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远大方略——制造业人应有的习性与精神

更新时间:2023-12-09 15:02:21 阅读: 评论:0

2023年12月9日发(作者:改革开放发展)

-

远大方略——制造业人应有的习性与精神

远大方略——制造业人应有的习性与精神

一、精细化

做工厂的人要具备一个精细化的特征,精是精确,细是细节。

我们企业的人非常缺乏精确的习惯。部门之间的配合最可怕的事情就是不确定,你问他,货什么时候能出,他要么回答“七、八天吧”,要么就说“大概十来天”,或者干脆说“说不准”。物料什么时候能回来呢?采购员也多半回答:大概、可能、争取。即便这样,他的时间单位都是以“天”或“周”为单位。

“精细化管理就是落实管理责任,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它要求每一个管理者都要到位、尽职。第一次就把工作做到位,工作要日清日结,每天都要对当天的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及时处理等等。”何为精细化?精:就是去大概、可能、争取;要求制造业的人说话、做事要以“日”以“小时”为单位。如:制造业的生产计划执行单位、各个围绕生产计划运作的单位都应该日计划、日考核。管理水平可以从我们平时说话、做事的时间单位的精确度来衡量,越模糊管理水平越低,越精确管理水平越高。

二、职业化

职业化归结一句话就是按规定去做。职业化的特点不是你知不知道,而是你去不去做。很多人是专业人士,他啥都知道,他说起专业的东西头头是道,但是,他不能完全按规矩去做,他不是在做的方面厉害,而是在知的方面厉害,那只能叫专业化,不能叫职业化。

职业化的人不但知道,而且按要求做。我们很多人喜欢给人感觉:这件事情我只是不想做,我要做肯定能做好,这就是没有职业精神。按规定去做,就是把工作的需要比自己的需要看得重,这就是衡量职业化的标准,这就叫敬业。

三、市场化

工厂生产的目的是什么?是出货,货出给谁?货是出给客户的,然后客户又给我们钱。所以,我们是拿货跟客户换钱的,我们生产出来的东西是给别人用的,现代工厂的本质是为别人生产,这就推论出在这种环境下我们的生存法则:是你自己说了算,还是别人说了算?答案:肯定是别人说了算。

现在社会生存的法则是别人说了算,但是我们很多人不明白这个道理,老是认为自己了不起。其实你违反规律了,你的钱是从别人手里拿的,你工作的成绩不是你自己说了算,因为我们现在的生产方式不是自给自足。什么是自给自足?就是自己做出来自己使用,好坏自己说了算。把评价工作的标准交给上工序或下工序对应的部门,这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一个基本原则。

四、数据化

数据从表单来。拿数据说话,找到问题的根源。

表单流形成数据流——数据流控制/带动动作流——动作流决定业绩流——业绩流导致现金流。如:统计物料准时交货的问题中供应商的问题占多大?物料准时影响到生产有多少?还可以发现内部影响的比例。到底供应商、公司采购/仓库各占比例,然后进行分类处理。

数据化管理讲究的是系统分析,科学评估。只有深刻了解其过程的每个环节及其特点,确定出标准、流程,才能够制定出科学的决策与管理办法。如这样的管理长期坚持,不断修正和完善,长此以往累积成企业一整套规范运作的规程与习惯,同样也可构成企业独特的核心优势。

五、日清化

日清化就是日清日毕、日清日高;今日事,今日毕,每天进步一点点;今天的事情必须今天完成,今天完成的事情必须比昨天有质的提高,明天的目标必须比今天高才行。

日清日毕说明了一个简单的道理,企业的优秀和卓越不是来源於多么激昂的豪言壮语,而是源自日常的点点滴滴和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个细节,只争朝夕,日积月累,成功就变成了一种习惯,一个必然。责任制造结果,细节决定成败。

刚开始“日毕日清”的人,会觉得很累,很麻烦。但是渐渐地工作效果出来了,尝到了甜头,会由最初的被动“日毕日清”变成了主动“日毕日清”。一段时间之后,对很多人来讲,“日毕日清”就像饿了吃饭,困了睡觉一样,成为一种习惯。每天不“日毕日清”,睡觉都不塌实。这就是习惯的力量。

六、标准化

控制=规定=标准

制造业有两个标准化:对事的标准化和对人的标准化。我们以后不仅要懂得对事的标准化,还要更多掌握对人的标准化。就是对决策权和控制权的约束和控制问题。标准化是把企业内的成员所积累的控制模式、技术、经验通过文件的形式加以保存,而不会因为人员的流动而流失。用标准去衡量人,天天讲,讲三年下来,他自然会变成你想要的人。然后将这些标准写到墙报、宣传板报上,让每一个进来企业的干部必学、必考,每周例会必树标杆、必曝光。

我们现在是以做事来评价人的,以能力来评价人的,而不是以人格来评价人的。即使我们谈到人格问题,也只是用社会化的标准,泛泛而谈,没有任何企业人的特征,这就缺乏了约束力和引导力。所以,我们要想在企业里面完成这个工厂人的标准化,我们必须要明白这个标准是什么?

七、下得去

毛泽东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话告诉我们,凡事要查看以后再做判断,不要自以为是。管理人员最可怕的是“想当然、应该是、自认为、以前我的经验是怎么样”!甚至不去一线查本质,不协助下面的人解决问题,而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管、听、评人家的问题。制造业的人只有下到一线才能找到本质、才能跨部门解决问题、才能找到问题、带着示范、沉淀规范;坚决不做“甩手掌柜”,做管理必须踏踏实实、一步都不能少地做,摒弃经验判断,多去现场查看。这是把事情做好的原则。

总之,做管理一定要少用脑袋,多用动作,下得去。该做的动作一个都不要漏掉,该做的事情一件都不要落下,表单要一个一个地去填,数据要一个一个地抓它的真实性、有效性和及时性。不用经验替代动作,这样才能把管理做好。

远大方略观点:

企业中最难的事情是这群人养成了什么习惯,习惯了什么样的工作精神。制造业人应该养成以上“七大精神”,是需要由总经理、公司高层管理人员自身要做到,然后反反复复、持续的在工厂要求、推行,才能让企业的人养成这些好的习性。

-

远大方略——制造业人应有的习性与精神

本文发布于:2023-12-09 15:02:2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210534124086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远大方略——制造业人应有的习性与精神.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远大方略——制造业人应有的习性与精神.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管理   问题   企业   制造业   标准   生产   才能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