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2日发(作者:都市村庄)
双月刊2021年第1期(总第70期)+ k f
糾Journal of Modern Chine LiteratureBimonthly NO. 1,2021 Sum NO. 70关于钱谷融和《〈雷雨〉人物谈》◎宫立(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内容提要:本文结合钱谷融的自述、书信以及《〈雷雨〉人物谈》的审稿意见等相关资料,对《〈雷雨〉人物谈》
从单篇论文的发表到单行本出版中间的艰难历程作一还原。关键词:钱谷融、《〈雷雨〉人物谈》、曹禺、版本日本学者饭塚容在《〈雷雨〉在日本》中说:我的“‘关
于钱谷融《〈雷雨〉人物谈》’(《咿呀》第14号,1981
年12月堤专门介绍钱谷融的系列论文《〈雷雨〉人物谈》
的。我基本上赞同他对《雷雨》剧中人物的分析和评价。
我认为钱谷融拒绝了各种政治性标准,他的评论只从
作品本身出发,他对作品的理解深刻、独到,他甚至
能够领会许多作者赋予台词的‘言外之意^翻译家蓝英年在《长忆吴牛喘月时》中坦言,“我
则是外语系俄语词汇教师,1965年才发表第一篇文章
《屠格涅夫小说“前夜”人物谈》。我写这篇文章是受
到钱谷融先生的文章《〈雷雨〉人物谈》的启发。” 2蓝英年所说的《〈雷雨〉人物谈》指的应是《文
学评论》1%2年第1期刊发的《〈雷雨〉人物谈》,钱
谷融分析了《雷雨》中的两个主要人物周朴园、蘩漪。
而饭塚容所说的《〈雷雨〉人物谈》指的应是钱谷融所
写的关于《雷雨》的系列论文,或者是上海文艺出版
社出版的单行本《〈雷雨〉人物谈》。不过,由这两个
例子就可以看出,《〈雷雨〉人物谈》传播之广和影响
力之深,不仅仅局限于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也受到
国外学者的关注。钱谷融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界的地位和声名,主
要是靠《论“文学是人学”》和细读曹禺剧作的经典评
论《〈雷雨〉人物谈》奠定的。关于《〈雷雨〉人物谈》,
已有的研究成果不少,但很少有研究者注意到该书从
单篇论文的发表到单行本的出版这之间所经历的艰难历程。单行本是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年丨0月出版的,
由1篇代序、8篇人物论、2篇附录和后记组成。钱谷融为《雷雨》中的周朴园、蘩漪、周萍、周冲、
侍萍、四凤、鲁大海、鲁贵这8个人物分别写了一篇
评论,“周朴园和蘩漪二篇写于1959年国庆前夕,周萍、
周冲二篇写于1%2年。其余四篇则是1979年所写”。3
单是从写作时间看,跨度长达20年。实际上,《〈雷雨〉
人物谈》系列论文的发表过程更为坎坷。这8篇人物论中,钱谷融最早写的是《雷雨》中
最主要的两个人物—周朴园、蘩漪。《文学评论》
1962年第1期刊出《〈雷雨〉人物谈》,钱谷融在这篇
论文中细致分析的就是周朴园、繫漪。文末注明写作
时间“一九五九年九月写,一九六一年九月改”。4是什么样的契机促使钱谷融写作《〈雷雨〉人物谈》
的呢?他在接受夏伟的访谈时提到,“鲁迅和曹禺都
是真正的诗人,原本我是只喜欢古代文学,不喜欢现
代文学的,但唯独他们两人,我是真的很喜欢。但写
《〈雷雨〉人物谈》,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不愿意看到那
么好的作品被误读=那大概是1959年的事,我从市
里开会回来,电视里正好在转播新排的话剧《雷雨》,
我就瞧了两眼,发现实在看不下去,因为演的都不是
曹禺的本意。《雷雨》首先是一出悲剧,而不是革命74 /现代中文学刊剧,曹禺自己说,他对剧中的每一个人物都充满着悲
悯,注意是每一个人物,其中当然就包括周朴园,也
包括蘩漪,他们可以说都是牺牲者。只有围绕着这一
点,才能理解曹禺特意为《雷雨》设计的‘十年后’
的序幕和尾声,曹禺反复强调过自己很重视这个‘十
年后’,其实就是担心自己剧本中的悲悯被表演者忽
视。结果呢,话剧演出时,每一句台词都是生硬的干
吼,完全感觉不到人物的心灵、当时我就觉得,一定
会有人写文章批评的,谁知等了好久,都没有人写,
于是只能我自己写了,没想到一写,反倒是我自己受
批判了。”5能人钱谷融法眼的中国现代作家并不多,
《论“文学是人学”〉>w被批判,使他不轻易动笔。不过,
关于《雷雨》,关于周朴园、蘩漪,他真的有话要说,
也就“认认真真地竭尽全力”地写了出来。至于写出
来之后会带来怎样的后果,他未必在意,当然这也不
是他所能左右的。关于周朴园、繫漪的评论,钱谷融自言“写于
1959年国庆前夕”,但实际上在这之前,他也写过关
于这两位人物的评论。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保存本书
库中藏有《中国现代文学讲义》(初稿),上册王西彦、
钱国荣、陈孝全、翟同泰编,下册钱国荣、翟同泰编,
华东师范大学函授部出版,大众文化印刷厂印刷,1959
年6月第1版,印数1100册,定价0.98元。从讲义的
编选说明可知,钱谷融负责编写讲义的第2章瞿秋白、
第6章曹禺、第8章周立波、第9章李季的《王贵与李
香香》。由此可以推测,钱谷融“先写了曹禺专章,才
写关于周朴园和蘩漪的人物谈的”。6将1%2年《文学
评论》第1期刊发的《〈雷雨〉人物谈》与1959年6月
印制的《中国现代文学讲义X初稿)曹禺专章第2节《雷
雨》中关于周朴园与蘩漪的文字相对照,基本是相同
的,只有几处改动。因此,笔者认为,“从这个意义上说,
曹禺专章第二节‘雷雨’”是《文学评论》1%2年第1
期刊发的《〈雷雨〉人物谈》的雏形”。7更值得注意的是,
钱谷融在撰写曹禺专章时,他“尊重剧中的每一个人
的个性生命,能够结合具体的艺术环境、气氛和冲突,
从人物的口吻、声气、态度和细微的行为动作中捕捉
和揭示人物的内心活动”,他能与曹禺所塑造的这些人
物之间“形成一种如见肺腑、如共痛痒那样的相知相
亲的关系”,因此他无论是分析周朴园、蘩漪还是陈白
露,“文字是那么灵动,那么鲜活”。81959年写了,怎么迟至1%2年才发表呢?钱谷
融回忆,“我最早写成的是谈周朴园和繫漪的两篇,是
1959年响应号召为学校将要举行的庆祝建国十周年的
学术讨论会而写。写成后交了一份给教研组,同时寄
了一份给《上海文艺》(即《上海文学》的前身)。经
过教研组的讨论,认为观点有问题,是在宣扬资产阶级的人性论,表明作者仍在坚持《论“文学是人学”》
—文中的错误思想,受到了会议的严厉批判。《上海文
艺》当然也就不予发表了。我自以为我在文中并没有
宣扬资产阶级的人性论,对抽象的人性论观点,我也
是不以为然的。于是当1961年形势稍为宽松一点时,
我就把此文略作修改后寄给了《文学评论》,《文学评
论》在丨962年第1期上发表了。在此文发表前的一次
系总支书记召开的教师座谈会上,总支书记在谈话中
顺便透露了这一消息,我才知道,当时报刊发表文章
是要经过作者原单位的同意的。如果得不到组织上的
同意,这些文章就没有见天日的机会。所以,我还得
感谢这位总书记的开明。” 9发表文章,还需要组织的
批准,今天看来有点不可思议,但那个特殊的年代的
确如此,笔者在网上就看到《文学评论》编辑部1978
年9月6日给中共徐州地委组织部的信,“我们收到你
处徐允明来稿,经审阅,准备刊用。现拟了解该
情况,是否适宜发表文章,务请协助,及时回复
为荷。” 1978年尚且如此,更何况是1960年代。幸好,
华东师大中文系总支书记并没有难为钱谷融,不然《文
学评论》还真发不了《〈雷雨〉人物谈》。《上海文艺》不发稿,2年后,钱谷融1961年9
月23日写了《附记》,将关于周朴园与蘩漪的评论
文章与《附记》一起寄给《文学评论》编辑部,“不
久收到回信,说是准备采用。不过认为我在分析周
朴园对待侍萍究竟有没有真正的感情.会不会真正
怀念她这一问题时,道理还说得不够充分,要我再
加补充。于是我就又加写了一千字寄去。” 1(>钱谷融
在这则《附记》中交代了他所依据的《雷雨》版本,
是中国戏剧出版社1957年9月版,并非同一出版社
1959年9月版。可惜的是,“钱谷融添加了一千字,
但《文学评论》刊出时仅保留了六百多字,并且把
附记略去了”。"《文学评论》1%2年刊出文章《〈雷雨〉人物谈》
后,引发了 “批判”:《文学评论》1962年第6期刊
出胡炳光的《读〈雷雨〉人物谈—和钱谷融
商榷》,1%3年第3期刊出王永敬的《读〈雷雨〉人
物谈后的异议——与钱谷融商榷》,《上海文学》
1963年第8期发表王一纲、张履岳的《周朴园的“深
情缱绻”——评钱谷融的〈雷雨人物谈〉》等。《文学
评论》的这两篇文章是商榷文章,但《上海文学》的
这篇却脱离了严肃的学术批评的轨道,上纲上线,称
钱谷融的这种错误观点“是用个性的复杂性抹煞了人
的阶级性”,是“借阓朴园的形象宣扬了资产阶级的
‘人性论’。” 12正如陈思和所言,“在当时,现代文学
研究领域中极‘左’路线已占统治地位,庸俗的‘阶
级论’批判所谓的‘资产阶级人性论’,就连曹禺本人,现代中文学刊/ 75还重新修改了自己的旧作,把周朴园家庭冲突改变成
‘阶级斗争’。钱谷融教授就在这种形势下,在《文学
评论》上发表了论周朴园和蘩漪的文章,努力分析人
《曹禺戏剧语言艺术的成就》写成于1962年9
月,刊于《社会科学战线》1979年第2期。关于《曹
禺戏剧语言艺术的成就》,钱谷融回忆,它“原来是
物的复杂心理活动,以抗衡庸俗阶级论对美好人性、
《文学评论》约写的,时间也是在1962年,但到完
人情的粗暴践踏。”13稿时已经在党的八届十中全会以后了,同《关于〈雷
钱谷融在《中国现代文学讲义》(初稿)中提到,
“本来还应该谈谈其他几个人物,但他们都比较容易理
解。周萍的性格虽不大好把握,但懂得了周朴园,要
懂周萍也就不难,而且我们在下面谈到别的问题时,
还可能会提供一些理解周萍的线索,所以这里也从略
了。”M “谈周萍的那一篇,本来也是一九六二年就写
好的,当时还曾寄给曹禺看过。后来因故一直搁
下了”,15最终关于周萍的评论《“哦,你是你父亲的
雷雨〉中的周萍》,发表于上海文艺出
儿子”一谈〈版社1979年9月《文艺论丛》第7辑。雨〉的命运观念问题》一样,当时都未能刊出”。16
当年的学术论文大都有抽印本,如今的学术期刊也有
抽印本、预印本、先于纸质刊出版的网络本等,但
在1979年那个年代抽印本应该不是很多,有些珍贵。
所以钱谷融才会把《曹禺戏剧语言艺术的成就》的抽
印本寄给《文学评论》编辑部陈骏涛等3位编辑。信中提到的3篇《〈雷雨〉人物谈》,是哪3篇
呢?由审稿单可知,1979年7月24日,《文学评论》
编辑部收到钱谷融寄的《“那—我”——那天上的雷劈了
谈〈雷雨〉中的四凤》《“这本账是要算清楚
此外,r夏天里的一个春梦一谈〈雷雨〉中的
的!”——谈〈雷雨〉中的鲁大海》《“哼,他忘了他
周冲》,刊于《文艺红旗》1962年第8期;《〈雷雨〉
还是个人”——谈〈雷雨〉中的鲁贵》,字数分别是
人物谈—四凤、鲁大海、鲁贵》刊于《文学评论》
9000、7500、6500,共计 23000 字。1979年第6期;《“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谈〈雷
雨〉中的侍萍》,刊于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年1月《文
艺论丛》第9辑。陈骏涛1979年7月27日所写的审稿意见:以下三篇谈《雷雨》人物(四凤、鲁大海、鲁贵)
的文章,以分析细致见长,且有自己的见解。作者在
六十年代曾经在《文学评论》上发过两篇《雷雨》人
物谈(周朴园、蘩漪),《上海文艺论丛》也将发表作
者的一篇谈周萍的文章;这些文章也都以分析细致见
近日网上拍卖《文学评论》编辑部流出的部分论
文的审稿意见及编者与作者的通信,涉及王西彦、唐
搜、樊骏、朱德发、许子东、陈思和等不少名家,笔
者有幸拍到关于《文学评论》1979年第6期发表《〈雷
雨〉人物谈》的珍贵文献。钱谷融给时任《文学评论》编辑陈骏涛的信,共
2封,其中第1封照录如下:駿涛:最近写了三篇《〈雷雨〉人物谈》,写得都很不好,
姑且寄上。请你们看看还能用否?你们随便选用其中
的哪一篇或者全用,全不用都行。承你们多次约稿,
我却一直无以应命,实在有些不好意思。现在好歹写
了一些东西,总该先给你们看一下〇你们如认为不合
用,请尽快退还(打印稿可不退)给我,我好用来向
别的刊物交账塞责也。拙作《曹禺戏剧语言艺术的成就》,还是1962年
的旧稿,写得很不成熟,但荒疏了十几年,竟无力修改。
《社会科学战线》抽印了三十分份给我,今寄你和傅德
惠、彭韵倩各一份,请你们多多指正是幸。此致
敬礼!许觉民、王信、杨志杰前,请代我问好。钱谷融7月18日长。这类文章虽然在理论上没有多少创见,但由于内
容比较实际,且分析的对象,又是广大文艺读者所关
心的东西,因而是会受到人们的注目的。我意是可用,
用一篇份量可能不够,可以三篇都用,成一组,冠以《雷
雨人物谈》的总题。如果双月刊上不去,可发《丛刊》。
不知其他意见如何?王信1979年7月28日所写的审稿意见:我觉得这几篇“人物谈”还算是有体会,有见解
的文字。可以考虑刊用。如果双月刊上有版面,也可
用于双月刊。编辑部主任解驭珍1979年9月11日所写的审稿
意见:可发今年六期。最终处理结果是:可用一总题《〈雷雨〉人物谈》钱谷融给《文学评论》编辑部寄了稿子,过了2
个月后,他又给编辑陈骏涛写了1封信,照录如下:
駿涛:来信收悉。拙作承采用,并决定在正刊发,极感
盛情。我也极力想照你们建议的第一方案去办,也试
着作了一些删改,三篇共删大约2400字,同你们的最
高额二万字的要求大致相符了(顶多也只是一、二百76 /现代中文学刊字之差),如果编辑部通得过,那就照这个删改稿发表
吧。不然的话,是否可以任选二篇(照未经删改的原
稿)在明年第一期刊出,而将另一篇掷还给我。一切,
请你和编辑部们酌定。删改自己的文章,并不是件容易的事,编辑部也
许会作得更好。我很欢迎你们进行删改。不过,你当
能理解,敝帚自珍,总不愿被删过多,并且希望能够
事先知道是怎样的删改法。文代大会,听说定十月初
举行,届时我将前来参加。关于稿子的事,我们还可
以当面商谈。复写的二篇,希望能保留一份退还给我。
我同你一样,近来忙得不可开交。相见在即,恕不----0祝好。谷融她就自然只能决心去踏早就想过要踏的那条电线了。
所以她的死,明明是有意的自杀,而且还并不是出于一
时的冲动,而是早已有过这种打算了。那么,我们怎么
能认为她真的是被雷劈死的,怎么能认为作者这样写
就是在宣扬宿命论、宣扬迷信思想呢?作者虽然说过,四风和周冲的遭际,最能显示天地
间的冷酷,但他这样说,自然也并不是真的在责怪天地,
而不过是强调他的一种愤懑之情罢了。对这两个年轻
的生命的无辜死亡,谁又能不特别感到愤慨呢?譬如
四凤,她是那样的善良、纯洁。她对生活充满着热情,
她总是用好意的眼光来看待她周围的一切。她对她父
亲鲁贵的所作所为,尽管很看不惯,甚至禁不住要产生
一种厌恶的心情,但她还是竭力尽她女儿的本分,尽量
尊重他。当她哥哥大海对鲁贵有了一些过火的言论或
行动时,她总是以责怪的眼色或口吻来加以阻止。虽
然蘩漪因为出于妒忌,对她总不免怀有敌意和偏见,但
她还是很尊敬蘩漪,并真心地同情蘩漪。她对周萍的
爱也是很真挚的,当鲁大海在她面前说周萍的坏话时,
她就立刻热烈地为他辩护,起先,她甚至还不肯相信他
真会做出鲁贵所说的“闹鬼”那样的事,后来虽然不
能不有几分相信了,但她仍旧对周萍说:“你做了什么,
我也不怨你的。”“我相信你以后永远不会骗我。这我
就够了。”对那个天真的大孩子—二少爷周冲,不管
他是怎样热烈地爱着她,她还是坦率地拒绝了他的爱,
决不肯欺骗他或是假意敷衍他。对她妈妈,她更是爱
得那样深,为了妈妈,她甚至愿意割舍她最难以割舍
的东西。总之,四风的确是一个可爱的、十分值得人
同情的姑娘。唯其是这样可爱,这样值得同情,她的
无辜死亡,才更使人悲痛,更使人憎恨逼死她的那个
社会。不过,当然,她毕竟是生长在过去那个时代和
社会里的,她虽然出身于劳动人民的家庭,但她并不
能逃出那个时代的风尚习俗和摆脱那个社会的统治阶
级所灌输给她的一套思想准则。189.20由这封信可知,《文学评论》同意用一总题《〈雷
雨〉人物谈》刊出评四凤、鲁大海、鲁贵的文章,但
建议作者再做些删改。钱谷融最初寄的稿子总字数是
23000字,后来他自行删改了 2400字,那么究竟删改
了哪些内容呢?《文学评论》在分析四凤时,有这样一段话:当然,四凤虽然是那样的善良、纯洁,那样的值
得人同情,但她毕竟是生长在过去那个时代和社会里
的,她虽然出身于劳动人民的家庭,但她并不能逃出
那个时代的风尚习俗和摆脱那个社会的统治阶级所灌
输给她的一套思想准則。17笔者注意到,这101个字在《雷雨人物谈》单行
本中扩展成了 1157个字:四凤后来果然是触电而死,似乎是应验了她所发
下的誓言。假如有人因此就责怪作者在宣扬宿命论,
宣扬迷信思想,那么我们只能表示遗憾。四凤明明是
有意触电自杀,而并不是如誓言所说被雷劈死的。尽
管所谓雷劈,实际也是一种触电现象,但作品表现得很
清楚,她却确确实实是有意的自杀,而并非偶然的触
电。试看下面这段在她从家里逃出来又见到周萍时对
周萍所说的一番话:我糊里糊涂又跑到这儿,走到花园那电线杆底下,
我想死了算了。我知道一碰那恨电线,就可以什么都忘
了。可是,我忽然看见你窗户的灯,我想到你在屋子里。
我突然觉得,我不能这样就死,我不能一个人死,我丢
不了你c我想我们还是可以走,要一块儿离开这儿。这说明,本来她还不愿这样就死。她丢不下周萍,
她想她还可以跟周萍走,跟周萍一块儿离开这儿。而
现在忽然发现周萍竟是她自己的哥哥,不但原来所想
的一切都成了不可能的了,就是已经发生的关系,对
她来说,也成了无法忍受的了。她怎么还能活下去呢?这不仅仅是字数的增加,最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文
字,读者能感知四凤内心的善良、纯洁,能引发读者
对四凤的同情之心。《文学评论》文在分析鲁大海时,有这样一段话:譬如最后一幕里,周朴园当众承认侍萍一场戏,从
原来的版本看来,周朴园仿佛真象是“天良发现”似
的在忏悔他过去的罪恶,他的心情似乎确是很真诚、
很沉痛的,他所说的那番话,很能迷惑侍萍以及其他在
场的人。这就不免会冲淡读者和观众对周朴园的憎恨,
而使整个作品的思想意义受到损害。在一九五九年九
月出的版本中,作者就删去了这一段话。W这157个字在单行本中扩展成了 385个字:譬如最后一幕里,周朴园当众承认侍萍一场戏,现代中文学刊/ 77从原来的版本(1936年版和1957年版)看来,周朴
园仿佛真像是“天良发现”似的在仟悔过去的罪恶,
他的心情似乎确是很真诚、很沉痛的:特别是他以沉
重的声调说的下面这番话:萍儿,你原谅我。我一生就做错了这一件事3我
万没有想到她今天还在,今天找到这儿。我想这只能
说是天命。(向鲁侍萍叹口气)我老了,刚才我叫你走,
我很后悔,我预备寄给你两万块钱。现在你既然来了,
我想萍儿是孝顺孩子,他会好好地侍奉你。我对不起
你的地方,他会补上的-这是很能迷惑侍萍以及其他在场的人的t,我在别
处曾指出它将会冲淡读者和观众对周朴园的憎恨,而
使整个作品的思想意义受到损害还曾自作聪明地认
为作者应该使周朴园的这些话,成为对周朴园的伪善
本质的更深一层的揭露.其实作者自己也早已感觉到
了这一点,在一九五九年九月(我那篇文章的初稿正
是在这个时候写的)出的版本中,已删去了这段话。206注释:1234578910这样的地方还有几处。在笔者看来,这些地方都
属于钱谷融信中所说的他删减的2400字中的内容。根
据《后记》可知,在出单行本时,他只是将相关文章
汇集一起,并没有对所收文章做增补。那只有一种可
能,在出单行本时,钱谷融将《文学评论》刊出时删
去的部分,又恢复了原貌。1112《文学评论》两次刊出钱谷融的总题为《〈雷雨〉
13人物谈》的文章:第1次是1962年,谈周朴园、蘩漪;
14第2次是谈四凤、鲁大海、鲁贵。《雷雨》中8个人物,
其中5个人物的分析,都是在《文学评论》刊发的。
由此可见,《文学评论》还是很看重钱谷融分析{雷雨》
人物的这些文章的。当然,经由《文学评论》这一
重要学术刊物的刊载,钱谷融分析《雷雨》人物的
这些文章,获得了更为广泛的传播=钱谷融在单行
本《〈雷雨〉人物谈》出版时,在《后记》里特意感
谢《文学评论》编辑部,“最后,我还要乘此机会向
上海文艺出版社、《文学评论》编辑部以及许多相识
或不相识的读者们表示衷心的谢意。” 2120世纪
八九十年代不少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者在《文学评
论》发表的处女作或成名作,都是经由王信、陈骏
涛等编辑之手刊发的。那时的编辑与作者的关系非
常纯粹,编辑在研究者学术成果的发表过程中与作
者实现了良好的互动=当我们考察《〈雷雨〉人物谈》
系列论文的发表过程、考察中国现代文学学术研究
史时,不能忽略学术刊物和学术编辑在其中所起的
重要作用。〔本文系2020年度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资助
项目“中国现当代作家佚信辑录与考释”(A202001005
>
的阶段性成果〕292223242526272829耿发起、田本相、宋宝珍编:《〈雷雨〉八十年》,天
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5年.第174—175页。
蓝英年:《长河流月去无声》,深圳:海天出版社,
2012年,第23页。钱谷融:《钱谷融文集•书信卷:闲斋书简录》,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407页。钱谷融:《〈雷雨〉人物谈》,《文学评论》1%2年第
1期。夏伟:《钱谷融:学术情怀》,上海:上海交通大学
出版社,2013年,第91页。宫立:《“如见肺腑、如共痛痒”-----从〈中国现代文学讲义〉看钱谷融的曹禺研究》,《南方文坛》
2017年第6期。同上。钱谷融:《散淡人生》,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1年,第132页。钱谷融:《闲斋忆旧》,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8 年,第 66_67 页。钱谷融:《〈雷雨〉人物谈》,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0年,第168页。宫立:《“如见肺腑、如共痛痒”-----从〈中国现代文学讲义〉看钱谷融的曹禺研究》,《南方文坛》
2017年第6期。王一纲、张履岳:《周朴园的“深情缱绻”——评钱
谷融的〈雷雨人物谈>》,《上海文学》1%3年第8期。
陈思和:《星空遥远》,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第
122—123 页。钱国荣、翟同泰编:《中国现代文学讲义》初稿(下),
华东师范大学函授部1959年6月内部印刷,第50页。
钱谷融:《〈雷雨〉人物谈》,第169页。同上,第169—170页。钱谷融:《〈雷雨〉人物谈——四凤、鲁大海、鲁贵X
《文学评论》1979年第6期。钱谷融:《〈雷雨〉人物谈》,第86—88页。钱谷融:《〈雷雨〉人物谈——四凤、鲁大海、鲁贵》,《文学评论》1979年第6期同钱谷融:《〈雷雨〉人物谈》,第95 — 96页。同上,第170页。钱谷融:《闲斋忆旧》,第85页。同上,第22页。钱谷融:《闲斋忆旧》,第12页。钱谷融:《钱谷融文集•文论卷:文学是人学》,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227—228页。同上,第384页。钱谷融:《钱谷融文集•对话卷:有情的思维》,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368页。钱谷融:《钱谷融文集•文论卷:文学是人学》,第
453 页。宫立:《“如见肺腑、如共痛痒”-----从〈中国现代文学讲义〉看钱谷融的曹禺研究》,《南方文坛》
2017年第6期。78 /现代中文学刊
本文发布于:2023-12-12 03:59:0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232474624367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关于钱谷融和《〈雷雨〉人物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关于钱谷融和《〈雷雨〉人物谈》.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