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旦姬旦的生平简介

更新时间:2023-12-09 04:14:10 阅读: 评论:0

2023年12月9日发(作者:年度工作小结)

-

周公旦姬旦的生平简介

本文档为Word版本,可随意编辑

周公旦姬旦的生平简介

姬旦的生平简介 姬旦(~前1105年)史称周公。姬昌的第四子,姬发同母弟,即周公旦。武王死后,子成王年幼,不能管理国家,由姬旦辅政当国。七年之后,还政成王。史称周公摄政。周公摄政后,管叔、蔡叔、霍叔故意争权,散布谰言说周公将不利于孺子(成王)。引起周贵族内部不和。灭殷后的第三年,武庚发起叛周,并联合东方徐夷、奄、蒲姑等东方旧属国动员大规模武装叛乱,面对这样严重局势,周公耐烦说服召公奭和诸大臣,作《君奭》,准时解决了周朝统治集团的内部因王位继承的矛盾,然后亲率大军东征。经过三年苦战,最终削平了武庚叛乱,杀武庚,黜三叔,同时攻灭了东夷诸部。经过这次战争,周人才最后完成了灭商的事业。

周公东征成功之后,为了镇压商遗民和掌握整个东方地区,确定在洛水北面的瀍河涧水附近营建洛邑(今河南洛阳市)。营建工作自周公摄政五年开场,至七年完工。新建洛邑包括王城和成周两局部,成周在东而王城在西,中隔瀍水。洛邑建成后,周公将殷顽民(即大小奴隶主)迁往成周,并派八师(一师2500人)军队镇慑。与此同时,周公还政于成王,自己留守洛 1 / 7

本文档为Word版本,可随意编辑

邑。从今,洛邑成为周王朝统治东部地区的政治、军事中心,号称东都。

为了稳固周的统治,周公总结夏殷的统治阅历,制定周朝政策。从他先后发布的《康诰》、《酒诰》、《梓材》三篇文告看来,《康诰》的目的是安定殷民,实施明德慎罚。即庇护殷民正当权益,依法行事不行滥罚。《酒诰》是针对殷民饮酒成风而发布的文告,引导殷民不因饮酒大量浪费粮食,要艺黍稷种庄稼,肇牵车牛,远服贾去经商养父母,主见祭祀庆典可用酒,平常聚会不行饮酒。对工匠饮酒要先行教导,对商民饮酒者全数拘获送京都。《梓材》是《康诰》文告的续篇。倡导明德,至于敬寡、至于属妇,合由以容。就是要上上下下不-而敬寡。合由以容自然会浮现安定局面。要勤用明德、保民,才干万年惟(为)王。三篇文告贯通了对殷民的根本政策。殷顽民迁居洛邑后,周公发表的《多士》文告,全文两大段。第一段是攻心,周是替天行道,是天命所在,殷民要识大局顺从周的统治。第二段宣布给殷顽民以生活出路。告诫他们说,只要你们服从听命,有你们的耕田,有你们的家室,有德有才的人周朝还要任用。否那么,不但会失去土地,还会失去生命。又劝诱说只要安心从业,你们子孙也会兴旺起来。殷顽民只好软化降服。

2 / 7

本文档为Word版本,可随意编辑

周公继承武王的遗训,在全国采取分封制。为了便于对制服地区的掌握和稳固周王室的政权,分封王室子弟亲戚和功臣,让他们到被制服地区,并授予被制服地区的土地和人民,使其根据中央政权的构造形式,建设诸侯国。各诸侯在其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对周天子顺从指令,定期朝贡和提供军赋力役的义务。《荀子爪效》记载:周公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分封制的推行,有效地巩固了西周王朝的统治,为华夏民族文化交融与进展发明了条件。

为了周王朝长治久安,周公制礼作乐。按照分封制原那么制定了一套维系各级贵族上下、尊卑贵贱、亲疏关系的典章制度。礼强调的是别。如忠、信、孝、悌、敬、让、义、顺等都体如今礼制之中。相传周礼有五类:吉礼讲祭祀,凶礼讲丧葬,军礼讲兴师征伐,宾礼讲会同来宾,嘉礼讲婚冠宴饮,合称五礼。乐讲的是和,即所谓亲亲。有别有和,是团结周王朝贵族阶级的两个方面。礼只采取于贵族内部,即礼不下庶人。这种礼制结合周代产生的宗法制的以血缘关系的世袭统治,起到了维护父权制,维护周天子的统治地位的作用。谁要违犯尊卑、嫡庶等级森严的礼法,便视为非礼、僭越。制礼作乐是稳定统治阶级秩序的根本措施。

3 / 7

本文档为Word版本,可随意编辑

周公摄政的第七年还政于成王。他写了《无逸》,告诫成王不要贪图安逸,由逸而失国。周公还政三年之后,在沣京养老,不久病死。成王以周公有勋功于周国,赠鲁公,以天子礼祀之,葬周公于毕(在今西安市东南)。

姬旦的历史评价 汉初大思想家贾谊评价周公曰:文王有大德而功未就,武王有大功而治未成,周公集大德大功大治于一身。孔子之前,黄帝之后,于中国有大关系者,周公一人而已。周公曾先后辅助周武王灭商、周成王治国。武王死后,成王年幼,由他摄政当国。平定三监之乱后,大行封建,营建成周(洛邑),制礼作乐,还政成王,在稳固与进展周朝统治上起了关键作用,对中国历史的进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周公在当初不仅是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而且还是个多才多艺的诗人、学者。其兄弟管叔、蔡叔和霍叔等人勾结商纣之子武庚禄父和徐、奄等东方夷族反叛。他奉命出师,三年后平叛,并将势力扩展至海。后营建洛邑。相传他制礼作乐,制定和完美宗法制、分封制等各种制度,使西周奴隶制获得进一步的稳固。

自春秋以来,周公被历代统治者和学者视为圣人。他被尊为儒学奠基人,是孔子最崇敬的古圣之一,《论语》中记载孔子舆论云: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 4 / 7

本文档为Word版本,可随意编辑

周公。孟子首称周公为古圣人,将周公与孔子并论,足见尊崇之甚。荀子以周公为大儒,在《荀子儒效》中赞颂了周公的德才。汉朝的刘歆、王莽将《周官》改名《周礼》,认为是周公所作,是其致西周于太平盛世之业绩,将周公的地位驾于孔子之上。直到唐开元时期,有着剧烈权力欲的唐玄宗作为皇帝不能容忍周公在武王逝世、成王年幼时期主政以及西周末期周厉王出奔后的周召共和,于是下令取消周公文庙供奉的资历,改以孔子为主。唐朝的韩愈为辟佛老之说,大力宣传儒家道统,提出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孟子的统序。

周公旦制礼作乐,制定和推行了一套维护君臣宗法和上下等级的典章制度。确立的嫡长子继承制,即以血缘为纽带,规定周天子的王位由长子继承。同时把其他庶子分封为诸侯卿大夫。他们与天子的关系是地方与中央、小宗与大宗的关系,加强中央政权的统治,这就是所谓的礼乐制度,孔子一生所追求的就是这种有秩序的社会,影响了后世几千年。

姬旦的后世纪念 洛阳周公庙与陕西岐山、山东曲阜周公庙,并称为海内三大周公庙,皆为祭祀西周初年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周公姬旦的祠庙,亦称元圣庙。

5 / 7

本文档为Word版本,可随意编辑

洛阳周公庙

洛阳周公庙始建于隋末唐初(618年),由隋将王世充草创。王世充为了反抗李密瓦岗军,诈称左军卫士张永

通三梦周公,为周公立庙,每出兵辄先祈祷。周公庙地处隋唐东都洛阳城宫城正门应天门内东侧,唐太宗贞观年间和唐玄宗开元年间都曾予以重修。《河南府志》著录有《唐开元重修周公祠碑》。《河南通志》记载,明嘉靖四年(1525年)又在旧址重建,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重修。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河南府知府王来庆将仅残存定鼎堂的周公庙进行全面大修。清乾隆八年(1743年)、五十五年(1790年)与光绪十六年(1890年)又屡次重修。1992年以来,明建定鼎堂、清建会忠祠(今礼乐堂)与三殿、两厢,都又陆续修缮。

陕西周公庙

周公庙风景名胜区,位于陕西省岐山县城西北六公里处的凤凰山南麓。唐武德元年(618)为纪念西周政治家

周公姬旦修建。庙内古树参天殿堂成群,除了周公道殿外,还有召公、太公、等周人先祖及功臣勋将的配殿,汉白玉武将像等古迹名胜。庙区现存古建造30余座,占地约7公顷,整体建造对称布局,殿宇宏 6 / 7

本文档为Word版本,可随意编辑

伟,亭阁玲珑。庙内现存碑与石刻众多,并有汉、唐、宋、元、明古木多株。

曲阜周公庙

山东曲阜周公庙位于曲阜城东北里许处的周公庙,全称文宪王庙,亦称元圣庙,是祭祀周公的庙宇。因封建

帝王曾封周公为元圣,故又得名为元圣庙。公元1008年追封周公为文宪王,在太庙旧址重建新庙。经宋、元、明、清屡次修建,达现今规模。周公庙现占地28000平方米,三进院落,有门、坊、亭、殿等明、清建造13座57间。其间桧、柏、楷、槐等古树庇荫,十分壮观。周公庙的大门额题棂星门。门内左右各立石坊一座,东坊额刻经天纬地,西坊额刻制礼作乐,赞颂周公德绩。元圣殿是周公庙的中心建造。殿内塑有周公像,正中上悬明德勤施匾额。

7 / 7

-

周公旦姬旦的生平简介

本文发布于:2023-12-09 04:14:1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20664503984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周公旦姬旦的生平简介.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周公旦姬旦的生平简介.pdf

标签:统治   洛邑   饮酒   地区   制礼作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