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1日发(作者:绿的多音字)
脚气冲心简介
脚气冲心(dia of weak foot affecting heart[1]、beriberi involving heart[2])为病证名[3]。脚气危证之一[3]。见《外台秘要》卷十八。又称脚气攻心、脚气入心[3]。
《中医药学名词》(2004):脚气冲心是指以心悸气喘,面唇青紫,神志恍惚,恶心呕吐等为主要表现的脚气病[1]。
《中医药学名词》(2010):脚气冲心是指以心悸气喘,面唇青紫,神志恍惚,恶心呕吐,腿脚萎软等为主要表现的脚气病[2]。
本病症可见于脚气性心脏病[3]。
4脚气冲心的症状
心悸、气喘、呕吐诸症,甚则神志恍惚,言语错乱者[3][4]。
5脚气冲心的病因
多由脚气迁延失治、正气日虚、邪毒上攻心胸所致[4]。
6脚气冲心的分型治疗
湿脚气而见攻心者,由于湿毒上攻,多伤阳,急宜温阳散寒,逐湿泄毒,用吴茱萸汤合《备急千金要方》半夏汤加减[3]。
于脚气而见攻心者,由于湿火壅盛,毒气上攻,治宜宣壅逐湿,凉血清火,用吴茱萸汤合牛黄清心丸,或用犀角散加减[3]。
7关于脚气
脚气(weak foot[1])为病名[5]。为以腿脚麻木、酸痛、软弱,或挛急、肿胀,或枯萎等为主要表现的疾病[1]。见《肘后备急方》卷三。古名缓风、壅疾,又称脚弱[5]、软脚病[6]。
7.1脚气的病因病机
因外感湿邪风毒,或饮食厚味所伤,积湿生热,流注腿脚而成[5][6]。
7.2脚气的症状
以两脚软弱无力、脚胫肿满或不肿满而缓弱麻木,甚至心中悸动,进而危及生命[6]。病从脚起,因名脚气[6]。
症先见腿脚麻木,酸痛,软弱无力,或挛急,或弛缓,或肿胀,或萎枯,或足胫红肿发热,进而入腹攻心,小腹不仁,呕吐不食,心悸,胸闷,气喘,神志恍惚,言语错乱等[5][6]。
7.3脚气的分类
脚气有干脚气、湿脚气之分[5]。临床上,称脚胫肿大者为湿脚气;不肿者为干脚气;出现心悸气急等危候者为脚气冲心[6]。
湿脚气中又有寒湿脚气、湿痰脚气、湿热脚气、湿毒脚气等[5]。此外,还有风毒脚气、瘴毒脚气、脚气冲心、脚气入腹、脚气迫肺等多种类型[5]。又有按六经分类者[5]。
7.4脚气的治疗
注意:由饮食偏嗜所致之脚气病,治疗期当配合饮食疗法[6]。
现代医学中的维生素B1缺乏症、营养不良性浮肿,下肢多发性神经炎等多属本病范畴,可参照本条施治[6]。
7.4.1方药治疗
治宜宣壅逐湿为主,或兼祛风清热,调血行气等法[5]。
《医学正传·脚气》:“故为治者,宜通用苍术、白术之类以治其湿,知母、黄柏、条芩之类以去其热,当归、芍药、生地黄之类以调其血,木瓜、槟榔之类以行其气,羌活、独活以利关节而散风湿,兼用木通、防己、川牛膝之类引药下行及消肿去湿。”
常用方剂如鸡鸣散、济生槟榔汤、防己饮等[5]。《肘后备急方》、《备急千金要方》等方书中,有大豆、乌豆、赤豆治脚气的记载,可用作辅助疗法[5]。
7.4.2针灸治疗
湿脚气取足三里、三阴交、阳陵泉、阴陵泉、解溪、八风等穴为主[6]。偏寒湿者加灸;偏湿热者可放血;恶寒发热者加大椎、合谷;小便少者加水道[6]。干脚气取足三里、悬钟、飞扬、三阴交、血海、太溪等穴为主[6]。转筋者加承山;脾胃虚弱加脾俞、胃俞[6]。脚气冲心取内关、巨阙、神门、阴陵泉、阳陵泉、足三里等穴为主[6]。神昏加人中;虚脱者灸关元、气海[6]。危重者应积极采用综合疗法抢救[6]。
治疗脚气冲心的方剂 •
升麻汤
)2两。主治:《圣济总录》卷八十四方之升麻汤主治脚气退而客热未定,干渴不止,胸膈尚闷,脚疼。用法用量...
•
矾石汤
金匮》卷上:矾石汤:处方:研石2两。功能主治:脚气冲心。用法用量:以浆水1斗5升,煎35沸,浸脚。...
•
七宣丸
风气结聚,宿食不消;及积年腰脚疼痛,冷如冰石;脚气冲心,烦愦闷乱,头旋昏倒,肩背重痛,心腹胀满,胸膈...
•
旋覆花汤
7枚(擘),白前1两,香豉7合(绵裹)。主治:脚气冲心欲死。用法用量:以水8升,煮取2升4合,分3服...
•
香豉酒
酒组成:香豉1斗。功效:和腰脚,除湿痹。主治:脚气冲心;兼治瘴毒脚气,心神烦闷。用法用量:以酒3斗,...
•
更多治疗脚气冲心的方剂
治疗脚气冲心的穴位
•
太冲
性子宫出血,子宫收缩不全,泌尿系感染,腹痛腹胀,心绞痛,胸肋胀痛,肠炎,颈淋巴结核,四肢关节疼痛,...
•
大冲
性子宫出血,子宫收缩不全,泌尿系感染,腹痛腹胀,心绞痛,胸肋胀痛,肠炎,颈淋巴结核,四肢关节疼痛,...
•
公孙
痛,痢疾,泄泻,心烦失眠,水肿,发狂妄言,嗜卧,脚气,黄疸,眩晕,妇人血晕,胎衣不下,癫痫,疟疾,胁...
•
八风
,脚背红肿,足趾青紫,足趾麻木,疟疾,毒蛇咬伤,脚气,趾痛,头痛,牙痛,月经不调,疠风(恶疮,传染病... •
大白
不化,喜呕,泄有脓血。主热病先头重,颜痛,烦闷,心身热,热争则腰痛,不可以俯仰,又热病满闷不得卧,...
北京同仁堂针灸专家王红伟教授谈脚气冲心的病证。
治疗这种类型的病证,可以用以下这些处方。
干湿脚气,气逆冲心,鸡鸣散加减
组成:槟榔、木瓜各15g,吴茱萸9g,陈皮12g,沉香6g,紫苏梗、独活、川牛膝、当归各18g,生甘草6g,水煎温服。四煎药渣宽水,煎开后加陈醋半斤,适温泡足。
功能:逐湿行气,舒筋活血。
主治:脚气干湿不够明显,腿胫至足肿或不肿,病势渐进,少腹时或肿胀,足胫麻木痹痛,或足胫不肿,日渐枯糙,或牵痛麻木,时或小腹气上疼痛欲呕。此为脚气冲心之兆,用此方及时治之,多可消除不适症状。用治本证多例,无论气从小腹上行、胁腹胀痛,还是足肿、胫痛,治之皆有显效。
方解:方中槟榔行气利水消肿,为治脚气要药;吴茱萸舒肝理气降逆,温中散寒;木瓜、独活、川牛膝祛湿舒筋活络;陈皮、沉香、紫苏梗和中理气;当归活血;甘草解毒和药。
按语:“此症始于受湿,以及酒色劳伤,外感风寒暑热,忽然手足发冷发热,其气从脚下而起,上冲心腹作痛,或头疼身痛,或胀闷,或呕吐,或昏迷,或大便闭塞,或两足胫红肿,寒热如伤寒状,从此或一月一发,半月数月一发,渐渐四肢挛缩转筋,脚膝肿大。此为脚气,非中风寒也。倘不知而误以伤寒中风治之,则为害不浅矣。”(《验方新编》)张璐曰:“脉浮弦起于风,濡弱起于湿,洪数起于热,迟涩起于寒。沉而伏,毒在筋骨也。指下涩涩不调,毒在血分也。夏暑肢膝冷痛,其脉阳濡阴弱,湿温也。脚气多从暑湿得之。”
脚气冲心是脚气病的危重症候,如出现呼吸迫促、呕吐不食、心烦口渴、胸脘胀痛等症,即是脚气冲心征兆。如胸腹宽舒,尚无大碍,反之,应引起注意。所以前人有“不问脚,须问腹如何”的说法。
近期治疗一例七旬老者,患右脚肿痛多年,每次复发时先从脚痛,继而上窜至小腹、右侧脘胁,甚至胸咽憋胀欲吐,饮食难进,虽反复住院,但诊治无果,症状未能在短时间内缓解。我用鸡鸣散加减方3剂,随即不适症状消除,老者言道:“我还是第一次听到'脚气冲心’这一病名。”
中医临床效验方总结
常用成方
◆鸡鸣散原方(《朱氏集验方》)
槟榔18g,陈皮12g,木瓜15g,吴茱萸9g,桔梗12g,生姜15g。治湿脚气足胫肿胀重着,行走不便等症。
◆四物汤加味方(经验方)
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牛膝、木瓜、黄柏、知母各15g,生薏苡仁60g,甘草6g。治干脚气热重血燥,足胫不肿,日渐枯燥,或挛痛麻木等症。
◆吴茱萸汤(《金匮翼》)
吴茱萸、木瓜各15g,槟榔24g。治脚气冲心,呼吸迫促,呕吐不食,寒湿偏重,宜此方下气泄毒。
◆犀角地黄汤(《太平圣惠方》)
犀角(可用水牛角片代,但用量宜大)15~30g,枳壳、防风各15g,沉香6g,紫苏梗、槟榔各15g,麦冬18g,木香9g,赤茯苓15g,水煎服。主治与上方同。
◆脚气主方(《简明医彀》)
苍术、羌活、当归、防风、防己、泽泻、酒芩各15g,薏苡仁30g,牛膝15g,加生姜3片、大枣5枚,水煎服。筋挛加木瓜、威灵仙各15g;大便秘加枳实、大黄各9g;小便涩加猪苓15g,茵陈24g,或大腹皮、槟榔、荆芥、乌药、陈皮、紫苏、枳壳、桑白皮、木瓜各15g,加生姜3片,水煎服。主治干湿脚气。
本文发布于:2023-12-11 03:34:4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223688211784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脚气冲心简介.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脚气冲心简介.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