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升初文言文阅读衔接讲义(一)(有答案解析)

更新时间:2023-12-12 10:35:29 阅读: 评论:0

2023年12月12日发(作者:良渚博物院)

-

部编版小升初文言文阅读衔接讲义(一)(有答案解析)

部编版小升初文言文阅读衔接讲义(一)(有答案解析)

【考点解读】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1、识别通假字,掌握其本字、读音和意义。

2、辨析词的古今义。

3.正确解释多义词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

4.词类活用。

【例题精析】

例: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墨子怒耕柱子

子墨子怒耕柱子①。耕柱子曰:“我无愈于人乎?”墨子曰:“我将上太行② , 以骥③与牛驾,子将谁策?”耕柱子曰:“将策骥也。”墨子曰:“何故策骥而非策牛也?”耕柱子曰:“骥足以策。”墨子曰:“我亦以子为足以策,故怒之。”耕柱子悟。

(选自《墨子》)

【注释】①耕柱子:墨子的门生。②太行:山名,绵延陕西、河北、河南三省的大山脉。③骥:好马。

(1)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

①骥足以策________

②故怒之________

(2)下列选项中,对文中划线句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我没有把别人的病治愈吗?

B. 难道我就没有比别人好的地方吗?

C. 难道我没有比别人越来越好吗?

D. 我没有让别人的伤口愈合吗?

(3)子墨子怒耕柱子的原因是“________”(用本文语句回答)

(4)读了故事,从耕柱子态度的转变中,你悟出了________ 的道理,在你看来,墨子是一个________的人。

【答案】 (1)值得;所以

(2)B

(3)以子为足以策 (4)做人要谦虚,任何时侯都不应该骄傲自满;墨子是一个光明磊落、坦诚直率、有责任心的人。

【解析】【分析】(1)本题注意“足”这里解释为“值得”。

(2)本题中要注意:愈于人:比别人好。愈:超过,胜过。翻译的时候还要注意把省略的成分补全,把倒装的成分理顺,疏通语句。本句正确翻译为:难道我就没有比别人好的地方吗?故选B。

(3)本题要求用原文语句作答。疏通文段,理解文意,找出语句“以子为足以策”作答即可。

(4)这篇古文写了墨子对他的门生耕柱子的批评。耕柱子骄傲自满,自以为还有胜过他人的地方,墨子用马和牛作比的方式,告诫耕柱子,正因为马有能力上太行山,所以要策马。以此勉励学生不断进步,能够真正承担得起责任。耕柱子态度的转变告诉我们:不能骄傲自满,自以为胜过他人。要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指正,那是老师对自己的鞭策。本文“我亦以子为足以策,故怒之。”体现了墨子直截了当的说话方式,这也反映了墨子是一个光明磊落、坦诚直率的人。

【点评】⑴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学生一要注重平时的积累,结合所学课文语境积累常用的实词的意思和所运用的具体语境以及所属词性或语法功能;二要关注所做试题选文的语境,以及所给比较选项的语境,在具体语境下理解比较,即可得出答案;

⑵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翻译一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要通顺们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

⑶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既可作答;

⑷本题考查短文所蕴含的道理,答题时应注意,在准确理解词义,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大局之间的联系,依据体感要求来概括重点作答。

【参考译文】

墨子对他的门生耕柱子感到生气,耕柱子说:“我没有比别人好的地方吗?”墨子问:“假如我要上太行山去,用一匹良马或一头牛来驾车,你将鞭策哪一匹?”耕柱子答道:“那我当然用良马了。”墨子问:“为什么要驱策良马,而不驱策牛呢?”耕柱子说:“因为良马值得鞭策。”墨子说:“我也认为你值得批评,所以批评你。”耕柱子恍然大悟。 【专项练习】

一、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徐伯珍字文楚,东阳太末人也。伯珍少孤贫,学书无纸,常以竹箭、箬叶、甘蕉及地上学书。山水暴出,漂溺宅舍,村邻皆奔走;伯珍累床而坐,诵书不辍。积十年,究寻经史,游学者多依之。太守琅琊王昙生、吴郡张淹①并加礼辟②,伯珍应召便退,如此者凡十二焉。吴郡顾欢擿出《尚书》滞义,伯珍训答,甚有条理,儒者宗之。

宅南九里有高山,班固谓之九岩山,后汉龙丘苌③隐处也。二年,伯珍移居之。门前生梓树,一年便合抱。家甚贫窭④兄弟四人皆白首相对时人呼为四皓。建武四年,卒,年八十四。受业生凡千余人。

(选自《南史》卷七十六,有删节)

(注释)①琅琊王昙生、吴郡张淹:与下文的“吴郡顾欢”都是地名人名。②辟:征召(为官)。③龙丘苌:人名。④窭:贫穷。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伯珍少孤贫/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B. 究寻经史/尔辈不能究物理

C. 如此者凡十二焉/凡河中失石

D. 伯珍移居之/君子之行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家 甚 贫 窭 兄 弟 四 人 皆 白 首 相 对 时 人 呼 为 四 皓。

(3)这篇短文给了你哪些人生启示?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答案】 (1)B

(2)家 甚 贫 窭/ 兄 弟 四 人 /皆 白 首 相 对/ 时 人 呼 为 四 皓。

(3)示例:不为名利等外物所惑,坚持自己的选择;只有勤奋刻苦、持之以恒,才能有所成就;人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学识修养,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社会的认可。

【解析】【分析】(1)A.前者“丧父”;后者“我”。B.都是“探究”之意。C.前者“总,共”;后者“凡是”。D.前者代词“这里”;后者助词“的”。故选B。

(2)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家甚贫窭/兄弟四人/皆白首相对/时人呼为四皓。译为:家境很是贫乏,兄弟四人,都白首相对,时人称之为“四皓”。此题要注意把相关的几个意思之间划开。

(3)要答好此题,首先要整篇阅读文言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并要注意议论抒情的语句,充分把握内容,然后归纳出原文的中心,看看原文到底要表明一个什么主要观点。如可分析“山水暴出,漂溺宅舍,村邻皆奔走;伯珍累床而坐,诵书不辍”“积十年,究寻经史,游学者多依之”等句,从不为名利等外物所惑,勤奋刻苦地读书,不断提高自身的学识修养,等角度作答。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注意对一词多义的理解,要对选项逐项进行理解辨析。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语句的断句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结合句意进行断句。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主题赏析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领悟文章的内涵。

【附参考译文】

徐伯珍,字文楚,东阳太末人。徐伯珍早年丧父,家境贫困,没有纸写字,经常在竹叶及地上写字练字。山洪暴发,淹没了房屋,村裹邻居都急忙逃走,徐伯珍却把床叠架起来,留在上面,读书不止。经过十年,对经籍子史都很有研究,所以游学的人大多依从于他。太守琅邪王萧昙生、吴郡人张淹都曾礼聘他,徐伯珍应召后便立即退归,这样做共有十二次。吴郡人顾欢挑剔出《尚书》中含义不通的地方,徐伯珍训释回答得很有条理,因此儒学之士对他极为宗仰。

他家南边九里有座高山,班固称之为九岩山,足后汉龙丘苌隐居的地方。二年后,徐伯珍移居逭里。他家门前长着一棵梓树,一年便长得很粗壮,须两人合抱。家境很是贫乏,兄弟四人,都白首相对,时人称之为“四皓”。建武四年,徐伯珍去世,享年八十四岁。接受他教诲的人共有一千余人。

二、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小题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巩性孝友… …少与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神宗尝问:“安石何如人?”对曰:“安石文学行义① , 不减扬雄,以吝故不及。”帝曰:“安石轻富贵,何吝也?”曰:“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帝然之。(有删改)

(注释)①行义:行为道义。 (1)解释下列划线词

①少与王安石游________

②以吝故不及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3)曾巩认为王安石的优点有文章学问高超、行为道义杰出、________等,而缺点在于________。(用自己的语言表述)

(4)选文内容体现曾巩的为人特点是( )

A. 嫉恶如仇

B. 左右逢源

C. 春风化雨

D. 客观理性

【答案】 (1)年轻;比得上

(2)王安石为人怎样?

(3)敢于有所作为;不愿改正自己的过错

(4)D

【解析】(1)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近几年考试有加大难度的趋势,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此题多古今异义,所以一定不要以今释古。如“少”不是少年的意思,这里解释为年轻。

(2)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何如(怎么样)”等词语,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3)这是考查文言文文意的理解能力,和翻译及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概括能力。王安石的优点有文章学问高超、行为道义杰出,敢于有所作为;而缺点在于不愿改正自己的过错。

(4)分析曾巩的为人,他对王安石的评价“安石文学行义,不减扬雄”“ 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可看出曾巩能一分为二地、客观地评价与自己看法不同的人。故选D。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橄榄

时珍曰:橄榄名义未详。此果虽熟,其色亦青,故俗呼青果。其有色黄者不堪,病物也。王祯云:其味苦涩,久之方回甘味。王元之作诗,比之忠言逆耳,世乱乃思之,故人名为谏果。

时珍曰:《名医录》云,吴江王顺福家人,食鳜鱼被棘,横在胸中,不上不下,痛声动邻里,半月余几死。忽遇渔人张九,令取橄榄为食。时无此果,以核研米,急流水调服,骨遂下而愈。今人煮河豚、团鱼,皆用橄榄,乃知橄榄能治一切鱼、鳖之毒也。

(节选自李时珍《本草纲目·果部》)

(1)用“/”为文中画线句划分朗读节奏。(划两处)

故 人 名 为 谏 果。

(2)用自己的话说说橄榄为什么又叫做“青果”。

(3)文中引用《名医录》里的事例,是为了说明什么?

【答案】 (1)故/人/名为谏果。

(2)橄榄即使熟了,颜色仍然是青色的,所以又叫青果。

(3)橄榄能之一切鱼、鳖之毒。

【解析】【分析】 (1)根据句意划分朗读节奏。这句话的大意是:所以,人们给它命名叫青果。故可知其停顿为:故/人/名为谏果。

(2)在初步理解文意的基础上从文中找出橄榄叫做“青果”原因的句子并翻译成现代语言即可。这句话是:此果虽熟,其色亦青,故俗呼青果。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 橄榄即使熟了,颜色仍然是青色的,所以又叫青果。

(3)结合此段的关键句和引用的内容分析,文中引用的是渔人张九用橄榄治愈鳜鱼被棘的事例,该事例说明了橄榄的作用:橄榄能治一切鱼、鳖之毒。

故答案为:⑴ 故/人/名为谏果。

⑵ 橄榄即使熟了,颜色仍然是青色的,所以又叫青果。

⑶ 橄榄能之一切鱼、鳖之毒。

【点评】⑴此题考查文言句子的停顿。在文言文中句子的停顿大概有句首发语词、关联词语后面要有停顿;根据语言顺序来处理停顿,即主谓之间应停顿,动宾之间应停顿;利用对文意的理解来确定停顿等几种常用的技巧。

⑵此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在初步理解文意的基础上从文中筛选出有关的句子并翻译成现代语言即可。

⑶本题考查分析引用材料作用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理解引用的内容,然后再结合全文的说明对象和特征分析引用这一材料的作用。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王右军①年减②十岁时,大将军③甚爱之,恒置帐中眠。大将军尝先出,右军犹未起。须臾,钱凤④入,屏人论事,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之谋。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阳吐污头面被褥 , 诈孰⑤眠。敦论事造半,方忆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不得不除之!”及开帐,乃见吐唾从⑥横,信其实孰眠,于是得全。

(选自《世说新语》,有删减)

【注】①王右军:王羲之。②减:不足。③大将军:王敦。④钱凤:人名,字世仪。⑤孰:熟。⑥从:纵。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屏人论事/敛声屏息

B. 大将军甚爱之/可爱者甚蕃

C. 信其实孰眠/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D. 大将军尝先出/浅尝辄止

(2)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阳吐污头面被褥

(3)结合文意,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大将军和钱凤为什么“大惊”?从中看出王右军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答案】 (1)B

(2)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阳吐污头面被褥

(3)大将军与钱凤商议叛逆的事情,忘记了王右军在帐中睡觉,担心他们商量的计谋被右军听到了,为此感到大惊。机智(聪明)、沉着(冷静、镇定)。

【解析】【分析】(1)A项,屏:通“摒”,让手下退出,退避/抑止。B项,都是“很,非常”的意思。C项,相信/诚信。D项,曾经/尝试。故选B。

(2)根据句意:王右军醒后,听到了他们密谋的事情以后,知道自己必定没有活下去的道理,就用手指头抠出口水,弄脏了头脸和被褥。故句子划分为: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阳吐污头面被褥。

(3)第一问,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钱凤入,屏人论事,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之谋。”“敦论事造半,方忆右军未起”他们发现王羲之睡在帐子里,怕王羲之听到两人的阴谋,泄露出去对他们不利,才大惊的。第二问,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中人物形象的能力。先了解文章内容;再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如人物描写方法,作者对人(事)物的评价,文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等;最后结合文中重点段落和句子答题即可。从“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佯吐污头面被褥,诈孰眠”可看出王右军的聪明机智和沉着冷静。

故答案为:⑴B

⑵ 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阳吐污头面被褥

⑶ 大将军与钱凤商议叛逆的事情,忘记了王右军在帐中睡觉,担心他们商量的计谋被右军听到了,为此感到大惊。机智(聪明)、沉着(冷静、镇定)。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词语的理解和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注意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结合具体的句意,运用掌握的知识进行理解词义。注意文言词语的一些特殊用法:如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和通假字。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语句的断句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理解句子的意思,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进行断句。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注意结合文中对人物描写的语句和相关事件的进行分析。

【附参考译文】

王右军(王羲之)还不到十岁时,大将军(王敦)很喜欢他,常常让他在自己的帐里睡觉。大将军曾经先从帐里出来,右军还没起来。一会儿钱凤来了,两人摒退其他人讨论大事,都忘了右军还在帐里,便一起密谋叛乱的细节。王右军醒后,听到了他们密谋的事情以后,知道自己必定没有活下去的道理,就用手指头抠出口水,弄脏了头脸和被褥,装作自己还在熟睡。王敦事情商量到一半,才想到王右军还没起床,两人彼此大惊失色,说道:“不得不杀掉他。”等到他们打开帐子,发现右军嘴边还有口水,就相信他还在熟睡,于是右军的性命得以保全。

五、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 文最能概括作者情怀的一个字是:________

(2)各项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上下一白/余一小舟

B. 湖中人鸟声俱绝/四时俱备

C.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余舟一芥

D. 是金陵人/是日更定矣

(3)作者写景采用了怎样的顺序突显西湖雪妆之神韵?

(4)“大雪三日,湖中人乌声俱绝”一句在文中有何作用?

(5)作者为何要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结束全文?

【答案】 (1)痴

(2)B

(3)釆用了从整体到局部的描写顺序;整体描写部分采用由上到下的顺序;局部描写部分采用了由大到小,由远到近的顺序。

(4)围绕“写出雪后路无行人,天无飞鸟,万籁俱寂,天地苍茫的意境;为下文·独往湖心亭看雪‘做铺垫“回答即可。

(5)围绕“画龙点睛,意味深长;对作者独往湖心亭看雪的感叹;侧面烘托了作者清高孤傲的性格及超凡脱俗的志趣”回答即可。

【解析】(1)“痴”,痴迷,表达作者钟情山水,淡泊孤寂的独特个性。这个词最能概括作者的情怀。

(2)A全/数词;B全、都;C欣赏、领悟/连词,和;D判断动词/代词,这。 (3)结合文章内容分析,“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是从整体描写西湖的景色,“ 湖上影子,惟长堤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是从局部描写西湖景色,整体部分,先写“天和云”,再写“山和水”属于从上到下的顺序,局部部分先写“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 ”是大、远处的角度写的,而“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 ”是从小、近处的角度写的。据此答题即可。

(4)内容方面,这句话营造了写出雪后路无行人,天无飞鸟,万籁俱寂,天地苍茫的意境,结构方面,总领全文,并为下文独往湖心亭看雪做铺垫。

(5) 从内容方面来看,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是用舟子的话说明作者清高孤傲的性格及超凡脱俗的志趣 ,也是作者在大雪三日后独往湖心亭看雪的原因,起到总结上文,点明主旨的作用。

六、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拾椹供亲

蔡顺少年孤,事母孝。岁荒① , 粮食不足,顺日拾桑椹② , 以异器③盛之。赤眉贼见而问之。顺曰:“黑者味甘以供母赤者味酸以自食。”贼悯其孝,以白米牛蹄赠之。

【注】①岁荒:年成不好。②桑椹:成熟时黑紫色或黑色,味甜,可食。③异器:不同的碗。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顺日拾桑椹/日中不至

B. 以白米牛蹄赠之/临别赠言

C. 贼悯其孝/悲天悯人

D. 粮食不足/足智多谋

(2)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黑 者 味 甘 以 供 母 赤 者 味 酸 以 自 食

(3)你认为蔡顺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举出两个这样的例子。

【答案】 (1)A

(2)黑 者 味 甘/ 以 供 母 / 赤 者 味 酸 / 以 自 食

(3)孝顺的人。如:汉时黄香温席、三国陆绩怀橘孝母、宋代寿昌弃官寻母、汉文帝亲尝汤药、春秋曾参啮指痛心。 【解析】(1)A项,每天;B项,都解释为:赠送;C项,都解释为:怜惜;D项,都解释为:多。故选A。

(2)根据本句的意思“黑色的桑椹味道甜,是给母亲吃的;红色的桑椹味道酸,是给自己吃的。”;还可以根据虚词“以”及对称的句式来断句。

(3) “顺日拾桑椹,以异器盛之”“黑者味甘,以供母;赤者味酸,以自食”可见他的孝顺;“贼悯其孝”侧面表现他的孝心。分析人物品质后再举例,注意格式“朝代+人物+事件”,做到语言简洁。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语句的断句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理解句意,结合句意进行断句。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结合文章中对人物的描写和事件进行分析。

【附参考译文】

蔡顺自幼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年成不好,粮食不够的时候,他就每天出门摘拾桑椹,用不同的器皿盛桑椹。农民起义军看见便问其原因,蔡顺说到:“黑色的桑椹味道甜,是给母亲吃的;红色的桑椹味道酸,是给自己吃的。”农民起义军怜悯他的孝心,把白米和牛蹄送给了他。

-

部编版小升初文言文阅读衔接讲义(一)(有答案解析)

本文发布于:2023-12-12 10:35:2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234852924398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部编版小升初文言文阅读衔接讲义(一)(有答案解析).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部编版小升初文言文阅读衔接讲义(一)(有答案解析).pdf

上一篇:涿州的历史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理解   注意   柱子   句子   词语   文言   结合   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