854146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中考复习专项训练 文言文阅读_世说新语_20题_ (13)与祥细答案及解析_百.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中考复习专项训练 文言文阅读_世说新语_20题_ (13)与祥细答案及解析_百.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