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2日发(作者:什么时候是万圣节)
治理之道,就是善于用人之所长,避人之所短,也就是使人人各得所宜,而都能各扬其所长,避其所短。
识别人才,考核才能,是治理国家的根本。因此,在很早年间,古人就提出:为治以知人为先。即治理国家以了解、识别人为最首要的事情.可以说,非知人不能善其任,非善任不能谓知之。这很富有哲理的良言告诉世人,不了解人就不能很好地使用人.没有很好地使用人就是因为没有了解人。所以,得人之道,在于识人。而识人之前,重在观人.观人重在言与行,识人重在德与能,不细观则不能明识,不明识则不能善用。只有知人才能善任,因为对一个人了解得越深刻,便用起来就越得当。历来人们都认为,帝王之德,莫大于知人.也就是说,帝王的作用,没有比识人更重要的了。如果一个国君,有贤不知,知而不用,用而不任,这是一个国家三种不祥之兆的表现。所以,作为一个明君,最大的隐患就在于不能知道和识别人才。若不能识人,势必不能用人。一旦知道和识别到人才,又不及时地推荐和提拔使用,则为失才的表现;同样,一旦了解和识别的人既缺德又缺才,而又不及时地从其现任的位置上撤职和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进行罢免,继续将其留用,这必然是国家之祸,使人民受害,后患将是无穷的。古今中外的有识之士对识人的重要性都看得非常清楚,他们产生了极为相近的一种共识:要想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安居乐业,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完善,可以不识字,但不能不识人.总之,国家兴亡,务在得人、用人。得其人任用之则存,失其人未任用则亡.何世无才,患在不识。
知人善用,择贤而任。要做到知人善用,所谓知人,就是考察选准人才;所谓善用,就是正确地使用人才.要做到择贤而任,所谓择贤,就是要选择那些德、才、能三才兼备的善良者;所谓而任,就是将具有德、才、能三才兼备的善良者任用到重要的工作岗位上去,发挥他们应有的智慧与才能。
那么,究竟怎样才能考察出一个人的品德如何、能力如何及其是否具有真才实学呢?
其实,标准很多,方法也很多.在此,笔者提出一个全面衡量人才的10项标准,以供明君参考:一、品德;二、能力;三、学识;四、交际;五、目的:六、行为;七、志向;八、专长;九、发展;十、成就.
举凡对那些品德高尚、能力突出、学识渊博、交际广泛、目的纯正、行为端庄、志向远大、专长精熟、发展全面、成就卓越的人来讲,我们可认定他为上上之才;而对那此品德恶劣、能力平平、学识粗浅、交际凡泛、目的不纯、行为不端、志向渺小、专长全无、发展没有、成就归零的人来讲,我们可认定他为下流之徒;再对那些具备10项标准中一两条或三四条的人来讲,我们可认定他为平庸之辈,或是一般性人才,对那些已具备10项标准中五六项或七八项的人来讲,我们可认定他为中才,或确定其为上等人才。衡量一个人的全面并定义一个人才的水准,是应有所变动的,因为人本身是无时无刻都在变化与发展之中的,坏的人也可能变好,好的人也可能变坏。因此,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用客观真实的眼光审视人,用全面公正的眼光定义人。观人要由表及里、注重表里如一,识人贵新不贵陈,用人须鉴古察今。以史为镜,明兴衰;以经为镜,通事理;以人为镜,知得失.
衡量一个人是否真的是一个人才和贤良,其方法举不胜举.下面,笔者就庄子和诸葛亮提出的一些观人、识人、用人的方法,再结合本人对观人、识人、用人总结出的一些浅显方法与见识,提出观人、识人、用人26法。特陈述如下,以供圣明的领导参考。 1、近使之而观其敬
他是否尊敬,将其安排到自己身边工作一段时间后,就会得知所谓“近使之而观其敬",就是指将所要识别的对象安排到自己身边工作,因为天天在一起相见容易相熟,久而久之就会没有拘束,这样就便于考察他的恭敬行为如何。也就是观察他(这个人)在与人相交往的过程中是如何对待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的。
古人云:“行己莫如恭,自责莫如厚.”即为人处世一定要恭敬,要求自己一定要严格.当然,“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怯,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如果一个人不知礼节,虽然态度恭敬,却不免劳顿;虽然行为谨慎,却不免胆怯;虽然性情勇敢,却不免莽撞;虽然性格直率,却不免急切。这些是对一个人在待人处世的态度、行为、性情及性格上的要求。那么,一个人在做人及为人上,如果能做到谦虚谨慎,人们就会心悦诚服;做到诚恳老实,事情就每每成功.
“行谨则能坚其志,言谨则能察其德。”做事谨慎,就能使自己的志向更坚定;说话谨慎,就能使自己的德行更崇高.说明人应该言行谨慎,不乱说乱动。如果在自己身边工作的人因相处比较熟了,而放松对自身的谨慎,这是会出问题的。如同在平坦道路上行走的人放纵自己而脚下不留意,这样走快了就会摔跤;在艰险的道路上行走的人有所戒备而出脚很小心,因此走得很慢,反而跌不了跟头.这就指出了越是平易的地方,越是要谨慎。同理,在领导身边工作的人员越要谨慎.
常言道,你敬人一尺,人敬你一丈。尤其在领导身边的工作人员,应该自律、自重、自爱、自尊、自励、自强,严格要求自己,树立良好形象,不做有损身份的事,这样才能经受住近使之而观其敬的考验
2、远使之而观其忠
他是否忠诚,将其指派到远方工作一段时期后,就会从一些事实和侧面的反映中得以验证。所谓“远使之而观其忠”,就是指将所要识别的对象指派到远方去工作,因为相距很远而不能在一起,所以一个人在远方是办理正务还是胡作非为,就能够从其具体工作表现及侧面反映上了解到他是否真的忠诚。这样的做法就是要考察他的忠诚度如何。也就是通过他在任职期间内的一些具体表现和侧面反映中观察出一个人的本质好坏,究竟是忠与不忠,乃至于是一般性的忠诚抑或是绝对忠诚。
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有“远使之而观其忠"这样的必要。因为在一些人看来,在天高皇帝远的地方工作,可以随心所欲、为所欲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要什么就要什么,甚至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不顾,目中无法,搞钱权交易、钱钱交易、权力交易、假公济私、损公肥私、吃喝玩乐,真可谓“五毒俱全”。在远离国家中央政府(或公司总部)的地方工作,上级难管到,群众(或员工)管不了,这样就给一些心存私欲的人提供了可以胡作非为的可能和机会。
为什么在远离领导的地方工作,有的人就干得很出色,有的人就干得很糟呢?关键就在于是否忠诚。心存歪念的人总是当着领导的面前拼命干,领导不在时就不干;领导在场时总是规规矩矩,领导不在时就为所欲为.当然,在现实生活中,也有更多的人是领导在场与不在场都是一样工作,尤其是领导不在场时,工作照样干得很出色.
3、烦使之而观其能
他是否有吃力,将复杂的局面和频繁的事务交由其处理和完成,就会检验出真实的能力。所谓“烦使之而观其能”,即指在情况复杂时派他去工作,或是频繁地交给他一些工作并要求他在一定的时限内完成,从而考察他完成的过程和结果怎样,由此可看出他的能力如何。一个人的能力有大有小,有高有低,但在一般情况下是难以区分出来的.只有通过派给他(她)很多的事务和在各种复杂多变的情况出现时,让其所识别的对象去独立处理,经过他(她)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表现,才能辨别其能力的高低、大小。
凡论人,“通则观其所礼,贵则观其所进,富则观其所善,听则观其所行,止则观其所好,习则观其所言,穷则砚其所受,贱则观其所为,喜之以验其守,乐之以验其僻,怒之以验其节,惧之以验其特,哀之以验其人,苦之以验其志。这就是说,凡是要考察一个人,当他仕途顺利时就看他所尊敬的是什么人,当他显贵时就看他所任用的是什么人,当他富有时就看他所养的是什么人,听了他的言论就看他怎么做,当他空闲时就看他的爱好是什么,当和他熟悉了之后就看他的语言是否端正,当他失意时就看他是否有所不受,当他贫贱时就看他是否有所不为。要使他欢喜以考验他是否不失常态,使他快乐以考验他是否放纵,使他发怒以考验他是否能够自我约束,使他恐惧以考验他是否能够自恃,使他悲哀以考验他是否能够自制,使他困苦以考验他是否不改变其志向.
凡是要选用将帅,必须先考察他的品德才能,然后向他交代方略任务,让他自己估量能否胜任,进而让他谈自己的设想,包括要使用哪一种盔甲兵器〔工具〕,需什么人做参谋、副手,要多少兵马〔人员及装备〕,用多少钱粮〔资源〕,在那里置营〔选择地点〕,何时成功(时间安排),自始至终的重要事项,都让他们自己筹划安排.“察能而授官者,成功之君也.”所以,我们先考察一个人的能力,然后才授予官职,这便是成功的国君.这也是我们“烦使之而观其能”的目的所在。
4、卒能问焉而观其知
他是否有智慧,在仓促和紧迫的情况下突然地询问他,就会发现其智慧体现的真实水平。“卒能问焉而观其知”,指在匆忙和仓促的情况下突然询问他,看他的智慧如何.这是一种识人的方法。在应急情况下,料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如何处理好这突如其来的事情,通常的人往往是束手无策,处于无可奈何花落去的状态.而对于智商高、反映灵敏的人来说,即便遇到料想不到的问题像还珠炮地向他扑来,他也会从容不迫,遇险不惊、有条不紊地给以恰如其分的回答.
当在毫无任何准备的情况下,面对突然提出的问题,要想做出令人满意的回答,或对答如流地将问题一一分别做出相应的回答,这种智慧一般的人难以做到。只有学识十分丰富,经验十分成热,智商较高,天资十分聪明,反应能力比较灵敏的人才能做到。尤其是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在时代发展如此迅速的信息社会中,事物发展的迅速性,更需要思维敏捷的人才,解决和回答现实中许多迫切需要立即解决而仍未解决的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要识别这样的人才,应“卒能问焉而观其知”,事实证明,这是明智之举。
在实际生活中,有答记者提问式的新闻发布会,有在学校上课的课堂上、学生突然向老师提出事先没有料想到的各种问题,有在政府谈判、商业谈判桌上的一方突然要求另一方立即回答事先未想到的问题,有在辩论会上十分激烈时各自向对方提出必须立即回答的千奇百怪的各种问题,从中可以识别出智慧高的人和智慧一般的人。
5、急与之期而观其信
他是否守信,在事态紧迫的情况下求其帮助、和其相约,就会在其赴约或不赴约中得以验证。“急与之期而观其信",是庄子提出的一种识人方法。其意思是,在紧迫的情况下和他相约,看他是否守信。“信”,是为人之道.常言道:言必行,行必果,果必真.“信”,就是要守信承诺,说到做到。其实,这也是做人的一顶基本要求。
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就是指一个人如果缺乏诚信,那么他就难以得到正面的评价。由此可见,坚持守信对做人是多么重要。
古代案例:战国时,泰国商鞅〔即公孙鞅〕,在国王的支持下,准各变法革新,为了获得平民百姓的支待,商鞅在首都南门,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杆,贴出告示:“将木杆移置北门者,给予黄金三百两.”“老百姓不知其中缘由底细,没有人敢去搬,一天后,商鞅增加赏额至一千两黄金。这时,一个胆大的人决心去搬这根木头。他费了半天工夫,累得满头大汗,终于将木杆移到了北门。商鞅当即指示,给他一千两黄金。这个消息很快传遍了秦国城乡,老百姓都认为,商鞅言而有信,说出来的话必定能够实行。这样,商鞅即将推出的改革就有了良好的社会舆论基础。
在现实生活中,“信”往往是不容易做到的。有的人对下属、朋友、同事许下诺言,可是过一阵子就忘了。何况“急与之期而观其信”,这样的守信就更不容易做到了。正因为如此,所以,“急与之期而观共信”作为识人的一种方法就更难能可贵了。
考察一个人的途径有很多,方法也很多,但是考察一个人应该首先考察他的“信”却是最先一步和最重要的。守信的人自然会得到大多数人很好的正面评价,反之,就会受到诋毁和抨击
6、委之以财而观其仁
他是否仁义,将钱财托付其管理和使用,通过观察其对钱财的态度和对钱财的运用,就能得出结论。“委之以财而观其仁”,即指在考察识别人才时,通过托付给被考察对象以钱财而观察他的廉洁情况如何.爱财如命,见钱眼开的人绝不会是廉洁奉公的.相反,只要是真正的廉洁奉公的人,绝不会损公肥私去争不义之财。
贪为私动,贿随权集。对钱财看得太重的人,往往会想尽一切办法去拉拢贿赂一些有权有势的人来做他们的保护伞和摇钱树。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从钱财来识别每个人是不是仁者,就是看他对钱财采取什么样的志度.为私而贪者为不仁,为公而见钱廉洁者为仁者。廉洁的人不追求不应有的财物。所以,古人云:“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即指官吏廉洁奉公,就是老百姓的表率:官吏贪赃枉法,就是残害老百姓的强盗。纵观古今中外仁者,他们共同的优点就是不贪不义之财.
贪夫徇财,其害无穷.明代有位官员.因贪赃受贿,事发后跳井自杀。朱元璋听到此事后对群臣说:“彼知利之好,而不知利之害,徒知爱利,而不知爱身,人之愚孰有甚于此?”他进一步发挥说:“君子闻义则喜,见利则耻,小人见利则喜,闻义则不从,是故君子舍生取义,小人则舍生为利,所为相反。今其人死不足恤。”礼部尚书就此议论说:“其事可为世之贪污者戒。”
7、告之以危而观其节
他是否有气节,当危难来临时让其处置,就会检验出他的节操。“告之以危而观基节”,就是指在识人时,告诉给你所要识别的对象出现了危难的情况让他处置,从他处理危难的情况来观察其节操。节操,既指气节情操,就是一个人在关键时刻和重大原则问题上表现出来的立场和道德方面的坚定性. 古人讲得好:“将受命之日刚忘其家,临军约束则忘其亲,抱鼓之急则忘其身。”表现在人生道德情操方面,就是思想情感的正义性——勇于坚持真理,凛然伸张正义,绝不献媚争宠,始终正大光明,保持高风亮节,珍重国格人格。
范仲淹曾以直言而遭三贬,三起三落都不改其志,他为国为民,敢言敢谏,始终如一。他先忧后乐的精神,仁人志士的节操,对时人后人的影响都很大。正因为范仲淹重气节,其用人必然是多取有气节的人。这些有气节的人大都是敢于直言不讳,从而得罪了当权者,他们往往是以细故而被否认其大节,因而“不幸陷于吏议”,且这些正直之士,大多是有真才实学者,他们被降职不用,实是国家的损失.因此,范仲淹在他身为边帅掌握实权时,力之所及,任用他们为国效力.也使贤才不致埋没成为废人。如他重用的孙盛敏,才勇过人,议论刚直,三知庆州,人服其能,曾与狄青共率兵破平依智高。而腾达道这人有文武全才,曾被贬低,范仲淹素重其人而重用之。事实也证明,范仲淹善于知贤才,他任边帅期间因用的气节中人,边城无虞,西夏不敢入侵;而经他荐拔的大批学者,为宋代学术鼎盛奠定了基础。
气节中人必然赏识气节中人。范仲淹的例子就是很好的说明。一个人在危难的时候能够挺身而出、果敢坚毅地堆护国家〔或是公司〕的利益、人民〔或是员工〕的利益,并能够把事态控制在最有利的一面上,既保护了国家(或是公司)又抑制了事态的恶性发展,这其中必然充分体现了他的气节和能力。那么,这样的人才就是被重用的对象.
8、醉之以酒而观其态
他是否有德,用酒将其灌醉,就会在其是否有失态的言语和举止中得到证实。“醉之以酒而观其态”,就是把要考察的人用酒灌醉来了解其变化的形态,从而如其修善的程度。酒本来就是使人狂放不羁之物,请人喝酒,又要苛求人不要酒后失态,就太难了。所以,有不少人认为,醉之以酒而观其德,此法甚好。人虽有德,醉后则不能自持,此亦白璧之瑕也.这就是说,酒醉后可以看出其德行,人虽有德行,酒醉后往往不能自我控制,这也是白玉之微瑕也。意思是指通过观察人的行动来识别人.
一个人在醒时“有德”是理所当然的,那么,一个人在醉后就“无德”了这也是不可以原谅的.“酒后有德”与“酒后无德”的差别就在于一个人对自身控制能力修炼的程度如何.一个修炼有素的人在任何场合及任何条件下都会保持一份清醒的头脑;而对于一个平时懒散、随欲而为、无心修炼的人来说,往往会在酒醉后更加放肆和大胆,甚至干出的丑恶行为连他自己在酒醒后都不敢相信。
同样是酒,伟人会喝得精彩,蠢人会喝得愚笨;大诗人会喝得豪气冲天,小混混会喝得东例西歪;英雄会喝得胆力过人,懦夫会喝得意志颓废;聪明人会喝得友情长存,“傻瓜"则会喝得无亲无友.
“酒后做傻事!”就是说给那些曾经在酒醉后做出了很多让大家非常气愤的事而他却似乎完全不自知的人的。
喜时喝酒是助兴,悲时喝酒是浇愁。多数人在不悲也不喜时喝酒,没别的什么原因,就是嗜好。少许饮酒能助益,过量饮酒会误事。酒是人在工作和交际中必不可少的“润滑剂”,如运用恰当则会一帆风顺,如运用错误也可能会变成“毒药”而造成悔之晚矣的严重后果。 同样喝酒,一定要喝出一些意义来。感情酒、庆功酒、礼仪酒、进步酒、婚宴酒、送行酒等可以去喝,但也要适量;而寂寞酒、无聊酒、空虚酒、伤感酒、堕落酒则最好是以不去和不喝为好。
9、杂之以处而观其色
他是否好色,将共放在男女杂处的环境里,就会检验出来。“杂之以处而观其色”,就是将考察对象放在男女杂处的环境里,看他是否好色.色这里专指漂亮的女子。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陷入“温柔乡”而不能自拔,就会造成于国于公于家于身都不利。声色犬马,皆人之欲,声则为首。从科学的角度来看,悦耳的声音不仅对心理,而且对生理都会带来益处。这个道理可以说是老少皆知。但历史上的唐明皇、陈后主却“因声误国”,最后落得个“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下场.究其原因,是他们过分沉溺于女色的靡靡之音中,从而不理国事的结果。
常言通:英雄难过美人关。人生中总会要经过几道关,什么金钱关、权力关等,而美色关就是其中的代表。能否过好这些关,就看一个人的素质如何及品性如何。品德高尚的人,索质较好的人,一般来说都能过好金钱关、权力关和美色关等;但也有一些意志薄弱的人,思想素质较差的人,一般来说是难过这些关的。我们不反对男女之间的正常来往和正常相处,同时,我们也反对那种只要把男女放在一起就视其为关系不正常的偏见。
关于欲念上的事,一个人绝对不要跌入其中,否则,一味贪图享乐,便会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而不能自拔。一个人应该有自制能力,抗拒欲念的诱惑。
男女之间的正常关系是有一定界限的,一旦超过了正常的界限就是不正常的关系。如有妇之夫、有夫之妇的男女,出现了第三者插足,出现丁婚外情、外遇等现象就是不正常的关系.尤其那些好色之徒、色狠或卖淫嫖娼者,更是思想品德败坏的人。如果把这样的人将其男女杂之以处,就一下子可看出他好色的本性。对于那些思想品德好的人来说,把他们放到这样的环境中,他所反映出来的是能够很恰当地和谐地处理好男女之间的正常关系,他们绝不会因“好色”而自毁前程、重重地摔一跤的.所以,识人,采取“杂之以处而观其色”是为上策
10、促脸交谈而观其心
他是否诚心,在最近的距离内进行谈心,也会从其言语和举止的表露中反映出很多真实而有价值的参考信息.“促膝交谈而观其心”,是指把要考察的人放在最近的距离内进行谈话,从而从对方的言谈中、眼睛里、表情上、动作等方面来观察出他内心深处的真实所在。促膝谈心,大多是体现在情人之间,或是用在感情极为密切的人身上。听其言,观其行,是可以从一个人的言谈和举上中看出其内心世界的.说假话的人,他再做一些掩饰,在最近的距离内也是可以看出一些“破绽”来的。而讲真话的人,也可以通过该话内容中的各个方面反映出他的才智,从其表象的举止中,观察出他内心的虔诚度.而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从一个人的言谈举止中,观察出其缺点和不足。
常言道:言为心声。一个人在说话的时候,多多少少总会反映出其内心的一些活动。如:他(她)向往的是什么,他(她)需要的是什么,他(她)追求的是什么,他(她)喜欢的是什么,他(她)爱好的是什么,他(她)注意的是什么,他(她)学习的是什么,他(她)联络的是什么,他〔她〕评价的是什么,他(她)议论的是什么,他(她)倾向的是什么,他(她)述说的是什么等。这些通过语言上的表述都可以准确地反映出他(她)内心世界的真实想法和用途。 在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的假话和谎言.如果我们不能及时地发现并识破其内心中的阴谋诡计,那就可能被说假话和谎言的人所欺骗。轻则使我们损失钱财,重就会让我们蒙受冤屈,从而失去最珍贵的友情和爱情。
人心难测,不可不防。我们听到和看到过有太多的人曾经被欺骗的故事发生,甚至在你的身上就发生过被人不止一次地欺骗过的事实.难道,我们就甘心情愿再被那些心怀叵测的人所欺骗吗?我想,你的回答是肯定的:我们绝对不需要再欺骗了!但是,在现实的工作与生活中,你可能还会遭到那些“坏人”的不止一次的欺骗。究其原因,是你需要掌握一种识别这种人的方法。“促膝交谈而观其心”,是可以帮助困惑的你累积许多经验,从而识破假话和谎言的。
牢记住:我们千万不要再被一些甜言蜜语或表象繁荣的假象所迷感了。睁开你的“火眼金睛”吧,把那些具有阴谋诡计的“骗子”识破,就让他们的“骗术”无所用途吧.
11、观其好恶而知短长
他的长处和短处都在那些方面,通过观察一个人的行为习惯来了解其爱好和厌恶、就会发现其优劣.“观其好恶而知短长”,是指根据一个人的习惯行为来判断和考察他的特长及短处.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习惯与爱好。人们总是在选择自己新的行为方向,或始终保持一个如一的行为习惯与行为定势。通过观察一个人在生活中的一些选择,就可以发现他(她)的喜好与厌恶。因为,选择,就意味着有取有舍。绝大多数人会选择自己很喜欢或比较喜欢的事物来进行操作和把玩。
每个人都有自己最喜欢的表现,他们可能是物品或人物,也可能是某种行为成习惯(比如有的人就特别喜欢清洁,甚至达到了洁癖的程度)。玩物会丧志,赌博变质,抽烟、喝酒伤身;爱学习会使人进步,爱工作会便人勤奋,爱思考会使人有成,爱他人会使人有情,爱江山会使人有感等,不一而举。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习惯与爱好:有的喜欢经商赚钱,有的喜欢从政当官,有的(还是大多数)喜好抽烟、喝酒,有的爱好下棋、打牌,有的喜欢上网、聊天,有的喜欢跳舞、唱歌,有的喜欢写作、思考,有的喜欢看球、参赛,有的喜欢远行、旅游等。人类生活真是丰富多彩,所以,才有那么多的喜欢与爱好。当然,事物的发展总是两方面的,人类的习惯与爱好也是同样,当人们有喜好一面的时候,也会有他厌恶的一面。比如,有的人就是不愿意学习,有的人就是讨厌工作,有的人就是憎恨赌博,有的人就是害怕锻炼等,人在厌恶的方面也是很多很多的.我们通过观察一个人的喜好与厌恶,也就可以从中判断出他的专长、优点,同时可以看出他的短处及缺点。中国有句老话说得好:习惯成自然!自然显本性嘛。“观其好恶而知短长",实际上就是根据人的习惯行为、嗜好特点来判断一个人的真正专长及短处.
喜欢与爱好是有其程度区分的.喜欢与爱好,时间一长就形成了一个人的嗜好。那么,可以说,没有什么别的比嗜好更能反映一个人的本质了。嗜好,不必考虑别人的眼色,不受他人或法津的制约,他完全是出于自愿的。所以,也就最能暴露出一个人的深层心理结构了。嗜好的范围几乎完全是自我的孤独领城,它是不能强加于人的,由此也就可以证明嗜好是人的潜意识的最好流露。
玩物与嗜好所告诉你的,可以说是这个人的一切。从千差万别、形形色色的嗜好中,可以发现和总结出其中的一些奥妙,井能得出一些结论。一个出色的人类学家(或是上等人才),每到一地,就可以立刻发现当地的一些具有普遍性的行为取向与行为类型,由此,他就可以得出一些令人拍案称奇的结论。实际上,为人们所称道的福尔摩斯,就是一个训练有素的人类学家。
12、观其交游而知贤肖
他是否贤良,通过观察和了解其结交的都是哪类朋友,就可以断定其是好人或坏人了。古人云:“审其好恶,则其长短可知也;观其交游,则其贤不肖可察也。”这就是说,看看他所喜爱的和厌恶的,他的长处和短处也就可以知道了;观察他交往的朋友,他是好人还是坏人也就可以判断了。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的行为相当复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是如此.人与人之间总是有这样一种情况,情绪、兴趣、爱好、性格相互融洽者常常结为朋友。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大多数是因为志趣相投,井且有一个共同的目的.有的人是为了一个相同的事业走在一起的,他们有着一个共同创业进步的伟大目标;而有的人纯粹是为了吃喝玩乐而走在一起的,他们有的只是在一起赌博、胡闹的随意性,而最可憎的应该是那些为了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而走在一起的,他们内外勾结、狠狈为奸。正是根据不同人所交结的朋友不同,我们就可以通过这一点来认识所考察的人是贤才,还是不肖的坏人。
知人看交结,识人看处事。人们常说,知人难,知人心更难。只要看其交友,知人也就不难。人都是有朋友的,要想了解一个人,只要看一看他结交的、经常在一起的朋友都是什么样的人,自然就会明白他的人品是好还是不好。鱼交鱼、虾交虾,蛤蟆找的是蛙亲家。赌博的人周围都是赌徒,好色的人喜欢和女人打交道,搬弄是非的人经常与长嘴舌在一起,忠厚老实的人一定不会和诡计多端的人交结.
所以,欲知其人,不必费劲明察暗访,弄清他与谁交往也就够了。
13、观其穿截而知雅俗
他是否高雅,通过观察其穿戴所反映出来的精神面貌是否适宜其自身的素质,就可以判断和确定了.“观其穿戴而知雅俗”,是指通过其所要考察对象的穿着打扮来判定他(她)是雅或俗。人的穿戴主要是反映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它可以表现出一个人的气质、修养、风度,同时也可以表现出一个人的身份、富有或贫困.当然,穿戴中反映出的雅俗并不是单靠其钱多钱少就可以判定的.殊不知,穿金戴银、满身名牌的人就一定是“雅”的人,而穿着简朴、没有装饰的人就一定是“俗”的人,那么,你就大错特错了。人的雅俗绝对不是以衣饰的贵重与否就可以轻易判定的。满身名牌的人,可能会俗不可耐;而穿戴简朴的人,可能是学识丰富、素养极高的人。“莫以两眼看花俏,而要真心待学问。"
常言道:佛靠金装,人靠衣裳。这说明衣着穿戴对一个人是十分重要的。一些重要的场合就更强调一个人的穿戴的重要性。如:参加朋友的婚礼或宴会、参与国际商贸的谈判、代表公司参加重要的会议并讲话、出席亲朋好友的送殡和葬礼等,都需要我们极其认真地对待自己的穿戴。在平时应该穿什么,一般没育太多的要求,而在参加或出席重要场合的时候,就有着很多的严格要求和注意事项。如果在非常特殊的场合穿戴错误,不仅会使自己陷入尴尬、丢失身份,同时还会遭受别人的极度蔑视、愤慨和不满,这样造成的严重后果可能是轻则失去朋友、丢己脸面,重则会使谈判失败、名誉扫地.
穿衣截帽,各好一套。中国民间的这一说法充分体现了人在穿戴上的区分。中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民族众多,从而形成了地域和民俗上的巨大差别。从民族的服饰上就可以看出各个民族的文化和本质。少数民族地区,人们的服饰基本上有着属于自己本民族的传统和特色;而对占中国人口总数最多的汉人来说,穿戴并没有太多的要求和特点。随着国际一体化趋势的不断加强,世界不同国家和不同民族的人民交往越来越多,交际范围不断扩大,那么,对我们穿戴上的要求也几乎越来越倾向于一致了.比如,参加重要的场合,一般都是西装革履;而外出旅游,则比较随意休闲
5w2H
5W2H分析法又叫七何分析法,5W2H法是第二世界大战中美国陆军兵器修理部首创。简单、方便,易于理解、使用,富有启发意义,广泛用于企业管理和技术活动,对于决策和执行性的活动措施也非常有帮助,也有助于弥补考虑问题的疏漏。
(1) WHY——为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理由何在?原因是什么?(2) WHAT—-是什么?目的是什么?做什么工作?(3) WHERE——何处?在哪里做?从哪里入手?(4) WHEN—-何时?什么时间完成?什么时机最适宜?(5) WHO——谁?由谁来承担?谁来完成?谁负责?(6) HOW--怎么做?如何提高效率?如何实施?方法怎样?(7) HOW MUCH——多少?做到什么程度?数量如何?质量水平如何?费用产出如何?
发明者用五个以w开头的英语单词和两个以H开头的英语单词进行设问,发现解决问题的线索,寻找发明思路,进行设计构思,从而搞出新的发明项目,这就叫做5W2H法。
提出疑问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是极其重要的。创造力高的人,都具有善于提问题的能力,众所周知,提出一个好的问题,就意味着问题解决了一半。提问题的技巧高,可以发挥人的想象力。相反,有些问题提出来,反而挫伤我们的想象力。发明者在设计新产品时,常常提出:为什么(Why);做什么(What);何人做(Who);何时(When);何地(Where);如何(How);多少(How much)。这就构成了5W2H法的总框架.如果提问题中常有“假如……"、“如果……”、“是否……”这样的虚构,就是一种设问,设问需要更高的想象力。
在发明设计中,对问题不敏感,看不出毛病是与平时不善于提问有密切关系的.对一个问题追根刨底,有可能发现新的知识和新的疑问。所以从根本上说,学会发明首先要学会提问,善于提问。阻碍提问的因素,一是怕提问多,被别人看成什么也不懂的傻瓜,二是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提问欲望渐渐淡薄。如果提问得不到答复和鼓励,反而遭人讥讽,结果在人的潜意识中就形成了这种看法:好提问、好挑毛病的人是扰乱别人的讨厌鬼,最好紧闭嘴唇,不看、不闻、不问,但是这恰恰阻碍了人的创造性的发挥.
下面说明5w2H法的应用程序 1、检查原产品的合理性
(1)为什么(why)?
为什么采用这个技术参数?为什么不能有响声?为什么停用?为什么变成红色:为什么要做成这个形状?为什么采用机器代替人力?为什么产品的制造要经过这么多环节?为什么非做不可?
(2)做什么(What)?
条件是什么?哪一部分工作要做?目的是什么?重点是什么?与什么有关系?功能是什么?规范是什么?工作对象是什么?
(3)谁(who)?
谁来办最方便?谁会生产?谁可以办?谁是顾客?谁被忽略了?谁是决策人?谁会受益?
(4)何时(when)?
何时要完成?何时安装?何时销售?何时是最佳营业时间?何时工作人员容易疲劳?何时产量最高?何时完成最为时宜?需要几天才算合理?
(5)何地(where)?
何地最适宜某物生长?何处生产最经济?从何处买?还有什么地方可以作销售点?安装在什么地方最合适?何地有资源?
(6)怎样(How to)?
怎样做省力?怎样做最快?怎样做效率最高?怎样改进?怎样得到?怎样避免失败?怎样求发展?怎样增加销路?怎样达到效率?怎样才能使产品更加美观大方?怎样使产品用起来方便?
(7)多少(How much)?
功能指标达到多少?销售多少?成本多少?输出功率多少?效率多高?尺寸多少?重量多少?
2、找出主要优缺点
如果现行的做法或产品经过七个问题的审核已无懈可击,便可认为这一做法或产品可取.如果七个问题中有一个答复不能令人满意,则表示这方面有改进余地。如果哪方面的答复有独创的优点,则可以扩大产品这方面的效用。
3、决定设计新产品
克服原产品的缺点,扩大原产品独特优点的效用
本文发布于:2023-12-12 17:07:0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237202524429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教你如何识人用人【精选文档】.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教你如何识人用人【精选文档】.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