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岛地区以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促进共同富裕的实施方案

更新时间:2023-12-08 23:59:35 阅读: 评论:0

2023年12月8日发(作者:金刚圈作品集)

-

海岛地区以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促进共同富裕的实施方案

海岛地区以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促进共同富裕的实施方案

为实现海岛地区渔农村生态“共富路”,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做好生态共富文章,积极探索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海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与经济互促互进,让“各美其美、岛岛共富”新图景更加可感可持续的路径。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聚焦“打造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升级版”目标,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再突破,协同推进供给产品、调节服务、文化服务价值实现迭代升级,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标志性成果,为全国推进海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示范和经验。

(二)急需破解的问题。

生态禀赋优越地区受限于发展模式、政策管控等因素,往往缺乏产业支撑,是各地实现共同富裕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结合实际,相比综合岛、功能岛和产业岛,生态岛经济基础较为薄弱,生态禀赋存在“价值度量难、保护融资难、优势转化难”等共性问题。

1.生态产品价值度量难。生态优越区域蕴含丰富的生态价值,国家和省级均出台针对行政单元的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标准,但针对生态岛等特定地区单元生态价值(VEP)核算仍处于空白,生态“家底”难以摸清。

2.生态保护修复融资难。生态优越区域仍有存量生态问题待解决,生态岛的生态功能较为脆弱,既存在污水、垃圾等存量问题,也面临外来物种入侵等新挑战。在实施生态保护修复项目中,普遍缺乏融资渠道,筹集资金较为困难。

3.生态环境优势转化难。生态优越区域的渔农民等重点群体,缺乏致富路径,社会保障不足,生态优势难以转化为经济优势,渔农民利益共享机制均需要再突破再拓宽再提升。

二、主要目标

力争通过三年试点建设,推进供给产品、调节服务、文化服务价值转型升级,打造成为海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新标杆。5年后,美丽庭院创建目标完成率达到 100%,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达到 5亿元,全年旅游接待增加人数达到20 万人次,累计形成“核算应用体系+价值实现机制+生态保护机制+品牌培育机制”的系统解决方案。

(一)标志性成果。

一个核算应用体系。按照“价值核算+制度创新”的思路,探索构建海岛地区 VEP 核算应用体系,率先在生态小岛开展 VEP 试算,推动 VEP 核算结果进规划、进政策、进项目,形成可复制推广的海岛地区核算应用体系。一个价值实现机制。按照“VEP+两山合作社”的思路,做深做实两山合作社,创新开展以 VEP 为基础、以生态共富为导向的生态资源资产经营开发“项目公司”合作模式,探索“企业+集体+合作社+村民”利益分配机制,助力小岛渔农民与全市同步实现共同富裕,形成迭代升级的价值实现机制。一个生态保护机制。按照“VEP+资源环境承载力+绿色金融”的思路,建立资源环境承载力预警响应机制,综合评价土地、水、海域、生态等多维度承载情况,确定生态小岛的预警等级、超载单元,明确管控举措和重点项目,并积极对接政策性开发性金融机构等,强化绿色金融支撑,形成示范全国的生态保护机制。一个品牌培育机制。按照“一主+四副”的模式,打造区域公共品牌体系,针对海产品、农产品、旅游产品、康养产品等,培育“鲜”“甜”“游”“养”等“小岛”系列子品牌,实现区域公共品牌母子化运作,形成示范全国的海岛地区品牌培育模式。

(二)普遍性经验。

锚定“生态化+保护性”的开发策略。按照少拆、慎建、微改、精提的思路,注重海域海岛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严控开发强度和建设规模,建立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机制,以“生态化+保护性”的模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保护绿水青山、碧海蓝天。突出“片区化+共富型”的产业路径。以小岛、组团、岛群为单元,做大做强小岛旅游特色产业,推进文旅、渔旅、农旅、茶旅、体旅、工旅等融合发展,注重小岛产业项目与渔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探索重点人群的扩中提低增收保障机制,以“生态化+保护性”的模式推动产业致富,既做大蛋糕,又分好蛋糕。注重“党建引领+机制创新”的改革赋能。按照“VEP+价值实现+生态保护+品牌培育”的模式,创新构建海岛地区 VEP 核算应用体系,加快打造生态资源资产经营管理平台,建立健全资源环境承载力预警响应机制和绿色金融支撑机制,探索海域海岛生态共富的系统方案和集成经验,为全球海岛地区治理体系建设提供借鉴示范。

三、工作举措

(一)推进价值实现机制创新再突破。

1.构建特定地域单元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应用体系。按照“生态扰动最小化、价值实现最大化”原则,综合考虑生态产品供给特点、内在联系和实际开发需要,合理划定用于小岛经营开发的特定地域单元,全面梳理地域单元内生态产品数量、质量等底数,形成生态产品和特定地域单元清单。根据生态产品保护和开发成本及项目未来可预期收益,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遴选合适的单元和生态产品,按照“成熟一个,推广一个”开展 VEP 试算,构建形成具备小岛特色 VEP 核算工作方法路径。探索建立体现市场供需关系的生态产品价格形成机制。

2.打造生态产品经营管理平台。组建海岛两山合作社,探索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生态产品经营管理平台,推动生态产品供需精准对接。开展 VEP 市场化路径探索,以特定地域单元范围内搭配的资产为依托,建立健全生态资源资产开发村集体和农民利益连结机制,完善“飞地”抱团机制,探索入股分红、保底收益+二次分红、储蓄分红等分配模式,增强集体经济造血功能和发展活力。创新以数字化赋能生态资源价值转化,打造市海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平台,依托卫星遥感为主的天空地一体化海岛生态感知网络,基本实现生态资源一览无余,核心指标一目了然,资源入库、项目收储、项目实施、群众收益、环境提升等全过程一屏掌控。

3.建立资源环境承载力预警响应机制。开展资源环境承载力专项评价,综合评价土地、水、海域、生态等多维度承载情况,确定各小岛的预警等级和超载(临界超载)单元,开展超载(临界超载)原因解析研究。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作为小岛开发的前置条件,并结合预警等级及超载(临界超载)成因,确定相关政策管控举措,谋划和实施系列支撑工程项目,改善小岛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降低小岛开发的资源环境影响。 4.构建绿色金融创新赋能机制。构建重大项目集成谋划机制,按照“以丰补歉”的思路,将环境保护、产业发展、资源开发、基础设施项目,由同一主体或联合体进行整体实施,以市场化手段、不新增政府负债的模式,破解小岛发展融资难问题。建立项目储备制度,按照“以备选优”的思路,遴选一批生态化开发的优质项目,构建项目储备库。形成多元可持续的投融资机制,以 VEP 核算结果为基础,以预期现金流为资金来源收益,探索发行资产证券化工具,鼓励金融机构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加大对生态产品经营开发主体中长期贷款支持力度。引导保险公司围绕 VEP 开发相关绿色保险产品。

5.完善区域公共品牌培育机制。培育区域公共新品牌,设计Logo,建立宣传体系和知识产权确权体系。完善母子品牌培育机制,壮大子品牌培育库,最终形成“鲜”“甜”“游”“养”等“小岛”系列子品牌。优化品牌营销模式,策划品牌营销方案,充分运用新闻矩阵、新媒体矩阵等形式的宣传平台,支持直播带货等网络平台入驻小岛,提升区域公共新品牌知名度、美誉度。

(二)推进供给产品价值实现再提升。

6.做强“耕海牧渔”海洋牧场综合体。建设集渔业养殖、绿色捕捞、生态修复、能源供给等功能于一体的国家级综合性海洋牧场。开展水产养殖数字化建设,创新牧场渔船信息化管理,依托渔业大数据、渔业物联网,强化大黄鱼、贻贝等优势品种的养殖数字化监测。开展海洋绿色捕捞,改造传统海洋捕捞业,推动渔船和渔具电动化更新改造。借鉴《海洋管理委员会可持续渔业原则与标准》(MSC),聚焦限量捕捞、恢复渔业资源和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加强资源环境常态化监测,加大增殖放流力度,实施海洋牧场生态修复,加快实现可持续渔场认证。推动海洋牧场零碳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海上风电,探索以风电基座搭建人工鱼礁区,实现能源供给与渔业养殖融合发展。

7.做深“一岛一品”产业文化建设。聚焦小岛优势产业,延伸以渔业为特色的“一岛一品”产业链,发展渔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和副产品综合利用,实施海产品加工园工程,建设特色海产品产业园。支持打造梭子蟹产业园,建设涵盖捕捞、加工、电商、饮食等全产业链园区。发挥枸杞岛贻贝养殖规模优势,塑造“枸杞贻贝”主题文化,打造贻贝产业园;利用“互联+”创新产业,向下游拓宽加工产业链,推广贻贝干、贻贝烧烤等精深加工产品。重点培育虾皮特色产业园,做优虾皮、虾饼等“虾产业”,打造小岛“虾美食”博览会,推广一批虾皮虾饼连锁店。

8.做实“共富工坊”渔农业特色商贸。发挥互联网商贸优势,聚焦渔农业产品,探索多样化的“小岛微电商”模式,拓宽生态产品销售渠道。结合小岛风光,因地制宜推进农田直播间、渔人码头等特色“共富工坊”建设。加速渔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电商—追溯”多环节数字化改造升级,形成渔农业全产业链信息流闭环;创新开发小岛“商贸数据大脑”数字化平台,开展“电子商务进万村”活动,推进小岛乡村大数据发展应用,发展乡村信息服务,提升数字政务能力建设。优化小岛市集活动,开展悬山岛市集、大鹏岛海岛特色商业街区等项目建设,提升渔农商贸服务平台。围绕杨梅、蜜桔、黄金瓜、花生、番薯等特色农产品以及虾饼、虾条、贻贝干等海鲜零食,对接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发挥自媒体营销矩阵作用,拓展渠道发展生鲜电商。创新开设结合旅游观光性质的小岛实体商贸零售体验式门店,探索无人零售新模式。

(三)推进调节服务价值实现再升级。

9.保护山水林田湖海滩生命共同体。严守海洋生态保护红线,立足海洋特色鲜明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开展海岸线整治修复工程和蓝湾海湾整治行动,通过海岸沙滩修复与养护、侵蚀海岸防护、生态海堤建设等措施,逐步修复受损岸线,提升海岸生态和防灾减灾功能。开展重要滨海湿地保护区(湿地公园)建设,推进滨海湿地资源恢复与重建,开展大洋山滨海湿地修复工程建设。持续推进“再造绿岛”工程,推进海岛公园绿化美化,实施绿化造林、森林抚育、城区公共绿地提升、公路养护绿化等工程。实施“花海彩林”行动,提升城市园林绿化品质。深化小岛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强外来物种入侵管控,强化对互花米草、加拿大一枝黄花等入侵严重区域的管控和综合治理。

10.大力提升海洋碳汇能力。发展以海水养殖贝类、藻类等为重点的碳汇渔业,推广浅海贝藻养殖和开放水域贝藻类、底栖生物类等标准化混养,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生态养殖格局,强化水生生物固碳、储碳能力。摸清海洋碳汇资源底数,开展海洋碳汇生态系统基础调查。持续深化碳汇渔业方法学、滨海盐沼湿地碳汇方法学等研究,探索构建海洋碳汇核算体系。围绕海洋碳汇发展特色,重点加强海洋碳汇基础研究,建立健全海洋碳汇计量和监测体系、价值评估标准体系,稳步探索构建市场化运行机制,实现碳汇生态服务的有偿化。以碳汇渔业为突破口,探索海洋碳汇交易试点项目落地,推动海洋碳汇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 (四)推进文化服务价值实现再迭代。

11.做优“旅游+”小岛旅游新体验。围绕“旅游+文化”,挖掘小岛海洋文化资源,提升特色文旅产业,丰富文旅产品线,深化海岛公园建设,引入文化工坊、主题乐园、小岛剧场等新业态;推行跳岛游模式,持续推进“让海岛游起来”;推广“景区+游乐”“景区+剧场”“景区+演艺”等娱乐模式,融合“数字文旅”体验,探索“小岛元宇宙”,打造沉浸式文旅新场景。围绕“旅游+体育”,建设小岛海上运动场、海钓基地、星空露营基地等平台,推出帆船游、海钓游、探险游等业态,丰富赛事活动,培育帆板、海钓、沙滩排球等项目,建成一批国家级水上运动训练基地,打造体旅产业集聚区。围绕“旅游+工业”,以工业游、军事研学游等为产业发展方向,利用临港工业资源,丰富工旅载体,推出“海工制造观光”“海产加工观光”等主题,建设博物馆、研学基地、创意工场。

12.做美“田园渔农”休闲渔旅业。推动休闲渔旅产业与特色渔业小镇、滨海景点相结合,打造一批渔业、农业、旅游业“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美丽渔村。充分发挥小岛乡村渔农相融的独特风貌,将公共艺术与海岛乡野结合,重点推进悬山岛田园综合体二期项目、洋山镇农旅景观基地工程建设,提升小岛田园风光。鼓励探索“渔业+旅游”的小岛渔农“轮作”模式,引导休渔期的渔业设施职能向服务旅游休闲业态转变,实现休“渔”不休“旅”的渔旅模式。提升渔家乐休闲旅游水平,开展大钳风情海峡(渔俗)体验区项目,丰富小岛渔农体验、海洋科普、渔业观光等功能业态。

13.做精“宿业专攻”高端民宿服务业。探索建立小岛高端民宿建设标准,统一建设风貌管控体系、服务运营体系,提升观赏性、趣味性、参与性,培育一批定制民宿、爱情民宿、旅拍民宿、艺术民宿等特色鲜明的网红民宿。实施庙子湖精品民宿项目,重点打造精品民宿示范岛;培育小岛民宿聚落,形成“一岛一特、一村一品、一居一韵”的小岛高端民宿示范样板。开展“岛居”最美民宿评定,推荐小岛高端民宿创评省级精品民宿。探索实施“小岛宿集”,打造凭海临风民宿综合体,建设悬山岛民宿聚落群、特色渔宿等项目,丰富住宿之外咖啡馆、茶室、温泉等配套服务业态,增加游客度假体验感。

14.做新“小岛艺术”创意文化产业。以基因解码工程为基础,深入挖掘蚂蚁岛“红色精神”、花鸟岛“灯塔艺术”、黄龙岛“海岛石村”、嵊山岛“百年渔场”、葫芦岛“福禄禅乡”等文化资源。创新小岛文创产品,开发一批海岛主题系列文创、手作,推动渔文化元素在摄影绘画、服装首饰以及纪念品等领域的跨界融合。开展小岛社区与艺术院校文创合作,加入互动式音乐演出、艺术工坊、数字艺术等多元形态,打造小岛艺术村落、艺术空间,推进大鹏岛国际建筑艺术创作中心、海上艺术创作驿站等项目建设。鼓励矿地综合开发利用模式,推动东岠岛以矿山宕口复绿与矿坑剧场融合发展的“小岛剧场”建设。培育发展小岛演艺影视产业,打造集影视拍摄、商业制作于一体的海上影视文化基地。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各地密切协作、形成合力,建立健全定期对接协调和成果总结机制,做好试点建设问题和困难的梳理与解决工作,确保试点建设各项工作有序展开。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深入推进小岛共富各项工作,确保试点工作群众有感、问题解决。 (二)强化政策保障。深入推动政策体系化和长效化,提升产业项目对强岛富民的属地贡献率,根据“一岛一村一策”原则,农业农村部门要指导“小岛村”制定村级集体经济增收发展方案;针对“乡镇建制小岛”,各县(区)要制定县乡两级财政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出台资金投入、用地用海、税收分配等支持政策,各地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小岛生态共富试点工作深入开展。健全帮扶共建机制,积极引导领军企业帮扶小岛。

(三)强化项目支撑。开展项目谋划,加大对标志性、重大引领性和事关民生重大项目的谋划力度。深化项目投资建设,以项目投资实际成效确定奖补资金规模,深入推进小岛项目建设。强化与政策性银行的工作对接,加大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争取力度,并与专项债、商业贷款、社会资本等协同使用,共同支持小岛共同富裕。完善小岛生态共富项目全生命周期推进制度,定期专题研究小岛生态共富项目推进工作。

(四)强化宣传引导。构建年度评优机制,通过各方推荐、全面投票、专家评选等,每年评选小岛“最美码头门户”“最美风情街”“最美打卡地”“最美民宿”等。加强舆论宣传引导,通过新闻媒体等多种渠道,多层次、多样式开展共富试点的宣教工作,持续扩大社会影响力。总结提炼、迭代完善可复制可推广生态共富单元试点创新模式,形成全省乃至全国可学可鉴经验做法,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贡献力量。

-

海岛地区以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促进共同富裕的实施方案

本文发布于:2023-12-08 23:59:3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205117511550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海岛地区以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促进共同富裕的实施方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海岛地区以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促进共同富裕的实施方案.pdf

标签:生态   小岛   建设   机制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