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8日发(作者:提高生活质量)
因为师生关系导致学术造假案例及分析
第一个被点名的就是郑州科技学院辅导员叶城。他行为不检点,毫无教师的风度,与学生保持不正当的关系,时间有两年之久。
在大学里,辅导员与学生的联系是最为密切的,学习上的入党、评奖、成绩,生活上的查宿、外卖都可能跟辅导员有关系。也就是因为这样,辅导员有权“参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导致了一些不良事件的发生,两者间存在金钱甚至是性的交易。这听起来令人寒碜。这些为人师表的人,不知置师德于何处,才会做出如此肮脏的行为。
东窗事发后,叶城被撤销教师资格、开除。他也因此成为了违反师德的典型人物。可以说是“功成名就”了。
第二个是梁莹,打开百度搜索,我们可以得到她的信息。梁莹是著名的“404论文学者”,北京大学的博士后,国外留学,海归之后任南京大学行政管理学博士,有“青年长江学者”的称号。这看起来是多么光鲜亮丽的履历和职业,不少人对此甚是羡慕,但是这光环的背后隐藏的却是缺乏道德的学术行为,赤裸裸的就是学术界的“骗子”。
2018年10月,南大梁莹事件在中青报被曝光后,事件不断发酵,社会关注度颇高,随后,梁莹的丑事被一件件挖出。抄袭、造假学术论文,敷衍教学,学术作风不端正,被学生投诉不遵守教师课堂纪律,发表违反伦理道德的言论。一桩桩一件件,很想问她还是不是那个2010年被评选为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的梁莹 。
她的这些问题被曝光之后,遭到了社会上强烈的谴责,但是她本人对此事件并没有良好的认错态度,还把矛头指向了中国所有的教授、博导。这在一定程度上她是承认了自己的论文是有问题的。字里行间还似乎表明了在学术界存在一定的“游戏规则”。也许就是在大学重论文的环境下,才纵容了梁莹这样的功利行为。不得不说,梁莹真的是学术评价体制下的一朵奇葩。
大学老师,听起来就是一个高尚的职业,他们应该是知识、文化、修养、仪表的代表,集才气、风度于一身,这才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该有的风貌。但是,有的人却不知廉耻,论文抄袭,侵犯学生,这些人就是教育界毒瘤,一旦发生这样的事情,领导人必须做出严肃的处理,所谓杀鸡儆猴,还学生一个干净的学习环境。
本文发布于:2023-12-08 14:40:3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20176353965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因为师生关系导致学术造假案例及分析.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因为师生关系导致学术造假案例及分析.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