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华山寺庙建筑毁损调查及成因分析

更新时间:2023-12-12 05:09:41 阅读: 评论:0

2023年12月12日发(作者:锦旗送医生)

-

九华山寺庙建筑毁损调查及成因分析

建筑文化·传承

2021年9月第18卷总第402期九华山寺庙建筑毁损调查及成因分析徐成林(池州学院地理与规划学院,安徽池州 247100)摘要:九华山为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地处皖江南岸池州市境内。九华山寺庙林立,其寺庙建筑多建于明清时期和民国时期。寺庙民居混杂,僧侣、居士居住其中,形成了独特人文景观。皖南的气象条件及人文环境对寺庙建筑的保护形成了一定威胁。本文通过对九华山51座古寺庙建筑的实地调查,分析墙体、木构架、屋面、细部装饰、地面五个方面的损坏情况,提出寺庙建筑的保护对策。关键词:九华山;损毁;成因分析;保护对策[中图分类号]TU-8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892/.2021.25.30Investigation and Cau Analysis on the Destruction of Temple Buildings on Mount JiuhuaXu Chenglin(School of Geography and Planning, Chizhou University, Chizhou Anhui 247100, China)Abstract: As one of the four famous Buddhist Mountains, Jiuhua Mountain has  many temples. It is located in Chizhou on the South Bank of the Yangtze River. Most of the temple buildings were built during the Ming, Qing and Republic periods. The unique human landscape is formed due to the  mixture of folk hous and temples where  monks and laymen live. The protection of the temple buildings is threatened due to the unique climatic conditions and culture environment. Through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of 51 ancient temple buildings in Jiuhua Mountain, the damages of wall, wooden frame, roof, detail decoration and ground are analyzed, and the protection countermeasures of temple buildings are put  words: Jiuhua Mountain; destruction; cau analysis; protection countermeasure九华山是我国著名的四大佛山之一。从整体布局上,九华山可视为一顶天立地的仙人,以天台为首,东为背,西为面,化城为腹,五溪为足;在局部布局上,依托山势,打破了我国寺庙建筑轴线对称的传统手法,从散乱中求和谐。九华山山中寺庙众多,各庙宇依山势进行大胆而精心的安排,使之具有外形为白墙灰瓦似山居民舍,而内部结寺庙民居混杂,僧侣、居士居住其构却复杂多变的特点[1]。中,形成了庙宅合一的建筑,且其外形并无明显的寺庙特寺庙兼具住宅使用功能,但这也令建筑多有毁损。征[2]。座(见表1)。调查时间为2019年11月。九华山寺庙建筑多采用砖木结构。通过对研究对象的分析,课题组从墙体、木构架、屋面、细部装饰、地面五个方面进行调查分析,调查统计共五大类18项,并按照毁损程度确定为严重、轻微和正常三个等级,构建建筑毁损评价表(见表2)。2.调查结果通过对51座寺庙的调查分析可以发现,各寺庙建筑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坏。2.1墙体古寺庙的外部墙体由于常年风吹雨淋,出现较多墙面脱落、侵蚀、墙角缺损、墙面裂缝等情况。对所调查的51座古寺庙进行统计分析可以看出,古寺庙损毁在墙体方面主要表现为墙面侵蚀和墙面脱落,共有47座古寺庙发生墙面侵蚀损毁(见表3)。1研究对象及受损评级标准九华山现存古寺庙82座,其中有9座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寺庙,30座被列为省重点保护寺庙。为了分析寺庙建筑的毁损情况,课题组实地调查了51座古寺庙的现状,其中包括国家级重点寺庙9座,省级重点寺庙25座,普通寺庙17座;明朝建筑1座,清朝建筑23座,民国时期建筑27表1 调查对象一览表建设时间明朝清朝调查对象大厦庵化城寺、肉身殿、百岁宫、祗园寺、甘露寺、天台寺、旃檀林、龙池庵、天池庵、立庵、通慧庵、长生庵、龙庵、回香阁、华严洞、复兴庵、翠云庵、观音峰、拜经台、百岁宫下院、菩提阁、净土庵、观自茅蓬数量/座123慧居寺、上禅堂、二圣殿、华天寺、聚龙寺、小天台、潮音精舍、普渡寺、胜鬘精舍、香山茅蓬、莲宗精舍、海会寺、慈佛民国时期精舍、九华莲社、永兴茅蓬、法华寺、华严海会寺、寂光精舍、大金刚寺、小金刚寺、普济庵、静修茅蓬、大愿茅蓬、光明茅蓬、大慈庵、观音峰下院、心愿茅蓬27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项目“九华山佛教寺庙建筑调查及毁损评估研究”(SK2017A0637)。作者简介:徐成林(1982-),男,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不动产估价、古建筑保护。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sm and Architecture147表2 损毁等级划分表损毁等级墙体木构架屋面细部装饰地面Ⅰ级(严重) Ⅱ级(轻微) 建筑文化·传承

2021年9月第18卷总第402期Ⅲ级(正常 )墙面大面积脱落,侵蚀严重,墙角大部分墙面小面积脱落,侵蚀轻微,墙角小部分墙面轻微脱落,无侵蚀现象,墙角无缺损,缺损,墙面裂缝宽缺损,墙面裂缝较窄墙面无裂缝受损严重,建筑主体已经受到损坏。如木轻微受损,局部建筑细节有瑕疵。如墙面寺庙保存良好,无损毁,日常养护精细结构腐朽严重,墙体严重剥落等受人为因素画花,枋子缺失等屋面修补面积超过30  %,屋面渗漏严重,屋面修补面积大于1  %,不超过30  %,屋屋面修补面积低于1  %,屋面未破损,无屋面局部或整体坍塌面轻微渗漏,不形成滴降渗漏飞檐损毁严重,门窗受损严重,油漆大面飞檐轻微受损,门窗发生损坏,油漆小面飞檐维护良好,门窗保养完好,油漆无脱积脱落,木雕严重破坏积脱落,木雕受到破坏落,木雕完整地面磨损严重,雨水侵蚀明显,地基沉降地面磨损轻微,出现雨水侵蚀,地基轻微地面养护好,无雨水侵蚀,地基无沉降,明显,微生物滋生严重沉降,微生物轻微滋生无微生物滋生表3 墙体受损统计表        单位:座损害类型墙面脱落墙面侵蚀墙角缺损墙面裂缝Ⅰ 级数量3434Ⅱ 级数量31053Ⅲ 级数量53385表4 木构架受损统计表           单位:座损害类型木柱柱根糟朽柱身劈裂木板腐朽行架折断檩条、枋子弯垂缺失Ⅰ 级数量21211Ⅱ 级数量38935Ⅲ 级数量109131210表5 屋面受损统计表        单位:座损害类型屋面渗漏屋面坍塌Ⅰ 级数量00Ⅱ 级数量30Ⅲ 级数量90表6 古寺庙建筑细部装饰损毁统计表        单位:座损害类型飞檐门窗木雕油漆Ⅰ 级数量4502Ⅱ 级数量71520Ⅲ 级数量102139故保护较完善。由表5可知,古寺庙建筑的屋面损毁主要是屋面渗漏,有12座古寺庙出现渗漏的情况。2.4细部装饰古寺庙外墙装饰、窗户采用油漆粉刷,由于常年暴露在外,经受风吹日晒、雨雪侵蚀,细部装饰多有破损、剥落、残缺等损毁现象。由表6可以看出,古寺庙建筑损毁在细部装饰方面主要表现为门窗受损、飞檐破损,分别为41座和21座古寺庙。2.5地面九华山上的古寺庙的地面损毁主要有雨水侵蚀、地基沉降、微生物侵蚀及正常磨损,主要原因是九华山上大部分寺庙分布在海拔较高的地区,常年风力较强,降雨较多,并且游客众多,因此古寺庙建筑的地面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毁。从表7可以看出,地面损毁的主要表现形式为正常磨损和雨水侵蚀,分别为35座和50座古寺庙,受损寺庙较多。3.古寺庙受损原因分析通过对调研样本的仔细分析,造成九华山寺庙建筑受损的因素主要有人为因素和不可抗力因素两种。人为因素主要包括游客、居民等,不可抗力因素则主要包括气候、地质、空气湿度等。3.1人为因素对九华山古建筑造成损害的人为因素,包括游客造成的损坏、居民正常使用造成的损坏,以及火灾损害。3.1.1游客造成的损坏九华山作为我国四大佛教文化圣地,很多佛文化的信仰者前来礼佛,每天游客量十分可观,游客众多对建筑造成了一定伤害。九华山年游客接待量破千万,游客的踩踏对建筑造成了一定的损害,在寺院门槛上表现得尤为明显,部分寺庙的门槛是木制的,在受到一定雨水的侵蚀后受到踩踏,受损程度加深。此外,少许游客在进入景区后,会在偏僻的建筑上刻画,导致不少建筑物受损。3.1.2居民正常使用造成的损坏相较于游客,居民对建筑物的损伤较小但是更加持久。工作人员虽然维持景区的正常秩序,但由于经常在古寺庙建筑中走动,而居住在寺庙中的僧侣,因为衣食住行表7 古寺庙建筑地面损毁统计分析表        单位:座损害类型正常磨损雨水侵蚀地基沉降Ⅰ 级数量532Ⅱ 级数量11105Ⅲ 级数量1937102.2木构架木构架是古寺庙建筑的主要构成部分,木构架的损坏主要包括木柱柱根糟朽,柱身劈裂、腐朽、被折断,枋子弯垂缺失等(见表4)。由统计表分析可知,九华山上古寺庙建筑大多保存完好,木板腐朽是古寺庙建筑在木构架损毁方面的主要情况,共有24座古寺庙木板发生腐朽情况。大多数寺庙的木结构存在有轻微受损。2.3屋面九华山寺庙屋面多采用悬山顶或硬山顶形式,其上覆黏土瓦易碎,屋面损毁情况以渗漏盖本地烧制黏土瓦[3]。较多。由于九华山历代香火旺盛,其间维修更换较频繁,148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rved.建筑文化·传承

2021年9月第18卷总第402期及相关的宗教活动都在寺庙中,对寺庙所造成的磨损也是最大的。3.1.3火灾损害九华山古寺庙均为木质结构,这也导致建筑本身易受据《九华山志》记载,九华山部分寺庙在到火灾的影响[4]。历史上经历过大大小小的火灾,有记载的共计七十余起。崇圣寺、净居寺等寺庙因火灾受损,情况较为严重,现已荒废,而莲花寺等曾受到火灾摧残,虽然后被修缮,但很多历史遗留下来的建筑已被焚毁[5]。3.2不可抗力因素相比于人为因素,不可抗力因素更加复杂,范围也更加广泛,主要包括气候、地质地貌、植被等。3.2.1气候根据青阳气象站、水文站和九华山气象处1956—2008 年记载的气候水文数据统计分析,九华山处在我国东部季风区,属于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受海拔高度和地形地势的影响阴、凉、湿、昼夜温差大,并具备夏季一天经历阴、晴、雨、雾、冰雹等多变的小区气候的特点。(1)风力据调查,九华山上平均风速1.7  m/s,上半年以西南风为主,下半年以东北风为主,五月份风速最高达到了17  m/s,时间持续约19.4天,历史上最大的风速曾达到30.8  m/s。风速快,强度大,所以风力是古寺庙建筑损毁的一大主要原因。(2)降水九华山地处皖南,属于安徽省降水量及降雨次数最多的地区之一,据1956—2008年的降水记录统计,九华山年平均降水量为2 094.3  mm,年降水量最大为3 158.8  mm,最少为1 278.6  mm。九华山降水量随海拔高度变化而变化,海拔越高,降水量越大。其中,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比例随海拔高度增加而增加,其他三个季节则随着海因此,降雨对古寺庙建筑的侵蚀,也拔高度增加而减小[6]。是古寺庙受损的主要原因之一。(3)空气湿度据青阳气象局统计,九华山空气湿度平均值为76 %,在海拔600  m到850  m处湿度较大,平均值为82.5 %。空气湿度对古建筑的保存产生较大的影响,如清朝康熙年间建造的甘露寺,1949年后多次对其进行重修,主要原因就是空气湿度较大,侵蚀了外墙的漆粉。(4)雪九华山自山脚至山顶,高度差近1 000  m,由于存在较大的高度差,因此每逢降雪季节,山上降雪比山下早,且山上降雪量远大于山下。据记载,1957年农历九月初三,位于海拔1 000  m以上的天台开始降雪,而山脚下在一个月后才开始降雪。海拔较高的寺庙,如百岁宫等寺庙,受雪季侵蚀的时间较长,因此受侵蚀程度也较为严重。(5)冰雹相比于以上几种需要长年累月才能对建筑物造成的损害,冰雹带来的影响更加直观明显。据记载,九华山每年都有冰雹出现,一般时间为3—8月,其中8月出现冰雹的次数最多,而降冰雹时,常伴有大风、雷雨,虽然时间较短,但是对古寺庙所造成的可见伤害远大于上述几种情况。3.2.2地质地貌九华山位于扬子准地台的下扬子台坳中部,南北有两条深断裂通过,区内褶皱和断裂构造十分复杂,岩浆活动频繁,九华山体是由燕山晚期花岗岩组成的强烈断隆带。正是因为九华山处于地块隆起频繁地区,地块活动活跃,所以不少古建筑由于地块运动或地基沉降,墙体出现大面积裂缝,如东崖禅院、百岁宫等(已进行修葺)。3.2.3植被九华山处于中纬度亚热带地区,地带性植被主要为常绿阔叶林,由于九华山复杂的地形地貌及海拔高度,因此中高海拔天然植被保存较为完好,由于中高海拔的植被高度较高,一方面遮挡了阳光,阻挡了地面空气流动,导致山间湿度较大,古寺庙易受侵蚀。另一方面植被落叶落在建筑屋顶,由于清理不便,长时间堆积腐烂,对古寺庙本身造成一定的侵蚀。据统计,九华山上的古寺庙平均12~15年更换一次瓦片,并且多半是因为屋顶堆积落叶导致的微生物滋生。综上所述,九华山上古寺庙的受损,一方面是由于降雨、风干对古寺庙的墙体、油漆、屋面等造成破坏;另一方面是由于大量的游客及火灾意外,因此,重视古寺庙的日常养护,合理规划发展旅游产业,调和旅游业发展与古寺庙保护是古寺庙保护工作中必须要考虑的问题。4古寺庙保护建议4.1完善九华山风景区总体规划1979年九华山正式对外开放后,风景区管理部门贯彻执行“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方针,认真落实党的宗教政策,修缮寺庙庵堂,完善基础设施服务,大力发展旅游经济,风景区旅游产业迅猛发展。但同时,随着旅游经济的不断发展,游客量的不断增加,九华街区的城镇化日益突出,人口增加、环境容量呈现饱和状态等变化使风景区可持续发展问题和矛盾随之显现,坐落于风景区中的众多古寺庙建筑也不断遭到破坏。因此,九华山管理机构应合理规划,旅游经济发展与寺庙保护工作并重,注重对古寺庙建筑的保护。4.2加大对古寺庙建筑保护的宣传力度九华山年游客量巨大,并且逐年增长,即使在旅游淡季,每天的游客量依旧十分可观,巨大的游客量也对古寺庙建筑的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池州市政府及九华山风景区管理机构应加大对古寺庙保护的宣传力度,加强人们对古寺庙建筑的保护意识,引导游客正确参观游览,使游客加入保护古寺庙建筑的队伍中,以期更好地保护古寺庙建筑,减少对古寺庙建筑的破坏4.3加强对古寺庙建筑的保护力度九华山风景区管理机构及九华山佛教协会应该加强对古寺庙的保护力度,尤其是在旅游淡季加强对古寺庙的保护,定期检查,发现破损及时修复,避免破损处继续扩大,时刻储备保护和修复古寺庙需要的各种材料和设备,以备不时之需。这样才能够在旅游旺季,将古寺庙可能受到的损害降到最低,更好地保护古寺庙建筑。(下转第165页)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rved.149建筑文化·传承

2021年9月第18卷总第402期关系的传递,融入成都这个最国际化、最富创意的跨文化交流空间大都市的闲适、包容的人文精神里,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的生命共同体。[致谢:感谢参与《熊猫之都总体规划及概念性城市设计》联合体各团队的支持及知识贡献,包括成都市风景园林设计院、北京中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研究中心、中规院风景分院、山地(北京)商业管理有限公司。]参考文献[1] 四川省林业厅.四川的大熊猫:四川省第四次大熊猫调查报告[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2] 李俊清.大熊猫栖息地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3] 李承彪.大熊猫主食竹研究[M].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1997.[4] 张和民.圈养大熊猫野化培训与放归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5] 郑宇.都江堰市旅游生态足迹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8.[6] 洪贺.我国野生动物产权法律制度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6.[7] 刘丹娟.基于GPRS的濒危植物生态环境因子动态监测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3.[8] 焦杏春.陕西省大熊猫栖息地及周边地区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D].西北大学,2002.(上接第149页)4.4培育相关专业知识的人才注重加强对古寺庙建筑保护相关专业人员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进而扩大专业人员的数量,从而加强古寺庙建筑保护队伍建设,注重专业人员的培训,做好木、瓦、油漆、彩画、糊、扎等传统工艺的传承工作,为古寺庙建筑维修提供有效服务。4.5重视防火工作,加强消防管理九华山古寺庙均为木结构建筑,以往火灾损失严重。因此,管理处应该注重防火工作,加强防火意识及相关宣传,在各寺庙设置防火设施,并对僧人进行使用防火设施的培训。同时,定期开展消防安全大检查,进行消防安全演练和专业知识培训,减少火灾对古寺庙建筑造成的损毁。4.6落实保护维修专项资金专款专用九华山受海拔高度、地形地势影响,气候情况复杂,暴雨、雷电、大风等各种气候灾害较多,而灾害之后及时对古寺庙建筑受损部分进行修复是必不可少的工作。因此,地方政府和九华山管理机构应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利用好古寺庙建筑保护资金,将古寺庙建筑保护、维护所需资金列入专项费用,而古寺庙建筑的保护维修经费也应及时到位。和赖以生存发展的链条。同时,九华山古寺庙的存在是吸引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的基础,人们只有通过古寺庙才能感受到佛教文化的深刻内涵。只有更好地保护它们,才能记录历史,展示文化。古寺庙建筑的存在也向我们展示了古代建筑的工艺从建筑结构、布局、材料、施工工艺、艺术和美学形态[7],装饰等方面,全方位展示了几千年来无数工匠在长期建筑实践过程中产生的建筑结晶,对于现代建筑技术、建筑美学、环保建筑的发展有着莫大的启迪作用。参考文献[1] 张跃西.发掘利用社会文化丰富九华山人文景观[J].旅游学刊,1990(02):35-37.[2] 张振山.九华山建筑初探[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79(04):23-31.[3] 牛婷婷,谢丹.九华山佛教寺院建筑特征初探[J].华中建筑,2021,39(01):123-127.[4] 何翔彬.九华山木结构古建筑病害防治探析[J].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13(04):60-63.[5] 陈劲松.古建筑消防安全问题及对策:以九华山风景区寺庙为例[J].安徽建筑,2017,24(03):227-228,235.[6] 杨世伟.安徽省九华山风景区泥石流灾害发育特征浅析[J].城市地质,2019,14(01):79-83.[7] 余维君.地域文化融合下的九华山寺庙建筑装饰艺术研究[J].山西建筑,2021,47(02):1-3.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5结语九华山上的古寺庙不仅仅是建筑,更是佛教文化的载体。通过这些古寺庙建筑,我们可以了解丰富的佛教文化内涵。在一定意义上,它们是九华山地区历史记忆的符号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rved.165

-

九华山寺庙建筑毁损调查及成因分析

本文发布于:2023-12-12 05:09:4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232898111897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九华山寺庙建筑毁损调查及成因分析.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九华山寺庙建筑毁损调查及成因分析.pdf

上一篇:家乡文化寻访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寺庙   建筑   九华山   保护   侵蚀   研究   损毁   受损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