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咬文嚼字》知识讲解

更新时间:2023-12-09 15:34:58 阅读: 评论:0

2023年12月9日发(作者:新一代轩逸)

-

高二语文《咬文嚼字》知识讲解

高二语文《咬文嚼字》知识讲解

咬文嚼字本来是指过分地斟酌字句。用于讽刺那些专门死抠字眼而不去领会精神实质的人。也讽刺那些讲话时爱卖弄自己学识的人。但是在本文中,作者却赋予了它新的涵义: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对于“咬文嚼字”的例子,同学们以前也肯定听说过一些的。如王安石在春天回乡,船泊瓜洲。他触景生情,诗兴在发,写下了《泊船瓜洲 》。他把诗念了一遍又一遍,对其中“春风又到江南岸”一句不大满意,于是提笔修改,他一再反复修改诗句,最后修改成“春风又绿江南岸”。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朱光潜的美文《咬文嚼字》,了解一下作者在文章中是如何对待这个问题的。

学习目标

1、在理清文意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分析评价,借鉴吸收。

2、深人体会作者“文字和思想感情有着密切的关系”的主张。

3、培养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习惯,培养“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的精神。

知识汇总

1、作者简介

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笔名孟实、孟石。安徽桐城人。清代,安徽桐城出了以刘大魁、方苞、姚鼐为代表的一大批文学家,其文章特点在于简洁。朱先生早年曾在桐城派古文家吴汝纶的私塾中读书,旧学功底很深。1922年毕业于香港大学文科教育系。1930年获英国爱丁堡大学文科硕士学位。1933年获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文科博士学位。回国后,曾任北京大学教授,四川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武汉大学教授、教务长。1946年后任北京大学教授、文学院代院长,中国美学学会第一届会长,民盟第三至五届中央委员。第二至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常委。毕生从事美学教学和研究,在西方美学思想和中西方文化研究方面造诣较深。著有《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西方美学史》,译有[德]黑格尔《美学》等。

2、为下列加红字注音。

斟酌( ) 鲁莽( ) 岑寂( ) 尺牍( ) 清沁肺腑( )

付梓( ) 下乘( ) 词藻( ) 蕴藉( ) 锱铢必较( )

3、解释下列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

【援例】引用成例。

【锱铢必较】对极少的钱或者很小的事,都十分计较。

【岑寂】寂静。

【学富五车】形容书读得多,学问渊博。

【才高八斗】形容富有文采。

【付梓】把稿件交付刊印。

【尺牍】书信。

【下乘】下品,下等。

4、词语积累。

流弊 套板反应 推陈翻新 自鸣得意 变化莫测

玩索 一时兴会 索然无味 不即不离 点铁成金

5、辨析下列形似字。 躁 嚼

燥 瞬

藻 舜

内容分析

整体感知

文章共八段,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5),举了三个例子说明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

①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

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

②你有革命家的风度。

你这革命家的风度。

③僧推月下门。

僧敲月下门。

三个例子,三种类型,三层意思。例一说明不同句式不同意味;例二说明文字一增一减意味不同;例三说明不同字眼不同意境。意在说明作者认为咬文嚼字重要的原因是“文学借文字表现思想情感(第三段);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第三段);有些人根本不了解文字和思想情感的密切关系(第五段);其实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变的(第五段);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第五段)”由此明确作者的观点是:文字与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

第二部分(6—7),进一步讲,咬文嚼字是文学创作有所创新的保证。从正负两面讲文字联想意义的使用。

第六段运用苏轼诗歌中的“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诗句从阅读角度正面论证善用文字的联想意义,可使意蕴丰富,有美妙的艺术效果。

第七段从写作角度论证文字联想意义的负面影响,是“套板反应”,一派套语滥调,全无新奇的意味。通过分析文中的语言“你就会发现那里面的思想情感和语言,大半都由“套板反应”起来的。语言跟着思想情感走,你不肯用俗滥的语言,自然也就不肯用俗滥的思想情感”来把握作者的观点。

第三部分(8)总结全文,说明本文只是从一些方面谈文学阅读和创作中应该咬文嚼字的道理,并提出对于文学创造者的要求和期望。抓住文中表明作者观点的语言分析。“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斯,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炼与吻合,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具体分析

1、如何认识咬文嚼字?

咬文嚼字,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变的。

2、如何咬文嚼字?为什么必须去咬文嚼字?

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挖掘思想感情的内涵。文字与思想感情有关,与情境有关,与意境有关与联想有关与创新有关,要参透文章,写出好文章必须学会咬文嚼字。

3、本文的思想内容给我们以何启发?

(1)咬文嚼字是文学艺术进步的根本途径。

(2)咬文嚼字是精读文章的一个基本方法。

(3)咬文嚼字有助于养成严谨的治学态度,有助于提高语言修养。

4、比较两种读书方法。 朱光潜:咬文嚼字。从字面入手,联系其情境、竟境、思想感情,联想意,创新意,参悟透彻,全面精深。

马南邨:不求甚解。要学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学诸葛亮"独观其大略",学陆象山主张:"读书且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马南邨要求人们"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

分析评价借鉴。其实,咬文嚼字的三个义项,没有一个是褒扬的①形容过分推敲字句②形容掉书袋或卖弄才学。③谓不重视实际,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或强词夺理。

但朱光潜在文中赋予它褒扬义,鼓励人们去咬文嚼字。

不求甚解也常被用来指摘别人的学习毛病,马南邨也赋予它褒扬意义。

我们记三句话。这两先生告诉我们的道理都是有益的教诲。朱先生教我们精读的方法,教我们阅读写作时严谨创新的精神。马先生教我们博览的方法,告诉我们阅读时重在积累和会意。实际上,我们在读书时,这两种方法常交互使用,只是该用什么方法时就用什么方法。

5、请同学们自己再举一些炼字的例子。

(1)《为了忘却的记念》:“眼看朋辈成新鬼”改“忍看朋辈成新鬼”,改“眼”为“忍”,写出了被压抑的满腔愤恨。

(2)宋祁《玉楼春》有句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李渔《窥词管见》中则别抒己见加以嘲笑:“此语殊难著解,争斗有声之谓‘闹',桃李争春则有之,红杏闹春余实未之见也,闹字可用,则‘吵'字,‘斗'字,‘打'字皆可用矣”,而同时人方中通在给朋友的一封信中则全是驳斥李渔的。

名句积累

①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

②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南山秋。 ——贾岛

③无论你所要讲的是什么,真正能够表现它的句子只有一句,真正适用的动词和形容词也只有一个,就是那最准确的一句、最准确的一个动词和形容词。其他类似的却很多。而你必须把这唯一的句子、唯一的动词、唯一的形容词找出来。——福楼拜

-

高二语文《咬文嚼字》知识讲解

本文发布于:2023-12-09 15:34:5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21072984003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高二语文《咬文嚼字》知识讲解.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高二语文《咬文嚼字》知识讲解.pdf

标签:文字   文章   思想   情感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