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三感”

更新时间:2023-12-13 07:15:30 阅读: 评论:0

2023年12月13日发(作者:杜牧)

-

“民生三感”

龙源期刊网

“民生三感”

作者:沈路涛

来源:《百年潮》2019年第05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将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并列提出并加以阐发,强调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党的十九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又多次反复强调,要稳步提高民生保障水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民生三感”的提出,体现了我们党在领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对改革发展的目的和归宿在认识上的进一步深化,是我们党的民生思想和理念的一次新的发展,这一发展主要表现为“四个深刻变化”。

一是主体视角的深刻变化,也就是从给予到感受的转换。这是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一种具体体现。过去,我们更多的是以政府为主体,强调的是给予,考虑能不能采取、采取什么样、怎样采取措施去保障和改善民生,让改革的成果更多地惠及民众。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党的奋斗目标,在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民生三感”的提出,更多的是以民众为主体,强调人民的实际感受,顾及人民的实际感受,要求我们把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体现了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使命担当,体现了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

二是领域范畴的深刻变化,也就是从重点问题到全面覆盖的拓展。这是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一项必然要求。进入新世纪以后,我们党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推动各项民生工作不断取得显著进展。同时,我们也要看到,随着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的变化,一方面,我们要把注意力重点放在供给侧,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另一方面,我们还要关注需求侧,看到人民群众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让人民群众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仅是重点民生领域“七有”的工作方向,而且是整个民生领域乃至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努力方向。

三是需求层次的深刻变化,也就是从物质、精神层面到心理、情感层面的升华。这是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一个重要内涵。马斯洛需求理论将人的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等依次递升的五个层次,认为一个国家多数人的需求层次结构,是同这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直接相關的。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温饱问题的解决和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极大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幸福指数有了大幅度提升。进入新时代,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和人们需求层次的不断提升,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改善与“民生三感”的提高之间已不是过去单纯的线性关系,如果制定和实施民生政策时不顾及人民对

-

“民生三感”

本文发布于:2023-12-13 07:15:3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242293024495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民生三感”.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民生三感”.pdf

标签:人民   需求   民生   发展   变化   时代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