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求甚解》阅读选择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更新时间:2023-12-09 15:26:26 阅读: 评论:0

2023年12月9日发(作者:雷可)

-

《不求甚解》阅读选择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不求甚解》阅读选择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不求甚解

马南邨

①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实也不尽然。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②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他在《五柳先生传》这篇短文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人们往往只抓住他说的前一句话,而丢了他说的后一句话,因此,就对陶渊明的读书态度很不满意,这是何苦来呢?他说的前后两句话紧紧相连,交互阐明,意思非常清楚。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完全不应该对他滥加粗暴的不讲道理的非议。

③ 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末,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就都毫无意义了。因为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知识,不喜欢读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书中的道理。一定要好读书,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 )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所以,他每每遇到真正会意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忘记吃了。

④ 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可见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戒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

⑤ 列宁就曾经多次批评普列汉诺夫,说他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而实际上对马克思的著作却做了许多曲解。我们今天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也应该抱虚心的态度,切不可以为都读得懂,其实不懂的地方还多得很哩!要想把经典著作读透,懂得其中的真理,并且正确地用来指导我们的工作,还必须不断努力学习。( )要学习得好,就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就是说,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

⑥ 在这一方面,古人的确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诸葛亮就是这样读书的。据王粲的《英雄记钞》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看来诸葛亮比徐庶等人确实要高明得多,因为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

⑦ 当然,这也不是说,读书可以马马虎虎,很不认真。绝对不应该这样。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

⑧宋代理学家陆象山的语录中说:“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这也是不因小失大的意思。( )所谓未晓处且放过,与不求甚解的提法很相似。放过是暂时的,最后仍然会了解它的意思。

⑨ 经验证明,( )有许多书看一遍两遍还不懂得,读三遍四遍就懂得了;或者一本书读了前面有许多不懂的地方,读到后面才豁然贯通;有的书昨天看不懂,过些日子再看才懂得;也有的似乎已经看懂了,其实不大懂,后来有了一些实际知识,才真正懂得它的意思。因此,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1.对选文中作者批驳的观点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其实也不尽然。 B.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

C.反对不求甚解要有充足的理由。 D.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2、如何对待“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作者提出的观点是( ) A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B 不求甚解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

C 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D读书要虚心,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3.对选文中“不求甚解”的意思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说明读书时不要追求全面彻底的明白透彻。

B.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

C.读书时应有虚心的态度。

D.读书要前后贯通,领会要旨。

4.作者对读书是怎样的观点?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B.学习古人认真刻苦读书的好习惯,有时候死读书也是必要的。

C.读书的要诀在会意,读书要虚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

D.读书的兴趣很重要,要对自己完全读懂重要的经典著作充满自信

5.对④段画线句子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做不到,退而求其次“不求甚解”。

B.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不容易做到,只好说“不求甚解”

C.陶渊明所说的“不求甚解”是合情合理的

D.陶渊明所说的“不求甚解”是谦虚的说法。

6对第⑤段文字运用的论证方法和表达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道理论证,告诉我们读书要虚心,要理解作品的精神实质。

B.举例论证,告诉我们读书要虚心,要理解作品的精神实质。

C.对比论证,阐述了要学习得好,就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的道理。

D.举例论证,阐释了要学习得好,就要有虚心的学习态度的道理。

7、选文中有四处( ),句子“一下子想完全读懂所有的书,特别是完全读懂重要的经典著作,那除了狂妄自大的人以外,谁也不敢这样自信。” 这句话放在哪一处最合适,对此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③段( )处 B.⑤段( )处 C.⑧段 ( )处 D.⑨段 ( )处

8.下列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一篇驳论文,在批驳别人观点的过程中,又阐述了自己的主张,行文自然流畅。

B文章着重阐述了读书的态度、读书的方法和读书的作用,饱含着对世人的谆谆教导。

C第③段主要通过正反对比来论述好读书的益处,最后用陶渊明的事例进一步论述读书的要诀在于会意这一观点。

D第⑥段主要用诸葛亮“观其大略”比徐庶等人“务于精熟”取得更大成就的例子,有力地证明了盲目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是没有充分理由的这一观点。

9.对本文的语言特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含蓄工整 准确严密 B 自然亲切 语气平和

C 语言犀利 准确畅达 D 直白自然 扣人心弦

10对本文的语言风格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平易亲切,条理分明 B.观点明确,细腻翔实

C.记叙平实,娓娓动听 D.说明条理,平易简约

答案解析

1D 作者在第一自然段列出了批驳的观点: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2B 作者在第二自然段追根溯源,从语源上去分析。人们只看到前一句,却忽略了后一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因断章取义才导致了对“不求甚解”的误解,由此,作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不求甚解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

3A 作者在文中明确指出:当然,这也不是说,读书可以马马虎虎,很不认真。绝对不应该这样。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

4C 作者在文中阐述了自己的读书主张:读书要虚心,要领会其精神实质,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

5A “做不到”不符合作者原意,文中作者指出“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陶渊明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6B 第⑤段作者反面举例,意在阐述“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读书要虚心,读书要要理解作品的精神实质”。

7A 在第③段,先从正面论述“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再从反面论述“一下子想完全读懂所有的书,特别是完全读懂重要的经典著作,那除了狂妄自大的人以外,谁也不敢这样自信。”

8B 本文没有分析“读书的作用”,此选项是培根《谈读书》所论述的主要内容。

9B 本文作者心中始终有读者,用语亲切自然,语气平和委婉。

10A B项中“细腻”不是本文的语言特点;C项“记叙平实,娓娓动听”是记叙文的语言特点;D项“说明条理,平易简约”是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

《不求甚解》阅读选择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本文发布于:2023-12-09 15:26:2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210678624087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不求甚解》阅读选择练习题(附答案解析).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不求甚解》阅读选择练习题(附答案解析).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读书   虚心   作者   会意   态度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