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6课 商鞅变法与社会革新教案 华东师大

更新时间:2023-12-11 15:02:52 阅读: 评论:0

2023年12月11日发(作者:越的组词)

-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6课 商鞅变法与社会革新教案 华东师大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6课 商鞅变法与社会革新教案 华东师大版

〖内容标准〗

知道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的史实。通过商鞅变法等史实,认识战国时期社会变革。

〖教学目标〗

1.知识识记

要求学生了了解春秋战国起迄年代和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商鞅变法等基础知识。

2.能力培养

①让学生在“战国七雄形势图”上填出七雄的地理位置,训练识图能力。

②讲述商鞅变法的历史故事,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③分析各国变法的成败得失及其原因,培养历史思维能力,树立为振兴中华而发奋读书的信念。

④引导学生将西部地区历史文化遗址的挖掘和保护与西部大开发联系起来,培养现代意识。

3.情感教育与价值观

①善于用人、纳谏并进行改革是一些诸侯国得以强盛的重要原因。

②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重要的变法,它是时代变革的需要,也是秦国统一大业的需要。

③都江堰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之一,它促进了四川成都地区的农业发展,成为历史上先进的农业经济之一。

〖教学要点〗

1.重点 商鞅变法

2.难点 讲清楚商鞅变法是朝代发展的需要,也是秦国统一大业需要。

〖教学分析〗

1.春秋时代

①讲清东周概念、起迄年代及主要特征。

②分析春秋时期周天子与诸侯国地位的变化以及各诸侯国打出“尊王攘夷”旗号的原因,从而了解大国争霸的历史背景。

③介绍“春秋五霸”的两种说法,拓宽学生的视野,并强调齐桓公是五霸中的首霸。

④强调争霸战争是为争夺土地、人口和霸权;争霸战争给人民带来无穷的灾难;但争霸战争体现了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争霸战争在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融合。

2.战国时代

①结合“战国七雄形势图”,向学生简要介绍三家分晋的简况,讲清七雄的地理位置,并配合口诀“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央”,让学生在短期内记住战国七雄的方位,加强识图能力的培养。

②“战国七雄”的七个大国是同时并存的,与“春秋五霸”的五个霸主先后出现有所不同。

③“尊王攘夷”旗号的打出和收回,说明经过激烈的争霸和兼并战争,周王室更加衰微,弱小的诸侯国相继被吞并,在客观上为秦的统一奠定基础。

④强调战国初期各国变法的原因和目的,并突出魏国的李悝变法以发展农业为主,楚国的吴起变法以强兵为主,而秦国商鞅变法的主要特征以法治国。

⑤分析越王勾践之青铜宝剑为何在地下埋藏xx多年,依然非常锋利?让学生在课后上互联网查找有关资料,得出结论(经铬盐氧化反应后,耐腐蚀,耐高温)。 3.商鞅变法

①经济和政治都比较落后的秦国,想要富国强兵,争夺黄河中下游地区,进行了“以法治国”为主要特征的商鞅变法,因此商鞅变法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秦国强盛的需要。

②组织学生讨论:商鞅变法废除了哪些旧的制度?采取了哪些有利于经济和军事发展的措施?让学生懂得:鼓励农民开垦荒地,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县制的建立,有利于中央集权政治的巩固。

③“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代表了历史进化论的观点。“法之不行,自上犯之”是以法治国思想的体现。

④突出商鞅变法的曲折和艰难,使学生懂得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为改革而献身的人是了不起的。

⑤评价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强调它是战国时期最重要、收效最大的变法,秦国逐渐强大的关键在于商鞅变法,从而使学生理解顺应历史潮流的变法与改革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强大动力。

⑥思考:各国变法的成败说明了什么?使学生得出:善于用人、勇于改革是一个国家得以强盛的关键。将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阐述现代社会改革开放与人才培养的关系,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

4.都江堰

①讲清战国时期四川成都平原的旱涝灾害情况,突出都江堰开凿的必要性。

②根据课文插图,分析都江堰的地理位置和主要功能,强调都江堰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之一,直到今天还在发挥巨大作用。

③讨论:在我国西部地区有许多著名的历史文化遗址,应如何发挥其作用?引导学生将历史文化遗址保护同西部大开发联系起来。

(以上内容主要来源于教师用书)

〖教学实录〗

〔复习旧课〕

师:我们上节课学习了第5课 夏商周时代的社会。我们应该掌握“上古三代”指的是哪三个朝代?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哪个王朝?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出土文字证实的朝代是哪个朝代?什么叫“盘庚迁殷”?什么叫分封制?什么叫宗法制?

今天,我们接着学习下面的内容。请同学们翻到

第6课 商鞅变法与社会革新

(板书,以下黑体字为板书内容)

〔阅读教材〕

下面给同学们5分钟时间,请大家认真阅读教材,看书时用笔标出你认为应该掌握的内容或者你不理解的内容,看完书之后,我会要求大家合上书本,回顾你记忆中的本课内容。

补充:

数(shǔ)典忘祖 齐桓(huán)公 宋襄(xiāng)公 泓(hóng)水 对峙(zhì) 都江堰(yàn)

〔合书布点〕

△学生阅读完教材后,找学生讲述教材内容,根据学生讲述的内容采点、布点(板书)。

东周――春秋和战国

五霸 七雄

时间

时代特征 王室衰落、列国并立 大国兼并、社会巨变 商鞅变法 原因 时间 地点 人物 内容 作用

都江堰 功能

△教师做布点小结: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这个问题大家都比较清楚,因此我们要进一步思考:为什么要把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呢?各有什么时代特征呢?商鞅变法和都江堰这是两个历史名词,根据我们前面学过的知识我们应该知道学习历史名词,要从那几个方面来掌握。

〔分层推进〕

△要求学生再读教材(大约2分钟)

△快速提问:(5分钟)

①东周分为哪两个时期?(春秋:公元前770至公元前476;战国:公元前475至公元前221年。这两个历史时期的命名源于两本重要的著作,一部是孔子编定的《春秋》,一部是刘向编辑的《战国策》。)

②一些强大的诸侯国为什么要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以避免相互兼并,共同对付外族侵扰为理由,要求其他国家承认他们的霸主地位。)

③“春秋五霸”是哪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④春秋末期,长江流域有哪两个诸侯国北上中原争霸?(吴国和越国)

⑤“战国七雄”是哪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央”,指导学生看图“战国七雄形势图”,明确七雄的地理位置。)

⑥在各国的变法中最先进行的是谁?收效最大的是谁?(魏、秦)

⑦商鞅变法的背景、目的、内容、结果、及意义(略)

⑧都江堰修建的原因、时间、地点、主持人、功能、意义(主持人与现在一位电视综艺节目的主持人同名,)

△处理问题(约15分钟)

①春秋和战国各自的时代特征是什么?

特征∶一事物异于他事物的特点。在学生思考后,教师总结为:春秋――王室衰微,列国并立;战国――诸侯兼并,社会巨变。

平王东迁以后,周王室的处境与西周朝代全然不同,首先是王畿大为缩小,周天子所能控制的仅洛邑及其四周,形同小国;其次是各诸侯国对王室的态度日渐冷淡。一方面是由于时代推移,王室与诸侯国的亲戚关系渐渐疏远,另一方面是王室的衰弱也无力维持原先的君臣关系。天子已无号令诸侯的能力,昔日的尊严也荡然无存,政治重心逐渐由王室转移到列国,从此开始了春秋时代强国争霸的局面。

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社会大动荡时代,也是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发生巨大变革的时代。伴随着春秋战国这段历史时期连绵不断的战争,成为各国改革的摧化剂和推动力。战国时期,各诸侯都认识都到要想在兼并战国中取胜必须国力强盛,而国和强盛的关键必须适应形势的发展,变法图强,重用贤才。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代表了历史进化论的观点。“法之不行,自上犯之”是以法治国思想的体现。

②“尊王攘夷”

春秋时代最早的霸主是齐桓公,他采用了管仲“尊王攘夷”的策略。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论语•宪问》)孔子很推崇管仲,认为管仲这个人了不起。名夷吾,字仲。颍上人(今县北10公里管谷村)。春秋时杰出的政治家。他与鲍叔牙是好朋友,管仲曾说过“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管鲍之交”已经成为友谊的象征。如果想了解我们这位先辈的故事,大家可以找些书来来,我比较喜欢的是《东周列国志》,“老马识途”这个成语也与管仲有关。

③商鞅变法

它是战国时期最重要、收效最大的变法,秦国逐渐强大的关键在于商鞅变法。经济和政治都比较落后的秦国,想要富国强兵,争夺黄河中下游地区,变法图强比其他诸侯更迫切。

奖励耕战,是变法的主要内容。商鞅变革了西周的分封制,把获得财富的途径由血缘关系、世袭,改为耕地多、立战功,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获得比别人更多的粮食、布匹的人,会得到更多的奖励,立战功的人,可以获得尊贵的爵位。为加强君主的权力,不再实行分封以,而是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地方。

商鞅变法最成功的地方在于,他制定了一整套行之有效有法律制度。他的最终结局与同时代的一些变法者类似,随着支持变法的君主的去逝,变法者遭到迫害,甚至被处死。商鞅本人最后就被五马分尸了。但他所制定的新法却在秦国继续推行。商鞅是成功还是失败了呢?大家可以认真考虑这个问题。我们第7课是一节活动课,要求大家就这个问题进行讨论,如果有时间,我们将在以后的学习中就这个问题展开讨论。

④都江堰

都江堰作为一个重要的水利工程与现在的三峡大坝相比,在功能上有什么不同?(不能发电)

现在有人在打都江堰的主意,认为都江堰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要在都江堰附近修建水电站,你怎么看这个问题?存在xx多年的都江堰是不是没有存在的价值了?这个问题供大家思考?

现在大家注意下面的几个成语故事,希望大家有时间自己查找资料,了解有关的历史知识,我现在告诉大家有关“优孟衣冠”的一点内容。优孟是楚庄王宠信的一个近臣,这个故事与一个名臣有关,具体内容大家雾里查找资料,我要说的是这个名臣叫孙叔敖,“叔敖杀蛇”也是民间广泛流传的故事,意思是说在孙叔敖小时候,有一次,孙叔看到了一条两头蛇、按当时人们的说法,看到两头蛇的人,马上就会死掉。孙叔敖虽然很害怕,但他为了不让别人再看到这条两头蛇,就把两头蛇杀了。结果大家都知道,他并没在马上就死掉。下面的内容希望大家记在书上,这是有关地方史的知识:孙叔敖在楚庄王时,被任命为相,他主持修建了一个比都江堰还早300多年的水利工程,古代称为芍(què)陂(bēi),又叫芍坡,现名为安丰塘。安丰塘现在我省寿县境内,想来我们班有许多同学都应该知道的(我所任教的班级,每班都有来自寿县的学生)。

〔贯通评价〕

春秋战国是一个大变革、大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我们课本选择了两个历史事件来说明,一个是商鞅变法、一个是都江堰。为什么选择这两个事件,他们有什么代表性呢?商鞅变法是政治制度的变革,都江堰是经济发展的集中体现。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6课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教案

北师大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春秋战国的起止时间,知道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并掌握齐桓公称霸、晋楚争霸、三家分晋、合纵连横的史实。

填充“春秋形势图”“战国形势图”,并结合地图讲解有关史实,学习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收集、整理、叙述有关资料、成语典故,增强收集历史资料的能力及表述能力。

过程与方法

课前查找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资料,初步培养收集资料、处理资料的能力。

本课采用自学汇报式和质疑问题式相结合的方法,小组有选择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和质疑的能力。

根据史实,总结出此时的社会主题,并采用辩论的方式,进一步明确春秋战国时期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现

通过收集有关成语典故,培养学习历史的兴趣。

通过一些问题的设置,引发学生对历史的思考。

明白国家强大的基础是经济实力、军事实力,更离不开人才的使用。教学重点:

体味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乐趣,再现这段历史,提高学习历史的兴趣。

教学难点:

从史实中体会、分析春秋战国时代的社会特点。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查阅相关资料,为学生提供相关书目及网站。

预测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制定应对策略。

制做本课课件。

学生准备:

预习本课。

查阅与本课相关的资料。

每人收集一条与本课内容相关的成语典故。 板书设计

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

夏 商 西周 东周

七七

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

1、公元前21世纪—前770年,我国经历了哪几个朝代?

2、西周初年,周王为巩固对周边的统治,采取了什么政策?

在学生回答出“采取了分封制”后进一步引发其思考,是不是采取分封制,西周的统治就可以长治久安了呢?

讲授新课

西周末年,镐京被犬戎攻破后,平王把都城迁到洛阳,开始了东周的历史。周王室东迁后,王畿缩小,财源、兵源大大的减少,而且一天天的趋于枯竭,再没有力量支持原有的威风与尊严。各封国于是产生自行扩张领土的野心。从此,诸侯国之间为了争夺领土和霸权,开始了旷日持久的战争。于是,历史进入春秋战国时代。(板书课题)

教师交待:东周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春秋”与“战国”名称的由来。

请同学们根据预习情况完成如下内容,并请一同学用电脑把文字编辑在屏幕上:春秋 春秋五霸 战国 战国七雄:

教师与同学们一起确定本节课研究的内容:

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

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

七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齐桓公称霸及其他四霸

春秋

问鼎中原(晋楚争霸)

战国

三家分晋

合纵连横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自己查找到的有关资料选择感兴趣的主题,一起研究学习后,进行汇报。

教师提出如下要求:

(1)列出本组的汇报提纲;

(2)组长组织本组汇报;

(3)组员根据提纲进行汇报的分工; (4)汇报形式自行选择,如成语故事、历史短剧等;

(5)根据本组选择的内容设计一组问题,测试一下其他组对该内容的掌握情况;

(6)其他组可就此内容向该组同学质疑。

给大家时间分头学习、研究、准备。

汇报开始:

(老师为之提供“春秋形势图”“战国形势图”、实物展台)

(1)小组自告奋勇进行汇报,并把汇报提纲编辑在大屏幕上;

(2)小组汇报完后,研究相同主题的小组给以补充,并介绍本纪设计的汇报思路;

(3)结合老师提的要求,大家对该组的汇报情况进行点评;

(4)其他组质疑;

(5)展示本纪设计的问题,其他组成员回答。

教师事先设计一组问题,参与大家的质疑活动。如果学生在质疑活动中涉及到以下问题,教师可不予考虑,如没有涉及,教师再结合此环节进行补充。(此过程旨在对学生的质疑活动给以补充)

设计问题如下:

一、关于齐桓公称霸

1、齐桓公为什么能首先称霸?(旨在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第一,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提倡节俭,发展生产,还改革军事,这些措施,使齐国很快国富兵强,具有争霸的雄厚实力;第二,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积极开展对外活动,借“尊王”之客,行争霸之实。第三,齐国在山东北部,背山面海,拥有山海渔盐之利,经济富裕,这为其争霸提供了有利的物质条件。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在葵丘举行会盟,连周天子也派人参加,齐桓公正式成为中原霸主)

2、请同学们看以下的史料: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主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披发右衽矣。” ——《论语》

阅后请回答: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旨在培养同学们对史料的分析能力)(意思是: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诸侯,匡正天下,百姓至今仍受其恩惠。若没有管仲,我们大概要披散头发,左开衣襟,成为夷狄统治下的老百姓了。于此可见,齐桓公的霸业对华夏文明的继续发展,有特殊意义)

3、可不可以说齐桓公的霸业就是管仲的霸业? 你认为他俩谁的作用更大?(旨在考察学生对历史的深刻分析,体会欲成就大业,需重用人才,及一代霸主的胸襟)

可以有两种观点:(1)齐桓公的作用更大,因他有雄才大略,重用管仲等人才;(2)管仲作用更大,因为他辅佐齐桓公,制定正确的策略,进行改革。

4、你对齐桓公称霸最感兴趣的是什么?并说明理由。 (旨在使学生对历史产生认同感,学以致用)

(教师可小结:经济建设才是根本,军事力量的强大是必由之路,“尊王攘夷”——讲究策略,重用人才等)

二、关于问鼎中原

1、楚国是不是周初的分封国?(旨在联系旧知识点)

(不是。当周朝已有政府组织数百年之久时,楚部落还只是一个部落,它是一个新兴的力量)

2、还记得九鼎吗?你能从问鼎事件中读出何意?(旨在联系旧知识点,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

(九鼎,古代传说夏禹铸了九鼎,象征九州,成为夏、商、西周三代传国的宝物。周王朝掌有它,是作为中国最高统治者的凭证。楚国问鼎,是挑战王权,是暗示想取而代之)

3、其他诸侯国能否去“问鼎”?(旨在培养学生的推断能力)

(其他诸侯国在理论上还是周王室的分封国,因此不能去“问鼎”)

4、你知道“九鼎”的去向吗?(旨在引起学生的兴趣)

(三百年后的纪元三世纪,周王国最后一任王姬延在位,那时国土更小,政府更穷,姬延靠着借债度日,负债累累,无法支持。他就悄悄的把九鼎熔化,陆续出卖还账。等周王国被秦国灭掉时,九鼎已卖了个精光)

5、根据学生介绍的情况,教师可酌情补充宋囊公争霸失败、秦穆公西霸及南方吴越争霸等基本情况。

三、关于合纵连横

1、战国时代,除了使用武力之外,还有什么特点?

(各国还不断展开政治、外交上的攻势)

2、六国合纵抗秦为何未成功?

(秦国用贿赂、威胁的手段破坏合纵,各个击破;五国间利益不一致,“朝秦暮楚”,立场不坚定)

请同学们总结一下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特点。(旨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教师可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补充:小国林立;大国争霸;政变不断发生;不断有旧国灭亡,新国兴起;一次大战调整一次霸权;新生事物如雨后春笋……总之,此时的社会主题是:动荡、变革、争霸。

课堂辩论

(旨在培养学生辩证的历史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

有人说,春秋战国时代把人们带进了战乱,对社会起了破坏的作用,延缓了历史的发展。有人说,春秋战国时代“在战斗中成长”,推动了历史的发展。你的观点如何呢?

(观点相同的同学组成一组,两小组之间展开辩论。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小结:有延缓作用,更有推动作用。推动作用远远大于延缓作用。各国为了争霸的需要,竞相改革,发展经济,增强军事实力,竞相重用人才,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与文化的进步。同时在战争中增进了民族融合。大国争霸、兼并的过程,也是国家趋于统一的过程。

轻松五分钟

(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按照小组的顺序,每组说出一条与本课内容相关的成语典故,不许重复、不许间断,如间断重复,即被淘汰。看哪些组获胜。

如学生说的不全,教师可补充:老马识途、卧薪尝胆、围魏救赵、朝秦暮楚、一鸣惊人、负荆请罪、退避三合、完璧归赵、纸上谈兵、毛遂自荐、一鼓作气、管鲍之交、东施效颦……

给你一个挑战

(旨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请一同学在大屏幕上填充完成“战国七雄”方位图。

我们一起来接受一个挑战:设计战国七雄方位歌谣,看谁设计的歌谣既准确,又方便记忆。老师也参与设计。

设计完的用实物投影展示给大家,老师的作品也参与展示,并一起进行点评。对优秀的作品,给以鼓励。

(教师的设计如下:齐、楚、秦、燕,东南西北分四方,赵、魏、韩,从北到南居中央)

精彩回放

(旨在帮助学生学会欣赏别人,并充分发挥互评的作用)

教师对同学们的回放没有涉及到的内容可引导补充。例如发言最积极的是谁?问题提得最多、最好的是谁?哪个小组组织的汇报最精彩?谁的“战国七雄歌谣”设计得最有创意?等等。

布置作业

把收集到的成语故事或改写成剧本,或画成图画,贴到“历史学习留言板”上。教师多作业情况进行打分,计入个人档案。

-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6课 商鞅变法与社会革新教案 华东师大

本文发布于:2023-12-11 15:02:5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227817211831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6课 商鞅变法与社会革新教案 华东师大.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6课 商鞅变法与社会革新教案 华东师大.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学生   历史   变法   内容   争霸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