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1日发(作者:英文信的格式)
《小池》教学设计
一、设计说明
《小池》以清新活泼的语言描写了初夏荷花池的美丽景色,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由衷喜爱之情。本课的设计重点是使学生学会古诗并掌握识字方法,通过情境体验,让诗中的画面和感情在学生头脑中“活”起来。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5个生字。认识7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小池》。
3.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学会想象诗歌中包含的画面。
三、教学重点、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想象诗歌包含的画面。
四、课前准备
课文插图、关于本课的多媒体课件、生字小卡片、田字格贴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以图诗引诗,创设情境
1.出示课文插图,问:这是什么?
2.小池美吗?美在哪里?(指导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
3.图片中可以看出《小池》描写的是()的景色。
A.春天 B.夏天 C.秋天 4.是呀,大自然是那么美好,万物是那么和谐。南宋诗人杨万里被这个美丽的小池塘深深地吸引,写下了一首名为“小池”的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诗。(板书课文题目:小池。)
5.学生读课文题目,教师介绍作者。
(二)初读古诗,学习字词
1.教师导学: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小池塘呢?我们一起来有滋有味地读读吧!
出示自学要求:
(1)自读诗歌,勾画难认难记的生字生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可以读给同桌听,也可以读给老师听。
(2)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生字。
(3)自由朗读古诗,要把诗歌读得字正腔圆。
2.指名朗读古诗,在对学生进行朗读评价的过程中相机出示“泉”“流”“爱”“柔”“荷”“露”“角”的生字卡片,巩固字音,交流识字方法,联系诗句或者生活实际理解字义。教师相机指导:
3.指导学生将生字带入古诗中,再次朗读诗句,读出古诗的节奏。
(三)深入朗读,体会诗意
1.课件出示插图: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 2.引导学生边看画面边读,说说诗中描写了什么景物,在诗中找出来。
3.谁来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1)相机引导质疑:泉眼的水是怎样流的?“惜”是什么意思?谁舍不得谁?怎样理解“爱晴柔”?
(2)指导朗读:一道细流缓缓地从泉眼中流出,池畔的绿树在阳光的照射下,将树荫投到水面,忽明忽暗。这么宁静的景色,我们该怎么读呢?(要读得轻柔、甜美,速度稍慢,饱含不舍之情。)
(3)指导想象:荷叶刚露出什么?蜻蜓就怎样了?它们会说些什么?
(4)“早”和“才”诗人用得非常准确、生动。有了这两个字,我们读这两句诗时眼前仿佛看见了什么?(学生交流)
(5)引言:多么细微的画面,竟然被细心的诗人观察到了。如果你是诗人杨万里,此时会怎样来吟诵“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呢?
①指名反复读,读出欣喜的语气。
②配乐读。
4.总结:是啊,清清的泉水,茂密的大树,娇嫩的荷叶,可爱的蜻蜓构成了小池优美的风景。难怪诗人要把这样的小池写下来,这里真是太美啦!全班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并试着背诵。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小荷渐渐长大,大家想知道它们在盛夏时节的美丽姿态吗?
2.大自然中还有很多美景色呢!正等待着大家去发现,去观赏,去赞美。
(五)写字指导 “角”的书写。
(六)板书设计
泉
树 生机勃勃
小池
小荷 生动有趣
蜻蜓学科
语文 年级/册 一年级下册 教材版本 人教版部编版
课题名称
《小池》微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理解诗意,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
理解诗意对学生来说比较难,因为他们识字比较少,对生活的体验、实践不多。
重点分析
重难点分析
难点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理解力较弱,他们喜欢读和背诵却不喜欢写字,从而掌握这个知识点。
多媒体
教学方法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图片,播放音乐)
同学们,在美丽的初夏里,池塘里长出嫩绿的荷叶,上面还立着一只可爱的小蜻蜓,冰凉的泉水静静地流淌着,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色,你们是不是很想把此景写下来?下面,让我们来听听宋代诗人杨万里对此景色的描写吧。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2、知诗人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诗人,世人称其为诚斋先生,他传世作品有四千多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的诗歌以描写自然景物为主,清新自然,其中《小池》千古传诵。
3、学习第一第二句
下面,让我们来欣赏这首古诗吧。读古诗的时候要注意停顿、要读出感情: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我们学习古诗,先看诗题,这首诗的诗题是《小池》。小池,就是小小的池塘。通过对小池塘的周围景物描写,给我们描绘出一幅充满生机活力的自然景色。有的古诗从诗题中就可以大体的了解这诗中的意思,只要读懂诗题,就可以初步感知古诗内容。
下面我们来学习古诗第一、第二句,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要读这两句诗句,先理解重点词语,课文中一般都把重点词语的解析写在课文的下方,我们可以通过理解重点词语去读懂诗句,再联系课文中的图画去想象、去理解整首诗的意思。
泉眼:泉水的出口。惜:吝惜。照水:映在水里。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整体感知。这两句诗描写了泉眼、细流、树阴等景物。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一个“惜”字,化无情为有情,仿佛泉眼是因为爱惜泉水,才让它无声地缓缓流淌;一个“爱”字,赋予了绿树以生命,似乎是因为它喜欢这晴天里的温柔的风光,才以水为镜子,展示自己的美态。
4、学习第三、第四句
我们继续学习第三、四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露。
露:冒出。尖尖角:初出水面还没舒展的荷叶尖端。上头:上面,顶端。
这两句诗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给予人的行为把荷叶和蜻蜓写活了。主要描写荷叶刚从水面露出一个尖尖角,一只可爱的小蜻蜓飞立在它的上头,用“才露”“早立”两个词语形象的描写了蜻蜓和荷叶相依相偎的情景和它们深厚的友情。
诗人用了清新活泼的笔调,描绘了平凡的景物,再给予丰富的想象力,句句如画如诗让人感觉这美好的风光就在眼前,这首诗既表现了诗人深爱大自然,也说明了万物之间和谐的相处。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课后练习把古诗背诵下来,背给父母听,用图纸把图画出来。
从整首诗看,我们通过了赏美景、知诗人、想诗境、解词语、学诗句、整体感知整首诗的诗意,再领悟作者了的诗情。通过学习这首诗,我们知道小结
学习其它古诗也可以这样学习,抓住主要的词语去理解,领悟诗中的诗意,感悟诗中的诗情,在今后的古诗学习中,希望你们能学而致用。
小池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正确读记“池、惜”等6个生字,理解“惜、露、树荫、晴、柔”在诗中的意思。
2、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2、情感目标:初浅理解《小池》的内容,感受诗中美丽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
1、初浅理解诗句的大致意思,加深对词的识记。
2、在多形式诵读古诗中,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并积累课外诗句。
教学流程:
一、以诗引诗,创设情境
1、复习旧知:孩子们,开学初咱们就走进春天,积累了描绘春天的词汇,欣赏了描写春天的儿歌,聆听了关于春天的故事,更品读了优美的春天的诗——(播放多媒体课件)
①(师说:听着清脆的鸟鸣声,看着零落的花瓣。)你会想起——《春晓》跟着旋律读——(幻灯:古诗《春晓》)
②(杨柳图)看到这样的风景,想到哪首古诗?——《咏柳》你来读——
关于美丽的春天,诗人总有写不完的话题,可一转眼春天过去了,迎来的是什么季节?(夏天)
关于它,宋朝诗人杨万里也给咱们带来一首优美的古诗——(看老师写课题:小池,“池”——师边写边解字:“也”边有水读作“chí”。)
二、初读古诗,学习字词
1、出示古诗,教师导学: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小池塘呢?我们一起来有滋有味地读读吧!
出示自学要求:
(1)自读诗歌,勾画难认难记的生字生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可以读给同桌听,也可以读给老师听。
(2)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生字。
(3)自由朗读古诗,要把诗歌读得字正腔圆。
2、读完了吧,考考你,行不行?(抽读生字卡)
指名朗读古诗,在对学生进行朗读评价的过程中相机出示“泉”“流”“爱”“柔”“荷”“露”“角”的生字卡片,巩固字音,交流识字方法,联系诗句或者生活实际理解字义。教师相机指导:
(1)课件出示“泉”的字理图,学生观察后小结:甲骨文字形像水从山崖泉穴中流出的样子。本义:泉水。
(2)课件出示“爱”的字理图,学生观察后小结:手捧着东西送给朋友,以此表示友爱、喜爱。相机用“爱”组词并说话。
(3)引导学生用“加一加”或“形声字”的方法识记“流”“柔”“荷”“露”。
(4)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识记“角”。
3.指导学生将生字带入古诗中,再次朗读诗句,读出古诗的节奏。
(1)让我们再回到这个小池塘,去体会它的美。老师再读。 (2)这首古诗听起来很美,你会读吗?
(3)诗就像歌一样有节奏,(出示划分节奏的古诗)请你也这样读一读,读出节奏。
(4)师生对读,同桌对读,男女对读,师生接力读,全班接力读。
三、深入朗读,体会诗意
(一)整体感知。
1.课件出示插图: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
2.引导学生边看画面边读,说说诗中描写了什么景物,在诗中找出来。(荷花池、泉眼、树荫、荷叶、蜻蜓。)
(二)理解诗意。
1.谁来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1)相机引导质疑:泉眼的水是怎样流的?“惜”是什么意思?谁舍不得谁?怎样理解“爱晴柔”?
(2)指导朗读:一道细流缓缓地从泉眼中流出,池畔的绿树在阳光的照射下,将树荫投到水面,忽明忽暗。这么宁静的景色,我们该怎么读呢?(要读得轻柔、甜美,速度稍慢,饱含不舍之情。)
(3)指导想象:荷叶刚露出什么?蜻蜓就怎样了?如果它们会说话,会说些什么?
(4)“早”和“才”诗人用得非常准确、生动。有了这两个字,我们读这两句诗时眼前仿佛看见了什么?(学生交流)
(5)引言:多么细微的画面,竟然被细心的诗人观察到了。如果你是诗人杨万里,此时会怎样来吟诵“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呢?
①指名反复读,读出欣喜的语气。
②配乐读。
2.总结:是啊,清清的泉水,茂密的大树,娇嫩的荷叶,可爱的蜻蜓构成了小池优美的风景。难怪诗人要把这样的小池写下来,这里真是太美啦!全班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并试着背诵。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杨万里不仅带领我们欣赏了小池宁静,感受了小池的趣味,还让咱们记住了那棵害羞尖角的小荷。关于夏日的荷塘,那真是多姿多彩。看(出示组图:初夏一过,池塘里不仅荷叶满满,还有许多——(荷花),这婀娜多姿的荷花是盛夏池塘的主角呢,她让杨万里诗兴大起,提笔写下了——《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配乐读)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五、写字指导
1.学生仔细观察课后田字格中的“爱”的字形,思考怎样才能把这些字写得正确、好看,并把自己的建议分享给大家。
2.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进行补充,重点注意:观察“爱”在田字格里的位置,注意比例。
3.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4.学生练写,欣赏评议。
总结:美丽的夏日荷塘,让我们记住了杨万里的《小池》,也领略了《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大自然中还有很多美丽的景色呢,正等待着大家去发现,去观赏,去赞美。当然,大自然更期待你们去爱护。这样,美景才会越来越美,越来越多。孩子们,夏日荷塘还留下了哪些名诗名句呢?回去请爸爸妈妈好好找找,补充在课文里!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小学各学段要重视学生的朗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读书。在充分挖掘想象力的情况下,让学生根据简单而生动的画面,配上音乐,多种形式地朗读,这样,学生对诗句的理解更透彻。在教学中借助课件资源,紧紧抓住“爱”“惜”“早”“立”等学生难以体会的字、词展开阅读活动,引导学生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反复朗读,悟出作者的情。在朗读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互相评价,使朗读层层深入,在评价中适时借助课件资源理解诗句,体会情感,升华情感。在想象中朗读,让学生运用形象思维,品味语言文字,启发想象,在学生想象出现困难时,借助课件资源,让学生感悟课文情感,达到情感的升华,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在思想感情。 课题或教学内容
第( 2 )课时
12古诗二首 小池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吟诵古诗,背诵古诗。
2、认识“池、惜”等7个生字。会写“采、无、树、爱、尖、角”6个生字。
教学目标
3、抓住诗眼“惜、爱”体会小池之美、画面之谐、诗人之爱,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初浅理解诗句的大致意思,加深对词的识记。
在多形式诵读古诗中,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并积累课外诗句。
课件
教师导学过程
一、看图激趣,导入课题
1、看图引入。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图画。小朋友们赶快瞪大你的小眼睛。课件出示教
学
过
程
南宋诗人杨万里被这个美丽的小池塘深深地吸引,写下了一首名为“小池”的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诗。(书空课文题目:小池。)
2、揭题“小池”
(1)读题,注意读好“池”是翘舌音
图片“池塘”图片。师:你们看到什么了?
学生活动
认真观察图,欣赏美丽的池塘,说说自己看到
书空课题。
读准字是呀,大自然是那么美好,万物是那么和谐。了什么。
认识“池”(2)随机识字。师:大家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个音,字。
“池”字?
3、课题拓展。师:你们喜欢这个小池吗?
4、引导再次读题。师:那咱们就用喜欢的语气
来读读课题。
5、教师介绍作者杨万里。
二、初读古诗,学习字词
1.教师导学: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小池塘呢?我们一起来有滋有味地读读吧!
出示自读提示:
了解诗人。
带着自读提示自由(1)自由读古诗,勾画难认难记的生字生词,借朗读课文。
助拼音多读几遍,画出古诗的节奏。
(2)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
学生字。
(3)朗读时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
指名朗识字方法。
赛读词语。
的生字,巩固字音,交流识字方法,联系诗句或者生活实际理解字义。教师相机指导:小组交流识字方法。开火车读
3.出示词语(自由读、男女生赛读)
可惜 小池 泉眼 树荫
小荷 蜻蜓 晴柔
再次朗
2.指名朗读古诗,在对学生进行朗读评价的过读古诗,交流程中相机出示“泉”“流”“爱”“柔”“荷”“露”“角”4.指导学生将生字生词带入古诗中,再次朗读读古诗.
诗句,读出古诗的节奏。
(1)让我们再回到这个小池塘,去体会它的美。老师再读。 (2)这首古诗听起来很美,你会读吗?
(3)请你也这样读一读,读出节奏。
(4)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5)师生对读,同桌对读,男女对读。
三、走进诗境,体会诗情
1、整体感知。
①课件出示插图: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
多种形式朗读。
仔细观察画面,说说②引导学生边看画面边读,说说诗中描写了什你都看到什么景物,在诗中找出来。(泉眼、树荫、小荷、蜻蜓。)
么?
③你们都喜欢这首诗,是因为喜欢这些景、这
小池,那么诗中哪些字是说喜欢的意思?
(1)学生找出惜、爱,“惜”从形入手,为什么“惜”要用竖心旁?让学生明白心里爱惜才是真
抓重点正的爱惜。诗中谁惜谁?泉眼从心底里爱惜泉水,词语,品读诗句。
舍不得让它多流,所以请它怎样地流?(细细地流,
慢慢地流,无声地流)请你像泉眼爱惜泉水一样读一读:泉眼无声惜细流。“爱”,谁爱谁?树荫倒映在水面像是爱恋这晴天的风光。(板书:惜 爱)
(2)还有谁喜欢谁?(蜻蜓喜欢小荷)小荷才刚从水面上露出尖尖的角,可爱的蜻蜓就飞过来把它当作停机坪了。诗人看到这有趣的情景,情不住地吟诵起来。板书:露 立)
说一说。
①引读: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②指名读诗句。
③教学生字“露、立”。
露:想个办法记住它。(编字谜:雨落在路上。)你能给露组个词吗?露还有个读音念lòu ,它常常出现在口语中,如露马脚、露一手。在这首诗中它念lù,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立:谁来给它组个词。
④感悟朗读
诗歌中蜻蜓轻轻落在尖尖荷叶顶端,好像在干什么呢?
像在跳芭蕾舞。——踮起脚尖,展开双翅,多么轻盈的舞姿啊!请你美美地读一读。
像在和荷叶握手(聊天)。——多么亲热,多么友好呀。请你亲切地读一读。
蜻蜓把荷叶当作停机坪。——啊,飞累了,就在上面舒服地休息,多自在。请你舒服地读一读。
2、在这样美丽的小池里,小荷刚刚露出了漂亮的尖尖角,喜欢小荷的蜻蜓早已立在上头,还有哪些动物立在上头呢?想象说话。
出示: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3、可见,小池是多么美丽,而且每种景物都喜欢和睦地生活在一起。谁来有感情地朗读。朗读指
指名读。
识记生字。
有感情朗读。
多种形式朗读。
了解古诗的意思
想象说话。
有感情朗读。 导,读出美丽、和谐、喜欢,配乐朗读。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杨万里不仅带领我们欣赏了小池宁静,感受了小池的趣味,还让咱们记住了那棵害羞尖角的小荷。关于夏日的荷塘,那真是多姿多彩。看(出示组图:初夏一过,池塘里不仅荷叶满满,还有许多——(荷花),这婀娜多姿的荷花才是盛夏池塘的主角呢,她让杨万里诗兴大起,提笔写下了——《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配乐读)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五、写字指导
1.学生仔细观察课后田字格中的“无”“树”“爱”“尖”“角”的字形,思考怎样才能把这些字写得正确、好看,并把自己的建议分享给大家。
配乐朗读。
配乐朗读,了解故事的意思。
观察生方法,书写生字。
学生活动
2.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进行补充,重点注意:
字,交流识字(1)“无”的最后一笔是“竖弯钩”。
(2)观察“爱”在田字格里的位置,注意比例。
教师导学过程
教
学
过
程
(3)“尖”的第一笔是“竖”,“大”要写得舒展。
3.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学生练写,欣赏评六、总结:小池只是大自然中的一个非常非常议。
小的部分,大自然中还有很多美丽的景色呢。这些美景正等待着大家去发现,去观赏,去赞美。当然,大自然更期待你们去爱护。这样,美景才会越来越美,越来越多。
七、布置作业
1、默写古诗。
2、画画你心中小池的样子。
板
书
设
计
池旁
池内
12古诗两首
小池
宋 (杨万里)
泉眼 惜 联想
树阴 爱
小荷 露 所见
蜻蜓 立
本课教学中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图文结合,抓重点的字词,来让学生品读诗句,了解了诗意,教师采用了各种形式的朗读,激发了学生的读教
学
反
思
书兴趣,也渗透了一些写作的方法。但是,整堂课给我的感觉是设计的内容由于在识字和读词语,用的时间有些长,没有达到全班诵读,导致了扩展的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来读古诗,去了解古诗的意思,应该给他们充足的时间去品读。
本文发布于:2023-12-11 04:08:1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223889824252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小池完美版教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小池完美版教案.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