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2日发(作者:教师格言座右铭简短)
子曰学而时习之小故事
【篇一:子曰学而时习之小故事】
子曰 (1):“学 (2)而时习 (3) 之,不亦说 (4)乎?有朋 (5)自远方来,不亦
乐(6) 乎?人不知 (7),而不愠 (8),不亦君子 (9) 乎? ”
注释
(1)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 “子曰 ”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 “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时习:在周秦时代, “时”字用作副词,意为 “在一定的时候 ”或者
“在适当的时候 ”。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 “时”解释为
“时常”。“习 ”,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5)有朋:一本作 “友朋 ”。旧注说, “同门曰朋 ”,即同在一位老师门下学习的叫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
(6)乐:与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缺少宾语。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9)君子:《论语》书中的君子,有时指有德者,有时指有位者。此处指孔子理想中具有高尚人格的人。译文
孔子说: “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
评析
宋代著名学者朱熹对此章评价极高,说它是 “入道之门,积德之基 ”。本章这三句话是人们非常熟悉的。历来的解释都是:学了以后,又
时常温习和练习,不也高兴吗等等。三句话,一句一个意思,前后句子也没有什么连贯性。但也有人认为这样解释不符合原义,指出
这里的 “学”不是指学习,而是指学说或主张; “时”不能解为时常,而是时代或社会的意思, “习 ”不是温习,而是使用,引申为采用。而且,这三句话不是孤立的,而是前后相互连贯的。这三句的意思
是:自己的学说,要是被社会采用了,那就太高兴了;退一步说,要是没有被社会所采用,可是很多朋友赞同我的学说,纷纷到我这
里来讨论问题,我也感到快乐;再退一步说,即使社会不采用,人们也不理解我,我也不怨恨,这样做,不也就是君子吗?(见《齐鲁学刊》 1986 年第 6 期文)这种解释可以自圆其说,而且也有一定的道理,供读者在理解本章内容时参考。
总之,本章提出以学习为乐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愠,反映出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这些思想主张在《论语》书中多处可见,有助于对第一章内容的深入了解。
【篇二:子曰学而时习之小故事】
孔子说 :学了后 ,时时去温习它 ,不也很高兴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共学 ,不也很快乐吗 ?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才能 ,我却不抱怨 ,不也算得上君子吗 ?
【篇三:子曰学而时习之小故事】
子曰: “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 ? 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 ?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首章:学而第一》)
“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 ?”是从自我体验中得到乐趣 ,类似发烧友的自得其乐 .
“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 ?”朋友之间能够互相理解、互相支持、互相帮助 ,因此有相互理解的朋友我们会 “乐 ”.
但即使是多年的父母兄弟、老朋友、老同事之间 ,也不可能完全互相理解 ,看法也未免有所不同 ,也会有误解 ,更不用说生活工作中我们打交
道的各种不同脾气、禀性、经验、阅历的人了 .误解、冲突是在所难免的 .那么 ,当误解、冲突来了的时候 ,当我们做了事情 ,别人不认帐的时候 .怎么样才能做到 “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
本文发布于:2023-12-12 13:37:3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235945711936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子曰学而时习之小故事.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子曰学而时习之小故事.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