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0日发(作者:小学运动会方案)
(完整版)苏轼诗三首理解性默写
摘要
本文选取了苏轼的三首诗作进行理解性默写,通过字词的分析和背景知识的运用,试图深入理解苏轼的艺术世界,体味其情感表达和意蕴。
一、南乡子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清风明月两相宜,长安古道音尘绝。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南乡子是苏轼在《文心雕龙·后序》中说“四咏”之一,也是其“幽夜苦思”的产物。整首诗通过具象的景物来表达内心的孤寂和迷茫,皆从南方来归的故事发散着诗人对人情世故的思考。清风明月是苏轼一直推崇和向往的自然景象,而长安古道音尘绝则暗示着他的孤寂和迷惘。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则是苏轼对自己未能有所成就的自我忏悔和期许。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苏轼内心深处的孤独、迷惘和对未来的渴望。
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此词表达了苏轼在离乡别井之时,对故土故人的思念和无奈的情感。词中明月的意象象征着诗人的心灵寄托和追求,而琼楼玉宇象征着他从事官场所追求的荣华富贵。通过把明月与琼楼玉宇作对比,苏轼表达出自己的内心矛盾和无奈的情感,曲折地表达了他对故土、故乡和过去生活的眷恋之情。
三、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萧寒食卧明堂,满城尽带黄金甲。 穆穆金鼓声悠扬,转轮绞尽终南斜。
两栖弟子欲何之?他来四海为家乡。
他乡遥有此间来,凤城路远云霄现。
中原更有冷风起,江随波逐东海涛。
秋探四州边塞色,北国白云扬如毛。
这首词描述了当时宋仁宗赵祯的驾崩、太子争位时的景象和苏轼在密州出猎的经历。词中通过老萧寒食卧明堂,满城尽带黄金甲等表述,描绘了宫廷权力游戏中的豪华和华丽。而转轮绞尽终南斜是暗喻天子的权力和威严,传达着字里行间的沉郁和思虑。后面的凤城路远云霄现,江随波逐东海涛,则是对苏轼个人遭遇的抒发和东南之行的景象描写。通过这首词,我们可以体会到苏轼对当时局势的感叹和自己的真实感受。
结论
以上三首苏轼的诗作,通过对字句的理解和背景知识的运用,逐渐揭示出苏轼内心的世界,以及他对生活、故土和未来的思考和渴望。通过默写和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领会到苏轼的情感表达和艺术魅力。
总字数:829字
本文发布于:2023-12-10 12:07:0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218122711718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完整版)苏轼诗三首理解性默写.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完整版)苏轼诗三首理解性默写.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