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求甚解》教案

更新时间:2023-12-09 15:27:13 阅读: 评论:0

2023年12月9日发(作者: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

《不求甚解》教案

《不求甚解》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学习作者运用驳论进行论述的方法。

2、正确理解马南邨版的“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

3、学习用批判的目光对待“一般人”的观点、主张。

教学重点:1.理清文章的论证结构,明确其表达的中心观点。

2.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难点:学习寻找合适的切入点(如认识过程的逻辑错误等),批驳对方的错误观点,通过层层论证树立自我的观点的方法。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工作中,常常听到有同学在呼喊,上帝啊,赐给我有效的读书方法吧。特别是进入高中以后,同学们会思考,我们是不是该改变一些读书的方法了呢?如果你有这样的困惑或者期待,那么今天我们不妨一起来了解一种读书方法,看看是否能受到启发。

二、了解大意,找出主要观点。

初读课文,(一生朗读,其他人寻找作者的观点。朗读之后先正音,再评价。)

提问:马南邨版的“不求甚解”其含义有几层?

明确:(态度)读书要谦虚;

(方法)读书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才能真正读懂。从反面讲:不要自负、不死抠字句,不因小失大。

补充:了解大意,文中还有一种说法——观其大略。用我们的术语来说就是——整体把握。面对这样一篇议论性的文字,我们首先要把握的是——论点。也就是作者在这里要表达的主要观点。

板书:论点——读书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才能真正读懂。

三、反复阅读,理清论证思路

1.议论文知识

议论文从论证的方式上看,可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立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提出并阐明自己的见解或主张。驳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发表议论,批驳片面的、错误的甚至反动的见解或主张。一般说来,批驳对方的论点有三种方式。一是直接驳论点,即先举出对方的荒谬的论点,然后用正确的道理和确凿的事实直接加以批驳,揭示谎言同事实、荒谬与真理之间的矛盾。二是通过批驳论据来驳倒对方的论点。论据是支撑论点的,论据驳倒了,论点也就不成立了。三是通过批驳对方的论证来驳倒对方的论点。论述一个问题,论点和论据之间必须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否则就站不住脚。通过驳论证来驳论点,就是揭穿对方的论点与论据之间内在的逻辑联系,即所持论据不能证明论点,其论点不能由论据推出。

2.回到开篇。明确文章的议论方式——驳论。通过揭露和驳斥错误的、反动的论点来确立自己的论点就是驳论。

要揭露和驳斥错误的观点,首先得把对方的观点亮出来,这个工作我们把它叫做“竖靶子”。驳论的过程是一个从“破”到“立”的过程。

3.作者是怎么驳斥那个“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错误观点的呢? ,靶子树起来之后,怎样打靶子,看看作者是怎样一步步来加以论证的。

方法步骤:齐读或分两大组读2-9段。学生独立思考,明确每一段的主要内容。再由前后四人小组讨论,要求轮流发言,说出自己的看法。

明确:首先,介绍“不求甚解”的出处;其次,阐述了“不求甚解”四字的两层含义;再次,作者从正反两方面举例(诸葛亮、普列汉诺夫)论证读书的要诀在于虚心、会意;接着全面、更明确地解释“不求甚解”的含义;最后提出自己所认可的读书方法(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

四、探究方法,为我所用。

①如果删去2、3两段,怎样?

“不求甚解”的说法来自陶渊明,但人们又没有全面准确地理解他所要表达的意思。所以有必要引出出处,加以诠释,以正视听。其二,读者由此看到了错误结论的由来是因为断章取义。既然得出结论的过程是错误的,结论自然也无成立的可能。实际上,我们看到了作者批驳的方向——驳论证。

②为了表明自己的观点,作者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对比论证、引用论证等。说说他们的效果。

5、6两段,例子一中一外,一正一反,一态度一方法,有一定的典型意义。对比论证: 是一种常用的、有说服力的论证方法。把两种事物加以对照、比较后,推导出它们之间的差异点,使结论映衬而出。 8段,引用宋代理学家的语录,来佐证自己的观点,让文章更具说服力、权威性。

五、拓展训练:PPT 5请同学们用“别人都说……而我觉得……因为……”的句式说一段话,学习运用驳论。可对下列成语进行辩证分析,运用求异思维,口述新的立意。

①“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辩:要是读书而不用心,像小和尚念经,其义何来?因为任何意义的理解,是在思考的基础上产生的。

②“开卷有益”辩 :而我觉得,要想得益,必须考察所开之卷。因为,卷有万千,却良莠不齐。

③“咬文嚼字”辩:而我觉得,不必为了一棵树而放弃整片森林。因为,咬文嚼字,会让我们因小失大。

明确:成语新解,重在从不同的角度去诠释,划清必要的界限,从正名人手,这往往是行文的前提,另外要紧密联系实际,借题发挥,做到有感而发,有的放矢。

①“见风使舵”一词,多用于那些不讲原则的世故之徒,但如果我们赋予“风”

以新的含义,喻指实际情况的变化或者规律,我们可以翻出新意;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掌握方向,采取相应的措施,推动社会向前发展。这样联系现实不是大有文章可做吗?

②“班门弄斧”这个成语,可以从故事入手,翻出“不迷信权威,敢于向权威挑战” 的新意。

③“滥竿充数” 这个成语,也可以从故事入手,翻出“滥竿之所以能充数,在于欣赏者的水平低下” 的新意。

结束语:新解成语——驳论方式——引用对比

六、《不求甚解》是一篇杂文,同时也是一篇驳论,论证方法有其特色。①运用引证法。引用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引出论题,并加以分析,提出论点。引用陆象山的语录,强调不因小失大,再次论证“不求甚解”。②运用例证法。以普列汉诺夫为例,从反面论证读书一定要虚心,不要死抠字句,要理解其精神实质。以诸葛亮为例证明古代就有以“不求甚解”的读书人。③运用对比论证。普列汉诺夫和诸葛亮就是正反对比。④破立结合。本文在批驳其错误观点的同时阐明自己所持的观点,边破边立,破立结合。

七、作业:

①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

② 在拓展练习中找一个相关的词,仿照本篇课文,写一篇小作文。 教学反思:

“不求甚解”的前提千万不可忽略:“好读书”,其不可断章取义。我们应该要全面地分析问题,理解理解问题。也告诉我们正确的读书态度应是:虚心、多读、勤读、读活 古今读书成大事者必经三境界:独上高楼,忘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同学们,好读书、好读书吧!

-

《不求甚解》教案

本文发布于:2023-12-09 15:27:1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210683311621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不求甚解》教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不求甚解》教案.pdf

标签:论点   论证   读书   方法   观点   驳论   作者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