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音乐四年级上册《音乐中的故事》教学设计

更新时间:2023-12-11 06:51:38 阅读: 评论:0

2023年12月11日发(作者:童话故事400字)

-

人教版音乐四年级上册《音乐中的故事》教学设计

人教版音乐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音乐中的故事》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演唱并表演歌曲《老鼠和大象》。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老鼠和大象》。

2、完成“老鼠和大象”节奏游戏。

3、能在演唱中表演《老鼠和大象》。

教学准备

手风琴、磁带、录音机

教材分析

《大象和老鼠》

这是一首儿童叙事体歌曲。歌曲运用行进的节奏、朗读的穿插以及舒展开阔的音高进行。叙述大象与老鼠在广场上的遭遇,表现大象的硕大、老鼠的渺小以及自不量力的老鼠的下场。

歌曲节奏样式丰富,乐句有短而长,节奏有急促而舒展,音域由窄而宽,演唱形式有独唱有合唱,整个歌曲在对比中有统一,适于歌唱,表演效果颇佳,难度适中。

教学过程

一、简短地回顾上两堂课的内容。

二、教师范唱《老鼠和大象》。

1、教师范唱歌曲。 2、教师与学生跟琴学唱歌曲;讲述《老鼠和大象》的故事。

3、教师分析歌曲中紧凑与舒展的劳动形象,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对比处理歌曲的演唱。尤其是二声部合唱部分。然后在学生的演唱中,教师加入二声部合唱的低音部分。

三、教师带领学生学唱二声部合唱。

1、在高声部轻声哼唱中,哼唱低声部的音高,先放慢速度学唱。

2、当两个声部各自都能听到对方的声部,找到声部融合的感觉时,稍微调整一下音量,达到两个声部音量的平衡。

四、合成表演,结束本课

五、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钢琴独奏曲《洋娃娃的梦》。

教学目标

1、欣赏钢琴独奏曲《洋娃娃的梦》。

2、根据音乐创编洋娃娃的故事,并随音乐表演。

教学准备

录音机、磁带

教材分析

《洋娃娃之梦》

这是一首儿童钢琴独奏曲,入选全国业余钢琴考级曲目。作品通过节拍、节奏、速度、力度、音区、音型的变化,刻画不同的意境,描绘了洋娃娃富于童趣和幻想色彩的生活。作品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行板《摇篮曲》、中速《洋娃娃的梦》、小快板《洋娃娃的舞蹈》。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导入新课。

1、演唱或表演《老鼠与大象》。

2、告诉学生本堂课欣赏的乐曲与洋娃娃有关,认真聆听,洋娃娃在做什么?

二、欣赏音乐《洋娃娃的梦》

1、听录音。

2、启发学生思考,乐曲表现了洋娃娃几种不同的情绪,或洋娃娃身边发生了哪些故事情节。

3、请学生随着音乐讲述自己联想到的内容。

三、听音乐,创编洋娃娃的故事。

四、在《洋娃娃的梦》的音乐背景下表演。

五、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管弦乐《小拇指的故事》《瓷偶女皇》

教学目标

1、欣赏管弦乐《小拇指的故事》《瓷偶女皇》。

2、展开想象,根据音乐讲述《小拇指的故事》《瓷偶女皇》的故事。

教学准备 录音机、磁带

教材分析

1、《小拇指的故事》

1908年,拉威尔从17世纪法国诗人查理・贝洛民间故事集《鹅妈妈的故事》中选取了几则故事创作了钢琴组曲《鹅妈妈组曲》,包括《睡美人》《小拇指》《瓷偶女皇》《美女与野兽》《仙境般的花园》。《小拇指的故事》描绘了小拇指在迷失的森林中寻找回家的路。

2、《瓷偶女皇》

《瓷偶女皇》根据乌诺阿夫人的童话《小绿蛇》创作。童话中有一位美丽的公主被魔法变成了丑姑娘,英俊的王子被变成了小绿蛇。为了恢复本来面貌,丑姑娘和小绿蛇来到瓷偶王国,后来在女皇的帮助下,两人恢复了人形。这首乐曲描绘丑姑娘求助于瓷偶女皇,当丑姑娘洗浴时,瓷偶王国的瓷娃娃奏响了各种乐器,到处充满了叮咚声,女皇庄严的出现,公主恢复了美丽的容貌。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老鼠和大象》,引入新课。

1、复习歌曲《老鼠和大象》。

2、引入新课。法国作曲家拉威尔创作了管弦乐作品《鹅妈妈组曲》,用音乐叙述了鹅妈妈讲的5个故事。今天,一起来听听其中的两个故事。鹅妈妈讲了两个什么样的故事?

二、欣赏管弦乐《小拇指的故事》

1、有谁知道童话《小拇指的故事》?请给同学们讲一讲。拉威尔创作的乐曲中《小拇指的故事》讲了些什么?听音乐,进一步感受乐曲,并说一说《小拇指的故事》。

2、教师带领学生随音乐哼唱乐曲中的主题。

3、请学生在乐曲的伴奏下,讲述自己根据音乐所想象的故事情节。

三、欣赏管弦乐《瓷偶女皇》

1、教师讲述童话《瓷偶女皇》。拉威尔创作的乐曲中《瓷偶女皇》是不是对这个童话故事的完整的叙述?听音乐,正确回答。

2、进一步感受乐曲,并说一说乐曲是什么风格的音乐,作曲家为什么要采取这种风格的音乐。

3、教师带领学生随音乐哼唱乐曲中的主题。

4、请学生在乐曲的伴奏下,讲述自己根据音乐所想象的故事情节。

四、小结

五、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听妈妈将那过去的事情》

教学目标

1、能有表情的演唱歌曲。

2、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怎样运用不同的速度、力度、演唱方法表达歌曲情感。

教学准备 手风琴、磁带、录音机

教材分析

1、《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

歌曲由作曲家瞿希贤创作于1957年,曾获1980年全国第二次少年儿童文艺创作音乐作品一等奖。这是一首叙事体歌曲,具有很强的抒情性。旋律优美、动听,节奏舒展、感情真挚、富于口语化,深受少年儿童喜爱。歌曲为带再现的三部曲式。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怎样运用不同的速度、力度、演唱方法表达歌曲情感。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聆听并学唱歌曲《听妈妈将那过去的事》。

1、播放歌曲《听妈妈将那过去的事》启发学生思考歌曲叙事性特点表现在什么地方。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对于歌曲中叙述的这样不同的两种生活,我们分别采用哪种情绪来演唱,从学生的回答中选取一种方案,并带着这种方案设计的情绪,开始跟随老师学唱歌曲。

三、引导学生表现歌曲第一段亲切、安逸的情绪。

1、范唱

运用快速、中速两种不同的速度演唱歌曲第一段,请学生选择哪种速度的演唱更符合叙事故事的需要。 2、教师演唱歌曲的第一段,故意夸大每一乐句的力度变化。教师再平和地演唱歌曲,请学生做出评论和选择。

3、学会有表情地演唱,注意第三句演唱力度的变化。

四、引导学生表现歌曲第二段悲愤、凄惨的情绪。

1、教师分别运用低沉、轻飘两种不同的声音演唱歌曲第二段,请学生选择哪种速度的演唱更符合第二段叙事的故事情节的需要。

2、教师自己演唱或请学生演唱歌曲的第二段,尝试不同的力度演唱带重音记号的乐句,请学生做出评论。

3、学生有表情的演唱,注意结尾三句渐弱的处理。

五、小结

六、课后反思

-

人教版音乐四年级上册《音乐中的故事》教学设计

本文发布于:2023-12-11 06:51:3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224869824266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人教版音乐四年级上册《音乐中的故事》教学设计.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人教版音乐四年级上册《音乐中的故事》教学设计.pdf

标签:歌曲   学生   演唱   音乐   故事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