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0日发(作者:今年什么时候进九)
易错点01 传说与史实、史料类型等
1.传说:考古资料还未证实者,传说难免夸张虚构,但不少传说生动地反映了人类的历史,包含极有价值的内容。炎帝、黄帝的发明是传说,有待考古证实。
2.史实:考古资料证实者为史实,史实是真实可靠的。
3.史料类型:按照史料价值的不同,史料可分为第一手史料(直接史料、原始材料)和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在历史研究过程中,第一手史料更为可信,第一手资料没有掺杂个人观点.传说、史书、史诗、文学作品都属于二手资料。
4.历史史事与历史观点:历史史事是历史的真实描述,历史观点是对历史事件的看法或结论。
01 传说
1.(2020年江苏淮安)“他们是我国古老传说中黄河流域的部落首领,有很多发明创造。他们两个部落结成联盟,经过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材料中的“他们”是
A.炎帝和黄帝
B.夏启和商汤
C.老子和孔子
D.项羽和刘邦
【答案】A
【解析】考查点:炎帝和黄帝。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中的“黄河流域的部落首领”、“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可知,材料反应的是炎黄部落联盟形成华夏族。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距今约四五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在涿鹿一战中打败蚩尤部落。从此,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A正确;夏启、商汤属于中国奴隶制B错误;社会时期的王,不属于原始部落时期,孔子和老子是春秋时期思想家,与材料不符,C错误;刘邦、项羽是秦末农民军领袖,最后刘邦成为封建王朝汉朝的开国国君,与材料不符,D错误。综上故选A。
2.(2020年福建)神农教民种粟、黄帝“蒸谷为饭”的传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时已经
A.出现原始农业
B.进入青铜时代
C.实行分封制度
D.掌握冶铁技术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和材料“……粟……谷……”可知,这是农作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时已经出现原始农业,故A符合题意;夏商周是青铜时代,故B不符合题意;西周实行分封制度,故C不符合题意;春秋时,掌握了冶铁技术,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2020年山东东营)从黄帝、炎帝的古老传说中,我们可以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A.北京人会使用火
B.河姆渡人栽培水稻
C.半坡人种植粟
D.华夏族形成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距今约四五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在涿鹿一战中打败蚩尤部落,从此,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故D符合题意;北京人会使用火、河姆渡人栽培水稻、半坡人种植粟,这是我国古人类的主要代表,体现了原始社会的发展历程,故ABC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
2.(2020年甘肃兰州)人类粮食和祖先崇拜,是中华文明不可须臾或缺的三个根本内容。下列选项中,与“祖先崇拜”直接相关的是
A.元谋人牙齿化石
B.粟和装粟的陶
C.人面鱼网纹盆
D.陕西黄陵轩辕庙
【答案】D
【解析】考查点:中华民族人文初祖。解题思路:根据题干中“祖先崇拜”的信息,可知,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距今大约五六千年前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有炎帝和黄帝,他们结成联盟打败东方的蚩尤部落,黄帝部落的势力和声望大增,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这一部落联盟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相传黄帝,姓公孙,名轩辕。所以与“祖先崇拜”直接相关的是陕西黄陵轩
辕庙。选项D符合题意;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A排除;粟和装粟的陶与我国北方地区的先民开始栽培作物和使用的陶器相关,B排除;人面鱼网纹盆,是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用具,C排除。故选D。
3.(2020年湖南常德)歌曲《龙的传人》有一句歌词——“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作为龙的传人,中华民族把尊奉为我们的人文始祖
A.黄帝
B.尧
C.大禹
D.秦始皇
【答案】A
【解析】相传距今约四五千年,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打败了蚩尤。从此,炎帝和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即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因此黄帝和炎帝被尊奉为我们的人文始祖,A符合题意;BCD项人物与“人文始祖”称号无关,排除。故选择A。
。
02 史实
1.(2020年山东临沂)根据近代考古发掘,在台湾台南县出土的黑陶,高雄市出土的彩陶,质地、形状同大陆东南沿海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文物十分相似;特别是一种几何形花纹的陶器,和福建一带的原始文化有着相同的特征。据此可以判断,台湾和大陆的联系开始于
A.史前时期
B.尧舜时期
C.夏商时期
D.三国时期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质地、形状同大陆东南沿海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文物十分相似”等信息可知,黑陶和彩陶在我国河姆渡、半坡居民时期存在,并且台湾出现的黑陶、彩陶与大陆新石器时代的文物很相似,说明台湾和大陆在史前时期已经有联系,A项正确;尧舜时期处于新石器时代,距今大约4000多年,晚于史前文明,不符合题意,B项错误;夏朝的建立,中国进入了古代文明的时代,而材料内容体现出台湾与大陆在史前时期已经有了联系,C项错 D项错误。误;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台湾与大陆在史前时期已经有了联系,而不是三国时期,故选A。
2.(2020年北京)2019年,北京平谷上宅遗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中发现了大量陶器、磨制石器和半地穴式房屋遗存,这三类考古发现还出现在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距今约6000年的半坡人是我国黄河流域农耕时代的代表,他们使用磨制石器,会制造彩陶,种植粟,住半地穴式房屋。所以这三类考古发现还出现在半坡遗址。选项D符合题意;元谋人、北京人属于早期人类,居住洞穴,AB排除;河姆渡遗址地处长江流域,居住干栏式房屋,C排除。故选D。
3.(2020年湖北恩施)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考古发现中,可以用于研究半坡居民生产生活状况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考查点:半坡居民。解题思路:依据题干的“人面鱼纹彩陶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半坡居民会烧制彩陶,人面鱼纹彩陶盆可以用于研究半坡居民生产生活状况,故C符合题意;半坡居民使用磨制石器,排除A;河姆渡居民种植水稻,排除B;司母戊鼎是商朝的青铜器,排除D。故选C。
1.(2020年江苏连云港)目前人们了解河姆渡人生活状况的科学依据是
A.神话传说
B.影视作品
C.考古发现
D.学者推断
【答案】C
【解析】了解河姆渡人生活状况的最科学的依据是考古发现,考古实物是最客观的依据,C符合题意;神话传说、影视作品和学者推断都带有主观色彩,反映的情况不一定准确,不能算是科学依据,排除ABD。故选C。
2.(2020年重庆A)半坡和河姆渡文化是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典型代表。我们了解当时这两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情况,是通过他们留下的
A.
遗迹遗物
B.
甲骨文字
C.
青铜铭文
D.
史书记载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半坡和河姆渡文化是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典型代表,属于原始A正确;社会时期,当时尚未产生文字,因此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状态主要是通过遗迹遗物,甲骨文字、青铜铭文当时还没出现,BC错误;文字尚未产生,史书更无从出现,D错误。综上故选A。
3.(2020年山东聊城)在以良渚古城为核心的良渚遗址出土了制作精美的玉器。据此判断,与该遗址居民生活的时代最接近的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人
【答案】D
【解析】良渚文化距今约四五千年。良渚遗址出土了制作精美的玉器,处于新石器时代。根 据所学知识可知,半坡人距今约6000年,使用磨制石器,处于新石器时代。因此半坡人与D正确;良渚遗址居民生活的时间是最接近的,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排除A;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排除B;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排除C。综上故选D。
4.(2020年贵州黔西南)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用火烧烤食物、御寒、照明、驱兽。最能支持这一结论的是
A.遗址中发现的灰烬、烧石和烧骨
B.《韩非子》关于远古时代的记述
C.《山海经》远古时代的神话传说
D.历史研究学者的推测和论述文章
【答案】A
【解答】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会使用天然火,他们用火烧烤食物、驱赶野兽,照明、防寒,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能够得出这个结论的是A发掘的灰烬、烧石和烧骨,这是可以验证的历史遗存,属于第一手资料。故选:A。
5.(2020年湖南益阳)某中学历史学习小组以“发达的中国原始农业”为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搜集到以下材料,其中最可靠的是
A.关于神农尝百草的传说
B.《诗经》的相关描述
C.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
D.《齐民要术》的记载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发达的中国原始农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出土文物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遗物、遗迹,它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由“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可知,生活在距今约7000年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进行人工栽培稻谷,说明中国原始农业发达。选项C符合题意;神农尝百草的传说,传说通常不可靠,A可排除;文字记载的历史,具有人为因素,其真实性必然不如考古挖出来的文物,B排除;北朝时著名的农学家贾思勰编写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与“中国原始农业”不符,D排除。故选C。
6.(2020年重庆B)文物是考证历史的原始史料。下列图片所示文物,以当时人们日常书写材料为载体的是
A.秦半两钱
B.居延汉简
C.东汉画像砖
D.龙门石窟北魏石刻
【答案】B
20世纪,【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中外学者在我国西北居延等地区发现大量汉代简牍,即“居延汉简”。对研究汉朝的文书档案制度、政治制度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由此可知B符合题意;ACD都不是书写材料的载体,不符合题意。故选B。
03 史料类型
1.(2020年山东日照)历史研究离不开史料作为实证。根据史料分类,以下属于第一手史料的是
A.炎帝、黄帝传说
B.半坡遗址
C.司马迁《史记》
D.《荷马史诗》
【答案】B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一手史料的相关史实。按照史料价值的不同,史料可分为第一手史料(直接史料、原始材料)和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
【解答】按照史料价值的不同,史料可分为第一手史料(直接史料、原始材料)和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半坡遗址是原始材料,属于第一手资料,在历史研究过程中,第一手史料更为可信,第一手资料没有掺杂个人观点.传说、史书、史诗都属于二手资料。选项B符合题意。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第一手史料的相关史实。2.(2020年广东深圳)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借助历史文学作品来了解史实。《三 国演义》中“孔明草船借箭”“周瑜打黄盖”的故事有助于我们了解
A.桂陵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孔明草船借箭”“周瑜打黄盖”等这些脍炙人口的故事都和赤壁之战有关。208年曹操为乘胜消灭孙权和依附荆州势力的刘备,统一全国发动赤壁之战。刘备采用了诸葛亮的建议,联合江东的孙权,孙刘联军用火攻的办法,以少胜多,大败曹军。相传在这次战役中诸葛亮““草船借箭”和施“连环计”。黄盖诈降、庞统献“连环计”的时候,程昱等人就劝曹操要谨慎小心、明察秋毫,但曹操不听劝告,一意孤行,从而导致上当中计,兵败赤壁。蒋干盗书,成语典故。这个故事出自《三国演义》,发生在赤壁大战前夕,曹操亲率百万大军,驻扎在长江北岸,意欲横渡长江,直下东吴。东吴都督周瑜也带兵与曹军隔江对峙,双方剑拔弩张。曹操手下的谋士蒋干,因自幼和周瑜同窗读书,便向曹操毛遂自荐,要过江到东吴去作说客,劝降周瑜。结果周瑜设下计策,令蒋干盗得假冒曹操水军都督蔡瑁、张允写给周瑜的降书。蒋干献书曹操,令斩了蔡瑁、张允。后来蒋干盗书用来比喻中别人的反间计。故C正确;桂陵之战发生在战国时期,故排除A项;官渡之战发生在曹操和袁绍之间,故排除B项;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故排除D项。故选C。
3.(2020年湖南长沙)人们对历史的认识和研究离不开史料。下列选项对研究三国时期历史最为可信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进行历史研究是最为可信的材料是原始材料,其中三国的吴简是由当时人写成的,具有可信性,A正确;《三国演义》属于文学作品,具有较大的艺术加工性,可信性不足,B错误;《资治通鉴》虽然属于史书,但是也有作者本身的价值取舍,C错误;D错误。官渡之战是曹操与袁绍之间的战争,是东汉末年的战争,不属于三国时期,综上故选A。
1.(2020年重庆B)不同类型的资料具有不同的证史价值。下列资料中,对了解澳门历史史证价值最大的是
A.
电视剧《澳门的故事》
B.
档案“20世纪上半叶澳门档案”
C.
小说《澳门历史演义》
D.
口述史“澳门口述历史丛书”
【答案】B
【解析】档案“20世纪上半叶澳门档案”属于了解澳门历史的一手史料,可信度高,故选B;电视剧《澳门的故事》、小说《澳门历史演义》是艺术地再现澳门历史,可信度较低,排除AC;口述史“澳门口述历史丛书”难免有遗漏,主观色彩浓厚,排除D。故选B。
2.(2020年江苏常州)史料是解释历史的依托,是现实与历史对话的桥梁。下列史料中,最能直接解释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力发展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的铁质农具的出现,提高了生产效率,减轻了农民劳动负担,节约了一定的劳动时间,使得农业生产规模扩大并繁荣,B项符合题意;河姆渡遗址的骨哨是一种古老的乐器,排除A;宋代圩田是两宋时盛行于江淮、钱塘江流域的一种水利田,排除C;清代的开荒执照体现的是清政府推行的垦荒政策,排除D。故选B。
3.(2020年广西北部湾)据《汉书·地理志》记载,广西合浦是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之一。近年来,在合浦汉墓群出土的大批文物成为这一记载的有力物证。以下为合浦汉墓群出土的部分文物,据此可知
A.欧亚国家传入中国的物产主要是陶瓷制品
B.合浦因海外贸易发达成为汉代最重要商港
C.汉代海外贸易所得占国家财政收入比重很大
D.中国与欧亚一些国家在汉代有经济文化交流
【答案】D
【解析】合浦的汉墓中出土了来自印度、波斯和罗马的器物,说明汉代时与这些地区之间存在一定的交流和往来,即中国与欧亚一下国家在汉代有经济文化交流,故选D;根据“印度六棱柱性玻璃饰”、“罗马玻璃碗”可知A错误,排除;根据汉代合浦汉墓出土的文物无法证明合浦是汉代最重要的商港,也不能说明海外贸易在汉代所占国家财政收入比重很大,排除BC。
4.(2020年山西)今天生活中常见的邮政特快专递、菜鸟驿站等物流方式,早在元朝时已出现与此类似的雏形。下列文物能为此提供佐证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和材料可知,元朝为加强同各地的联系,修建了覆盖全国的陆路交通网,建立了四通八达的驿站,在驿道上设置了许多“急递铺”,急递铺令牌就体现了这一点,故C符合题意;A体现了东罗马帝国的发展水平,B西夏符牌是西夏国的一种令牌,用以证明持D是明代锦衣卫的身份证明,牌者身分和所负使命,故不符合题意;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
04 历史史事与历史观点
(2020年湖南常德)历史史事是历史的真实描述,历史观点是对历史事件的看法或结论。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史事的是
A.《三国演义》中的“孔明草船借箭”
B.张仲景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写成了《伤寒杂病论》
C.隋朝大运河加强了南北政治经济文化交流
D.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答案】B
【解析】根据“历史史事是历史的真实描述”可知,张仲景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写成了《伤B符合题意;A项反映的是文学作品,寒杂病论》是对历史事件的客观叙述,属于历史史事,排除;CD项都属于历史观点,排除。故选择B。
1.(2020年湖南湘潭)历史史实是指客观发生的历史事实,历史观点是对历史史实的认识。以下关于唐朝的历史,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A.618年,
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B.唐太宗时,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费干
C.安史之乱使唐朝国势由盛转衰
D.唐代高僧鉴真东渡日本,传授佛经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安史之乱使唐朝国势由盛转衰,这是对安史之乱这一历史史实的危害的评价和认识,属于历史观点,故C符合题意;618年,
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这是对唐朝建立的陈述,是史实,故A不符合题意;唐太宗时,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费干,这是对唐和吐蕃和亲的陈述,是史实,故B不符合题意;唐代高僧鉴真东渡日本,传授佛经,这是对鉴真东渡的陈述,是史实,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2.区分历史史实和历史观点是学生学习能力之一。下列表述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A.秦国蜀郡守李冰主持修建了都江堰
B.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C.南北朝科学家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
D.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答案】B
【解析】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是对《伤寒杂病论》地位的评价,属于历史观点,故选B;ACD是叙述了都江堰修建、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字和活字印刷术发明的史实,没有对其进行相关的评价,属于历史史实而非历史结论,排除ACD。故选B。
3.(2020年湖南益阳)历史学习中要注意分清史实与史论。下列史实与对应的史论相符的一项是
A.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C.秋收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D.红军长征——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受破坏,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所以A项符合题意;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1927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而不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所以B项不符合题意;年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而不是秋收起义,所以C项不符合题意;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而不是红军长征,所以D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的答案为A。
4.(2020年四川乐山)史论结合是历史阐释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对应正确的是
史实
结论
使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
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影响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新文化运动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
五四运动
【答案】B
【解析】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故B史实与结论之间对应正确,符合题意;洋务运动失败了,没有使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故A史实与结论之间对应不正确,排除;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故C史实与结论之间对应不正确,排除;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礼教的统治地位,故D史实与结论之间对应不正确,排除。故选B。
动摇了封建礼教的统治地位
本文发布于:2023-12-10 00:32: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21395204018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初中历史中考复习 传说与史实、史料类型、历史史事与历史观点-备战2023.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初中历史中考复习 传说与史实、史料类型、历史史事与历史观点-备战2023.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