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2日发(作者:春节时间几月几日)
第37卷第1期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Vo1.37.No.1 2011年1月 J.of Xuzhou Normal Uni.(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Jan..2011 游美始末与收获 新发现的清华学校首任校长唐国安先生的佚文 唐国安 著 唐 越译 (珠海博物馆,广东珠海519015) [关键词] 容闳;幼童/学生;留学/游学;美国 [编者按] 据译者唐越先生介绍,《游美始末与收获》是他从英国剑桥大学图书馆找到并翻译的清华学 校首任校长唐国安先生的佚文。文章扼要地概述了容闳开创中国亘古未有之留学事业的发端、发展、夭折的 全过程,在向读者全面介绍容闳此举之艰辛、曲折、离奇的同时,亦披露了留学事业之夭折乃吴子登与陈兰彬 联手搅局之故,并透露美国各界乃至总统格兰特等人亦曾出手拯救出洋肄业局,但终未能力挽狂澜于既倒。 此外,本文还简述了幼童留美及回国后的情况,并以实例举证幼童们不但学习成绩超群,品行更受到美国同 学、师长之称许。而他们回国后,各自在不同领域为国效力,更有人为国捐躯,借以证明幼童们皆有拳拳赤子 之心。裁撤肄业局召回幼童,实乃政府极为不"3之举,-并进一步指出,若将留学事业进行到底,必为中国缔造 大批有用人才。最后,作者简述了自己对政府日后派遣学生出洋留学应注意事项之建议。 但此文是否为唐国安先生之作,译者未提出更多的佐证。现在先行发表,希望有关专家进一步论证、辨 疑、确认。 [中图分类号]G648.9;G5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425(2011)01-0001-07 游美之举,非同凡响,民众皆略有耳闻。然 本文息息相关,非一并叙述不可。是故,我们在此 而,此创举如何发轫,其进展使人如何鼓舞,其夭 作扼要之绍介。容闳生于1828年,父母出身寒 折使人如何惋惜,却鲜有人确知其内情。故笔者 微,但品格高尚,居于离澳门不远之地。容闳11 自觉有必要简述一番。归国以来,学生们分布于 岁即往澳门入读著名英国传教士郭士立之夫人 各行各业,置身于各色洋人社区。他们的英文流 (Mrs.Gutzlaff)开办的男童学校。由于禀赋超群, 利自如,而他们的才情、品格以及他们的“花旗观 旋即转读莫礼逊学校。该校由澳门的英国商人创 点与习气”,更是惹人注目。这些或许可为本文 办及管理,校名取自首位来华传教之英国新教徒: 之话题平添几分趣味。而见过这些青年的读者诸 罗伯特・莫礼逊(Robea Morrison)。但当时学校 君,必定早已大感兴趣,乐于见识一下他们的过往 由美国传教团(American Board)先驱传教士s・R 经历以及他们如何将自己“美国化”。为此,本人 ・布朗牧师(Rev.S.R.Brow)掌管。学校旋即 特撰此文以飨读者。 迁往香港,容闳亦随校而往,直至后来被带往美 创设出洋肄业局,乃中国政府前无古人、也许 国。布朗牧师在观察中发现,容闳热衷学习,悟力 数年内亦无来者之伟大创举。首倡并玉成此举之 超凡,可广收并纳不同事物,而且个性坚强,便对 人,首推容闳。容闳乃广东香山人氏,其人其事与 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847年,容闳16岁,布朗 【收稿日期]2010-1l-20 f作者简介]唐越,男,珠海人,留美幼童黄有章第五代外孙,珠海博物馆助理研究员。 有关唐国安的资料,可以说比较匮乏,零散不全。从各种资料看来,他一生中发表过不少演说和文章,内容涉及宗教、鸦片、教 育、外交、女子缠足、体育等诸方面。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基督教在华传播之种种障碍》(Obstacles to Christian Missions In China)和本 文《游美始末与收获》(History and Outcome ofthe Chinese Educational Mission to the United States)。故此,耶鲁大学亦在有关传略中专 门提到了这两篇文章。笔者按图索骥,几经周折,终于在剑桥大学图书馆找到了本文。原文为线装单行本,无封面,亦无作者,系 1888年2月l1及18日的The Chinese Times的重印本。据悉,国内外有多位研究唐国安的学者都在寻找此文,笔者有幸捷足先登。 现特译介于下,以期对唐国安的研究有所裨益。 牧师带着他和另外两位同学前往美国。香港《中 国邮报》(The China Mail)东主兼编辑萧德锐 (Andrew Shortrede)¨ ,苏格兰人,一位开明之士, 自愿资助3人两年之费用。抵美后,容闳及两名 同伴即被安置于麻省的孟松书院(Monson Acade— 要接近中国的达官显贵,须要一步一步来,便在彼 得・伯驾(Peter Parker)亦即当时的美国驻华专 员那里谋得一个私人秘书的职位。试了几个月, 发现机会渺茫,于是辞职另谋其他可行之法。由 于对律法情有独钟,又觉得走律法之道或许可以 成事,他于是去了香港,在一家律师楼潜心攻读律 my),寄居于布朗的妈妈家里。布朗妈妈是虔诚 的基督徒,受其影响,容闳旋即皈依基督。容闳的 位同伴叫黄宽,后来成了一名闻名遐迩的医生。 一法。但法律界的老爷们,却对他的长进颇有戒心, 尤其是知道他的教育经历之后,恐防他迅速成为 强劲的竞争对手,危及他们在香港律法界仄窄的 留美约三年后,黄宽于1850年前往苏格兰,先读 了两年预科,后人读爱丁堡大学医学系,以优异的 成绩毕业。1856年,黄宽返国并在广州行医。由 于医术精湛,关心社群,旋即声名远播,成为中国 沿海一带最有天赋及成就的医生,连在华洋人亦 熟知他的名字。容闳另一位同伴叫黄胜,留美仅 一年多即因身体欠佳而被迫返国。其后几年,他 进入出版业,在理雅各(Legge)博士麾下的伦敦传 道会(London Mission)工作。1873年,他受雇陪 同第二批学生游美,以出洋肄业局秘书身份在美 逗留了一段时间。离职后,进人中国驻三藩市总 领馆。后回港定居至今,今为香港定例局 荣誉 议员。 1850年,容闳读了约两年半预科后,考入耶 鲁学校。耶鲁乃全美屈指可数的规模最大、设施 最好的高等学府。但容闳一贫如洗,大学读得十 分艰苦。他既要跟上学业,又要挣钱应付日常所 需;加之预科时问仓促不足,非常困难。但就在这 种种不利因素下,容闳的英语作文却连连获奖,使 同学及教授们诧异不已。正是在大学期间,容闳 萌生设立出洋肄业局之念头,从此矢志不移,直至 计划成功。一天,在与同学卡罗尔-卡特勒(Car- roll Cutler)即日后的西部储备大学(Western Re— serve College)校长作长途漫步时,容闳将萦绕于 心的计划和盘托出。他深信,这是毕生的事业,是 主的安排。但如何实现,他却无从想象。1854 年,容闳大学毕业,成为首位获得如此殊荣的“契 丹之子”。为求一睹这位来自中国的天之骄子的 风采,不少宅心仁厚的基督徒不远千里来出席他 的毕业典礼。毕业时的容闳,早已居美多年,其品 味、观点、生活习惯乃至思想习惯均已彻底归化, 与美国人无异。毕业几个月后,容闳回国,经过 151天的航程,于1855年4月抵达上海。踏上国 土后方知,自己已把母语忘得差不多一干二净,费 了九牛二虎之力方才使乡人明白自己在说什么。 回到家乡后,容闳又想起了那个心仪的计划。但 如何引起开明大员的注意,他一筹莫展。他觉得, 2 立足空间。他彬彬有礼地向他们表达万分歉意, 请求离去,另觅他处继续深造。向往法学,却意外 碰壁,容闳心里凉了半截。随后两年,他把主要精 力放在攻读母语上,一面找些翻译工作维持生计, 一面耐心地等待时机。他也曾经进入上海海关一 段短暂的时问,但发现无助于达成心愿,旋即离 去。此时,他已回国5年,但心中目标却依然一无 所成。为了这一目标,他当初断然拒绝留美之优 厚待遇而回到祖国。1860至1862年间,容闳转 而经营丝茶生意,先为上海一家大公司作代理,在 内地往来采购,后自立门户,积攒了一笔财富。 1862年,机会的大门不期然向他敞开,使他 看到了曙光。有一位天文学爱好者,乃学识不凡 之高官,耳闻容闳之事迹后,旋即设法与他结识。 两人常常一起讨论天文。容闳在大学里学过不少 天文学方面的知识,向朋友传授了大量的知识。 容闳的这位朋友,乃曾国藩亦即当时的两江总督 及兵部尚书麾下的要员。从这位朋友那里,我们 的将军政治家知道了容闳这个人,旋即传令面晤 容闳 J。会面时,容闳应曾国藩的要求讲述了个 人经历。结果,这位大老板听后大悦。随后容闳 又按要求讲述其对当今中国之看法,包括有何需 要、前景如何、内政外交等等。而这位伟大的政治 家亦将其见解和盘托出,容闳不胜惊喜。瞧,面前 这位不正是极其开明进步之士吗!他诧异万分, 难以相信刚才这番话出自一位教育背景与自己截 然不同的、孕育于保守主义之温床、对文明之颓败 一无所知的中国人之口。容闳在会面中展示出来 的智慧与学识使独具慧眼的曾国藩大为赞赏,当 即将其收到麾下,同时授予他五品官衔。这次不 寻常的会面,地点就在曾国藩镇压太平军的南京 军营里,会面间接成就了容闳毕生的事业。1864 年,容闳被他的大靠山派遣出国购置机器,以生产 帝国之兵器。为此,容闳出访英、法、美三国,但最 后还是决定将订单给了美国人。采购结果使曾国 藩十分满意,容闳返国后即被晋升为四品,购回之 机器造就了上海的江南制造局。1865至1870年 间,容闳获多方面聘用,但主要还是从事翻译工 计划经费。面对此重大胜利,此日盼夜盼的结果, 容闳心头的喜悦无以言表。他对朋友说,连日来 作。他翻译过的作品有英国法著作《帕森之合同 法》(Parson’s Law of Contracts)及《科尔顿之地 理》(Cohon’S Geography)等书。但萦绕于其心问 的计划,至今未有丝毫进展。他始终念念不忘的 是,中国缺乏受过良好教育之士,无法在国际关系 中,在国际贸易往来中,找到自己在国内外的代言 人,致使自身处境严重失利,自身利益严重受损。 寝食不安。他欣喜若狂,飘然似仙。他对造物是 如此崇敬。感激不尽的是主的仁慈,主的恩典,主 的庇佑。返国十六载,奋斗二十载,他的努力终于 修成正果。正是他,开创了留学事业之先河。计 划得以成功实施,他居功至伟。但计划突然夭折, 令人惋惜。 游学时间原定15年,若非节外生枝,必可功 国家被迫在本应由本国子民充任的显要位置上聘 请洋人,而这些洋人每每敷衍塞责。极为不当的 是,国家之堡垒、军队、战船、海关乃至外交及领事 等领域,竞大体落入洋人手中。容闳援引蒲安臣 (Anson Budingame)阁下出使美国为例。蒲安臣 被派遣回自己的国家,却作为中国在国际及商业 利益上之代表。这些便是容闳的总体看法。他再 三促请位高权重之士助其实现目标。 终于,他打动了中国最有权势的三位人士, 即:两江总督曾国藩、直隶总督李鸿章及重要省份 江苏巡抚丁日昌。但三人虽服膺于其见解且发誓 支持其计划,却不敢向皇上奏明。他们觉得保守 势力会联手反对,阻力重重,危机四伏。几番徒劳 后,终于苦尽甘来,颇有些时来运到的味道。1870 年夏,耸人听闻的天津教案爆发,详情广为人知, 不必再赘。同年,外国列强组成一个由外交人员 为代表的委员会,对此令人发指之事件展开调查, 厘定赔款金额。中国政府亦委任了一个类似的委 员会,全权处理该事件。在5人组成的华人委员 会中,有3位乃前述支持容闳计划之人士。两委 员会一碰面,容闳便派上了用场——委员会传召 容闳,命其奔赴天津。他火速启程,但却晚了一 步,赶到时,事情已经了结。听闻此事之折冲尊俎 困难重重,而中方感到明显处于下风,容闳即趁机 巧妙地鼓吹其计划。他在三位督抚面前重申了自 己的主张,并针对眼下之事件大力着墨。真情流 露的他一再坚称,目前情势紧急,刻不容缓。这 次,他赢了。三位委员动容于其爱国精神,服膺于 其见解,当场应允采取实质性行动,联手推动政府 支持计划。为了表明其决心,兑现其承诺,这三位 中国有史以来最有远见的政治家联名上奏,倡议 由政府出资,培育二-一批年轻人出洋为政府服务。 奏折呈上北京。一份奏折,凝聚了3人全部的 力量。 容闳日夜盼着回音,心急如焚,夜不能寐。终 于,1871年8月,皇上下旨准奏,并拨付150万元 德圆满。对此,我们将在下文加以叙述。游学之 地点,由容闳自行决定。他本可任选一国家。但 毕竟美国的新英格兰才是他接受启蒙之地,他便 选定了美国,选定了新英格兰 J。上海即刻开办 了一所预备学校,录取有学习天赋之聪颖幼童,在 那里学习英文及中文。1872年,首批30名学生 赴美,于6月 抵达麻省的春田。容闳获委任为 正委员 J,与他同为委员的,还有一位中国高官, 名日陈兰彬。此项工作使容闳获得第3次晋升, 擢升为三品。 选出学生120名,分四批,每年一批,每批30 名。首批于1872年抵达新英格兰,以后逐年分批 抵达。甫一抵埠,幼童们即各散东西,被安置于麻 省及康州的各城镇、乡村,由那里的家庭托管。除 极个别外,一家一处只许住两名幼童。此举旨在 使幼童们迅速融入美国社会。他将幼童们巧妙地 分隔开来,迫使他们学习英语。结果,大部分人在 一两年内便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而有些还可以 正确地书写。被选中来照顾及监护幼童们的家 庭,几乎无一例外是基督教家庭。由于他们指导 有方,幼童们学习神速。才华出众及刻苦用功者, 两年内即可入读中学、书院及神学院,与美国同学 同台竞技。 肄业局总部设于康州首府哈特福德市(Ham— f0rd)。选择哈市,可能是因为它地处中心地带, 方便幼童们每季回来一次,在中国老师的指导下 学习为期两周的母语。此不失为明智而必要之 举。它使幼童们不会忘记自己的母语。但只有在 他们进入正规学校学习之前可行。之后,唯有在 暑假长假期间才有时间学习中文。此时,幼童们 须按规定留在哈市总部内,学习中文四周。 最初4年,肄业局租了一间拼联(doub ̄ house)大屋,供官员们及回来学习中文的学生们 居住。肄业局共有5名官员,包括2名帝国监督, 1名翻译及2名老师。1875年,一幢连着一大片 草坪的、美轮美奂的建筑在哈市西部拔地而起。 大楼高3层,由中国政府斥资5万元兴建。中国 政府及游学事务的鼓吹者们,意在为幼童们提供 全美一流教育机构包括书院、大学、职业技术学校 (New Haven)及其他城市的上等人家组成的形形 色色的社会。莫名其妙的是,他们被召回之主要 原因之一,竟因为一位留学监督指责他们迷恋美 国女子,无心向学。 等所具备的便利条件,从而开发他们的潜能,安排 他们上各种专业课程如物理、机械、军事、政治史、 经济、国际法、民政原则与实践,及各种当今政府 如上所述,幼童们的老师均为虔诚的基督徒, 在他们的熏陶之下,不少幼童旋即改变信仰,接受 公共服务所需之学系、学科及技能。 为达至计划目的,只能将幼童们安置于一流 书院及中学,如位于埃克斯特(Exeter)和安多弗 (Andover)的菲利浦斯书院(Phillips Academy), 位于东汉普顿(Easthampton)的威利斯顿神学院 (Williston Seminary),位于诺威治的官立免费书 院(Norwich Free Academy),位于哈特福德、春田 及北汉普顿等地的中学等等。有意思的是,除个 别外,幼童们在美国同学面前表现突出,备受称 颂。其中,两人毕业成绩名列前茅,多人获奖,许 多人以优异乃至超群绝伦的成绩,赢得老师们的 赞赏。他们进入耶鲁等大学后,照样以高尚的品 德、卓越的才能鹤立鸡群。与幼童们同台竞技者, 均为这个年轻国度的最杰出的才俊,但幼童们的 成绩一般都排在前面。在耶鲁一个有约200名学 生的班级里,一名幼童夺得拉丁文作文奖 J,另 一名获数学竞赛奖 ,还有一名在朗诵中以优异 成绩获奖,另有多名在学习中取得优异成绩。 1876年,费城举办美国百年万国博览会,世 界各国争相展出各自的奇技巧物。中国政府出资 数千元带全体学生前往参观,期问在会场受到当 时的美国总统格兰特(Grant)将军的正式接见 J。 有些幼童被要求绘制若干幅画及回答老师们出的 一套试卷。画稿及试卷被送往展览会场,获美国 教育界翘楚的嘉许。 学生们大致可自行选择专门的科目,有人选 古典文艺或文科,有人则选科技。选择古典文艺 的幼童,目的是要攻读以下一些学科:国际法与法 学、政治史与经济学、民政原则与实践。喜欢科学 的,意在成为土木、矿业或机械工程师、化学家、矿 物专家、自然科学家、医生、外科医生、军官尤其是 海军军官等。 学习之余,幼童们积极参与美国的体育运动, 如棒球、美式足球、划艇等等。如学习一样,他们 兴致高昂,热情投入。在大学里,他们可随意融入 学生社群之中。他们还被选入学生的秘密组织。 同学们都很信任他们,与他们结为友伴。事实上, 他们虽为中国人,但与土生土长的美国人几无二 致。出了大学围墙,他们亦可随意进入由纽黑文 4 耶稣基督之教诲。约有25名幼童组成了一个组 织,并以古雅得体之拉丁文命名为“Societas con. dita causa augendarum rertlm Chinensium Christian- a”,即“兴中基督教会”。该组织引起了人们的关 注,新英格兰更有不少基督徒大感兴趣。为使它 永久办下去并发挥其作用,他们倾全力提供支持。 组织历经数年,在会员中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 使他们时刻不忘“乃上帝之手将他们从黑暗之地 带往充满耶稣基督之光的地方”。因而,“他们不 应仅仅满足于自己对上帝之奉献,而应自行影响、 规劝、引领其他同学,将他们带至耶稣的十字架跟 前,团结在主的周围。”在书院与大学期间,但凡 学生们的宗教会议,这些年轻的基督徒均高调出 席。一群美国学生中出现一个中国学生的身影, 在虔诚祈祷世人早日蒙主之光,团结一心,乃是司 空见惯之事。他们有一篇很重要的立会文章,称: “本会势必支持任何因与本会之关系而遭到中国 政府伤害之会员。”虽无任何会员受到个人伤害, 但有理由相信该会之存在乃留学事务之一大绊脚 石,而留学监督及中国政府无疑亦有耳闻,留学事 务亦因此而终结。 不出两年,陈兰彬监督之位即被他人取而代 之。此人较年轻,乃翰林院院士,思想进步。他名 叫区谔良,但任期甚短,于1877年即被另一名为 吴子登之人取代。有关吴氏其人其事,我们需多 花一点笔墨,因此人乃肄业局遭裁撤之关键人物。 1876年l2月,容闳与之前的同事陈兰彬同时被 委任为驻美、秘、西副公使¨ 。此次委任使容闳 获得第4次晋升,成为江苏候补道,官至二品。这 里便产生了一个问题,而容闳也一直没有给朋友 们及对游学事务深感兴趣的人们一个令人满意的 解释。容闳任副公使之职,友人及仰慕者们获悉 后均促请其守住肄业局不放,免得落入他人手中。 他们担心,而后来的情况也确实如此,游学事务会 遭到破坏。但基于容闳自己最清楚不过的某种原 因,他接受了委任,并于1877年春住进了华盛顿 的官邸,只在名义上执掌游学事务罢了。他确实 向朋友们保证过,既可在华盛顿任副公使,亦可掌 管肄业局。但结果却证实他判断失察。由于他甚 少在哈市出现,监督吴子登得以为所欲为。吴旋 时间,在哈市的肄业局大楼内学习中文。容闳碰 即察觉事情并非如己所愿,开始着手改良。但他 发现自己的力量有限,于是一f1心思要破坏游学 事务。他先是向朝廷上奏,贬损游学事务,继而语 巧也在那里。一天,刚吃完晚饭,幼童们便开始窃 窃私语,议论着一份由总理衙门发来的内容为命 令肄业局立刻解散的电报。幼童们本来就几乎无 人知道大难临头,消息传来,犹如晴天霹雳。许多 人简直不愿意相信。有一两个较为激动,上楼去 向容闳求证,但容闳却将自己反锁在房间里哭,泣 声似孩童。确定消息真实无疑后,屋里到处弥漫 着无比激动的情绪。许多幼童哭将起来,誓言绝 气越发坚定,措辞越发严厉。首任监督陈兰彬,亦 因对容闳存有个人偏见及怨恨,欲除去肄业局而 后快,于是对吴施以援手。满纸谰言之奏章不绝 如缕地送呈北京政府,事态十分严重。终于,朝廷 害怕起来,指示陈兰彬遣一委员会前往哈市展开 全面调查。此委员会,陈兰彬是否从未派遣,抑或 未尽忠职守,我们不得而知。但我们可以肯定,该 组织从未前往哈市或作过任何调查。但在没有调 查的情况下,陈兰彬依旧不罢不休。他送回一份 详尽的报告,不仅确认对幼童的所有指控,而且还 加盐加醋,无中生有。由于无人取阅过官方对此 事之记录,我们无从知晓具体有哪些指控。但我 们庶几乎可将各种指控总结如下:幼童们浸淫美 国各种组织机构之精神,全然丧失对圣上及祖国 之责任与义务;对美国之习俗、观点、生活及思想 习惯照单全收;接受共和教育后,对极端激进、偏 颇乃至大逆不道之思想心驰神往;资助他们无异 于自种苦果,招引叛党,破坏太平;对孔子之教导 拒而不听,更有甚者对异教之信条倾心仰慕;心里 容不下政府,却对蔑视官府之言论心驰神往;多人 欲归化美国,在美娶妻落地生根,成为美国公民, 等等。形形色色的指控如排山倒海,汹涌无比,无 怪乎北京的德高望重之士均感错愕,决意从速铲 除此滋生叛乱之祸根,防微杜渐。若非一件迄今 未向外公布之事情,肄业局或许会要面临即时被 裁撤之命运。事发于1879年,格兰特将军造访天 津,与总督李鸿章会晤时,李问其会否建议中国政 府裁撤肄业局。格兰特将军一脸错愕,说中国政 府如此出尔反尔,绝非明智之举,必将成为世人之 笑柄。进而又说,针对幼童的指责不足为信,而幼 童们之学习的确大有长进,一言一行皆为世范,对 国家大有益处,等等。简而言之,格兰特将军极有 见地,总督心悦诚服,胸中疑虑悉数消除。他还称 乐于利用其影响力延长肄业局之寿命¨ 。然而, 敌众我寡,敌强我弱,肄业局之气数已尽。容闳亦 深知自己为之奋斗毕生之事业凶多吉少,但他秘 而不宣,大多数幼童被蒙在鼓里。据报,连美国政 府都被要求为肄业局介人此事,要求中国政府将 肄业局之寿命延长至法定限期。但任谁也无法扭 转肄业局之厄运。1881年夏,肄业局的大限终于 来临。当时,约有30名幼童正利用暑假的一部分 不离开美国。有些则较为冷静,对目前情况之变 化沉思起来。还有几个,想到有望回家见到自己 的亲人便高兴起来。而容闳则数日不出,报道更 称他将自己反锁在房间里,两天不思饮食。这不 啻是1O年前在中国的那一幕的重演,只是此时此 刻的容闳,心里别有一番滋味罢了:当初为毕生梦 想之实现而心花怒放,如今却为梦想之半路落空 而伤心惆怅。在幼童们及肄业局的朋友们无不伤 心不已的同时,敌人们却为其阴谋得逞暗自庆幸。 容闳的心情平复下来后,出现在大家面前。他把 全体幼童召集到一起,安慰并鼓励他们——到了 这般田地,他也只能这样做了。他对他们说,最聪 明、最出类拔萃的,不出几个月便可回美完成学 业,此行回去是度假,回家看看朋友。此时此刻的 容闳,的确相信自己可将部分幼童带回美国来,虽 然他心中无疑亦有些顾虑。事实上,若非因为几 乎可以肯定可迅速返美,必定有一大帮幼童当场 抗命,坚决留美不回。裁撤肄业局之令于7月就 收到,但首批学生却到了9月份才回家。此时,幼 童们大多在大学或技校读书。有些还有一年就完 成大学学业,有些则刚刚人渎,或在读二三年级。 两人毕业并获得学位。首批回国的是学电报的学 生,约20人。第二批有50人,第三批即最后一 批,30人,于11月抵达中国。 幼童们返国后即遭到官府残酷无情的迫害。 他们被关在上海一处十多年不见生人的、令人厌 恶的地方,由士兵们严加看管。他们被囚禁了一 个多月,期间无任何人身自由,亲友们亦难以接触 到他们。总之,他们所受之屈辱,如若全部诉诸笔 端,必定是一个无比凄凉的故事。长话短说,他们 交足保释金后,获得了释放,旋即被派往全国各 地:约14人被派往福州和天津的海军学堂;逾20 人被分至帝国电报局;8人被安置于天津的总督 医院 ,由马根济医生(Dr.Mackenzie)照料;约 有同等数目的学生被派往开平煤矿及大沽口鱼雷 处;余下28人,6人重返美国,约10人留在上海; 其余各奔东西。肄业局解散后,幼童们的师友们 纷纷组织起来,鼓动华府对中国政府施加影响力, 以期幼童们重返美国完成学业。对此次行动,容 闳亦有意予以支持,但却因某种误解终告徒劳。 当时,何天爵(Chester Holcombe)阁下为美国驻北 及战斗作风,传到了杨先生耳朵里。他便借机向 总理衙门提交了一份照会,要求总理衙门正视这 些一度被斥为无国籍的、崇洋媚外的、鼓吹共和的 美国学生,正视他们的爱国热情及英勇行为。杨 先生单刀直入,问总理衙门展示一幅如此刚勇、爱 国之图景,是否仍不足以洗清加在幼童们身上之 所有罪名。临末他期望中国政府尽快寻机遣送另 一京代办。他亦倾全力影响总理衙门,以图游说其 选送一批幼童返美。1882年,容闳回国,即向北 京政府送呈一份工作报告,试图游说政府选送25 批人赴美游学。返国后因运气不济而重返美国 或3O名出类拔萃的学生返美。然而,他的努力, 的幼童,4人完成大学学业,现正从事专业工作。 连随署理公使何天爵的辛劳,均告枉然。容闳大 一人为哥伦比亚大学化学家 ,一为纽约律 失所望,留华几个月即返回美国,很可能余生亦将 师 ],一为报纸编辑 ”],一为土木工程师 ],二 在美度过。幼童们发现,政府无意专门录用他们, 人从商,另有二人¨ 加人中国驻华盛顿使团。从 而他们的工作与才学亦不获赏识,不少人便以各 他们各种不同的职业可以看出,如若中国政府多 种借口辞职,另谋更称心如意的、薪酬更丰厚之工 几分睿智,允许游学事务如期结束,而非将其扼杀 作。“逃跑”之风迅速蔓延至全体幼童中去,迄今 于萌芽状态,此时此刻中国之人才,将是何等 仍有约一半人离官府而去。但他们的做法遭到一 大观。 些美国在华传教士的非议。他们坚信,幼童们在 以上扼要但全面概述了游美之始末与收获。 任何情况下都应该“依附”于政府,而非遇到困境 有关容闳早期生活及其玉成游美之角色,大多取 即背弃政府。他们坚决认为,以幼童们的个人荣 自哈市牧师吐依曲尔(J.H.Twichel1)在耶鲁法 誉计,以严格的道德责任论,幼童们都应该这样 学院肯特俱乐部(Kent Club)上之演讲,在此特表 做,毕竟他们所受之教育出自政府之费用。面对 谢忱。搁笔之前,笔者欲点评几句: 此善意之苛责,其中一名幼童,也许还是最聪敏的 第一,鉴于过往之经验教训,中国政府必定会 一名,撰一文《一名学生之辩解》¨ 巧妙作答。 犹豫一段长时间才会再送人出洋游学。 此文是写给传教士们看的,最后在美国出版,引起 第二,游学之事,一旦试行,须走一条与容闳 相当关注。正是这位年轻人,后来很快回到了美 截然不同之路,方可成功。如此,可确保最能干、 国,读完了大学的课程,毕业后即与纽黑文一位拥 最开明之人执掌事务,排除他人干扰。 有大笔遗产的女继承人结婚。幼童们返国后,他 第三,也许一个少些共和观点及名声的国家, 们的朋友包括美国前驻华公使杨约翰(John Rus— 不会立刻招惹中国政府及士大夫们之疑虑,使他 sell Young)阁下、曾任美国驻天津署理领事的李 们产生敌意。 安德(L-W.Pitcher)牧师及美国驻福州领事荣日 第四,中国之内外政策方针,亟须大量在公共 德约瑟(J.B.C.Wingate)¨ 先生等,均利用其 服务方面受过适当训练之子民,以心系家国之开 职位为幼童们向政府说好话,想方设法使他们晋 明责任感与义务感来激励他们工作。 升,发挥其长。1885年,福州发生海战,6名返国 第五,身处华洋之间之中国的真正朋友,若能 学生参与了战事,仅两名生还。他们的英勇行为 敦促中国遣送大量子民出洋游学,则功德无量。 [参考 文 献] [1]容闳在《西学东渐记》中称萧氏为“仁人君子”。事实上,容闳 年12月3日),详见《曾文正公手书日记》第十卷2777页—— 于1856年6月欲在香港高等法院申请成为执业律师受挫,亦系 译者注。 萧氏为其仗义直言。于1856年6月19日的《中国邮报》(The [4]此说法一直盛行至今,因为这正是吐依曲尔牧师在其于1878 China Mail)上,萧氏斥责“对方无礼的反应,既清楚不过,又令 年4月10日在耶鲁法学院肯特俱乐部(Kent Club)发表的演说 人费解”,并指责有些英文报刊诬蔑容闳。他高度赞扬容闳,称 中的观点。但容闳于1880年1月30日给Joseph Cook牧师的 “容闳的声誉,迄今为止都是完好无瑕的……他的良好素质,为 信中则称“西方诸国,独选美国培育我们的幼童,皆因美国宪法 他赢得了所有接触过他的外国朋友的赞誉”。详见钟叔河编: 明确人权不可被褫夺。相信此等原则必使美国走向极盛,垂范 《走向世界丛书》,第50页;陈呜著:《香港报业史稿》,第46 于世,风行全球。”——详见Joseph Cook牧师著:Monday Lee. 页——译者注。 tures,第5辑第169页——译者注。 [2]香港立法局最初称“定例局”——译者注。 [5]此日期不确。当时,首批学生乘船抵达三藩市时,美国多份报 [3]曾国藩会见容闳的确切日期为同治二年十月二十三日(即1863 纸均有报道,均称9月12 13抵达,但具体人数则有不同说法, 6 或日30(如9月16目的《纽约先驱论坛报》(New York Herald 肄业局得以幸存。命令学生们返华的成命,3天前已被总督以 Tribune),或日4O(9月20日的《纽约时报》),或日34(9月13 电报形式收回。电报提及收悉尊函,并命令陈公使咨询容闳 日的《纽约先驱报》(New York Herald)。其中《纽约先驱报》的 之意见……”详见Mark Twain:Complete Letters of Mark Twain, 报道较为可靠,不但指出该船为“大共和”号(Great Republic), Volumes I to III。但无论是马克・吐温的书信全集还是格兰特 更具体指出乘客名单上有曾来顺夫人(Mrs Chan Laisun)和两 的文献(The Papers of Ulysses S.Grant),均未提及在天津与李 个女儿Lena Laisun与Anna Laisun,及34名中国学生(另外4名 鸿章会面谈及召回幼童之事,唐国安从何得知,不得而知—— 必是自费生)。但有趣的是,监督陈兰彬及翻译曾来顺不在其 译者注。 列——译者注。 [12]伦敦传教会医生。曾救直隶总督李鸿章夫人一命,深孚信任, [6]容闳实为副委员,曾国藩、李鸿章二人在奏折中明确“相应请旨 后更获准建立中国第一所公立医院——施医院(英文“Free 饬派陈兰彬为正委员,容阔为副委员”。然而,吐依曲尔牧师在 Hospital”),俗称“总督医院”,并于I880年12月2日开门诊 其于l878年4月10日在耶鲁法学院肯特俱乐部(Kent Club) 病。1881年l2月15日,中国第一所官立西医学校——北洋 的演说中则称容闳为“Chief Commissioner”(正委员),唐国安据 医学馆亦因此成立。时值幼童们被召回,备受屈辱,马根济得 此以讹传讹。详见丁守和主编:《中国历代奏议大典》,第4卷 知后,奏请李鸿章安排8名幼童跟其学医,以期日后成为政府 第517页——译者注。 医官。这8名幼童包括:何廷良、唐国安、曹茂祥、林联辉、金 [7]此人正是作者唐国安,获二等奖。参见A History of the Class of 大廷、李汝金、周传鄂等人,他们成为医学馆的首批学生。详 Eighty—Four,Yale College,1880一l914——译者注。 见John Kenneth Mackenzie:Medical Missionary to China、A His— [8]当为詹天佑,他于大一、三、四曾获数学奖。详见“中国留美幼 tory of the Clsas of Eighty—Four,Yale CoHege,1880—1914第 童联络网”及1880年6月30日的《纽黑文记事报》(New Haven 420页和《历史教学}2oo8年第14期刘祺著《马根济与西医在 Register)——译者注。 近代天津的传播(1879—1888)》。 [9]美国报纸一般称此次接见为非正式接见。地点设于陪同美国 [13]下文称该幼童毕业后即娶了一位富家小姐,由此可推断为李 总统格兰特前来参观的前康州州长霍利将军(General Hawley) 恩富。当时他们的婚姻及后来的离婚均系城中热门话题,美 的办公室即评审厅。其时,全体幼童由康州普校监督诺斯洛普 国多家报纸均有报道。可参见1887年08月1日的《春田共和 (B.J.Northrop)引见,逐一与格兰特总统握手。报道称”中国 报》(Spfingfield Republican)、1890年5月7日的《纽约时报》 学生显得格外醒目,彬彬有礼。”详见1876年8月25日的《费 和1890年11月22日的Inter Ocean。至于唐国安说的这篇文 城探询报》(Philadelphia Inquirer)——译者注。 章,至今未见任何资料披露,待考——译者注。 [10]实际情况是,陈正容副。1878年9月28日,陈、容二人向美国 [14]当时驻福州领事应为荣日德约瑟,英文名”Joseph C.A.Wing— 总统海斯(R.B.Hayes)呈交到任国书,云“兹特简赏戴花翎二 ate”,此处作”J.B.C.Wingate”,当为笔误或印刷错误。参见 品顶戴太常寺卿陈兰彬,出使为驻扎贵国都城钦差大臣,以二 《福州市志》第6册。——译者注。 品顶戴道员容闳副之”。但吐依曲尔牧师在讲话中称容闷与 [15]可能指容揆,容于1887年在哥伦比亚攻读化学。详见“中国 其前任同事陈兰彬同为副使(Yung Wing was appointed,De. 留美幼童联络网”。 cember 1 1,1876,Associate Minister with his former colleague in [16]当为张康仁。他是首位在美国执业的华人律师。为在纽约执 the Educational Mission,Chin Lan Pin,to the United States,Peru 业,他历尽波折,但他冲破重重障碍,包括当时的法律界认定 and Spain.),唐国安据此以讹传讹。详见黄刚:《中美史领关 他为非美国公民且不许他归化等,而他一直上诉到美国高等 系建制史》,第64页,台湾商务印书馆出版——译者注。 法院,最终法院判他得席。详见1888年5月21日和1889年1 [1 1]获悉清政府要召回幼童后,容闳声言,只要可对李鸿章施加影 月6日的《春暖共和报》(SpfingfieJd Republican)——译者注。 响,即有望挽回肄业局之厄运。其友吐依曲尔亦心急如焚,连 [17]可能指李恩富,因当时康州报纸传李为《纽黑文记事报》(New 忙向好友马克・吐温求援,希望求见格兰特。详见Albert Big— Haven Register)的编辑,但该报于1887年8月30日澄清“李 elow Paine:Mark Twain a Biography。马克・吐温于1880年l2 氏非本报员工,但确曾商议邀其加盟,无奈枝节陡生,使其无 月24日致函友人w.D.Howells时谈到会面的情形。信中说 法襄助本报守住康州最佳报纸之阵地。我们以为憾事,李氏 乔(吐依曲尔的昵称)“为求论点完美无瑕,无懈可击,数夜不 亦然。”但1888年2月l8日的《春田共和报》称,李氏被选为 眠,罗列事实,整理论据,反复研究,牢记于心,惶惶然,只为了 一家名为《中国传道》(Chinese Evangelist)的周报编辑——译 一个只有五分诚心的奢望——希望格兰特在一份给中国总督 者注。 的呼吁书上签名。然而,格兰特旋即顿悟,未等他的开场自结 [18]可能指郑廷襄,他于1884年自备斧资返美,入读WorcesterPol— 束,这位老人便说:‘我给总督写一封信吧,单独写,向他条陈 ytechnic Institute,学习机器、电器等。详见“中国留美幼童联络 理据……’因此,乔这么多个晚上是空辛苦一场!仿佛他是来 网”及《香山明清档案缉录》第1120页——译者注。 借一块钱的,但还没说完就得到了一千。”同日,格兰特致函马 [19]其中一人当为梁诚,他于1886年加入使团,充任二等翻译。 克・吐温,亦谈及召回之事,他希望李鸿章的力量“强大一些, 详见“中国留美幼童联络网”——译者注。 以改变政府召回幼童之初衷”。1881年3月15日,马克・吐 (下转第l9页) 温致函格兰特,信中提到“您给李鸿章的信起了作用,哈市的 7 法,一味歌颂秦始皇的说法和做法,颂法、反儒的 说法和做法,请及早收起,我们期待着。 [参考 文献] [1]陈辽:《创作理念的误导,创作自许的落差》,载《文艺争鸣》, [5][7]郑杰文:《中国古代纵横家论》,《张仪考》,山东人民出版 2010年6月上半月号。 社,1995年版,第347—381、382—409页。 [2]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修订本第二编,人民出版社,1965年 [6]中国科学院文学所:《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 版,第12页。 版,第86—87页。 [3]《吴晗谈历史教科书编纂》,《报刊文摘》,2010年7月5日。 [8]《中国通史简编》第一编,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274页。 [4][明]冯梦龙等改编,[清]蔡元敏修订:《东周列国志》第3O回, [9]《史记・商君列传》。 重庆出版社,2008年版。 Historicism,or Sham History ——Re.comment on” The Grand Chin Empire” CHEN Liao (Social Science Institute ofJiangsu Province,Nanjing 210013,China Key Words:historicism;Sun Haohui ”The Grand Chin Empire’’ Abstract:The creation of historical stories should follow the principle of historicism,and the reality of history is the core of and essence of historicism.Many historical materials manifest that the so called”Chen Empire’’and”the six states divided Chen” described in”rI’he Grand Chin Empire”written by Sun Haohui are true to the historical facts.The plot of the debate between Zhang Yi and Menzi is also false.And other histoircal events such as Qu Yuan,Gongsun Heng and Shang Yang are distorted. Sun Haohuig so called”the iron and blood civilization of Chen”is the base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history”and the actions of ex. tolling Chen First Emperor and praise legalist school against Confucinaism are all away from historical facts and the sham history. hTey cannot be tested by historical practice.The creation based on the facts is the real valuable creation. 一 [责任编辑:周棉] (上接第7页) iHstory and Outcome of the Chinese Educational Mission to the United States Written by TANG Guo.an Translated by TANG Yue (Zhuhai Museum,Zhuhai 519015,China) Key Words:Yung Wing;Boys/Students;Education;United States Abstract:As one of the recalled American—educated Chinese students from hte US by the Chinese government,Tang Guoan gives a brief account of the unprecedented yet short—lived Chinese Educational Mission brought forwards by Rong Hong(alias Yung Wing),the fisrt ever American—graduated Chinese in the history of China.The author igves a full picture of whatever diifculties and misfortunes Rong Hong had to go through,and reveals that the sudden breakup of hte mission was the result of a collaborative effort between Chen Lanbin and Woo Zideng,the fisrt and third commissioner of the mission.He also unveils the fact that even the then US President Ulysses Grant tried to save the mission from its demise yet to no avail;its inexorable fate was sealed subse— quenfly.A number of examples are igven in this text to prove htat the boy students distinguished htemselves in their excellent studies as well as exemplary conduct.After their recall,many of them devoted their worthy abilities and services to the country, nad some of them even gave their life in their brave war against the foreign powers.All of these are to make his point that they were patirotic students and the recall of them was down~ri曲t wrong on the part of hte Chinese government.The author laso at- gues that China at that time might have had a multitude of useful talents serving the country in diferent sectors,if the mission had been allowed to pursue its legitimate course,instead of nipping the enterprise in the bud.Finally,the author gives his ifve points as an advice to the authorities on any possible future mission of such endeavour. [责任编辑:周棉] 19
本文发布于:2023-12-12 18:15:5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237615324434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游美始末与收获——新发现的清华学校首任校长唐国安先生的佚文_.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游美始末与收获——新发现的清华学校首任校长唐国安先生的佚文_.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