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2019年第23周.这才是心理学.避免爱因斯坦综合征:聚合性证据的重要性

更新时间:2023-12-12 12:33:39 阅读: 评论:0

2023年12月12日发(作者:智力闯关)

-

(29)2019年第23周.这才是心理学.避免爱因斯坦综合征:聚合性证据的重要性

(29)2019年第23周.这才是心理学.避免爱因斯坦综合征:聚合

性证据的重要性

(29)2019年第23周.这才是心理学.避免爱因斯坦综合征:聚合性证据的重

要性

2019年6月6日 22:53

写在前面:这是个人每周读一章活动的第29次打卡,2019年第23周。我决定每周读一章书,坚持十年以上。

本周学习的书目是《这才是心理学》,本章题目为《第8章避免爱因斯坦综合征:聚合性证据的重要性》。

01 关联性原则

科学中的概念变化遵从关联性原则。就是说,一个新的科学理论,必须与先前已确立的实证事实建立关联。新的科学理论不仅仅要解释新的事实,

还要兼容旧的事实,这样才会被认为是一个真正的理论进步。新的理论可以以一种迥然不同的方式来解释旧的证据,但是它必须能解释得通。这些

要求保证了科学在原有的基础上持续进步。除非理论解释效力的范围被拓宽了,否则真正的进步是不会发生的。如果一个新的理论解释了一些新的

现象,但是没有解释大部分旧的事实,那它将不会被认为是对于旧的理论的超越,因此不会立即取代那些旧理论。

02 爱因斯坦综合征

科学发展的“跃进式”模式——我们可以称之为爱因斯坦综合征——让我们误入歧途,以为新的发现必定违反关联性原则。这一观念很危险,因为

如果舍弃关联性原则,最大的受益者将是那些伪科学和伪理论的贩卖者。这些理论之所以受到青睐和关注,就是因为它们总被说成是“全新的”。

“毕竟,相对论在它所在的时代是新生事物,对吧?”这句话经常被用作一种说辞,以证明某种新鲜玩意儿是正确的。当然,在这个伪科学家虎视

眈眈的领域里,先前积累的事实数据看上去似乎是个巨大的绊脚石。然而,事实上,这块绊脚石也无法阻挡这些伪科学家,这是因为他们有两种强

有力的伎俩来化解这一麻烦:第一种伎俩我们之前已经讨论过,就是解释数据前先将这个理论变得不可证伪,这样就令先前的数据毫无用处了;第

二种伎俩是宣称先前的数据与他们的主题无关,因而不予考虑。为了实现“不予考虑”的结果,他们常强调新理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颖性。

爱因斯坦综合征蒙蔽了关联性原则。而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关联性原则的重要性就是由爱因斯坦理论本身所论证的。

无论爱因斯坦理论中的那些新概念是多么令人震惊(钟表变慢、质量会随速度增加,等等),但它们都遵从关联性原则。

在宣告牛顿力学的滞后性的同时,爱因斯坦的理论没有否定那些以牛顿观点为基础的运动事实,或者是认定其毫无意义。

相反,在速度较低的情况下,这两种理论都做出了本质上相同的预测。爱因斯坦理论的高明之处在于,它能够解释更为广

泛的新现象(有时是令人吃惊的),而这些是牛顿力学所做不到的。因此,即使是爱因斯坦理论这个在科学历史上最惊人

的、基础性的概念重构,也依旧遵循着关联性原则。

例子:有这样一个来自心理学的例子。假设有两种疗法被开发出来,用于帮助有严重阅读困难的孩子解决其问题。两种疗

法都没有经过实证性的检验:第一种,疗法A是一个训练程序,目的是在音位水平上促进儿童对语言片段的认知;第二

种,疗法B通过让孩子蒙上眼睛走平衡木,以训练前庭器官的感受性。

疗法A和疗法B在一个方面上是一致的 ——它们的效果都没有经过直接的实证检验,二者反响都不好。然而,其中一种疗

法在关联性原则方面是占据优势的。疗法A与研究文献中的广泛共识具有一致性,在这些研究文献中提到,具有阅读困难

的孩子受到阻碍,是因为孩子还没有发展出足够的对于语言片段结构的认知。疗法B没有和任何相应的学术共识发生关

联。这种关联性的差异预示疗法A是一个更好的选择,即使二者都还没有经过直接的检验。

03 聚合性证据原则

科学家和那些科学知识的运用者常常不得不作出判断:海量的证据到底说明了什么。在这种情况下,聚合性证据原则就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

聚合性证据原则对于科学信息的外行使用者来说也是个有效的工具,尤其是在他们要对心理学主张作出评估的时候。

从极端上讲,导致一个实验出错的方式有无数种(或用术语来说,就是变得混淆)。然而,在某个特定领域中拥有丰富经验的科学家,往往很清楚

什么是最容易混淆的因素。因此,当对某一研究结果进行审查时,科学家总能察觉实验中的关键瑕疵。接下来,聚合性证据原则提示我们去审查相

关研究文献所呈现的瑕疵模式,因为这类模式要么支持、要么否定我们想要做出的结论。

假设来自大量不同实验的结果都一致支持了某一特定结论。假如实验本身并不完善,我们应该继续去评估这些局限性研究的性质和程度。如果所有

的实验都是以同样一种方式出现瑕疵,这些情况将会降低我们对实验结论的信心,因为结论的一致性也许仅仅源于一个特定的瑕疵,而这个瑕疵是

所有实验共有的;另一方面,如果所有实验都呈现出不同的局限性,我们对结论的信心就会大增,因为结果的一致性看似并非源自某一个让所有实

验结果都混淆不清的干扰性因素。

每一个实验都有助于纠正其他实验在设计方面的错误,只要大量的实验能够得到近似的结果,那么我们就可以说我们的实验证据实现聚合了。即使

没有一个实验被设计得十全十美,我们还是得到了一个相当有说服力的结果。因此,聚合性证据原则允许我们将结论建立在大量有些许差异的实验

来源之上。这个原则之所以能让我们得出有说服力的结果,是因为这种方法所获得的结果的一致性不大可能是由某个实验程序的特殊性所造成的。

聚合性证据原则同样能以理论检验的形式加以表述。当一系列实验始终支持某个假定的理论,同时又能共同排除那些最主要的竞争性理论时,研究

就具有高度的聚合性。

04 心理学中的聚合性证据

强调聚合的重要性的原因在于,心理学结论往往是建立在聚合性证据原则之上的。心理学实验的诊断性往往较低。也就是说,支持某一个理论的数

据经常只能排除一小部分可能的解释,还遗留了许多有可能取代这种理论的“候补”理论。其结果是,只有收集并比较来自大量研究的数据之后,

才能得到有说服力的结论。

例子:

1. 让我们通过一个例子看看聚合性证据原则的重要性。这个问题是,接触暴力电视节目是否会增加孩子们的攻击性行

为。对于这个问题,目前的科学共识是:观看暴力电视、电影或录像的确能增加儿童的攻击性行为。这种影响不是很

大,但真实存在。科学家们对于这个结论的信心并非来自某个单一的、权威的研究,而是来自许多研究结果的汇总

(Anderson & Huesmann, 2005; Carnagey, Anderson, & Bartholow, 2007; Feshbach & Tangney, 2008;

Fischer, Greitemeyer, Kastenmüller, Vorgrincic, & Sauer, 2011b)。这一研究结论适用于电视游戏、电视及电

影(Carnagey et al., 2007; Shee & Graziano, 2005)。这些研究所采用的研究设计、被试规模以及特定技术都

有很大差别,但现在能够清楚发现,这些差别是此领域内各种研究的优势,而不是弱点。

尽管电视所属的产业能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且证据十分确凿,但那些电视网和电视游戏产业的老板们还是自然而然

地会抵制这些证据。他们发起了一场误导公众的运动,利用的正是公众“不能意识到研究结果是建立在许多研究的聚

合上而非某个单一的、具有决定意义的证明上”这一特性(Seethaler, 2009)。电视网和电子游戏公司不断挑选个

案并暗示,只要证明每一个研究都存在瑕疵,就可以全盘否定总体的结论。尽管社会科学研究者也许会去回应对于某

个具体研究的批评,但并不能就此认为研究者总是轻易承认某个特定研究存在着缺陷。关键的区别就在于,研究者拒

绝这样的暗示,即承认某个特定研究存在瑕疵,就否定了“影视暴力会对攻击性行为产生影响”这一普遍的科学共

识。其原因就在于,普遍的结论来源于聚合性。即使是不包含这类瑕疵的研究,其结果也会指向同一方向。这一研究

当然也有其自身的问题,但其他研究对此进行修正之后也产生了相似的结论。

2. 吸烟的人死于肺癌的几率比不吸烟的人高出15倍(Gigerenzer et al.,2007)。烟草公司的老板们经常试图去误导

公众,暗示吸烟导致肺癌的结论只基于个别研究,然后便开始批评个别研究(Offit, 2008)。恰恰相反,支撑这个结

论的是很多聚合性的证据。来自于不同研究的数据的聚合性是很强的,这些数据的聚合性不会因为对某个研究的批判

而彻底改变。

3. 在科学上有一个很强的聚合证据显示边打电话边开车(或者开车的时候因为电子仪表设备分心)极其危险,并且是导

致车祸的重要原因。然而手机公司和汽车公司——就像之前的烟草厂一样——试图蒙蔽大众有关这个结论在科学上高

度聚合的事实。

05 心理学要“科学共识”,不要“重大突破”

用一个简单原理来总结:在评估心理学的实证证据时,心中要想的是“科学共识”,而不是“重大突破”;是“渐进整合”,而不是“大步飞

跃”。

例子:对“共识而不是突破”的不接受阻碍了公众对人类行为会造成全球变暖的理解。

许多政治团体不喜欢有关人类能源消耗、汽油使用、经济活动中的碳排放会对环境造成消极影响的证据,因为这些证据与

他们的政治意图相左。因此,很多政治团体会攻击个人研究,并且利用媒体运动让这种攻击拥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他们

想制造这样一种印象:因为个人研究是值得怀疑的,所以在人类行为与全球变暖的关系上存在巨大的科学争议(Grant,

2011; Michaels, 2008; Nijhuis, 2008)。事实上,争议并不存在,因为结论不是通过单独一个研究得出的。1993到

2003年间,有关全球气候变化的论文发表了900多篇,压倒性地汇聚成结论:全球变暖有人类行为的影响(Oreskes,

2004; Oreskes & Conway, 2011)。一项研究并不能决定整体的结论,显然,否定一项研究也不能改变结论。然而,

政治团体希望在公众中制造疑虑,而且他们也成功做到了。调查显示,大约50%的民众认为科学家在结论上还存在争

议,事实上强聚合性结论已经得出了(Frazier, 2009)。

2007年8月13日,《新闻周刊》杂志的封面是一个巨大的标题“全球变暖是个骗局”和一个星号。封面的左下方,星号

解释了这个标题纯粹是个玩笑!这一主题的封面文章是关于资金充足的政治团体如何说服民众相信“人类造成环境改变是

有争议的”这一说法。杂志上刊登了关于被称为“否认机器”的长篇文章,所谓否认机器,指的是那些以“单一研究是有

缺陷的”为由,成功让大众相信关于全球变暖存在疑问的政治团体(Oreskes & Conway, 2011)。文章描述了政治团

体是如何利用民众的误解使观众错信这个问题一定是由单一的关键性研究所决定的。

06 社会心理学家开始寻求聚合性证据支持理论

由于过度依赖实验室技术,社会心理学家遭受的批评可能是最多的,但社会心理学家已经开始转向了更富想象力的现场设计,以寻求聚合性的证据

来支持他们的理论。

例子:比如说,有大量的关于被称作旁观者效应的研究。旁观者效应是指,一些人在看到他人处于危难之中时并不施以援

手。当有更多潜在的帮助者在场时,帮助行为出现的可能性会降低。早期研究这种现象的研究者清楚地知道,这些仅凭被

试在实验室里的反应而做出的结论太过单薄了。因为在实验室中,被试都是在自愿报名到实验室来参加实验之后才目睹紧

急事件的。为此,拉坦和达利设计了另外一个著名的实验,希望在另一个情境中重现这一现象。他们找到一个愿意合作的

卖酒的商店,该商店同意假装店里发生了盗窃事件。当收银员在店铺的后面为一个“顾客”拿啤酒时,该“顾客”(实际

上是研究者的同伴)拿起一箱啤酒走出店门。这一幕总发生在收银台前一个或两个真正的顾客的眼皮底下。收银员回来后

问这一个或两个顾客:“嗨,刚才在这里的那个人到哪儿去了?你看见他离开了吗?”这样,就给了顾客一个机会向收银

员报告刚才发生的盗窃事件。与实验室实验的结果吻合:当旁观者在场的时候,向收银员报告盗窃案的行为受到了抑制。

『何远舟的得到』:「原来,旁观者效应是得到验证的。」

07 聚合性研究在支持初始假设方面并不总是正向的

聚合性研究在支持初始假设方面并不总是正向的。有时,聚合性研究得到负向结论——初始的假设不能得到证实。在教育心理学领域,在研究学习

方式方面有一个这样的案例。长期以来,人们相信存在一种方法能让教师测量出每个孩子的“学习方式”。我在这里不会论及特定的方式,因为不

同的作者对“方式”包含什么有不同的理解(这有时候也是问题的一部分)。不管怎样,教师们随后理应“教授”这些方式——能够使孩子们的成

绩变好(有时也称如果采用这种方式,所有的学生都能同等地获得成绩上的大幅提升)。问题是,对这个想法进行数以百计的研究之后,研究没有

证实这种观点(Lilienfeld et al., 2010; Pashler, McDaniel, Rohrer, & Bjork, 2009; Stahl & Kuhn, 1995),也没有可重复的证据显示,教

师可以将教学和这些方式“匹配”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何远舟的得到』:「原来,学习方面,并没有证据支持不同孩子之间存在某种特定方式的差异导致学习效果不同。那么

可以认为,人与人之间,学习的机制是基本相同的。」

08 元分析统计技术

在心理学和其他科学里,将来自不同研究的证据整合起来形成一个结论,已经能够通过一种更为正式的方法来实现,这就是一种叫做元分析的统计

技术(Borenstein, Hedges, Higgins, & Rothstein, 2009; Card, 2011)。在元分析中,具有相同研究假设的若干研究结果以统计方法结合起

来。两个实验组的比较得出的效应可以纳入一个常规的统计矩阵中,这个矩阵能进行研究之间的比较。接着,这些结果以一种标准化的方式加以统

计整合。如果整合过程达到了一定的统计学标准,就能形成一个关于这些效应的结论。当然,在某些情况下,有可能无法确定地得出一个结论,这

时元分析的结果就是非结论性的。

例子:

1. 国家阅读评审小组(NRP, 2000; Ehri et al., 2001)对一些关于阅读教育的研究所做的元分析就证明了这一点。例

如,他们得出结论,对38个不同的研究结果的元分析“有力地支持了这一观点,即相比其他课程提供的非系统或非语

音教学,系统的语音教学在孩子的成长中发挥了更大的作用”(p. 84)。在报告的另一部分,NPR报告说,对于52

个语音意识训练研究的元分析说明,“教孩子掌握在语言中运用声音,能帮助他们学会阅读,在不同的教学、测验及

参与者的个性条件下,其效应量都远远大于随机水平,并且虽然这些效应有大有小,但大部分都处于中等水

平”(p.5)。

2. 柯里尔、内梅尔和贝尔曼(Currier, Neimeyer, & Berman, 2008)对丧亲者心理治疗进行干预的61个控制研究得到

的数据进行元分析。但他们的元分析结果令人失望,心理疗法的干预在刚失去亲人之后有即时的效果,但在随后的时

间里却没有积极的影响。

这是尾巴。

PS:阳志平老师说:在任何时候,精读一章错不了,它是一种性价比极高,并且容易坚持十年以上的方法。我准备通过

每周读一章书的最小行动,降低认知负荷,提高学习效率,日拱一卒向前进。以十年时间尺度自我修炼,努力让自己的人

生变得丰盈而有趣。

这才是心理学.第7章不像是真实生活的心理学实验与“人为性”批评

这才是心理学.第6章让一切置于控制之下:聪明汉斯的故事

这才是心理学.第5章相关和因果:用“烤箱法”避孕

这才是心理学.第4章见证和案例研究证据:安慰剂效应和了不起的兰迪

这才是心理学.第3章操作主义和本质主义:“但是,博士,这到底是什么意思?”

这才是心理学.第2章可证伪性:如何挫败头脑中的小精灵

这才是心理学.第1章心理学充满生机:在科学阵营里左右逢源

-

(29)2019年第23周.这才是心理学.避免爱因斯坦综合征:聚合性证据的重要性

本文发布于:2023-12-12 12:33:3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235561924408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29)2019年第23周.这才是心理学.避免爱因斯坦综合征:聚合性证据的重要性.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29)2019年第23周.这才是心理学.避免爱因斯坦综合征:聚合性证据的重要性.pdf

标签:研究   证据   结论   聚合   实验   结果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