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郑和下西洋的词语有

更新时间:2023-12-09 10:22:44 阅读: 评论:0

2023年12月9日发(作者:中班食品安全教案)

-

描写郑和下西洋的词语有

描写郑和下西洋的词语有

【开天辟地】【永垂青史】【史无前例】【浓墨重彩】【劳民伤财】【浩浩荡荡】【长风破浪】 劳民伤财无私奉献 先人后几 敢做敢当 为国着想 不怕敌人 令出如山 振臂一呼 浩浩荡荡 络绎于途 惊涛骇浪 水土不服 讲和通好 观风问俗 奇珍异宝 互通有无

五洲四海 心悦诚服 睦邻友好,以和为贵,泱泱大国,蔚然成风,气势宏伟 扬帆远航 蛮荒之地 泱泱大国 郑和七下西洋,长驶远驾,“示中国富强”。

如此盛大的远航,却突如其来,悄然而去。它在经济上挥霍民生财富,在政治上挥霍天朝理想。

在郑和的伟大远航中,有人看到辉煌,有人看到辉煌中的荒唐,甚至还有悲凉。中国曾经拥有绝对的海上优势,郑和远航将这种优势推向瞬间的高峰,然后就突然停止了。

实际上,在西方扩张势力进入亚洲海域之前,中国就已经自己消灭了自己的海上力量。郑和七下西洋,是一个伟大时代的结束。

而此时,西方的海上扩张已经开始,而且一发而不可收拾。公元15世纪是全球历史上关键的一个世纪,前半叶,中国势力淡出海洋;后半叶,西方开始向世界扩张。

决定未来命运的、双方不可避免的遭遇与冲突,即将开始。历史的意义不是重温往昔的辉煌,而是反思曾经的辉煌是如何消失的,那些灾难性的转机在哪里。

.谁控制海洋,谁赢得世界;失去海洋的民族,最终也失去家乡。纪念郑和下西洋,重要的是在世界历史语境中,反思现代国家竞逐富强的经验与教训。

郑和七下西洋,早已不是一个历史事件,而是一种文化象征,寄托着中国人的回忆与想象、失望与希望,寄托着国人的某种自我形象,也寄托着人们关于国际新秩序的某种想象与期望。在世界现代化历史大叙事中讨论郑和七下西洋,有两种意义:一是郑和远航如何发生,二是郑和远航为什么结束。

第一重意义上感受的骄傲是短暂的,在第二重意义上感到的悔恨,却刻骨铭心。 或者简单点的郑和,这个名字大家一定很熟悉,郑和是明朝时候的三宝太监,受明太祖的派遣,到各个国家赠送礼品。

准备的工作很到位,拥有两百多艘船,其中,有六十几台是宝船,长150米,高60米,等于我们学校的教育大厦,我不禁倒抽一口气,我继续往下读:陪同宝船的还有许多的战船、粮船、水船。 我想,明朝的航海业这么发达,一定汇聚着老百姓的心血与劳动,我的脑海里不禁出现了老百姓在烈日的暴晒下辛辛苦苦的工作着,一滴一滴的汗水湿润了腰背。 这么好的船怎么不是这样一块板,一个钉子得做成的呢? 我往下读:郑和每到一个国家都要有礼貌的赠送礼品,希望我国和这个国家能友好的来往。郑和的态度十分友好,丝毫没有逼人家的感觉。

确实,态度决定一切,友好的态度会给你美好的结局。郑和就是有着亲切的态度,才会受到很多人的欢迎。

读:这次的航行也有许多的凶险,像:遇上海盗、遇到暴风雪等,郑和总是镇定自若的面对,一次次化险为夷。 人面对的世界总有许多困难,只要一次次勇敢的面对,就会有意外的惊喜哦。

读:郑和远航给我们以后的意义很重要!从1405年到1433年,刘家港(以前的刘家港是现在的浏河)出发,穿越马六甲海峡,横渡印度洋,1405年7月11日﹙明永乐三年﹚明成祖命郑和率领二百四十多艘海船、二万七千四百名士兵和船员组成的远航船队,访问了许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加深了中国同东南亚、东非的联系。每次都由苏州刘家港出发,一直到1433年﹙明宣德8年﹚,他一共远航了有七次。

最后一次,宣德八年四月回程到古里时,在船上因劳累过度过世。民间故事《三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将他的旅行探险称之为三保太监下西洋。

郑和曾到达过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阿丹、天方(阿拉伯国家)、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个国家,最远曾达非洲东海岸,红海、麦加(伊斯兰教圣地),并有可能到过今天的澳大利亚。 下‘西洋’的定义:明朝初期以婆罗(Borneo)/文莱为界,以东称为东洋,以西称为西洋,故过去所称南海、西南海之处,明朝称为东洋、西洋,且暹罗湾之东海,称为涨海。

郑和下西洋是指明朝初期郑和奉命出使7次下西洋的航海活动。郑和下西洋时间之长、规模之大、范围之广都是空前的。

它不仅在航海活动上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而且对发展中国与亚洲各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上友好关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概况: 从1405年到1433年,刘家港(以前的刘家港是现在的浏河)出发,穿越马六甲海峡,横渡印度洋,1405年7月11日﹙明永乐三年﹚明成祖命郑和率领二百四十多艘海船、二万七千四百名士兵和船员组成的远航船队,访问了许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加深了中国同东南亚、东非的联系。

每次都由苏州刘家港出发,一直到1433年﹙明宣德8年﹚,他一共远航了有七次。最后一次,宣德八年四月回程到古里时,在船上因劳累过度过世。

民间故事《三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将他的旅行探险称之为三保太监下西洋。 郑和曾到达过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阿丹、天方(阿拉伯国家)、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个国家,最远曾达非洲东海岸,。 郑和七次下西洋的时间 永乐三年(1405)五月己卯,“中官郑和等赍敕往谕西洋诸国”;五年(1407)九月壬子,“太监郑和使西洋诸国还,械至海贼陈祖义等”.永乐五年回加不久复受命出使西洋,永乐七年(1409)回国.第三次奉命出使,至永乐九年(1411)六月乙巳,“内官郑和使西洋诸国还,献所俘锡兰山国王亚烈苦奈儿并真家属”.第四次,据《明成祖实录》卷86载,永乐10年(1412)“十一月丙申,遣太监郑和等赍敕往赐满刺加、爪哇……诸国锦绮纱罗彩绢等物有差.”实际上该年郑和并未成行,而是驻军长乐县十洋街,并奏建长乐南山行宫以为官军祈报之所.第二年(1413),又重修长乐南山三峰塔寺;4月,“道出陕西,求所以通译回语可佐通信者,乃得西安羊市大清真寺掌教哈三.”直至这一年冬天,郑和才统领舟师往忽鲁谟斯等国.永乐十三年(1415)七月癸卯,“郑和等第四次奉使西洋等国还.九月壬一寅,郑和献所获苏门答刺贼首苏干刺等于行在.” 第五次,永乐15年(1417)五月十六日,郑和在泉州伊斯兰教灵山圣墓行香并勒石纪念,不久即统帅舟师下西洋;永乐十七年(1419)七月戊午,“官军自西洋还”,受到成祖的赏劳.第六次,永乐十九年(1421)正月癸巳,“郑和等第六次奉使西洋诸国”;永乐二十年(1422)八月壬寅,“中官郑和等使诸蕃国还,暹罗、苏门答刺、阿丹等国悉遣使随和贡方物.” 第七次,宣德五年(1430)六月戊寅,“遣太监郑和等赍诏往谕诸番国”.这时,郑和已所届花甲.宣宗诏谕下达后,郑和并未立即成行.第二年(1431)正月,他在太仓刘家港天妃宫刊勒《通番事迹碑》;十一月,又在长乐南山寺刊立《天妃之神灵应碑》,并“驻泊兹港,等候朔风开洋”.直到这一年的十二月九日,他才率船队出五虎门,正式起航.宣德八年(1433),郑和“奉使历忽鲁谟斯第十七国而还”.不久,约在宣德十年(1435),他默默地在南京辞世,终年65岁.郑和墓在南京市南郊牛首山南麓,当地群众俗称“马回回墓”.其后裔自明清以来世代相沿,定期来这里祭扫,从未间断过。

1、远涉重洋 [ yuǎn shè chóng yáng ]:远远地渡过海洋。

2、令出如山 [ lìng chū rú shān ]:命令一发出就一定彻底执行。

3、浩浩荡荡 [ hào hào dàng dàng ]:原形容水势广大的样子。 后形容事物的广阔壮大,或前进的人流声势浩大。

4、讲和通好 [ jiǎng hé tōng hǎo ]:帮助彼此和解并友好往来。

5、观风问俗 [ guān fēng wèn sú ]:游览风光并探望人民风俗。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

描写郑和下西洋的词语有

本文发布于:2023-12-09 10:22:4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208856424064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描写郑和下西洋的词语有.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描写郑和下西洋的词语有.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西洋   国家   中国   远航   世界   历史   太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