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多元智能理论简介

更新时间:2023-12-12 18:08:45 阅读: 评论:0

2023年12月12日发(作者:四年级上册数学题)

-

多元智能理论简介

多元智能理论简介

珠海容闳学校副校长 王树贵

多元智能论自1983年由哈佛大学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教授提出以来,迄今有近20年的历史,已经逐渐引起世界广泛关注,并成为9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之一。不仅加德纳本人的有关著作被译成20多种语言,其他专门研究多元智能理论的著作和论文也相当可观。同时,美国已诞生了不少专门的多元智能学校,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印地安纳州印地安纳波利斯市的奇异小学、圣路易的新城市学校等,在原来的基础上借鉴多元智能论的学校更是不计其数。

下面,我就多元智能论产生的时代背景、多元智能论的基本内容和多元智能论的积极意义简要介绍如下。

一 多元智能论产生的时代背景

(一)应美国追求优质教育和平等教育的改革需求而生

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美国教育一直处于不断的变革之中,追求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受教育机会的平等是其不变的主旋律。

1、追求优质教育

从受到前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刺激而颁布的《国防教育法》起,美国的教育改革就一直致力于提高教育质量,如:

20世纪60年代,以科南特为首的新传统派运动,以布鲁纳为代表的结构主义运动;

20世纪70年代的“回到基础运动”;

1983年,美国在《国家处于危机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中提出了许多提高教育质量的建议;

1990年1月,美国总统布什提出2000年美国教育应达到的六项目标;

1994年美国政府制定了《全国学校教育跨世纪发展计划》,并以《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的名义颁布。按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说法,这一法律的颁布标志着联邦和地方政府齐心协力开始了一次争取大众学校高质量的基础教育的“十字军远征”。 美国朝野形成了一场席卷全国的提高教育质量的运动,这场运动的主导精神是:每一个儿童都能够获得优质教育并且应该达到学业上的高标准。

而多元智能论正是在这期间产生并获得发展的,因为多元智能论蕴涵着提高教育质量的潜在可能性。如何使儿童达到人们预期的标准,成为教育实践者面临的最为关键的问题。而多元智能论强调了每个人都有潜力,每个人都不同程度地拥有七、八种智能,这种对儿童的信任与标准化运动的初衷是一致的:因为对儿童期望越多,儿童就会越努力地发展自己。同时,多元智能论隐含的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也为久久找不到好的教学方法以帮助儿童达到标准的教育实践者们提供了希望和可操作策略。

2、追求平等教育

美国教育改革除了提高教育质量这一中心以外,还有一个中心就是对教育的民主化——教育机会均等的追求,即对不利处境儿童的受教育机会的关注。

教育机会均等不仅是指有平等的入学机会,更指每个儿童都应该有平等的成功机会,为每个儿童提供使其天赋得以充分发挥的机会。

这对于在学业上面临失败的儿童或潜力待开发儿童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如此,美国朝野逐渐认识到,任何有部分社会成员教育的失败都直接威胁到国家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因此,寻求教育机会均等不仅是对基本人权的尊重,更是至关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问题。

所以,在追求优质教育之余,追求教育机会均等也成了美国教育改革的一大重心。

于是,这种对面临学业失败的儿童的关注就成了多元智能论引起美国教育界关注的又一个原因。

由于多元智能论的一个鲜明理论旗帜就是对现行教育评价制度的批判,认为现行对儿童的评估过于狭窄,以至产生了众多的学业失败儿童,主张以更为宽泛的眼光看待儿童,以各种方式促进所有儿童的全面发展。这正好适合了美国教育改革对教育机会均等的追求。

总之,多元智能论得以发展是因为它顺应了美国当代社会对优质教育和平等教育机会的追求,同时还为这种追求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

(二)应美国多元文化教育运动的发展而产生

多元文化教育在美国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的种族复兴运动刺激了多元文化教育的产生。学校一般都被那些处于不平等地位的种族看作是帮助他们获得平等的重要工具,所以学校这一文化传承的重要机构便被多元文化主义的潮流卷了进来。多元文化教育成为美国改进现有教育的一剂良药,多元文化教育追求促进文化多样性的特质与价值,促进对个体差异的尊重,促进全人类的社会公平和机会均等,这就要求教育培养儿童具有开放的心灵,去倾听不同的意见与观点,去容纳不同的立场,去了解不同文化的价值系统。而多元智能论体现的精神与这一思想是高度一致的,它为人们呼应和容纳儿童的多样性提供了理论支持。

二 多元智能论的基本内容

(一)智能的含义

传统的智能理论如智商理论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都认为智能是以语言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为核心的,以整合方式存在的一种能力。

基于多年来对人类潜能的大量实验研究,加德纳在1983年提出了他对智能的新定义,:“一个人的智能必定会带来一套解决难题的技巧,它使个体解决自己所遇到的真正难题或困难,如果必要的话,还使个体能创造出一种有效应的产品;智能又必定会产生那种找出或制造出难题的潜力,因而便为新知识的获得打下基础。”

1989年,加德纳把智能界定为“个体用以解决或生产出为一种或多种文化或环境所珍视的问题和产品的能力”。

这就是说,在加德纳看来,智力是在某种社会或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的需要的能力。

理解加德纳关于智能的定义,要抓住以下两个要点,即:

(1)加德纳的这一智能定义强调了智能的社会文化性。

在加德纳看来,智能与一定社会和文化环境下人们的价值标准有关,这使得不同社会和环境下的人们对智能的理解不尽相同,对智能表现形式的要求也不尽相同。

(2)加德纳的这一智能定义还特别强调了智能是个体解决实际问题或生产及创造出社会需要的有效产品的能力。

在加德纳看来,智能并非像传统智能定义所说的那样以语言能力和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为核心和衡量水平高低的标准。

简言之,加德纳关于智能的定义至少包含以下三方面的含义:

第一、智能离不开实际生活情景;

第二、智能应能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智能与创新分不开。

(二)智能的结构 加德纳在其多元智能论的代表作《心智的结构》一书中,首次提出并着重论述了他所谓的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结构。加德纳认为,支撑多元智能理论的是个体身上相对独立存在着的、与特定的认知领域或知识范畴相联系的七种智能。这七种智能分别是:言语——语言智能、音乐——节奏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动觉智能、自知——自省智能、交往——交流智能。

1、言语——语言智能

这种智能主要是指听、说、读、写的能力,表现为个人能够顺利而高效地利用语言描述事件、表达思想并与人交流的能力。这种智能在记者、编辑、作家、演讲家和政治领袖等人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代表人物有由记者转变为演讲家、作家和政治领袖的韦斯顿·丘吉尔等。

2、音乐——节奏智能

这种智能主要是指感受、辨别、记忆、改变和表达音乐的能力,表现为个人对音乐包括节奏、音调、音色、和旋律的敏感以及通过作曲、演奏和歌唱等表达音乐的能力。这种智能在作曲家、指挥家、歌唱家、演奏家、乐器制造者和乐器调音师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代表人物有音乐天才沃尔夫冈·莫扎特等。

3、逻辑——数理智能

这种智能主要是指运算和推理的能力,表现为对事物间各种关系如类比、对比、因果和逻辑等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数理运算和逻辑推理等进行思维的能力。这种智能在侦探、律师、工程师、科学家和数学家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代表人物有相对论的提出者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4、视觉——空间智能

这种智能主要是指感受、辨别、记忆和改变物体的空间关系并借此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能力,表现为对线条、形状、结构、色彩和空间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平面图形和立体造型将他们表现出来的能力。这种智能在画家、雕刻家、建筑师、航海家、博物学家和军事战略家的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代表人物有画家帕布罗毕加索等。

5、身体——动觉智能

这种智能主要是指运用四肢和躯干的能力,表现为能够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身体,对事件能够做出恰当的身体反应以及善于利用身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的能力。这种智能在运动员、舞蹈家、外科医生、赛车手、发明家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代表人物有美国篮球运动员麦克尔·乔丹等。

6、自知——自省智能

这种智能主要是指认识、洞察和反省自身的能力,表现为能够正确地意识和评价自身的情绪、动机、欲望、个性、意志,并在正确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形成自尊、自律和自制的能力。这种智能在哲学家、小说家、律师等人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代表人物有哲学家柏拉图等。

7、交往——交流智能

这种智能主要是指与人相处和交往的能力,表现为视觉、体验他人情绪、情感和意图并据此做出适宜反应的能力。这种智能在教师、律师、推销员、公关人员、谈话节目主持人、管理者和政治家等人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代表人物有美国黑人领袖、社会活动家马丁·路德·金,中国的周恩来总理等。

1995年,加德纳又提出自然智能,即个体辨别环境(自然环境、人造环境)的特征并加以分类和利用的能力,那些能敏锐地觉察大量类似物体之间的细微差异的人,或者能够熟练给岩石和昆虫等分类的儿童也都表现出较为突出的自然智能。

1991年,加德纳的《智力重建:21世纪的多元智能》出版,他在书中提出了可能还有新的智能(存在智能、精神智能等)存在,同时指出应该扩充智能的概念,但并不等于要求智能概念包罗人的每一种能力或具体的价值体系。

(三)智能的本质

多元智能的本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总结:

1、智能是分布的、情境化的,即智能不仅仅存在于人的大脑中,它可以分布在个体环境下的人和物中,只有考虑到一个人所处的环境才能真正理解他的智能。

多元智能论考虑到了智能在不同文化下的不同表现,认为智能是不可以脱离个体的生活、工作和游戏以及该情况所提供的机会和价值观而精确地测量到的,文化和经验在儿童智能发展上具有重要意义。

虽然每一个人生来都拥有多种智能,但其发展的程度和方向会受到环境和文化的影响,这就解释了不同时期和文化下不同智能发展水平和程度的差异:在农业社会获得成功所需的智能与在信息社会获得成功所需的智能是不一样的。

2、智能是一种高级的问题解决能力或创造能力 多元智能论强调智能包括两个方面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生产和创造为社会所需要的有效产品的能力。

3、智能是多维的。

多元智能论认为每一个个体有着相对立的多种智能,这是有其生物基础的。“但生物的本能还必须与这领域的文化教育相结合。”因为不同文化对需要解决的问题或制造的产品有着不同的要求,而且解决实际问题和创造产品的能力不只局限于语言和逻辑能力,因此不同文化下的不同个体在智力的发展方向和程度上存在差异,智能的表现千差万别。

也就是说,不仅每一个个体都有多种智能潜力,而且每一个体各种智能的发展也是多样的。

4、智能是可以发展的。

与传统上认为智力是遗传因素决定的观点不同,加德纳认为智能可以在任何年龄阶段发展,或任何能力层次的人都可以通过学习让自己在各个方面都变得很聪明。

这就为教育提供了一个机会,因为即使某些领域不是儿童所擅长的甚至是儿童的薄弱之处,也都是可以发展的。

(四)多元智能论的主要涵义。

1、每一个体的智能各具特点

八种智能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的组合使得每一个人的智能各具特点。因为每个人的智能都有独特的表现方式,每一种智能又都有多种表现方式,所以我们很难找到一个适用于任何人的统一的评价标准来评价一个人的聪明与否、成功与否。著名人物如丘吉尔、莫扎特、爱因斯坦、毕加索、麦克尔·乔丹、柏拉图和马丁·路德·金,谁更聪明呢?谁最成功呢?

多元智能论为我们提供了看待“聪明”和“成功”问题的全新视角:

我们不能说各种智能哪一种重要、哪一种不重要,而只能说各种智能在个体的智能结构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在每一个个体身上都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因此,我们不能说上述人物谁更聪明,谁最成功,我们只能说他们各自在哪个方面聪明,在哪个方面成功,以及他们各自怎样聪明、怎样成功。

总之,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智力是多方面的,智力的表现形式是各不相同的,我们判断一个人聪明与否的标准当然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

2、个体智能的发展方向和程度受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和制约。

多元智能论认为,个体智能的发展受到环境包括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教育条件的极大影响与制约,其发展方向和程度因环境和教育条件不同而表现出差异。尽管各种环境和教育条件下的人们身上都存在着八种智能,但不同环境和教育条件下人们智能的发展方向和程度有着明显的区别。同时,环境和教育还深刻地影响着人自身的思维内容和方式,影响着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内容和方式。例如,计算机的出现,特别是计算机网络系统和电子邮件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广泛使用,使得我们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3、多元智能论强调的是个体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生产及创造出社会需要的有效产品的能力。

多元智能论强调两个方面的能力:一个方面的能力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个方面的能力是生产及创造出社会需要的有效产品的能力。

根据加德纳的分析,传统的智能理论产生于重视言语——语言智能和逻辑——数理智能的现代工业社会,而多元智能论产生于重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的能力并倡导全面发展和个性展示的当今信息社会。

加德纳提出,传统的智力测验(包括考试)也许对学生在校的学习成绩能进行较好的评估和检测,但对评估和预测学生在校外的表现和发展其作用则微乎其微。不少在校学校成绩“优秀”的学生进入社会后一无所成,而不少在校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甚至是调皮捣蛋的所谓“差生”却能离校后在某一领域或行业创造佳绩就是很好的证明。

4、多元智能论重视的是多维地看待智能问题的视角。

在加德纳看来,承认智能是由同样重要的多种能力而不是由一两种核心力构成,承认各种智能是多维度地、相对独立地表现出来而不是以整合的方式表现出来,应该是多元智能论的本质所在。

在加德纳看来,重要的不是个体到底具有几种智能,而是一种多维地分析智能问题的视角。

三、多元智能论的积极意义。

多元智能论在美国教育改革的理论和实践中产生了广泛的积极影响,并且已经成为当前美国教育改革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现在,美国有上百所学校自称为多元智能学校,还有难以统计的教师以多元智能论为指导思想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并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运用多元智能论审视我国的教育问题,对于我们树立积极乐观的学生观、“因材施教”的教学观和灵活多样的教育评价观,促进我国的教育改革和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

(一)树立新的学生观、教学观和评价观

1、学生观 应该树立积极乐观的学生观。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要从根本上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有自己的学习风格和方法,我们的学校里再也没有“差生”的存在,只有各有智能特点、学习类型和发展方向不同的可造就人才。每个学生都是多种不同智能不同程度的组合,问题不再是一个学生有多聪明,而是一个学生在哪些方面聪明和怎样聪明。

2、教学观

我们应该树立“因材施教”的教学观。

根据多元智能论,“因材施教”的教学观有两个方面的含义:

第一、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因材施教。多元智能论认为不同的智能领域都有自己独特的发展过程,并使用不同的符号系统,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而有所不同。如书面语言的教学和体育的教学,数学运算的教学和社会交往的教学,等等。

第二、针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因为每个学生都有不同智能特点、学习类型和发展方向,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而有所不同。

用多元智能论审视个体之间的差异,人们会惊喜地发现,个体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一种可资利用的教育资源。我们可以在多元智能论的指导下为学生设计个别化的教学策略,使我们的教学个性化和更富有成效。

多元智能论的因材施教,实质上是一种以学习者和学习者的学习为中心的教学观念,体现了“如果学生不能按照我们所教的方式学的话,就让我们以他们的学习方式来教的思想。”“当承认智能的多样性时,就意味着我们必须允许、支持、鼓励多样化的存在。当我们用更科学、更宽泛的态度来理解人的智能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时,我们就能更充分地肯定学生之间的智力与学习能力的独特性,为教学的平等性提供新的理解。”

这正是对学生主体性的尊重。

总之,加德纳的多元智能论告诉我们,无论什么教育内容都使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无论哪个教育对象都采用“一本教材、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教学方式,是违背教育规律和因材施教原则的。

新的教学观念要求我们的教师根据教育内容的不同和教育对象的不同而创设多种多样适宜的、能够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方法和手段。

3、评价观

我们应该树立灵活多样的评价观。 根据多元智能论,我们应该树立多元化的评价观:我们的教育评价应该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在多种不同的实际生活和学习背景下进行,切实考察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出精神产品的能力;我们的教师应该从多方面观察、评价和分析学生的优势和弱势,并把这些作为服务于学生的基础,以此为依据选择和设计适宜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评价名副其实地成为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手段。

如果我们真正地这样做了,那么,“升学”的这一方面的发展需求也就迎刃而解了。

(二)为学生提供多方面的智能领域

长期以来,受传统狭隘的教育观念的影响,我国学校教育内容的重点被定位为学生的言语——语言智能和逻辑——数理智能,而其他多种智能被忽视了。多元智能论向我们揭示了,每个人都具有多种智能,现实生活也需要每个人都利用各自的多种智能来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所以,我们学校教育向学生展示、为学生提供的智能领域也应该是多方面的。

1、我们既可以设计以多种智能领域为主要活动对象的兴趣小组,也可以设计以各种知识领域为主要活动对象的兴趣小组,而且由于知识领域是我们学校教育中一直采用的领域划分法,与现行的教学系统较易协调,更容易有可操作性,故而在现阶段可以以这种设计为主。

2、除了兴趣小组以外,我们还可以在多元智能论的指导下,在进行课内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教学时为学生提供多方面的智能领域。

例如,教师要向学生介绍国庆节的概念和基本知识,在言语——语言智能领域,他可以向学生推荐关于国庆节的书籍供他们阅读,也可以组织有关国庆节的诗歌朗诵会;在音乐——节奏领域,他可以让孩子学唱有关歌唱祖国的歌曲,还可以组织庆祝祖国生日的联欢会;在自知——自醒智能领域,可以让学生说出、写出自己的理想即长大以后如何为祖国做贡献;在交往——交流智能领域,可以组织学生以“小记者”的身份采访各个领域的代表人物或与这些人物座谈等。

因此,从不同的角度、通过不同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同一概念或同一知识,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多方面前潜能,提高教学活动的质量。当然,也不必形而上学地追求每一次教学活动都应该涉及各个智能领域。

(三)发展学生的智能强项

1、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智能强项

多元智能论认为,每一位学生都有相对的优势智能领域即智能强项。因此要求老师在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时不仅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特征,而且要能够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能强项。 同时,多元智能论认为,学生智能的发展有赖于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学生在成人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中,在对丰富的教学材料的接触和运用中,他的智力潜能才可以得到最大化、最优化的发展。

2、培养和发展学生智能强项的意义。

在学校中培养和发展学生智能强项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促进学生的智力潜能得到最大化、最优化的发展,而且更在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并帮助他们形成热爱学校的情感。这一点对于那些智能长项不在传统学校教育重点如语文、数学上的学生尤为重要。

不可否认的是,在传统的教育实践中,言语——语言智能和逻辑——数理智能被看作是最基本的智能,而其他智能则在不同程度上被看作无碍大局甚至是可有可无的。因此,对语文和数学不感兴趣、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儿童,经常会受到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蔑视,久而久之,这些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会逐渐减弱甚至丧失,然后就出现各种各样的学习行为问题如厌学、逃学,甚至自杀等等。

以多元智能论指导的教育,强调教师应该懂得每个学生都程度不同地拥有至少八种基本智能,问题不再是一个学生在语文或数学方面得多高的分数,而是他们八种智能中的哪种智能有优势。教师要能够欣赏、重视他们的某一智能长项如体育、绘画、音乐等,培养和发展儿童多种多样的智能强项,既包括传统教育的重点领域如语文和数学,也包括传统教育的非重点领域如体育、绘画、音乐、思考和交往。

我们的教师一定要树立这样一种看法,即某些儿童的语文或数学成绩不理想,并不意味着他们是失败者,什么都不行。我们应该从各个角度去了解和发现其闪光点,并采取适合其智能特点的有效方法,使其特长得到有效的发挥。如果教师欣赏、重视了传统教育下所谓“差生”的某一智能强项,同学也尊重和钦佩他们的这一智能强项,每一个学生就都会生活在老师和同学们的欣赏和尊重之中,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就会逐渐提高,他们就会产生出对老师和同学们以至于学校的积极情感,并逐渐对学习产生兴趣。而这一点是最重要最有积极意义的。

(四)帮助学生将智能强项领域的特点迁移到其他智能领域

首先是充分认识、肯定和欣赏学生的智能强项,然后是帮助学生把智能强项领域的特点迁移到弱势智能领域中去,这正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也是体现教育工作者劳动价值之所在。

我们应该充分认识教师在引导和帮助学生将智能强项领域的特点迁移到弱势智能领域中的关键性、主导性作用。因为研究表明,学生不会自动地将智能强项领域的特点迁移到弱势智能领域中去,而需要教师的帮助。无论是引导学生将自己智能强项领域的特点迁移到弱势智能领域,还是帮助学生看到并建立自己智能强项领域和弱势智能领域之间的联系,教师不断的引导、鼓励和积极评价都是成功的关键。这就是说,加德纳的多元智能论,不仅肯定了学生在八种智能领域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同时也肯定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多元智能论决不排除教师的地位和作用,相反地,在多元智能论的框架下,教师的积极作用得到强化,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更高了。

(五)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在多元智能论看来,现实生活需要每个人都充分利用自身的多种智能来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社会的进步需要个体创造出社会需要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这两种能力的充分发展,才应该被视作智能的充分发展。从智能的本质上讲,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是一种创造能力,因为它主要是综合运用多方面的智能和知识,创造性地解决现实生活中没有先例可循的新问题特别是难题的能力。

我们的教育应该把落脚点放在学生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上,而这一点和我国倡导推行的素质教育相吻合。

(六)建构全新的课程设计思路

多元智能论为我们挑战传统的课程设计思路,形成新的、有时代特点的课程设计思路,提供了有意义的借鉴。

1、“为多元智能而教”

要求我们在设计教育课程的时候,摒弃原来只围绕语文和数理化设计课程的惯有思路,而对学生的多种智能一视同仁,在观念上把多种智能领域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并在实践中把多种智能领域和不同的学科教学相结合,使学生能够较好地运用并发展自己的每一种智能。

同时,“为多元智能而教”要求我们在进行学校课程设计的时候,充分认识到不同学生的不同智能特点,强调使每一个学生的智能强项得到充分发展,并从每一个学生的智能强项出发,促进学生其他各种智能领域特别是智能弱项的发展。

2、“通过多元智能来教”

要求我们在进行学校教育课程设计的时候,通过调动不同智能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不同作用,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通过多元智能来教”,可以直接地为教师的实际教学提供积极的借鉴,帮助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思路。例如:

(1)教师可以根据言语——语言智能的特点,在任何一种课堂教学中注意增加师生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强化师生之间的互助,提高教学效果。

(2)音乐——节奏智能的特点,可以使之成为教学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作为缓冲剂来减缓学生的压力,帮助学生进入愉快学习和有效学习的境界。 (3)根据身体——动觉智能的特点,教师可以在各种学科的教学,特别是学术性课程和语文、数理化等课程中,较多地采用活动教学的方式,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更加有效地学习等等。

总之,多元智能论较之其他教育理论 ,至少具备了三大优点:

第一、它不是某种零打碎敲的理论假设(这种零打碎敲的理论假设在我们今天的教育界实在是太多了),至少到目前为止,它已形成较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就我们现在能检索到的论著而言,仅美国有关多元智能论的著作已有40多本。

第二、它与我们今天所推行的素质教育理念相吻合:

素质教育提倡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多元智能论倡导开发学生的多种智能,它们之间的内涵几近相同;

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重点,多元智能论强调两个方面的能力,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生产及创造出社会需要的有效产品的能力,两者的提法略有不同,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素质教育理念所倡导的学生观、教学观、评价观和多元智能论的几乎完全一致;

我国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多元智能论所倡导的课程设计思路也很吻合。

第三、它可操作。国外多元智能论的研究已进入课堂,总结出许多教学中培养学生智能的方法,许多国内翻译出版的相关著作中也不乏操作之道。国内北京、上海、江苏、浙江、深圳等地部分中小学的老师们在实践中一致认为多元智能论具有较强的操作性。能操作对第一线的教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可以把理论变为现实。

所以说,多元智能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我们正在实施的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

通过上面简要的介绍,我们不难看到一个围绕着“实践和创造”这一核心、由八种智能支撑起来的多元智能论,为我国正在蓬勃兴起的教育改革提供了多方的积极有益的启迪。

-

多元智能理论简介

本文发布于:2023-12-12 18:08:4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237572524433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多元智能理论简介.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多元智能理论简介.pdf

上一篇:走近容闳书院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智能   教育   学生   能力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