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2日发(作者:篮球队长)
家乡文化大寻访
光山——豫南名城
光山,一个坐落在豫南的小城,被称为“豫南温州”。这座小城虽然名不见经传,但却有着千年的历史,岁月的沉淀让它更加充满韵味。
身为一名光山人,我为此而感到无比的自豪,因为它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是我的故乡。
光山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北临淮河,南依大别山,为鄂豫皖三省交界地带,是国家著名的苏区县和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光山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属亚热带季风型湿润、半湿润气候,青山、绿水、名胜相互映衬,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交相辉映,素有“北国江南”、“鱼米之乡”的美称。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司马光的出生地,原全国政协主席邓颖超的故乡。
历史上在光山县城西北八十里,一名浮光册,又名浮弋山,即弋阳山也,《水经注》淮水东迳浮光山北,亦曰佛光山或扶光山,即弋山也,《太平寰宇记》“册俯映长淮,每有光耀,因名光山。”光山历史悠久。周为弦子封国,故称“弦”;春秋为弦国地,
战国属楚;秦代辖于九江郡;西汉置西阳县;南朝宋元嘉二十五年(448)置光城县,同年并置乐安县;隋开皇三年(583)光城县并入乐安县。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析置光山县。此后一直是豫南的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重地,有文字可考的历史4000余年。因有浮光山,“每有光耀”故名,在光山历史上留下了了许多的名人古迹。
一、名人轶事
司马光砸缸:司马光出生于宋真宗天禧三年(公元1019年11月17日),当时,他的父亲司马池正担任光州光山县令,于是便给他取名 “光”。司马光家世代官宦,其父司马池后来官至兵部郎中、天章阁待制,一直以清廉仁厚享有盛誉。
司马光深受其父影响,自幼便聪敏好学。据史书记载,司马光非常喜欢读《左传》,常常"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七岁时,他便能够熟练地背诵《左传》,并且能把二百多年的历史梗概讲述得清清楚楚,可见他自幼便对历史怀有十分浓厚的兴趣。此外,还有一件事使小司马光闻名满九州,这就是“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也得救了。小小的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从小就是一副小大人模样。这就是流传至今“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这件偶然的事件使司马光出了名,东京和洛阳有人把这件事画成图画,广泛流传。这个故事就发生在河南光山县现司马光宾馆(县委招待所)内,为宋代官衙遗址,内有司马光砸缸的雕像。
前几年,中央电视台协助县电视台拍摄了大型动画片《少年司马光》,以此来纪念司马光诞辰,成为小朋友们喜爱的、增长见识的的动画片。
二、历史名人
吕清,生于1915年,原名吕继才,光山县人。7岁给人放牛。1930年,参加少年先锋队、赤卫队和游击队。 胡季堂(1729—1800),字升夫,号云坡,光山人。系胡煦之幼子,7岁丧母,由长嫂甘氏抚养长大。
蔡毅中(1548-1631),明光山(今属河南)人,字宏甫,号濮阳,人称中山先生。万历进士。
晏甬,又名晏子述,1916年生,晏河人。1933年,入开封河南高中读书。1937年高中毕业后,参加河南巡回话剧三队,投入了抗日救亡运动。
赵金钟,1962年生,河南光山人。中国新文学学会、河南省文学学会、河南省当代文学研究会会员,副教授。
吴万夫,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历任多家杂志社编辑部主任、主编等职务,现供职于河南日报报业集团。
潘永堤,河南光山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第十五军团团青年干事。
蒋世鸿,1974年6月生,河南省光山县人。现为中华诗词学会、河南诗词学会等学会会员。
曹学德,字逸夫,号大别山人,河南光山人。1941 年生,济南军区联勤部原政委,少将军衔, 2001 年退休。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喻时,字中甫,号吴皋,又号海上老人,河南光山人,明嘉靖十七年进士。历任吴江县令,御史,累迁右副都御史总理漕运,总督三边协理戎政 。
曾昭文 (1883~1913),字可楼,光山县新集人。1904年,由北京练兵处考赴日本留学。先入振武学校,毕业后入日本陆地测量部学习测量。
梁家骥,教授,1918年生。河南光山人。1943年毕业于西南联大生物系,1946~1952年任清华大学生物系助教,1952~1988年任北京大学生物系讲师、副教授。
万海峰(1920.09~ ) ,汉族,河南省光山县槐店乡万河村人。1920年9月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1933年7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第28军。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7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共第十二届中央委员、十三大代表,中顾委委员(1987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第五、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曾获3级八一勋章、2级独立自由勋章、2级解放勋章。1988年9月被授予上将军衔。1998年7月被授予2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钱均(1903~),河南光山县钱家湾人,十三水的钱均来到嵩山,练就了一身朱砂掌。1926年,钱均由董必武亲自介绍,宣誓入党。一九三八年,钱钧任鲁南抗日游击队四支队二团团长。建国以后,南京军区副司令员。
三、名胜古迹
王母观风景区:王母观风景区主峰海拨433.8米,垂直落差达385米,山体坡度55°,面积28平方公里,年平均日照1990小时,年平均降雨量1205毫米,水资源丰富,无霜期226天,四季分明,气侯温和,雨量充沛,雨热同季。景区内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自然植被相当丰厚,覆盖率达到95%以上。人工培植的有茶园,板栗林,檫树林,山茶林,杉树,珍贵树种皂角树,紫檀树等都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在景区内受到了相当好的保护,景区内中仅龙潭峡内就有龙潭寺,龙潭瀑,观音掌,点将岩等景点,王母观主峰因远远高于其他山峰,所以在主峰观日台看日出分外庄观,清晨太阳从地平线升起,这时游客能体验出比太阳还高的感觉,十分奇妙。蝙蝠洞,盘龙洞,核桃林,松树林,大林,听泉轩,呲牙岭,响水潭,十八弯,檫树林等景点则环绕着罗沟村,构成了一幅天然风景画。
景区内有野生动物300多种,有狼、豹、野猪、穿山、野山羊,驴头狼,白冠长尾雉等。野生植物2000余种。植被由乔木,灌木,藤,草等组成,结构合理,层次分明,呈原始型生态风貌,生长头着金刚栎、枫香树,青桐树,皂角树,紫檀树,国檀树,马尾松,老虎刺,银杏树,野山漆,板栗树等树种,藤蔓植物比较多,葛藤,纽筋藤,金银花,山葡萄等,竹与树草杂生,名贵药材有野生黄姜,人参,灵芝,天麻,杜仲,菊梗等,还有许多罕见的野生植物待进一步研究。
“诗城乐地”净居寺风景区:净居寺风景区处“三苏”环护之中,素有“九龙捧圣,四水归池”之奇、十二景观的幽妙。亦是集豫南山水寺院、园林、碑廊于一体的名胜风景区,它历史悠久,名僧辈出,高僧慧思、智觊名冠禅宗,史称二圣;苏东坡、陈季常、黄庭坚咸会于此,颂为三贤。曾有儒(苏东坡)、佛(释僧印师)、道(鲁直真人黄庭坚)三教合流迭兴的局面。
寺前现有5株古柏,排列左右,挺拔而立,世传为唐代和尚所栽。还有一棵年逾千载的银杏,树高7丈余,干粗3、4人围,冠枝遮盖面约1亩,树上寄生一檀一柏,人称“同根三异树”。寺前方有一“白莲池”,池内碧波荡漾,植莲花,素有“四水瑶池”之说。宋真宗题名“敕赐梵天寺”石刻5个大字匾额,现仍嵌在门头上。寺内大雄宝殿,系明代建筑。寺中尚存有明万历“皇帝敕粉”碑、清康熙“钦赐大苏山梵天寺重建记碑”等历史名人、学者游净居寺所题诗赋碑刻30余块,其中尤为珍贵的是“宋苏轼游净居寺诗并叙”碑。
净居寺不仅有雄伟壮观的庙宇,还有典雅而富有传奇色彩的古文化,环境幽美,尚保存清代花园近6600平方米,旅游资源相当丰富,净居寺生态旅游开发区景点很多,除上述景点外,还有苏东坡读书堂、苏山夜雨等20余处。记载于县志的有“大苏山”、“紫云塔”、“翠烛峰”、“白莲池”、“东坡读书堂”、“功德井”等十二处,至今依然存在的“西山远映”、“二门观天”、“仙人洞”、“钓鱼台”、“油盐罐”等十二处,还有最近形成的“碧海流光”,“绿浪白骛”、“翠带缠腰”、“甜栗哈笑”、“北洼红叶”等十余处。唐柏宝菊花等古木名卉,令人赏心悦目、惊叹不已。
净居寺虽历经战火的毁坏,但主要景点保留尚好,寺院历史悠久,景区自然景观引人入胜。山于聚区的山势地形,地表植被等诸因素的完美结合,使净居寺有着独特的豫南山乡风光,尤以山水灵秀,形若“九龙捧圣”,状如“四水归池”的大景观引人入胜,以星罗棋布,交相辉映的小景观令人赏心悦目,每年慕名而来的中外游客有二十余万人次,真是络绎不绝。
千年古刹净居寺
龙山湖风景区:龙山湖风景区位于县城西南七公里的潢河龙山处,主要是为了防洪、灌溉、城市供水、发电、旅游开发的需要而修建的一座人工湖。湖坝筑于两座山头之间,因坝头有座南龙山,坝中间有座珠山,坝北边有座北龙山,人称为“二龙戏珠”,龙山湖由此而来。龙山湖工程20世纪70年代末期动工,1988年建成,湖面宽阔平展,水面积2万余亩,最宽处有两公里,向上游延伸达九公里。风景区内由三条河流汇入(晏河、泼河、塔沙河),湖周峰峦叠翠,林木苍茫,周围集山、水、石于一体。舟船畅驶,夹岸青山相迎,几十座小岛,半岛耸然其间,龙山湖水深清澈,水质优良,是县城用水主要水源地。湖内港叉众多,点缀其间,由于沙洲平时无人来,也就成了鸟类栖息的天堂,近几年通过旅游和开发,现为河南省青虾养殖基地,“龙山青虾”味美可口,营养丰富,有独特的味美、色鲜、个大、蛋白质含量高,低脂肪等特点。
紫水塔: 紫水塔位于光山县东门外,因濒临紫水河而得名。塔始建于明代,当时由于县城东部地势低洼,河塘众多,每逢下雨,县城积水皆汇集于此,形成洪灾,于是,便有修塔压海眼,以镇住洪水的传说。清康熙三年(1664年)完工。乾隆年间塔毁,光绪年间重修至第六层。建国复原七层和塔刹。为八角七级楼阁式砖塔,通高27米。第一层辟塔门,内有塔心室和塔道,可逐层登临。二至六层均有四个对称的半圆拱形门,二真二假。每层有叠涩塔檐。塔顶为八角攒尖,上置塔刹。平面为八角形,现残存六层,是一座没建成的楼阁式文峰塔,残高约20米。紫水塔塔身高耸,仰凌碧空。既有南塔的清秀挺拔,也有北塔的庄重劲秀。它是古老的光山县的一个重要标志,人们常用“紫水弦山”来象征光山县。
紫水塔春景
永济桥:
永济桥又名万金桥。位于光山县城南25公里的泼陂河镇街北头,呈南北向横跨于泼陂河上。据《清乾隆光山县志》记载,明万历庚申年(1620年)由泼陂河境内绅士、乡耆并殷实好施者,争相捐资相助,始建成“永济桥”。后此桥在历次整修中,有众多好心行善者倾囊献款,因募捐款多,人们又称此桥为“万金桥”。 为典型的联拱石桥,全部由雕凿过的花岗条石构成,建筑结构严谨,其建筑风格具有典型的南方建筑特点。永济桥是河南省最长的古代石拱桥。南北长101米,东西宽7米,桥下由9个拱形孔联缀而成,每个拱形孔长度不一,自6至12米不等,宽度和高度由中间孔向两边递减,中间桥孔是高大的陡拱,如驼峰突起,逐渐向两边过渡为弓形孔,宛如弯月。这样的造型显示了建筑力学和美学的有机契合。它是光山劳动人民的智慧的结晶。它对于了解我国明代建筑艺术,有着重要的价值。一九八0年由光山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二000年九月,河南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永济桥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宝相寺春秋墓群:
1983年4月,光山宝相寺发掘了一座春秋早期黄君孟夫妇墓。该墓系单棺双椁土坑竖穴墓,夫妇各有一套棺椁并列铺放。黄君孟棺椁被农民挖坏,出土铜器有鼎、豆、壳、罏、盘、匜、戈、镞等14件,出土玉器有瑗、鱼、玦、虎、蚕、蛾、鸳鸯和蝉纹、兽纹、龟纹、人面纹玉饰、玛瑙串珠等54件;还有石戈、竹弓等文物。铜器铭文为“黄君孟自作行器,子子孙孙则永宝宝”。黄夫人孟姬棺椁完整,彩绘棺板色彩鲜艳,尸骨完好,经河南医学院人体解剖研究室鉴定,为40岁左右女性。出土铜器有鼎、豆、壶、罏、罐、鬲、盉、盘、匜、方座、刀、刮削器、盒等22件;出土玉器有壁、玦、环、堵、璜、虎、鱼、蚕、玛瑙、黑串珠、玉雕人头等131件;还有竹木器、麻鞋、丝织品等文物。
根据铭文和器物特征,可以断定该墓是春秋早期黄国国君孟和夫人孟姬合葬墓。大家知道,楚人灭黄在僖公十二年(即公元前648年),而这批铜器特征是春秋早期偏晚,因此,可以说,黄君孟夫妇墓的绝对年代非常接近公元前648年。黄君孟夫妇合葬墓的发现是非常重要的。这座墓的年代明确,在墓葬形制、服饰、随葬器物等方面,提供了第一手资料。特别是彩绘棺、黄夫人发型、玉雕人头、人首蛇身玉饰(即传说中的伏羲女娲神像)、竹排箫、
麻鞋、竹弓等都是考古史上第一次重要发现。国内外研究墓葬棺制、发型服饰、神话传说、古人体型、古代乐器和竹木丝织品的专家学者,将在这座墓中找到最可靠的实物资料。
墓中出土的人面玉佩
邓颖超祖居:
清咸丰年间,邓颖超祖父辈带着四个儿子居住于此,邓颖超的父亲邓廷忠排行第四,清咸丰未年人,自幼习武,臂力超群,清光绪十一年,中武进士,并点名武翰林,授任御前侍卫,后调任广西南宁镇台之职。在此期间,他认识了湖南长沙籍医生杨振德女士,两人由友情发展为恋情, 并很快结为伉俪。1904年,杨振德生一女儿,取名玉爱,学名文淑,“五四运动”后改名邓颖超。位于河南省光山县司马光中路白云巷内,是原全国政协主席、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邓颖超祖父及父亲居住的地方。祖居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座北朝南,前后两进,现存清代建筑房屋30多间,为两个独立四合院落,建筑结构严谨,格扇门窗古朴典雅,是一座典型的具有南方特点的清代建筑。现祖居内陈列有邓颖超生平事迹展室、晚清大家豪宅寝室陈列展室、练武厅堂及党和国家领导人及文艺界名流题词碑廊等景点。
王大湾会议旧址:国家级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河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位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东南30公里的砖桥镇。北离312国道37公里、沪陕高速公路32公里、京九铁路光山站20公里,西离阿深高速公路9公里。是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时,在此召开的晋冀鲁豫野战军旅以上高级干部会议,即史称“王大湾会议”的旧址。1947年秋,刘伯承任、邓小平率领我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于8月份抵达大别山地区光山县境内。此时,刘邓大军面临着诸多困难,将有全军覆灭的危险。在此万分危机时刻,刘伯承、邓小平和中原局野战军总部决定于9月27日至29日,在光山砖桥的文氏祠召开了旅以上高级干部会议。历时三天的王大湾会议的召开,极大地提高了广大指战员的思想觉悟,加强了党的领导作用。它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重大转折,对大别山根据地的确立和巩固,对实现党中央战略进攻的伟大决策,实现毛主席说的“历史的转折点”,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会议旧址为清代砖木结构建筑,现存房屋16间,分前后两进,内有回廊一周,为一天井院落。西边厢房分别陈列有邓小平、刘伯承寝室展览,二进正殿内设有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时在光山境地内的战斗历程图片及部分实物展览,每年来自全国各地游人参观,追寻刘邓大军战斗和生活的足迹及接受革命传统教育者络绎不绝,经常配合革命题材的电影、记录片的拍摄和媒体的采访,《千里跃进大别山》、《挺进中原》等影视片都有王大湾会议旧址的镜头。旧址的前方有一西湖,湖中有座小岛,是当年参加王大湾会议的旅长的居住的地方。 王大湾会议旧址
四、文化习俗
送灯,豫南民俗,光山独有---“正月十五送灯”(俗称“十五送灯”、“送亮”),反映了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两百多年流传的“后人祭奠先人”的传统习俗。这一晚,是今人与已故先人、阴阳界沟通的一晚 ;是为先人送钱送礼的一晚;是向先人汇报、先人保佑祭拜者来年心想事成的一晚。“哪怕过年不回家,也要十五坟送亮”,节日当天,送灯队伍空前,繁华熙攘商业街全部关门歇业,所有的机动车全部出动,有的全家出动,有的不远千里赶回,步行、骑车、开车,一个目标,一个时间,一个意愿,到祖宗坟山、自家祖坟前汇集——“送灯”、“送亮”。百年习俗,风雨无阻,冰雪日子照常,从未间断。烟花绽放染红天际,鞭炮燃放响彻山谷,座座祖坟亮灯如繁星点点,寓意宗族各支人财兴旺。
玩旱船,是纸糊船状的玩具,供民间取乐。主要情节是:丈夫撑船送妻子走娘家,穿过激流,绕过暗礁,一不小心,搁浅了,丈夫很着急,想了很多办法,终于脱了浅,小两口又高高兴兴的走娘家。演出的全过程中,撑船人是关键,一切情节,全由他一人的千姿百态在无声中表演出来,演得好的,有时使观众惊心动魄,有时使观众心焦如焚,有时也能使观众享受胜利的欢乐。间以锣鼓伴奏,热烈紧凑,充满生活情趣。表演过后,唱一段小调,表示欢庆胜利的喜悦。
打糍粑迎新年,是光山农村过春节不可少的一项传统习俗。春节前夕,在光山农村处处可见农家忙于打糍粑迎新年,生活越过越红火。
以上就是我所知道的光山的部分民间习俗,也是我记忆中的习俗。
希望家乡越来越美好!
本文发布于:2023-12-12 05:07:3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232885911897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家乡文化寻访.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家乡文化寻访.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