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0日发(作者:跳蚤市场活动方案)
实用标准
怎样分段分层
(一)为什么要给文章分段分层
我们说一段话或写一篇文章,总要有一定的顺序。先说什么,再说什么,要做到条理清楚,层次分明,不能胡言乱语,颠三倒四的。
同样,我们阅读一篇文章,也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找出作者是怎样安排材料,怎样构思一篇文章的。学习给课文分段分层是阅读中的一项基本功,也是考查理解能力、思维能力的标志。掌握了分段分层的方法,可以透过文字表面的内容,看到文章内在的联系,可以学习作者布局谋篇的方法,提高写作水平,也可以培养思维的严密性与逻辑性。因此,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习给一段话分层,到小学毕业要学会给一篇文章分段。
(二)弄清段、层概念
一篇文章是由许多段组成的。这里的段是指自然段、小段,也叫小节。它是由一句或几句话连在一起,自成段落的。在书写格式上,是以开头空两格的形式为标志的。一般情况下,每段都能表达一个相对独立的意思。
大段,是指结构段,也叫逻辑段,它是由一个或几个自然段组成的。这些自然段在内容上是紧密相联的。
分层,是指把一段话分成若干个小层次,也可以把几段话合在一起再分成若干个小的层次。
分段,则是指把一篇文章分成若干个大段。
在分段分层时要先把这些概念搞清楚。
(三)掌握一般文章的结构
文章是千变万化的,作者的成文思路也各有不同,我们在分段分层时不能拿着一个模式去生硬地套。但分段分层又是有规律可循的。在小学阶段,语文教材中多是记叙文体,包括写人、记事、描景状物、写活动等几类文章,也有一部分知识性小文。我们在阅读中,要找出所阅读的文章安排层次结构的线索,以此为依据,分段分层。常见的安排材料方法有以下几种:
1.按事情(或时间)发展顺序安排材料
一般写人记事的文章都用这种方法,多是先写起因,再写经过,有时推出高潮,最后写结果。即:起因→经过→高潮→结果。
我们以《高大的背影》为例:
文案大全 实用标准
这样按事情发展顺序可分成三大段。
再如《跳水》一文:
这篇课文讲了一艘轮船环游了世界正往回航行。人们在甲板上逗一只猴子。猴子更加放肆,抢了孩子的帽子,挂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小孩气极了,爬上桅杆,走上横木。处在危急的情况下,船长用命令跳水的方法,使小孩子得救了。
这篇课文写了完整的一件事,是按事件的起因、经过、高潮、结果来安排材料的,即:①人们逗猴;②猴抢帽子;③小孩走上横木;④船长命令跳水。
你看,找到这些线索作为依据,分段就容易了。
有时课文中有明显的表示时间的词,这也可以成为我们分段的依据,即按时间顺序来分段。
如:《我的战友邱少云》。
①我军要拿下“三九一”高地,把战线向南推移。
②天还没亮,我军已潜伏在离敌人很近的阵地前沿。
③中午时候,敌人放了燃烧弹,邱少云在烈火烧身的情况下一动不动,壮烈牺牲。
④黄昏时候,部队发起了冲锋,战斗胜利了。这篇文章是按“天还没亮”、“中午时候”、“黄昏时候”这样的时间发展顺序安排材料的,可以把全文分四段。
在按事情发展顺序安排材料的这种方法中,有一种特殊情况,就是倒叙的方法。先写出事情的结果,再写出发生、发展。这种倒叙的方法也可以成为分段的依据。
如:《小木船》。
文案大全 实用标准
①“我”看到小木船就想起陈明。
②“我”和陈明建立了友谊。
③小木船摔坏了,我们的友谊破裂了。
④陈明送“我”一只小木船,我们的友谊恢复了。
⑤“我”一看到了小木船,就像看见了陈明。
这篇课文第一大段为倒叙,交待出结果,后几段是按起因、经过来安排材料的。
2.按不同内容(事例)来安排材料
一般写人状物的文章多用这种方法。
如《李时珍》这篇课文就是用的这种方法。
第一小段:李时珍立下当医生的志愿。
第二小段:李时珍跟随父亲学医。
第三小段:李时珍决心编写《本草纲目》。
第四小段:李时珍亲自实践,并虚心求教。
第五小段:李时珍终于编写了《本草纲目》。
从这五小段可以看出全文共写了李时珍的三件事,其中第三、四、五小段都是围绕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来写的,说的是同一件事,可以归纳并为一大段。这样全文按不同事件可以分为三大段。
第一大段为第一自然段,写李时珍从小立下了行医的志愿。
第二大段为第二自然段,写李时珍跟随父亲学医。
第三大段为第三至第五自然段,写李时珍编写了《本草纲目》。
再如《我的“小花鹿”》,这是一篇状物的文章,它是按不同方面来安排材料的:
第一方面写我的“小花鹿”的来历。
第二方面写我的“小花鹿”样子十分讨人喜欢。
文案大全 实用标准
第三方面写我的“小花鹿”帮我改掉了坏毛病。
这样按“小花鹿”的来历、样子、作用,可以将课文分为三大段。
3.按空间位置(方位)的变化安排材料
这种安排材料的方法多用于写游记、参观、访问或写建筑物的文章。
例如《海滨小城》即用这种方法。全文共六小段:
按空间位置变化可以分两大段:第一大段写海滨,第二大段写小城。
再如《参观人民大会堂》,这篇课文是按参观顺序写的,也是按地点的变化来安排材料的,即:
正门→中央大厅→大礼堂→宴会厅→会议厅→出大门。其中:“进了大门就是中央大厅”。
“穿过大厅,走进了大礼堂”。
“从大礼堂出来,我们又上楼去参观北面的宴会厅”。
“我们又参观了几个会议厅”。
这些句子放在各段之首,不仅交待了参观所到之处,也起了连接上下段的作用。
4.按文章的逻辑关系安排材料
这里指的文章逻辑关系包括总分关系或总分总关系、并列关系等。这种安排材料的方法也可以作为分段分层的依据。
例如《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共七小段,第一小段写小兴安岭树木很多,是绿色海洋。第二小段仅一句话,写小兴安岭一年四季都是美丽的。第三至第六小段分别具体介绍了春、夏、秋、冬四季的景色。第七小段写小兴安岭是巨大的宝库,也是美丽的大花园。
从以上各段内容可以看出这篇课文是按总分总的关系来安排材料的。全文可以分为三大段:
文案大全 实用标准
分层与分段的方法是完全相同的。
例如,把下面一段话分层。
海面上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依然很宁静。最大的风浪,也不能影响到海面以下几十米深。阳光照不到海底,水越深光线越暗,500米以下就全黑了。在这一片黑暗的深海里,却有许多光点像闪烁的星星,那是有发光器官的深水鱼在游动。
这一段话共有四句,分别写出了海底的两个特点:一是静,二是黑。这两部分内容是并列的关系,可以分成两层,即第一、第二句话为第一层,第三、第四句话为第二层。
再如《挖泉水》中的一段:
有一年大旱,禾苗都快干死了,连饮水也发生了困难。有一天,父亲上山割草,发现山坡上有一片草长得特别茂盛,草底下的土很潮湿。他想下面可能有泉水,就约了几个小朋友来挖。大家挖了一个很深的坑,总不见水。有的人泄气了,不想挖了。父亲仔细观察了坑的四壁,耐心地给大家讲,如果下面没有泉水,这么旱的天气,泥土哪能这么湿?他鼓励大家说:“我们看准了的事情,就要干到底。只要朝最湿的地方挖,一定能挖出泉水来。”在他的带领下,大家又干起来,挖了不久,一股清泉果然从地底上冒出来了。大家高兴得跳了起来,都说他为村里做了一件好事。
这一段话比较长,但是我们一句句细细地读,就可以看出这里写了一件完整的事。事情的起因是天气大旱,饮水发生了困难;经过是我的父亲朱德带领几个小朋友挖泉水;结果是挖出了泉水,为人民做了好事。按事情发展顺序可以把这段话分为三层。第一句为第一层,最后两句为第三层,中间是事情的经过,为第二层。
(四)几种分段方法
给文章分段分层,在实际应用时常用以下三种方法。
文案大全 实用标准
1.小段归并法
归并法的具体步骤是:第一,通读全文,对文章的内容有一个概括的了解;第二,逐段阅读,分别概括出每一小段的段意;第三,把意思密切关联的相邻小段归并起来,把意思较远的段落分开。
例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这篇课文共八小段,各小段的主要内容是:
①大部队前进中受到敌人暗堡的阻击。
②董存瑞主动要求炸暗堡。
③郅顺义要求为董存瑞做掩护,连长和指导员批准了他们的要求。
④连长命令战士扔手榴弹。
⑤董存瑞借助手榴弹的掩护冲出战壕。
⑥董存瑞冒着敌人的枪弹,冲到桥下。
⑦董存瑞舍身炸了敌人的暗堡。
⑧前进道路被打开了,战士们消灭了敌人,取得了胜利。
从以上八个小段可以看出,课文②、③、④小段意思密切相关,都是围绕董存瑞求战,连长批准了他的要求来写的,可以归并为一大段。⑤~⑦小段分别写董存瑞冲向敌人,冲到桥下,舍身炸堡,都是写董存瑞完成炸暗堡任务的过程,可以归并为一大段。第①小段写敌人封锁了我军前进的道路,内容相对独立。最后一小节写我军取得这场战斗的胜利,可以作为单独的一大段。这样把全文八小段归并为四大段。
第一大段为①小段;第二大段为②③④小段;第三大段为⑤⑥⑦小段;第四大段为⑧小段。
这种归并法适用于段落较少的课文,它简单易学,对初学分段的同学很有帮助。
2.中心段提取法
中心段提取法的步骤是:第一,通读全文;第二,概括出全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第三,到课文中找出这件事的起止点;第四,看剩下的部分主要写了什么,怎样开头,怎样结尾的。
例如《手术台就是阵地》这篇课文,主要写白求恩大夫不顾个人安危,坚持为伤员做手术的一件事。这件事从课文第二段“战斗在激烈地进行着。我军伤员陆续从火线上抬下来……”开始到第四段“白求恩仍然争分夺秒地给伤员做手术,文案大全 实用标准
做了一个又一个”结束。这三小段写了完整的一件事,把它提取出来,课文还剩下开头结尾各一段,这样很快地就把课文分成了三大段。
第一大段为①小段;第二大段为②③④小段;第三大段为⑤小段。
这种提取法适用于写人记事的文章,也比较好掌握。
3.整体分割法
整体分割法的步骤是:第一,通读全文;第二,把全文的主要内容用几句话概括出来,要求意思完整;第三,把这几句话写出来,作为文章的缩影;第四,把主要意思划分成几个层次;第五,到课文中找相应的段落。以《猴子下棋》为例:
猴子下棋
相传,青藏高原上有一座山峰,上面长着一株千年古树,每天,总有两个仙人飘然而至,坐在树下聚精会神地下棋。
仙人们的行动,吸引了深山密林里的一只老猴子,它怀着浓厚的兴趣,悄悄溜到树上,从繁茂的叶子中间偷看仙人们精湛的棋艺。日子长了,聪明的猴子逐渐学会下棋的窍门,掌握了投子布局的奥妙。
后来,仙人们的行踪被山民知道,许多人怀着好奇心,奔上山来观看。可是仙人不愿见凡人,不等人们赶到就隐去了。
这时,躲在树上偷艺的猴子忍不住从树上跳下,招呼人们同它对弈。猴子的棋艺极为高超,神秘莫测,在场的人都远不是它的对手。消息传开后,当地的棋手纷纷赶来同猴子竞艺。结果,无一取胜。地方长官认为这件事很稀奇,就把猴子当做珍奇的贡品,运送京城,奉献给明朝皇帝。皇帝命令朝廷的文官武将都来同猴子较量。不料,无人能与之匹敌。皇帝十分震惊,下令征求国内著名棋手。不几天,海内棋坛名将从四面八方云集京城。他们轮番与猴子竞技,仍然没有一个能取胜。
这怎么办呢?正在皇帝束手无策时,左右提醒说:大臣杨靖擅长下棋,而且智慧非凡,何不找他来一试。那时,杨靖受事牵连,正坐狱吃苦。皇帝特赦他出狱,命他与猴子决一输赢。
杨靖受命后,请求皇帝赐给他一个果盘和十几个鲜桃,皇帝同意了。于是,一场决定双方命运的比赛开始了。杨靖把摆满桃子的盘子放在自己面前,然后心平气和地下起棋来。那猴子目视鲜桃,抓耳搔腮,馋得直咽口水。结果,连比三局,猴子都败给了杨靖。皇帝十分恼怒这只馋猴,命令武士用铁锤击杀了。
文案大全 实用标准
拿到这篇课文后,先轻轻地读一两遍,再分析一下题目。“猴子下棋”一定是写猴子的,那么围绕猴子下棋,主要写了哪些事呢?回忆课文内容概括出来,即:猴子在树下偷看两个仙人下棋,逐渐学会了下棋;后来,仙人隐去,猴子便与人对弈,战胜了所有对手;最后皇帝派大臣扬靖与猴对弈,杨靖用鲜桃猴子注意力,结果战胜了猴子。
这几句话是《猴子下棋》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也是这篇文章的缩影。现在可以把这段话划出三个层次,接着到课文中找出每个层次的起止点,这样可以把全文分成三大段。
第一大段为①②段,第二大段为③④段,第三大段为⑤⑥段。
这种整体分割法,适用于文章内容较多,篇幅较长的文章。
以上几种方法是教给大家对不同的文章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入手,实际应用中可以几种方法同时采用。同学们也可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找出更多更好的分段分层方法。
文案大全
本文发布于:2023-12-10 05:11:2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215628124146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小学语文阅读怎样分段分层.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小学语文阅读怎样分段分层.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