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1日发(作者:母爱作文400)
拼音版《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拼音版《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引导语:《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它既是一首边塞诗,又是一首送别诗,表现了送友惜别的深情。诗情内涵丰富,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下面我们来看一下《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拼音版。
bái xuě gē sòng wǔ pàn guān guī jīng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cén cān
岑参
běi fēng juàn dì bái cǎo zhé , hú tiān bā yuè jí fēi xuě 。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hū rú yī yè chūn fēng lái , qiān shù wàn shù lí huā kāi 。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sǎn rù zhū lián shī luó mù , hú qiú bù nuǎn jǐn qīn bó 。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jiāng jūn jiǎo gōng bù dé kòng , dōu hù tiě yī lěng nán zhuó 。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hàn hǎi lán gān bǎi zhàng bīng , chóu yún cǎn dàn wàn lǐ
níng 。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zhōng jūn zhì jiǔ yǐn guī kè , hú qín pí pá yǔ qiāng dí 。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fēn fēn mù xuě xià yuán mén , fēng chè hóng qí dòng bù
fān 。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lún tái dōng mén sòng jūn qù , qù shí xuě mǎn tiān shān
lù 。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shān huí lù zhuǎn bù jiàn jūn , xuě shàng kōng liú mǎ xíng
chù 。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作者简介】
岑参(cén shēn) (约715年—770年)唐代诗人,原籍南阳(今属河南新野),迁居江陵(今属湖北)。汉族,荆州江陵(湖北江陵)人,去世之时56岁,是唐代著名的边塞 诗人。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其擅长七言歌行。
【人物生平】
岑参 (cén shēn)出身于官僚家庭,曾祖父、伯祖父、伯父都官至宰相。于同代的高适齐名并与高适并称“高岑”.他父亲两任州刺史,但却早死,家道衰落。他 自幼从兄受书,遍读经史。二十岁至长安,献书求仕。求仕不成,奔走京洛,漫游河朔。744年(天宝三载)也就是三十岁时中进士,授兵曹参军。749年(天 宝八载),充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赴安西,751年回长安。754年又作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再度出塞。安史乱后,757年(至德二 载)才回朝。前后两次在边塞共六年。他的诗说:“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也知边塞苦,岂为妻子谋。”(《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又说:“侧身佐戎 幕,敛任事边陲。自随定远侯,亦着短后衣。近来能走马,不弱幽并儿。”(《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可以看出他两次出塞都是颇有雄心壮志的。他回 朝后,由杜甫等推荐任右补阙,以后转起居舍人等官职,766年(大历元年)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以后罢官,客死成都旅舍。
【诗歌分析】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一首送别诗。开始写西北早雪,来势突然。接着写边塞奇寒的感受。再写戈壁滩上冰雪封冻的壮阔景象。以下由近及远,层层描绘:从营帐内的筵席,写到辕门外的暮雪和冻住的红旗;从东门送别,写到武判官远去。全诗以雪景衬托送别,在送别中描绘雪景,表现对友人的真挚感情,勾画西北的壮丽风光。
“白雪歌”即白雪之歌,“送武判官归京”点明本诗是雪中送别。本诗是岑参的代表作之一,他写出了西北的奇寒,抒发了雪中送客的深挚友情及因友人返京而产生的惆怅之情。
杜甫说:“岑参兄弟皆好奇”。读此诗,处处不要忽略一个“奇”字。
此诗开篇奇突。未及白雪而先望风声,“北风卷地”四字,妙在由风而见雪。“白草折”显出风来势猛。八月秋高,而北地已漫天飞雪。“胡天八月即飞雪”,一个“即”字写出由南方来的人少见多怪的惊奇口吻。
塞外苦寒,北风一吹,大雪纷飞。诗人以“春风”使梨花盛开,比拟“北风”使雪花飞舞,比喻极为新奇贴切。“忽如”二字下得甚妙,不仅写出了“胡天”变换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再次传出了诗人惊喜好奇的神情。“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意境,颇富有烂漫色彩。梨花盛开,那雪白的花不是一朵一朵,而是一团一团,花团锦蔟,压枝欲低。春风吹来梨花开,竟至“千树万树”,重叠的修辞表现出景象的繁荣壮丽。诗人将春景比冬景,尤其将南方春景比北方冬景,使人忘记奇寒而内心感到喜悦与温暖,造境俱称奇绝。
以写野外雪景作了漂亮的开端后,诗笔从帐外写到帐篷内。那片片飞“花”飘飘而来,窗帘入户,沾在幕帏上慢慢消融……“散入珠帘湿罗幕”一语承上启下,转换自然从容,体物入微。“白雪”的影响侵入室内,“狐裘不暖”,“锦衾”也只觉单薄。勇武的边将,居然拉不开角弓;“都护铁衣难着”。这四句,表现了边地奇寒,将士的苦寒生活。但从“白雪歌”歌咏的主题而言,它们通过人的感受,通过南方人视为反常之事,写天气的奇寒,写白雪的威力。诗人对奇寒津津乐道,使人不觉其苦,反觉寒得有趣。这是诗人“好奇”个性的表现。
场景移到帐外,延伸向广远的沙漠和辽阔的天空。“瀚海阑干千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二句以夸张笔墨,气势磅礴地勾出瑰奇壮丽的沙塞雪景,又为“武判官归京”安排一个典型的送别环境。如此酷寒恶劣的天气,长途跋涉将是艰苦的。“愁”字对离别分手作了暗示。 于是写到中军帐置酒饮别的情景。如果说以上主要是咏雪而有寄情,以下则正写送别而以白雪为背景。“胡琴琵琶与羌笛”,并列三种乐器而不写音乐本身,间接传达一种急管繁弦的场面。这些边地的器乐,对于送者能触动乡愁,于送别之外别有一番滋味。
送客送到轮台东门,尽管依依不舍,毕竟是分手的时候了。看着“雪上空留”的马蹄迹,他想些什么?结束处,有悠悠不尽之情。
充满奇情妙思,是此诗主要的特色。作者用敏锐的.观察力和感受力捕捉边塞奇观,笔力矫健,有大笔挥洒(如浩瀚二句),有细节勾勒(如“风掣红旗冻不翻”),有真实生动的摹写,也有烂漫奇妙的想象(如“忽如”二句),再现了边地瑰丽的自然风光,充满浓郁的边地生活气息。全诗融合着强烈的主观感受,在歌咏自然风光的同时表现了雪中送人的真挚情谊。
【思维训练】
1. 下列句子朗读停顿节拍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D )
A.忽如/一夜/春风来
B.须晴日,看/红装/素裹
C.中军/置酒/饮归客
D.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2. 下列句子中带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C )
A.风掣红旗冻不翻 (牵曳)
B.稍逊风骚 (差 )
C.都护铁衣冷难着 (忍受)
D.分外妖娆 (特别)
3. 对修辞判断有误的是( A )
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对比)
B.原驰蜡象 (比喻)
C.欲与天公试比高 (拟人)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比喻、夸张)
4,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①狐裘不暖锦衾薄。 ( 被子 ) ②瀚海阑干百丈冰 ( 纵横散乱的样子,这里意为遍地 )
5,辨别下面诗句中加点词的差异。
①一片白雪的赞叹。 ( 雪一样的 )
②胡天八月即飞雪。 ( 雪花 )
③雪上空留马行处。 ( 雪地 )
6,展开想象和联想,再现所描绘的情景。
①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略 )
②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 略 )
7. 用一、二句话概括诗的中心意思。
《白雪歌》以雪天送别为题,描写塞外雪天特有的风光,表达对友人依依惜别之情。
8.本文以什么为线索?表现了哪四个场景?
雪。 送别前;饯别时;临别时;送别后。
9.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表现了边塞生活的哪些方面?
写出了边塞风雪中军营生活的寒苦。
10,找出送别过程中表示地点转移的词。它们有什么作用?
“中军”“辕门”“轮台东门”,表现了作者对友人欲别还留,依依不舍的深情。
11,最能表现作者对友人惜别深情的是哪两句?请说明理由。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诗人目送友人远去,雪地上只留下马蹄的印迹。这说明诗人舍不得友人的离去,心里异常失落,非常牵挂友人。
12.诗中比喻描写雪后景色,写得奇伟壮丽、春意盎然的千古名句是哪两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本文发布于:2023-12-11 06:43:2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224820724265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拼音版《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拼音版《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