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1日发(作者:红舞鞋的故事)
论文题目
文献综述:
《围城》小说研究
《围城》是钱钟书的长篇小说代表作之一,被称为新“儒林外史”。小说以抗日战争为大的时代背景,以抗战时期的上海和由上海到湖南的内陆为小的社会背景,由方鸿渐为小说的中心,由点带面的描写了在特定背景之下中国知识分子的众生相,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和社会人生的悲凉。小说无论在主题的揭示、情节的安排还是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都取得了较大的成功。小说更是以讽刺见长,作者对小说中形形色色的人物、社会生活的各种场景、客观的事物等都进行了无情的嘲讽。关于《围城》中讽刺艺术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研究意义
对《围城》中的讽刺艺术进行研究具有以下意义。
(一)研究《围城》中的讽刺艺术,可以更加全面的认识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下中国知识分子的众生相,了解当时的社会面貌,帮助人们透过小说了解历史。
(二)研究《围城》中的讽刺艺术,可以加深人们对讽刺艺术的认识以及把握相关的知识,了解讽刺艺术在文学作品中的多样化运用。
(三)研究《围城》中的讽刺艺术,可以学以致用,为以后从事语文教学工作打下基础。现在的中小学语文课本选入了很多讽刺小说,例如:吴敬梓的《范进中举》、鲁迅的《药》、《祝福》、《孔乙己》以及俄国小说家契科夫的《变色龙》等,这些作品无论是在人物形象的塑造还是主题的揭示上都体现了讽刺艺术,所以对《围城》中的讽刺艺术的研究可以让人们举一反三,为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奠定基础。
二、资料来源
(一)教科书及图书馆藏书
《现代实用汉语修辞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史1917——2012》(上)、《围城》《修辞学新编》
(二)期刊数据检索
主要利用“百度文库”、“道客巴巴”、“手机知网”进行期刊数据检索。
三、选题的研究现状
《围城》出版于1947年,在《围城》出版以后,就引起了文坛的反响,评论界对这部小说的态度颇为复杂,毁誉不一。1949年到新时期这30年间,《围城》几乎销声匿迹,国内对它的研究也是一片空白。直到1980年人民文学出版社重印出版了《围城》,《围城》才在读者中和评论界引起了很大而持久的反响。《围城》的主题意蕴、艺术风格以及它在现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等问题,开始真正引起人们的关注,这一时期以来《围城》的研究逐渐从印象式的评价,上升到哲理层面来探求作品的深层意蕴,从对知识分子命运的考察,从对讽刺文学的贡献以及从语言风格等多方面进行研究,基本上形成了一个系统的研究格局。与自己的研究题目相关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研究。
(一)主题意蕴
相对比较而言,对《围城》主题意蕴的研究是比较充分的,关于《围城》的主题意蕴,评论界也众说纷纭。司马长风认为“《围城》是一部地地道道的爱情小说。”李频认为:“《围城》的主题意蕴是通‘围城’这一语言符号的能指,扩大了这一符号的所指范围,使作者笔下的‘围城’呈现出外‘城’中有内‘城’,大‘城’中有小‘城’的立体化特征。”温儒敏认为《围城》具有三层意蕴,即“揭露抗日战争时期学术机关内部的腐朽,批判知识分子的空虚、苦闷以及文化反省和哲理思考”。高月娟认为,《围城》的主题是:“反映三四十年代知识分子灰色的人生。”
(二)艺术特色
金宏达的文章《钱钟书小说艺术初探》从总体上概括了钱钟书小说的艺术特点:一是接受中国古典小说现实主义传统的影响,描写鲜明生动,达到“如在目前”的效果;二是犀利的心理观察和分析;三是结构上,将中西小说技巧相糅合,敛纵自如,浑然一体;四是语言上博喻多讽、机巧犀利。杨继兴的《钱钟书的小说语言讽刺三题》一文,论述了《围城》和《人.鬼.兽》中,怎样使语言“机智诙谐,充满讽刺意味”。一是利用语言“移植”造成表达的讽刺意味,即故意混淆语言的感情色彩、文体色彩、时代色彩。二是利用语义转换造成表达的讽刺意味,即利用语言的谐音异义,同形异义或一词多义现象;或者利用语言的多义性,有意曲解词语的含义。三是利用滑稽类比造成表达的讽刺意味。在研究《围城》的文章中很少有从语言技巧的角度对作品进行分析,杨继兴的《钱钟书的小说语言讽刺三题》在这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为领悟钱钟书小说博大精深的语言艺术开启了一扇窗。
(三)人物形象
对《围城》中人物形象的分析研究是比较充分的。叶颖的《挣扎于“围城”中的悲剧人物形象——解读方鸿渐形象》中认为方鸿渐的性格具有双重性,既有怯懦、迷惘、盲动的一面也有正直、清高、善良的一面,传统文化决定了方鸿渐性格中的“怯懦、消极、缺乏抗争意识”的一面,西方文化也对他的性格产生了影响。也正是由于方鸿渐的双重性格造就了他的悲剧,注定了他的一生都是失败的一生。赵春敏《<围城>中的人物形象分析》认为方鸿渐是一个不学无术、爱慕虚荣而又优柔寡断的富家子弟;苏文纨是一个品性不好、没有同情心、不关爱小孩,同时又非常虚伪的受过高等教育,受其他女性欣赏的人物形象;唐晓芙是一个具有青春活力、可爱、真诚而且还具有女性的知性美,具有文化修养的人物形象;而孙柔嘉是一个有心计的女性形象。 四、总结
总体上看,现在对《围城》的研究可谓面面俱到,其中也不乏对《围城》中讽刺艺术的研究,正如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每个评论者笔下的《围城》也各有不同。本文力求在前人研究评论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之自己的观点,有所创新的从讽刺的主题、讽刺的手法、具有讽刺意味的人物以及讽刺的语言特色四方面入手,对《围城》的讽刺艺术做一个全面的论述。
论《围城》中的讽刺艺术
一、选题背景
(一)现实背景
现在的中小学语文课本中选入了很多具有讽刺性的小说、诗歌,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掌握相应的讽刺知识,这样在实践教学中教师才能游刃有余、触类旁通、随机应变,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讽刺知识,促进学生对讽刺小说以及讽刺诗歌的理解。如:白居易的讽刺诗《观刈麦》如果不向学生讲解相关的讽刺知识,不告诉学生这是一首讽喻诗,学生对“家田输税尽,拾此冲饥肠”这一诗句的解读中,就只能浅层地想到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而不能认识到作者通过农妇的语言描写,是要讽刺当时赋税制度对农民的残害,从而揭示当时社会的动荡、政治的黑暗。所以对《围城》中讽刺艺术的研究就可以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提高专业素养,为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打下基础。
(二)研究背景
《围城》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儒林外史》之后的又一部优秀讽刺小说,被称为“新儒林外史”,小说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作者对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知识分子、社会现实的嘲讽,小说将讽刺艺术的运用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自《围城》出版以来人们对它的研究就络绎不绝,其中也不乏对《围城》中讽刺艺术的研究,但很多评论者都只注重对《围城》的某一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而少于对《围城》的整体研究,少于浅显的解释。如:温儒敏的《<围城>的三层意蕴》深入的研究了《围城》的主题意蕴;金宏达的《钱钟书小说艺术探索》分析了《围城》的艺术特点;杨继兴的《钱钟书的小说讽刺语言三题》研究了《围城》的讽刺语言。本文力求在前人研究评论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之自己的观点,将小说的讽刺主题、讽刺手法的多样化运用、具有讽刺意味的人物以及讽刺的语言特色归在讽刺艺术下,对《围城》的讽刺艺术做一个全面的论述。
二、研究目标与任务
(一)了解讽刺艺术在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的表现
(二)了解在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下中国知识分子的众生相,对当时上至大都市下至乡村小道的社会有个全面的认识。
(三)熟读《围城》在理解和把握的基础上,解读讽刺艺术在《围城》中的成功应用,认识讽刺艺术在小说主题的揭示、人物形象的塑造、语言特色等方面所起到的作用。
(三)通过对《围城》中讽刺艺术的研究,能将自己学到的知识、收获的成果,迁移运用到其它讽刺性作品的分析中,做到学以致用,从而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开阔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
三、拟定方案路线 (一)至少通读三遍《围城》,第一遍略读了解大意,第二遍精读,第三遍在阅读过程中勾画出文中用到比喻、夸张、对比的地方,并标明是是使用明喻、暗喻、借喻,是属于直接夸张还是间接夸张,是将什么和什么对比等,同时根据需要勾画出关键词句。
(二)搜集整理有参考价值的文献资料,撰写提纲。
(三)在把握《围城》的内容上结合所搜集的资料,归纳出《围城》的讽刺主题、《围城》中讽刺的语言特色、《围城》中具有讽刺意味的人物形象以及《围城》中讽刺手法的多样化运用,并开始尝试论文初稿的写作。
四、撰写提纲及实施计划
提纲撰写:
(一)《围城》及讽刺艺术
1、讽刺及讽刺艺术
2、讽刺艺术在文学作品中的表现
3、《围城》
(二)《围城》中讽刺的主题
1、人生主题
(1)爱情主题
(2)婚姻主题
1、社会主题
(1)政治黑暗
(2)学术虚伪
(3)封建思想的残留
(三)讽刺手法在《围城》中的多样化运用
1、比喻
(1)明喻
(2)暗喻
(3)借喻
2、对比
(1)吹嘘和事实的对比
(2)内在与外在的对比
(3)人物言行的前后对比
4、夸张
(1)直接夸张
(2)间接夸张
(四)《围城》中讽刺的语言特色 1、幽默诙谐
2、尖锐泼辣
(五)《围城》中具有讽刺意味的人物形象
1、方鸿渐
2、赵辛眉
(六)总结
实施计划:
(一)确定题目: 2018年11月8日开始,11月25日确定最终选题。
(二)撰写并提交开题报告: 2018年11月26日开始撰写开题报告,2018年12月9日提交开题报告。
(三)审阅开题报: 导师2018年12月10日开始审阅开题报告,2018年12月16日完成。
(四)审查开题报告:教研室2018年12月17日审查开题报告,2018年12月21日完成。
(五)提交初稿:2019年1月20日查找资料,开始毕业论文初稿写作,征求老师的建议。写作论文初稿。2019年2月28日完成论文初稿。
(六)论文评改:2019年3月4日将导师评阅过后的论文进行修改,2019年4月15日完成修改工作。
(七)提交定稿:2019年4月16日修改毕业论文,征求老师建议。查重低15%后提交给导师。
(八)评阅定稿:2019年4月30日指导老师评阅定稿,对论文进行评分,教研室组织交叉评阅学生论文,并推荐优秀论文。
(九)论文答辩。
本文发布于:2023-12-11 23:11:3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230749511869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围城》小说研究.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围城》小说研究.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