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灵武长红枣

更新时间:2023-12-09 10:02:18 阅读: 评论:0

2023年12月9日发(作者:tensive)

-

宁夏灵武长红枣

宁夏灵武长红枣

红枣为我国特产之一,有长枣和短枣之分。枣树耐旱、耐寒、耐盐碱而且栽培简单,其色泽紫红透亮、果大核小、质脆甘甜,集营养、药用、食疗三者价值兼备而备受人们喜爱。枣为秋冬进补之佳品,又是养颜益寿食品,俗话说:“一日吃仨枣,一辈子不显老”,“五谷加红枣,胜似灵芝草”。

灵武素有“水果之乡”之称,种植果树已达1500多年历史。从唐朝开始,灵武长红枣就被列为皇室贡品,被誉为“果中珍品”。灵武长枣树被定为灵武市树。2006年,灵武市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灵武长枣之乡”,从2006年开始,灵武市每年举办一届“长枣节”。、

宁夏灵武市巨型恐龙化石冲击波形成

人民网宁夏视窗6月17日电随着宁夏灵武市恐龙化石开挖以来,一些媒体纷纷跟踪报道。据《新消息报》综合报道:6月10日,该报刊发了《巨型恐龙化石冲击世界顶级水平灵武要建恐龙博物馆》的消息,随着区内其他媒体的跟进,一时间,灵武恐龙再次吸引着人们的眼球,也刺激着方方面面的神经。

冷静下来,我们迫切地想知道,灵武恐龙化石在中国乃至世界,究竟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灵武恐龙有可能引发恐龙研究的高潮吗?其他地方如何开发恐龙遗迹?让我们一起走进多姿多彩的恐龙世界吧。

恐龙之最

最小的恐龙——细颚龙类,跟鸡差不多。

最丑的恐龙——肿头龙。

最大的恐龙——重型龙与梁龙,27米左右。

最重的恐龙——腕龙与南极龙,70吨至80吨左右。

最宽的恐龙——甲龙,宽5米左右。

最早出现的恐龙——南十字龙,它出现于三叠纪中期。

“恐龙”之名由来

实际上,人类发现恐龙化石的历史肯定是由来已久。早在曼特尔夫妇发现禽龙之前,欧洲人就知道地下埋藏有许多奇形怪状的巨大骨骼化石。但是,当时人们并不知道它们的确切归属,因此一直误认为是“巨人的遗骸”。至于我们中国人,早在2000多年前就开始采集地下出土的大型古动物化石入药,并把这些化石叫做“龙骨”。

但是,直到曼特尔夫妇发现了禽龙并与鬣蜥进行了对比,科学界才初步确定了这是一种类似于蜥蜴的、早已灭绝的爬行动物。因此,随后发现的新类型的恐龙以及其他一些古老的爬行动物,名称全都和蜥蜴有关,例如“像鲸鱼的蜥蜴”、“森林的蜥蜴”等等。

到了1842年,英国古生物学家欧文爵士用拉丁文给它们创造了一个名称,这个拉丁文由两个词根组成,前面的词根意思就是“恐怖的”,后面的词根意思就是“蜥蜴”。从此,“恐怖的蜥蜴”就成了这一大类彼此有一定的亲缘关系、但是却表现得形形色色的爬行动物的统称。我们中国人则既有想象力又有概括力,把这个拉丁名翻译成了“恐龙”。

现在我们知道,恐龙家族中确实有许多令人恐怖的庞然大物,但是也有一些小巧可爱的“小东西”。如果你到北京动物园西边不远的中国古动物馆去看一看,从身长不足1米的鹦鹉嘴龙到身长达22米的马门溪龙,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各种恐龙一定会使你对恐龙世界有一个更为全面的了解。

现在我们还知道,恐龙根本就不是蜥蜴。它们虽然都属于爬行动物,但是在门类繁杂的爬行动物大家族中,恐龙与蜥蜴的亲缘关系相差得还相当远呢!

恐龙比人聪明

19世纪恐龙的发现,成了一个典型的案例,说明身体的大小与聪明之间的反比关系。恐龙脑子很小,身躯庞大,是笨拙愚蠢的象征。它们的灭绝似乎只说明它们的身体构造有缺陷。

最近,芝加哥大学的詹姆斯·A·霍普森收集了更多的资料,做出了不同的结论。

霍普森发现,主要恐龙类群的EQ值都高于平均值。巨型的蜥脚类雷龙及其近亲的EQ值最低,为0.20至0.35。它们的活动一定很缓慢,没有很大的灵活性;它们可能仅仅仰仗庞大的身躯来防止被捕食,就像今天的大象一样。接下来就是有甲壳的甲龙和剑龙,它们的EQ值为0.52至0.56。这些动物有沉重的甲壳,大概主要用于被动防御,但是,甲龙棒状的尾和剑龙短剑状的尾可能是用于主动搏斗的,从而使它们的行为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接下来的是角龙类,它们的EQ值为0.7至0.9。霍普森认为:“大型角龙类头上有角,主要采用主动防御的策略,它们在避开捕食者和种类竞争者时,大概比用尾巴作武器的恐龙需要更大的灵活性。”

„„

恐龙最明显的特征不在于它们的灭绝,而在于它们在地球上主宰的时间太长。恐龙统治了1亿年,而那时的哺乳动物还是小型的动物,一直生活在恐龙世界的缝隙之间。哺乳动物占据统治地位7000多万年后,我们有了出色的成绩和美好的前景,但是我们哺乳动物现在并没有恐龙统治地球的时间长久。

这样看来,人类简直不值一提,就是从南方古猿算起,也才有500万年的历史,而我们这个种——智人种,仅有5万年的历史。用我们的价值系统试图做一个最终的测验吧:谁敢打赌说智人种会比雷龙生存的年代长?

恐龙吃什么?

梁龙的牙齿指示它们能够将枝条上的叶子和针叶撕下来。

禽龙无齿的角质啄似乎用来撕碎叶子。

剑龙可能吃蕨类,苏铁的嫩叶,一种矮小,像棕榈的植物,是中生代最广泛分布的树种。

鸭嘴龙吃叶子、树枝、松针、及松子等。

腕龙一直被认为生活在水中,食用水生植物。

霸王龙有可能是腐肉食者,因为它们太庞大,无法长距离地追逐猎物。

最神秘的是关于兽足类的事,它们如何吃到足够的食物来保持活命。某些兽足类具匙状牙齿,另一些具钉状,但是没有任何恐龙具有臼齿来碾磨食物,因此它们可能将所有咬断撕下的食物直接吞下去。庞大的兽足类比今天非洲象大15倍,估算这种体型每天需要进食135公斤至270公斤的植物。假使兽足类是冷血动物,它们或许要这么多量,假使它们是温血动物,可能就要比象多15倍食物了。它们真需要那么多食物吗?它们如何能做到?即使它们每天仅需一百多公斤食物,也很难以想像如何以那样小型的上下颚和口来完成这样庞大的任务。

恐龙灭绝之谜

在中生代,地球曾经是一个恐龙主宰的世界,无论是平原、森林还是沼泽,到处都可以看到恐龙的身影。它们在地球上一共生存了一亿三千多万年,可是,不知为什么,后来恐龙竟然绝灭了,一个不剩地、永远地从地球上消失了。这实在是一桩千古疑案。

一百多年来,不知有多少科学家试图揭开恐龙断子绝孙的秘密,但总是不能自圆其说。随着自然科学中许多学科的相互渗透,近年来又出现了一些新的关于恐龙绝灭的说法。

有的科学家认为恐龙的灭绝是由于气候变冷。在白垩纪末期六千五百万年前,整个地球发生了广泛性寒冷,日温差增大,冷热季节交替明显。使习惯热带环境生活的恐龙,不能像蛇、晰蜴那样进行冬眠,又不像毛皮动物那样躲进山洞里避寒。恐龙是热血动物,没有御寒的外表和生理机能,因而无法抵抗和适应寒冷的袭击,最后被大自然毫不留情地消灭了。

有的科学家断言恐龙灭绝是地壳运动的结果,大约在七千万年前,地球发生了一次强烈的地壳运动,使一些盆地隆起,浅丘开始出现,因而造成水枯林竭,同时海底变化,海平面下降300多米,亚洲、北美洲之间的陆地开始连接起来,大量动物迁移到恐龙栖息处,使食物供应发生困难,以至恐龙处于“断粮”地步,在严重的饥饿中逐渐死亡。

也有的科学家提出恐龙的灭绝是星球碰撞爆炸引起的。在白垩纪后期,有一颗直径约10公里的小行星,猛烈与地球相撞。撞击时速度为每小时约10万公里,撞击时扬起了惊人尘土,尘埃飘浮在大气中,以至遮蔽了阳光,使地球上持续一段时间内一片黑暗,气温聚降,植物的光合作用停止,植物枯萎,使“食物链”中断,恐龙纷纷死去。

还有的科学家推测,恐龙是吃了有花植物中毒而遭到绝灭的。恐龙生活在中生代,植物界的蕨类、苏铁、银杏、松、柏等裸子植物占统治地位,在这些植物中含有许多单宁酸,这些对恐龙并无损伤。但是,在一亿二千万年以前,最早的有花植物出现了,这些有花植物组织内常常含有作用强烈的生物碱,对恐龙的生理产生不利的影响,有的生物碱——如马钱子碱等具有很大的毒性,恐龙大量吞吃了生物碱,毒素反应引起其严重的生理失调,导致死亡。

以上种种说法虽都有一定道理,但每一种说法又不能自圆其说,得不到科学界的完全肯定。如“恐龙吃了有花植物中毒而绝灭”,那么空中的翼龙、水中的鱼龙等,根本不吃陆地上的有花植物,为什么与其它恐龙同时绝灭呢?而鸭嘴龙、角龙等类群则在有花植物出现后反而更加繁盛了呢?总之,这些生物进化史上的奥秘,至今还没有完全被揭开。

中国恐龙研究的闪光点

中国最早命名的恐龙是满洲龙,1902年发现于黑龙江省嘉阴县,现陈列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地质博物馆。此后,美国地质学家,德国矿业工程师和中国的地质学者们,先后在四川盆地、山东省新泰发现过恐龙。

中国恐龙化石的早期发现,引起了西方古生物学家的重视。上世纪30年代前后,美国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中亚考察团在蒙古戈壁大漠中发现了完整的恐龙蛋化石,证实了恐龙是营巢产卵的爬行动物。

1933—1949年是中国恐龙研究奠基时期,这一工作是由杨钟健开创和主持的。杨先生1928年在德国学成归国,将其一生投入中国古脊椎动物学的研究中。1938年,杨钟健等在云南省禄丰盆地发现了举世闻名的中国早期禄丰蜥龙动物群,这一发现奠定了中国恐龙研究的基础,禄丰龙成为国内第一具装架展示的恐龙。在禄丰龙发掘、采集和研究修理的过程中,培养了一批恐龙化石的采集和修理技术人员,为中国古脊椎动物学的研究培养了人才。杨氏被誉称为“中国古脊椎动物学之父”。

50年代初,周明镇教授任教于山东大学地质科学系,在指导学生野外实习时,于山东省莱阳市金刚口发现了恐龙和恐龙蛋化石。莱阳恐龙化石的发掘迎来了新中国恐龙采集史上的第一个高潮。杨钟健、刘东生和王存义等参加了这一发掘工作,采集到著名的青岛龙和大批的蛋化石。1957年,四川盆地出土了合川马门溪龙,重庆博物馆进行了3个多月的发掘工作,采得我国最大最完整的蜥脚类恐龙。

1959年,中国科学院和前苏联专家,在内蒙古二连盆地进行大规模发掘,出土大量鸭嘴龙——巴克龙和古似鸟龙化石。1960年,在阿拉善戈壁吉兰泰进行考察,发现了下白垩统的禽龙类、兽脚类、蜥脚类化石。1963年中国科学院组织了新疆古生物考察队,先后对准噶尔盆地、吐鲁番盆地进行了3年考察。他们发现了著名的下白垩统乌尔禾翼龙动物群,采到了完整的翼龙——准噶尔翼龙。在这一时期,中国地质博物馆在山东诸城龙骨涧发掘到一具15米长的巨型鸭嘴龙——山东龙化石,山东龙是世界上已知最大的鸭嘴龙。

1979年,四川省自贡市大山铺恐龙化石之发掘是中国恐龙采集史上的新里程碑,中国恐龙的研究进入了一个突飞猛进的时代。大山铺化石坑经过3年的发掘,出土了鱼类、鳄类、龟鳖类、翼龙、蛇颈龙、恐龙和似哺乳爬行类,标本多达数万件,上百具完整的化石骨骸。这一化石墓地产出的恐龙有9个新的属种,其中有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剑龙——太白华阳龙,有具有尾锤构造的蜥脚类——蜀龙和峨嵋龙。这里是迄今世界上发现化石门类最多,化石保存最好的一个中侏罗世的恐龙化石产地。这一动物群被称为大山铺蜀龙动物群,它填补了恐龙进化的缺环。1987年,在大山铺建成了我国第一座恐龙田野博物馆——自贡恐龙博物馆,也是亚洲第一座恐龙田野博物馆。

数目众多的恐龙博物馆

因为发现恐龙化石的地方很多,世界上的恐龙博物馆简直难以计数,这里只例举一些知名的博物馆。

世界三大恐龙博物馆

美国国立恐龙公园,加拿大恐龙公园,中国自贡市恐龙博物馆。中国的自贡恐龙博物馆包括了3个纲、11个目、15个科的属种,既有陆生、水生、两栖类,又有空中飞行的古脊椎动物;有长达20米的草食长颈椎蜥脚龙、凶猛的肉食恐龙和数量多而完整的短颈椎蜥脚龙,也有仅14米长的鸟脚龙。最珍贵的是目前世界上发掘最早的中侏罗纪剑龙和首次发现的翼龙,填补了恐龙演化史上的一段空白。

中国的恐龙

中国人是名副其实的龙的传人。在中国大地上,除了台湾和福建两地之外,恐龙已经被证实遍存在于各省与地区:东起山东半岛,西达白雪皑皑的天山之巅;北从内蒙古的戈壁荒漠与黑龙江的黑山白水,南到亚热带的云南与广东。中国的恐龙化石可以归属到5大恐龙族群,提供了演化史页中完整无缺的,从三迭纪晚期一直到白垩纪最晚期,从二亿年前延续到六千五百万年前的悠悠地史„„„„

17座恐龙博物馆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所[IVPP],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所,自贡恐龙博物馆,伊春小兴安岭恐龙博物馆,诸城市恐龙博物馆,二连浩特市恐龙博物馆,禄丰恐龙博物馆,北京自然博物馆,河源市博物馆,成都理工学院博物馆,吉林大学博物馆,天津自然博物馆,大连史前博物馆,深圳古生物博物馆,南雄恐龙化石博物馆,云南省地质博物馆,常州中华恐龙园。

其中,自贡恐龙博物馆、禄丰恐龙博物馆、二连浩特市恐龙博物馆、诸城市恐龙博物馆4个馆是专业恐龙博物馆。

16个恐龙之乡

内蒙二连浩特,广东河源地区,广东南雄盆地,河南南阳地区,湖北郧县青龙山,山西天镇地区,辽宁西部地区,浙江天台山,云南禄丰盆地,新疆准噶尔盆地,新疆吐鲁番盆地,内蒙古阿拉善戈壁,四川自贡盆地,陕甘宁清阳湖,山东莱阳地区,安徽南部西山盆地。

其中,广东河源市成功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其包括恐龙蛋化石1万余枚、8具恐龙骨骼化石和168个恐龙脚印化石,成为世界上少见的集恐龙蛋、恐龙骨骼和恐龙脚印化石“三位一体”的埋藏地。

新闻背景:

巨型恐龙化石冲击世界顶级水平

灵武要建恐龙博物馆

人民网宁夏视窗6月17日电王文革张少强报道:亚洲最大的恐龙化石在宁夏灵武市磁窑堡镇南磁湾发现后,目前已有5具恐龙化石露出了真容。专家推测,地下可能是一个更大的恐龙化石群,可能有世界顶级巨型恐龙化石出现。据昨日最新消息,恐龙化石1号坑上将建造一个大型恐龙博物馆,三套备选方案已出笼。

恐龙化石遗址位于磁窑堡镇东南方向约2公里处的一个丘陵上。记者昨日在这里看到,这个丘陵已被2米高的铁栅栏围了起来,并安装了大门,门上的一块警示牌上写有“非工作人员禁止入内”的字样。门口的一块石碑上写着:南磁湾恐龙化石遗址。已发掘出的5具恐龙化石遗骨分别位于丘陵顶上1号坑和2号坑内,其中1号坑3具、2号坑2具。两坑相距约20米,2号坑地势比1号坑稍高。但坑内的恐龙化石都被篷布覆盖着。工作人员介绍说,最近由于天气等原因,暂停挖掘。揪开篷布,一副副相当完整的恐龙骨骼化石呈现在眼前,巨大的骨骼让人不难相见恐龙存活时的宠大躯体。据介绍,1号坑内发掘的一具恐龙化石,其肩胛骨就长达1.7米,全身骨骼复位排列后,骨骼长约23米。专家称,这具恐龙化石,是名副其实亚洲最大的。而更令人惊异的是,2号坑内正在挖掘的一具恐龙化石已确定比这只还要宠大,应当是世界顶级的巨型恐龙化石。专家推测,这两个文物坑所在的丘陵内,很可能是一个更大的恐龙化石群。为保护这些珍贵文物,政府决定先在1号坑上建造一个临时的大型恐龙博物馆,即可保护文物,也可方便群众今后参观和游览。博物馆的建筑设计任务由宁夏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承担,昨日下午,该公司已拿出了不同风格、不同档次、不同材质的三套设计方案。目前正在接受灵武市政府的审定。但公司设计人员认为,如此大型的文物遗址,应当从博物场馆、展厅内声光电俱全的模拟恐龙以及博物馆外停车场、街道的设计规划等,从现在就应当纳入规划范围,否则现在的临时博物馆将来还得拆了重建,重复建设将投入更大。

灵武恐龙化石馆介绍

灵武恐龙化石遗址简介 灵武恐龙化石群遗址位于宁东镇磁窑堡煤矿南1公里处,距银川市东南70公里。2005年4月至2006年11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与灵武市文物管理所先后进行4次发掘,清理3个发掘面,挖掘出8只恐龙个体。 灵武恐龙化石经国际著名恐龙专家徐星鉴定,为梁龙类中一个罕见的分支-―叉背龙类。灵武恐龙是中生代中侏罗纪大型新蜥脚类食草恐龙,距今约1.6亿年。梁龙在赤道以北首次发现,堪称“北半球第一龙”,属国宝级恐龙化石。 从目前已挖掘的恐龙化石分析,灵武恐龙是中国已知蜥脚类恐龙中个体最大的属种之一,某些数据超过已知所有属种。灵武恐龙化石群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面积较大、分布集中、保存完整、周边环境未被破坏的恐龙化石。对研究蜥脚类恐龙形态学、分类学和系统演化具有重要意义。灵武恐龙化石对展现史前生态景观,恐龙属种的繁衍、迁徙、灭亡及地球陆地板块漂移学说,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和重要科学信息。 目前,恐龙化石遗址围栏保护面积9万平方米。展厅陈列治区人民政府公布为全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区级地质公园。有一只长22米、高10米的恐龙复制装架模型及恐龙蛋、狼鳍鱼、潜龙、大唇犀牛头骨、乌龟等动物化石。

宁夏水洞沟遗址介绍

驰名中外的水洞沟古人类文化遗址,位于宁夏灵武市临河镇水洞沟村,西距银川市区19公里。 水洞沟地区是三万年前人类繁衍生息的圣地。1923年,法国古生物学家德日进、桑志华在这里发现了旧石器时代遗址。通过发掘,出土了大量石器和动物化石。水洞沟因此而成为我国最早发现旧石器时代的古人类文化遗址,成为中国史前考古的发祥地。此后又经过多次考古发掘,出土了三万多件石器和数十件动物化石。其中构成水洞沟文化基础的一些石制品、工具以及石器制作修理技术,都可以和欧洲、西亚或北非的莫斯特、奥瑞纳时期人类栖居地的石器相媲美。这种现象,为我国已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所仅有,对东西文化的比较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水洞沟地区又是我国北方明代长城、烽燧、城堡、沟堑、墩台等军事防御建筑的大观园。景区内,蜿蜒东去的长城、高台耸立的墩堠、古朴神秘的城堡、曲折幽深的沟堑目不暇接,令人遥想当年“甲士拥矛驰战垒,将军拔剑逐胡兵”的壮烈场面。 水洞沟地处鄂尔多斯台地南缘,大自然造就的雅丹风蚀地貌,使这里充满了雄浑、奇特的荒谷神韵。经历了千万年的风沙雕蚀,这里集中了魔鬼城、卧驼岭、擎天柱、断云谷等20多处奇绝景观,使人望而生奇,大有地老天荒、旷古玄远之叹。 水洞沟古朴奇绝的自然景观和原始厚重的人文景观,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成为我国北方地区最具发展潜力的史前文化旅游胜地。置身其间,如坠入时空隧道,游弋于远古与现代的天地间,可领略到生命的永恒、自然的神奇、人类的伟大、历史的沉淀! 中外游客向往的旅游胜地---水洞沟! 水洞沟二号遗址 宁夏煤资源分布介绍 含图

煤炭是宁夏的优势矿产资源。全区含煤地层分布面积17000平方公里,占宁夏总面积的四分之一强。全区19个县市中,就有10个县分布有煤炭资源。划分为贺兰山、宁东、宁甫和香山4个含煤区。前三个含煤区有厚度大、层位稳定、煤质优良且储量丰富的特点,是宁夏煤炭资源的主要分布区,香山含煤区则稍次之。宁夏煤炭预测储量2027亿吨,居全国第5位。已探明储量316.5亿吨(不含预测储量),居全国第6位,人均占有量居全国第1位。仅灵武煤田探明储量270多亿吨,相当于东北三省探明储量的总和。储量在10亿吨以上的大型矿区5个,分布在汝箕沟、横山堡、碎石井、金家渠、萌城和韦州,1~20亿吨的中型矿区20个,小于1亿吨的小型矿区21个。

4 b& Z6 X9 D3 u4 O* @$ k# b 宁夏煤种齐全,16类煤炭皆有。焦性煤,如气煤、肥煤、焦煤、廋煤等主要分布在贺兰山、宁东(横山堡、韦州)两个含煤区,香山亦有分布;低变质烟煤(不粘结煤、长焰煤)大部分集中在宁东、宁南两个含煤区;无烟煤和贫煤多分布于贺兰山和宁东含煤区,香山含煤区亦有分布;弱粘结煤分布于香山含煤区下流水、校育川、麻黄沟等地;褐煤主要产于彭阳王洼矿区。宁夏煤品质优良。除石炭井、石嘴山是西北重要的焦煤基地外,贺兰山汝箕沟无烟煤,出口"太西煤",素有"三低、六高"之盛名,为国内之冠。三低,即灰分低、硫分低、磷分低。六高,即原煤发热量高、比电阻率高、机械强度高、精煤回收率高、原煤块煤率高、化学性高,与冶金焦炭相差无几。汝箕沟"太西煤"自1964年进入国际市场后,畅销比利时、日本、法国、澳大利亚、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其质量可与越南鸿基烟煤相媲美。* R( I7 D6 M% _

宁夏探明环保型煤炭(环保型煤炭也叫绿色煤炭,是指对生物圈、大气层及各工业生产无(低)污染、无(低)危害、高发热量煤炭资源,具体指标要求灰分小于15%,硫分小于1%,发热量大于21兆/焦)164.5亿吨,占全区累计探明煤炭资源量的51.88%。环保煤炭产地共有6处:汝箕沟矿区、碎石井矿区 、鸳鸯湖勘探区为最有利开发区,碱沟山矿区、马家滩—萌城矿区为有利开发区。

-

宁夏灵武长红枣

本文发布于:2023-12-09 10:02:1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208733824011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宁夏灵武长红枣.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宁夏灵武长红枣.pdf

标签:化石   博物馆   中国   发现   宁夏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