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2日发(作者:峡山口)
内丹戊己之意略析
卢理湘
戊己在丹道经典之中喻意颇多,如真意、中宫、药物等,在丹经道典中出现的频率极高,如:
《参同契》云:“坎戊月精,离己日光。……皆禀中宫,戊己之功。”
《悟真》云:“戊己自归生数五,三家相见结婴儿。……本因戊己为煤聘,遂使夫妻镇合欢。”
崔希范祖师在《入药镜》中说:“日有合,月有合,穷戊己,定庚甲。”
上阳子祖师云:“流戊作媒来就己,金来归性贺新郎。”
张三丰祖师《参禅歌》云:“水火既济真铅汞,若非戊己不成丹。”
可见戊己在内丹中的地位极为重要,贯通性命双修之始终。如果学士能清楚戊己的喻意,则能对理解经典大有裨益,从而能更好的指导自己修真。本文力图从内丹之真意、药物以及修炼关窍、采药之功、戊己源头等方面,阐发戊己之微义,以就教于明哲。
一、真意——黄婆
我们知道,天干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甲乙为木,象东方,丙丁属火,象南方,庚辛属金,象西方,壬癸属水,象北方,戊己为土,以镇中央。
宋代张伯端祖师在《悟真篇》中说:“东三南二同成五,北一西方四共之。戊己自归生数五,三家相见结婴儿。”按先天五行之数,水一、火二、木三、金四、土五。木火为一家,丹书喻之为后天离宫之炁,为一五(木三、火二),为我家,为姹女,为妻……金水为一家,道经喻之为先天坎宫之精,为一五(金四、水一),为他家,为郎君,为夫……戊己为一五,为黄家,即黄婆、媒人。
古时婚姻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黃婆穿针引线,故姹女与郎君联姻,结为秦晋之好,怀胎十月,产下胎儿,一家和和美美。
丹家以人伦之道喻丹道,戊己在丹道修炼中的作用为真意之功。《参同契》云:“坎戊月精,离己日光。土王四季,罗络始终。青赤白黑,各居一方。皆禀中宫,戊己之功。”“青赤白黑”分别喻青龙、朱雀、白虎、玄武四象,因为青龙为东方木,朱雀为南方火,白虎为西方金,玄武为北方之水。丹家和合四象,会三(我家、他家、黄家),合二(先天炁、后天炁,即性命),归于一(中宫),皆要戊己真意之作用。
与魏伯阳祖师一脉相承,后世诸真论述戊己即真意如下:
《悟真篇》云:“本因戊己为煤聘,遂使夫妻镇合欢。”
《中和集》云:“戊己中土,意也。四象五行,意为之主宰,意无偶,自是一家也。”
张三丰祖师云:“明立命生身之处,其间致虚守静,他主我宾,日月交光,戊己为用,则丹成反掌矣。”
丹家以意为媒,用意勾引,意即中央土、戊己土,若精炁神三物交汇而归一,则必藉戊己二土之力,方能成其功。
二、中宫——戊己之门
中宫,乃老圣所谓玄牝之门也。
张紫阳祖师在《金丹四百字》序中云:“知夫身中一窍,名曰玄牝。此窍者,非心非肾,非口非鼻,非脾非胃,非谷道,非膀胱,非丹田,非泥丸。能知此一窍,则冬至
1 在此矣!药物在此矣!火候亦在此矣!沐浴亦在此矣!结丹亦在此矣!脱体亦在此矣!夫此一窍,亦无边傍,更无内外,乃神炁之根,虚无之谷,在身中求之,不可求于它也。此之一窍,不可以私意揣度,是必心传口授。苟或不尔,皆妄之矣。”
修道之士,如能得明师指授,则能知此一窍,此窍之重要性如《悟真篇》云:“要得谷神长不死,须凭玄牝立根基。”
老圣曰:“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然而学士研究丹经,茫然不知归一,主要是未得眀师传诀,祖师“写情著竹帛,又恐泄天符”, 故藏头露尾,只将此窍之喻名写出,如玄关、归根窍、复命关、中黄宫、希夷府、总持门、虚空之谷、西南乡、戊己门、真一处、黄婆舍、守一坛、黄中、正位、造化之源、神室、真土、黄庭等等,种种异名,难以悉举。
历代祖师论述戊己为中宫之喻义如下:
《参同契》曰:“真人潜深渊,浮游守规中。”
刘海蟾祖师云:“中央神室本虚闲,自有先天真炁到。”
刘长生祖师《仙药集》云:“一窍虚空玄牝门,调停节候要常温。仙人鼎内无他药,杂矿销成百炼金。”
高象先祖师《金丹歌》云:“真一之道何所云,莫若先敲戊己门。戊己门中有真水,真水便是黄芽根。”
薛紫贤真人曰:“一清一浊,金木间隔于戊己之门;一性一情,阴阳会聚于生杀之户。采二仪未判之炁,夺龙虎始媾之精,入于黄房,产成至宝也。”
白玉蟾真人云:“性之根,命之蒂,同出异名分两类。合归一处结成丹,还为元始先天炁。”
中宫在天地、人身之正中,为众妙之门,玄之又玄。天地相距八寸四分,在人体上天为绛宫,地为真炁穴,丹为阳神居于中。丹为我之真主人,如树木长大需水灌溉一理,亦需要“真水”, 即“黄芽根”。 此窍一穴两分,“同出异名”, 玄即天,牝为地。
《史记•黄帝本纪》有“尚土德之瑞,故称黄帝” 之言;《易经》有“黄裳元吉”、“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之说;吕祖有“黄中通理载大易,正位居体是玄关” 之论。从中华文明的发源及道学肇始,我们就崇尚中,“天子居中以制四方”,修道之人如不明中宫之具体位置,则为盲人摸象,难以成功。
三、药物
丹经常说戊为坎中之阳,己为离中之阴,因为按纳甲法,坎纳戊,离纳己,故戊己又称为药物。
《悟真篇》云:“离坎若还无戊己,虽合四象不成丹。只缘彼此怀真土,遂使金丹有返还。”“戊己” 喻为真土、真意。离卦为,称为离中虚,其中阴爻(——),称为,号为坎中满,坎中己土,为离卦所怀之土。炼己即为炼心,因为心为离。坎卦为阳爻(——),喻为戊土,为坎卦所怀之土。丹家下手采药,即取坎填离,将坎中阳爻与离中阴爻互换,称为由后天坎离返为先天乾坤,化为纯阳之体。
离卦之阴爻,为真阴,丹家喻为后天炁,心脏赖之以跳动,坎卦之阳爻,为真阳,丹家喻为先天炁,为先天之本,五脏得之以滋养,种族基因得以延续。此二者为丹家俢炼之药物,即性命二炁。《易》曰:“一阴一阳即为道”, 陈泥丸祖师云:“真阴真阳为
2 真道,只在眼前何远讨?”
四、刀圭——甘露
刀圭,为古时量取药末的工具。如南北朝著名文学家庾信在《至老子庙应诏》诗中说:“盛丹须竹节,量药用刀圭”。 诗中丹为外丹,刀圭其形状象刀头的圭角,端尖锐,中间低洼,古音读作“条耕”, 后人写为“调羹”。
拆字为古代的文字游戏,如春秋时楚庄王将“武” 拆为“止”、“戈” 二字,故后人有“止戈为武”之说,内丹学将“刀圭”字拆开,为“刀”、“圭” 二字,将“刀” 拆开,为“丿”、“ 乛” ,“丿” 喻外阳,引申为先天元精,“ 乛” 喻以真意勾之。又将“圭” 字拆开,是两个土,再配以阴阳,阳者动,称戊土,阴者静,称己土。今分开析“刀”、“圭” 二字,以释学士之惑。
刀,为古钱币名,即刀币。《汉书·食货志下》云:“刀即钱,以其形如刀,故曰刀,以其利于人也。”
据考古发现,在商代就出现了货币,最早为贝币。因贝币易损坏,不利于流通,在春秋战国时代出现了各种金属货币,如晋囯流通布币、燕齐为刀币、楚为黄金、秦流行环钱。后秦王扫六合,统一货币,以天圆地方之铜铸环钱为主。
圭,为古玉器,长条形,为古时贵族进行朝聘、祭祀、丧葬等重大活动时所用的礼器。圭字为象形字,为“卦”字的古字,因为古人进行占卜时,必画地识爻,其下之“一”,象地,其上一纵一横之“十” 字,象画之形。“土” 上又有一“土” 字,象征画内卦后又画外卦。只是因为易之经传多借“圭”为“珪”, 圭之本义遂不显。
圭字除了是卦之古字和为玉器名外,还是古代容量和重量单位,如《孙子算经·卷上》说:“量之所起,起于粟,六粟为一圭,十圭为一撮”。 又如《后汉书·律历志》记载:“量有轻重,平以权衡” ,李贤注引《说苑》说:“十粟重一圭,十圭重一铢,二十四铢重一两,十六两重一斤”。 故后人有“半斤八两” 之说,比喻二者势力均衡。
将刀、圭合起来,作为古代容量和重量单位,在宋朝唐慎微所著《政和证类本草》中,引陶弘景《名医别录》云:“凡散药有云刀圭者,十分方寸匕之一,准如梧桐子大也。”明朝董毅《碧里杂存•刀圭》说:“形正似今之剃刀,其上一圈正似圭璧之形,中一孔即贯索之处。盖服食家举刀取药,仅满其上之圭,故谓之刀圭,言其少耳。”可见,刀圭的容量很少,如黍米。
因为刀圭为取药之用具,故后人又借指为药物,如唐朝韩愈在《昌黎集·十寄随州周员外诗》中说:“金丹别后知传得,乞取刀圭救病身”。 韩愈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后人又将他与杜甫并提,有“杜诗韩文”之称。曾给宪宗皇帝上过著名的《论佛骨表》,但从此诗而论,韩愈有道教追求长生的思想,这也从另一侧面说明中国文化的根柢在于道教。
刀圭,在内丹中喻为长生酒、甘露、神水等等,在丹经中比比皆是,如:
《周易参同契》云:“色转更为紫,赫然成还丹。粉提以一丸,刀圭最为神。”朱熹在注《参同契》时说:“粉提、刀圭未详。”从朱熹之注可以明显看出,朱熹虽与白玉蟾祖师交游,但未得祖师指授,故对内丹修炼不甚明了,只能自号“空同道人”, 空自羨慕《参同契》而已。焉有得明师诀法,修成内丹,而不明刀圭之意哉!学士自可体会陈泥丸祖师“言语不通非眷属,功夫不到不方圆” 之意!
吕祖云:“消息火,刀圭变,大地黄芽都长遍。”
因丹家武火采药,文火温养,将刀圭——甘露化为先天真一之炁,如是久久,内视时点点金光,如地上长满了金色的豆芽。
3 又如《入药镜》云:“饮刀圭,窥天巧。”
《悟真篇》云:“敲竹唤龟吞玉芝,鼓琴招凤饮刀圭。”
《翠虚篇》云:“刀圭滋味吞入腹,浇灌黄芽产玉符。”
以上崔希范、张伯端、陈泥丸三位祖师明确指出刀圭为甘露,刀圭要“饮” ,要“吞入腹” ,而不是吞唾液,唾液为消化液,在口腔中能将淀粉转化为麦芽糖,如吃馒头细嚼,嘴里有甜味。而不是明师通过下手法将先天元精化为的甘露,唾液为玉液,甘露为金液,吾道为七返九还金液大还丹,而非漱津之法。学士明辨之,细思之。
俞琰在《周易参同契释疑》中,注解“粉提为一九,刀圭最为神”之“刀圭” 时说:“刀圭即是刀头圭角些子而已,言其不多也。”陈显微祖师《周易参同契解》解此句为“绝后重生,金光转紫,状如紫粉一刀圭许,时时呈露,处处现前,变化不测,神妙不可思议矣。”彭晓祖师《周易参同契分章通真义》解此句为“一周火足,魂魄改形,转为紫金,赫然成丹,服之一粒,刀圭更神,神妙之功,述无尽已。”
俞琰言刀圭之量少,虽少却有健康长寿乃至长生之功效。在丹书中,常将甘露比之于黍米,因其为先天真一之炁,故“三界归一身”。《金丹四百字》云:“及寻其根源,一粒如黍大。一粒复一粒,从微而至著。”孙不二祖师云:“日能增黍米,鹤发复朱颜。”彭晓祖师与陈显微祖师之注解,已明确了甘露在人身之变化,即“色转更为紫,赫然成还丹”。 其中功境,正如白玉蟾真人云:“渐采渐凝,渐凝渐聚”。
魏伯阳祖师在《周易参同契·大丹赋》中云:“潏潏(yùyù)鼎沸驰兮,暴涌不休止。接连重迭累兮,犬牙相错距。形如仲冬冰兮,阑干吐钟乳。崔嵬而杂侧兮,交积相支柱。”这甘露凝结,如钟乳石之重迭,如犬牙之交错,又如冬天之冰柱,于体内参差错落,交相支柱,丹经取其比喻,得诀修炼者内视可见。
甘露一凝,即为舍利,舍利之形状,多姿多样,无一定之规格。我尝游桂林之熔洞,洞中钟乳石千姿百态,各种形状都有,修士可细心体会。其实甘露一入中宫,会自然而然与后天炁相合凝结,不用管它,自然而然温养。
真人取钟乳石、冰、山、犬牙来表示甘露于体内凝结之形状,多种多样,千姿百态,如佛家之舍利,各种形状都有。丹之成象,真人尽露。
吾曾将采药得甘露,甘露与后天炁凝结为丹,总结为一幅对联,其联云:“火逼金行逆而升,化为甘露凝成丹。”
丹家有下手之方,能使人重返少年之精神,刀圭如神话中的长生之药,若学士得之,则“得一可以毕万”, 可以长生久视。陈泥丸祖师作《丹基归一论》以授白玉蟾,在其末后云:“颖川陈泥丸太乙刀圭之说传诸(之于)后”。 祖师将刀圭与太乙并列,可见其重要性。刀圭之量少,又喻长生酒之难得,如实饮刀圭,则“我命在我不在天” 。
五、流戊就己,采药之功
李道纯祖师《水调歌头》云:“流戊就己,须待山下出泉蒙。”
蒙卦为山水蒙,“山下出泉” 之喻意是什么呢?
在丹道中,“山”为泥丸峰顶,因其位居人体最高处。“泉” 为长生酒、甘露,为采药所得之甜如蜜。“山下出泉” 为甘露经泥丸、玄膺、气管至绛宫、中宫黃庭,故采药以得甘露为首务,无此长生酒,则性命双修之学未登堂奥也!
戊为坎、月、铅,从元精所居方位上来说,为真炁穴,己为离、日、汞,从后天炁所居方位上来说,为绛宫,铅由真炁穴经会阴逆督脉上行,化为甘露,至绛宫己位,即是取坎填离采药之功。
4 会阴穴又名阴跷穴、生死窍,是任督二脉的总枢,冲脉的起点。张紫阳祖师《八脉经》曰:“阴跷一脉其名颇多,曰天根,曰死户,曰复命关,曰生死窍。上通泥丸,下透涌泉。倘能知此,使真气聚散,皆从此关窍,则天门常开,地户永闭,尻脉周流于一身,贯通上下,和气自然上朝。阳长阴消,水中火发,雪里开花,所谓天根月窟闲来往,三十六宫都是春。”丹家一阳初动、一阳来复之功,均由此穴作文章,关系内炼之成败。
“流戊就己”,此中“流”字最为形象,流者,如行云流水。下手采药时,真意、后天炁、先天元精均经督脉上行。人们常说,水往低处流,今修道之士得明师之诀,使水往高处走,充分显示了祖师所传性命双修诀法之伟大,实盗夺天地之造化也!邱处机祖师在《大丹直指》中说:“从来神水出高原,奔入黄庭顷刻间。”何为“高原”?泥丸宫也。以此“高原”之水——甘露,修出长生之路,“报答师恩谢上苍”。
《大丹直指》又云:“药物透顶,亦如风雨潮浪,沸滚药熟,化金液,如冷泉自降” 。又云:“击动震雷霹雳鼓,急收甘雨洒乾坤”。 此邱祖言甘露下降之景象,学士遇明师自会明之。
概言之,戊土上行,即肾水上升,己土下降,即心火下降。丹家称 “流戊就己”为“取坎填离”、采外药、还精补脑、炼精化炁等等,不一而足。
丹书中所论极多,如:
吕祖《黄鹤赋》云:“始焉将无入有,龙居虎位,要知药物之老嫩;终焉流戊就己,虎会龙宫,须辨水源之清浊。”
元代陈致虚祖师曰:“故以铅投汞,即流戊就己之义也。言戊土与己土一处相交,则金花自结,却吞入腹中,此为饮刀圭也。”
《性命圭旨》说:“炼己土者得离日之汞,炼戊土者得坎月之铅。”
学士淸静无为,积精累炁,为养性之功,得师真诀,二候一至,流戊就己,下手采药,为立命之法。此为龙门派性命双修之真旨!
六、戊己探源
晴朗的夜晚,仰望苍穹,闪烁的星星如无边黑丝绒天幕上镶嵌的宝石,它们排列有序,运行有常。家喻户晓的北斗七星,因其形状如舀酒的勺,很容易在北方天空找到。七星之名,如《春秋运斗枢》所记,曰:“第一天枢,第二旋,第三玑,第四权,第五衡,第六开阳,第七摇光。第一至第四为魁,第五至第七为标,合而为斗。”北斗七星中斗口的两颗星为指极星,二者之间的距离约为5°,将这两颗星的连线距离延长5倍,即找到今天的北极星——勾陈一。
《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真经》称北斗七星为:“北斗阳明贪狼星君,北斗阴精巨门星君,北斗真人禄存星君,北斗玄冥文曲星君,北斗丹元廉贞星君,北斗北极武曲星君,北斗天关破军星君。”其因是吾教以北斗为天神加以崇拜,南斗注生,北斗注死。
《史记·天官书》说:“北斗七星,所谓‘旋、玑、玉衡,以齐七政’…… 斗为帝车,运于中央,临制四乡。分阴阳,建四时,均五行,移节度,定诸纪,皆系于斗。”“旋、玑、玉衡”,有二义:从斗口开始,第一天枢,第二旋,第三玑,第四权,第五衡,第六开阳,第七摇光。一至四合称魁,五至七合称杓,总称为斗;璇玑与浑仪有关,为浑仪中可以转动的圆环,玉衡则比喻为望筒。“七政”,《尚书大传》释为七项政事:春、秋、冬、夏、天文、地理、人道。北斗为天帝之车,它在天之中央运转,代表着天帝巡视四方。阴阳和四季的建立,五行的调配,节气和日月行度的确定,各种历纪的配合,都决定于北斗的周天运动。东汉时期的武梁祠的石刻画像,可以佐证此说。图中七个黑点,反映了马车的车架结构。斗柄的三颗星是车辕,斗魁的四颗星,是车身。有一位帝
5 王形象的人端坐在斗魁之中,臣民在向他朝拜。
北斗七星与其它星星一样,均围绕一个固定不动的点旋转,二十四小时一周,这个不动的点就是天球的北天极(不考虑极移),这种星旋实际上是地球自转的反映。古人用最靠近北天极的一个星,来表示这个不动点,称为北极星。因为天上的星都是在围绕这个极点运动,就如同地上的臣民,以帝王为中心一样,所以,北极星也称为帝星,极星所在的地方,也就是被认为是天神居住的地方。
北极星其名颇多,如北辰、太一、太乙、天一等,孔子在《论语·为政》中盛赞此星,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为万星之主,为天上最高的神灵。
《云笈七签》卷之二十四《总说星》说:“北辰星者,众神之本也。凡星各有主掌,皆系于北辰。北辰者,北极不动之星也。其神正坐玄丹室,名太一君也。”
吾教有太乙宝诰:
志心皈命礼
青华长乐界,东极妙严宫。七宝芳骞林,九色莲花座。万真环拱内,百亿瑞光中。玉清灵宝尊,应化玄元始。浩劫垂慈济,大千甘露门。妙道真身,紫金瑞相。随机赴感,誓愿无边。大圣大慈,大悲大愿,十方化号,普度众生,亿亿劫中,度人无量,寻声赴感,太乙救苦天尊,青玄九阳上帝。
此宝诰为道众日常所诵,也反映了对北辰的尊崇。
在《史记·天官书》中,也有类似记载,司马迁说:“中宫。天极星,其一明者,太一常居也”。
关于“中宫”,在中国先秦时代,曾将黄道分为东南西北中五个部分,即东方苍龙,北方玄武,西方白虎,中方黄龙,南方朱雀。黄龙,在轩辕座、五帝座一带,位于朱雀和白虎之间。黄道五方星称为青黑白黄赤五帝,《周礼·天官·大宰》云:“祀五帝”。唐贾公彦疏云:“五帝者,东方青帝灵威仰,南方赤帝赤熛弩,中央黄帝含枢纽,西方白帝白招拒,北方黑帝叶光纪。”《天官书正义》也说:“黄帝座一星,在太微宫中,含枢纽之神。四星夹黄帝座:苍帝东方灵威仰之神;赤帝南方赤熛弩之神;白帝西方白招
6 拒之神;黑帝北方叶光纪之神。”后来黄道五方星才演变成四方星,并将中方移至北极附近,即紫微垣。
在内丹修炼中,中宫为戊己。北辰为一,为先天,喻为元神,为最尊贵,居于中宫。北斗七星代天巡狩,传达天帝号令,指挥日月众星的运行,喻为真意,《《阴符经》云:“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 钟离权祖师在《破迷正道歌》中说:“驱回斗柄玄关理,斡转天关万象通,片饷龙虎频频斗,二物交合顷刻中。”邱处机祖师在《大丹直指》中也说:“日月运行周回,自有迳路,不得中气,斡旋不转。盖中气属北斗所居,斗柄破军(即中天大圣,非北方也),对指天罡,逐时转移,日月星辰,随指自运。《斗经云》:‘天罡所指,昼夜常轮是也。’”日月在内丹中喻为坎离、药物。日为后天炁,月为先天阳精,二者在真意作用下,由会阴逆行上督脉,由任脉下降入中宫。采药时先天炁上升,后天炁下降,先天炁下降,后天炁上升,亦如日月之运行。足证内丹之道与天道一理。
结语
在研究中发现,经典中一词多义、一义多词的现象为内丹文化的特色,主要原因是“先圣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创为丹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比喻众多的缘故。
老圣曰:“道生一”。
一为太极,为先天真一之炁,为天之中心——北极。“一生二”为阴阳、天地。
天之中心与人之中心相对应,均称为中宫。古人认为,天之中心为太乙所住,人之中宫为元神所居,故历代丹家均推崇中。
在内丹修炼中,真意为王,为旋转之斗柄,能指挥药物(水火、日月)的运行,故“戊己宫中藏水火”,水为太阴、月亮,火为太阳、日。在天象中,为天帝巡行之车,发号出令。
老圣曰:“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
先天真一之炁为甘露所化,甘露喻为长生酒,吕祖《百字碑》云“独饮长生酒,逍遥有谁知”?此酒能使人重返童年之精神,因其量少,故以刀圭为喻。
白玉蟾真人《快活歌》云:“自耕自种自烹炼,一日一粒如黍然,灵芝一生甘露降,龟蛇千古常相缠。”说明了丹道采药功夫之神妙,但如德行不够,未得真师之诀,则“百姓日用而不知,炁入四肢徒凋残。”大限一到,阎王不请自己去,试观古来多少英雄汉,独卧荒山一土丘。丹家最重二候,“花自春风鸟自啼,岂知造物天为春”?即禅宗真旨“淫性即佛性”。
坎中纳戊,离中纳己,二物相隔于戊己之门(中宫),若非流戊就己,下手采药,则不能成丹,因金、木、水、火各散,四象不和合。若要其和合,则必戊己之真意勾引,即黄婆也。如此能得先天之甘露,戊己之刀圭也。二土合并,则三五之精因妙合而凝,结成还丹,易如反掌!
好道高尚之士,何不究之?
摘自腾讯道学·丹道养生
7
本文发布于:2023-12-12 04:10:3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23254374098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戊己微义.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戊己微义.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