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8日发(作者:绩效考核标准)
1
每月院感知识培训内容
院感知识培训资料:手卫生
手卫生的基本概念
手卫生是为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手卫生主要是针对医护人员在工作中存在的交叉感染的风险而采取的措施,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手段。通过手卫生,可以有效的降低医院感染,通过感控工作间能协助院感人员更好的督导手卫生工作。
手卫生的相关培训知识
1.何谓常居菌?
答:常居菌是指能从大部分人体皮肤上分离出来的微生物,是皮肤上持久的固有寄居菌,不易被机械的摩擦清除。如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棒状杆菌类、丙酸菌属、不动杆菌等。常居菌一般情况下不致病。
2.何谓暂居菌?
答:暂居菌是指寄居在皮肤表层,常规洗手容易被清除的微生物。直接接触患者或被污染的物体表面时可获得,可随时通过手传播,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
3.何谓手卫生?
答:手卫生为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4.手卫生能降低医院感染吗?
答:手卫生能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因为经手接触传播,是病原微生物在医患之间的主要传播途径。不良的手部卫生是引起医源性感染、促使耐药菌传播、导致医院感染暴发的主要因素。手卫生措施是标准预防的重要措施之一,是保证患者获得高质量医疗保健的一项基本措施。清洁的手能预防疾病,挽救生命。
5.手卫生能去除手部常居菌与暂居菌吗?
1
每月院感知识培训内容 2
答:不同的手卫生方法去除手部微生物的效果有所不同:
(1)洗手:通过使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能去除手部皮肤污垢和部分暂居菌。
(2)卫生手消毒:通过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能减少手部暂居菌。
(3)外科手消毒:通过使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能清除或杀灭手部暂居菌,并减少常居菌。
6.医疗机构应具备哪些手卫生设施?
答:医疗机构应具备用于洗手与手消毒的设施,包括洗手池、水龙头、流动水、清洁剂、干手用品、手消毒剂等。
7.在什么情况下应选择洗手或卫生手消毒?
答:执行手卫生时,选择洗手或卫生手消毒应遵循的原则是:
(1)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选择使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
(2)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应首选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8.医务人员在下列哪些情况下,应执行手卫生?
答:医务人员在下列情况下,应执行手卫生:
(1)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2)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
(3)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4)进行无菌操作,处理清洁、无菌物品之前。
(5)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
(6)处理药物或配餐前。
提出的“手卫生五个重要指征”是什么?
答:“手卫生五个重要指征”是指:在接触患者前、清洁(无菌)操作前、接触体液后、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应执行手卫生。
每月院感知识培训内容
2
3
10.如何正确地洗手?
答:洗手时,应先用流动水使双手充分浸湿;在取适量肥皂或者皂液,均匀涂抹至整个手掌、手臂、手指和指缝;而后按“六步洗手法”认真揉搓双手至少15秒,应注意清洗双手所有皮肤,清洗指背、指尖和指缝,必要时增加对手腕的清洗;最后在流动水下彻底冲净双手,用干手巾或纸擦干,取适量护手液护肤。
手卫生是一种最基本、最简便、最有效的预防病原微生物传播的手段,每位医护人员都应充分认识到手卫生的重要性,加强手卫生,提高洗手的依从性,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使手上微生物达到标准要求,从而避免因医护人员的手被污染而造成的医院感染流行与暴发,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
每月院感知识培训内容
医院感染管理是医院质量管理的核心,加强院感管理,永远在路上。我院长期重视院感工作管理、监督和促进,为了不断强化全体工作人员对预防医院感染的认识及知识水平,把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始终贯穿于医疗活动中,从而提高全体工作人员对医院感染的防范意识,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最近对医院专职院感管理人员、临床医生、护理人员、医技药剂人员及工勤保洁人员,进行了集中院感培训。为了进一步凸显院感工作的重要,方便大家对院感知识的认识和记忆,特对院感培训的要点做以下梳理。
一、医院感染的定义
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3
每月院感知识培训内容 4
二、医院感染的分类
1、内源性感染(自身感染):指免疫机能低下病人由自身正常菌群引起的感染。即病人在发生医院感染之前已是病原携带者,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引起自身感染。
2、外源性感染:指由环境或他人处于(病人、带菌者、工作人员、探视者、陪护者)获得而引起的直接感染。环境感染由污染的环境(空气、水、医疗用具及其他物品造成的感染。如手术室空气污染造成病人术后切口感染,注射器灭菌不严格引起的乙肝型肝炎流行等。
三、院内感染的影响
1、现代化诊疗技术和侵入性操作:如器官移植、血液透析、导尿和脑室引流等.
2、伤免疫系统的各种细胞毒药物、免疫抑制剂和放射治疗等。
3、造成机体抵抗力下降的原发病:如糖尿病、肝硬化和肿瘤等。
4、引起正常菌群失调的大量抗生素的使用。
四、标准预防
认定是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需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液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五、标准预防基本特点
1.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2.强调双向防护,既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要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
3.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
每月院感知识培训内容
医疗废物基础知识20题
每月院感知识培训内容
4
5
1 什么是医疗废物?
答: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
2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实行责任制管理,责任人是谁?
答: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
3医疗废物分为哪几类?
答:医疗废物分为五类,包括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病理性废物、化学性废物、药物性废物。
4感染性废物包括哪些?
答:感染性废物:是指携带病原微生物具有引发感染性疾病传播危险的医疗废物。如使用后的棉签、棉球、纱布、一次性卫生用品、医疗用品和医疗器械、废弃的被服等。
5损伤性废物包括哪些?
答:损伤性废物:是指能够刺伤或者割伤人体的废弃的医用锐器。如医用针头、缝合针、各类医用锐器、玻璃安、玻璃试管等。
6病理性废物、化学性废物及药物性废物都包括哪些?
答:病理性废物:是指诊疗过程中产生的人体废弃物和医学实验动物尸体等。如手术或诊疗过程中废弃的人体组织、器官、病理切片、病理腊块等。
化学性废物:是指具有毒性、腐蚀性、易燃易爆性的废弃的化学物品。如废弃的汞血压计、汞温度计、废弃的化学消毒剂、实验室废弃化学试剂等。
药物性废物:是指过期、淘汰、变质或者被污染的废弃的药品。如废弃疫苗、血制品、药物等。
7医疗废物用什么盛装?
答:医疗机构应当及时收集本单位产生的医疗废物,并按照类别分置于防渗漏、防锐器穿透的专用包装物或者密闭的容器内。
5
每月院感知识培训内容 6
8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或容器为什么颜色,上面有标示吗?
答:医疗废物包装袋、锐器盒、周转箱(桶)的颜色为淡黄,应在明显处印制警示标志和警告语。
9如何判定是规范的医疗废物标志和警告语?
答:警示标志的形式为直角菱形,警告语应与警示标示组合使用。警示标志的底色为淡黄,边框和警告语的颜色为黑色。
10日常收集医疗废物时,盛装的包装物或容器有哪些管理要求?
答:盛装废物前,应当对医疗废物包装物或容器进行认真检查,确保无破损、渗漏和其他缺陷。
包装物或容器的外表面被感染性废物污染时,应当对被污染处进行消毒处理或者增加一层包装。
盛装的医疗废物达到包装物或容器的3/4时,应当使用有效的封口方式,使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封口紧实、严密。
11盛装医疗废物的包装物和容器应有中文标签,有何要求?
答:盛装医疗废物的每个包装物、容器上应当系中文标签,中文标签的内容应当包括:医疗废物产生单位、产生日期、类别及需要的特别说明等。
12医疗废物能够混合收集吗?
答: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及化学性废物不能混合收集。少量的药物性废物可以混入感染性废物,但应当在标签上注明。
13医疗机构收治的传染病患者或者疑似传染病患者产生的生活垃圾和医疗废物,如何处置?
答:其产生的具有传染性的排泄物,应当按照国家规定严格消毒,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后方可排入污水处理系统。
14对于产妇分娩后胎盘如何管理?
答:产妇分娩后胎盘应当归产妇所有。产妇放弃或者捐献胎盘的,或者可能造每月院感知识培训内容
6
7
成传染病传播的,医疗机构应当按照病理性医疗废物进行处置。
15死婴死胎是按照医疗废物管理吗?
答:按照“《医疗机构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试行)》(国卫办医发〔2014〕21号)”的要求:
对于死胎和死婴,医疗机构应当与产妇或其他监护人沟通确认,并加强管理;严禁按医疗废物处理死胎、死婴。
对于有传染性疾病的死胎、死婴,经医疗机构征得产妇或其他监护人等同意后,产妇或其他监护人等应当在医疗文书上签字并配合办理相关手续。医疗机构应当按照《传染病防治法》、《殡葬管理条例》等妥善处理,不得交由产妇或其他监护人等自行处理。
违反《传染病防治法》、《殡葬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的单位和个人,依法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16医疗废物登记内容包括哪些?
答:医疗机构应当对医疗废物进行登记,登记内容包括医疗废物的来源、种类、重量或数量、交接时间、处置方法、最终去向以及经办人签名等项目。登记资料至少保存3年。
17医疗机构医疗废物内部运送有何要求?
答:应当使用防渗漏、防遗撒的专用运送工具,按照本单位确定的内部医疗废物运送时间、路线,将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至暂时贮存地点。
18医疗机构医疗废物内部管理有3禁止,是指什么?
答:禁止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转让、买卖医疗废物。
禁止在非收集、非暂时贮存地点倾倒、堆放医疗废物或者
禁止将医疗废物混入其它废物和生活垃圾。
19使用后的医疗器械和输液瓶算不算医疗废物?
答:按照《卫生部关于明确医疗废物分类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发〔2005〕7
每月院感知识培训内容 8
292号)的要求:
一、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器械属于医疗废物。根据卫生部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联合下发的《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卫医发〔2003〕287号)规定,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器械,不论是否剪除针头,是否被病人体液、血液、排泄物污染,均属于医疗废物,均应作为医疗废物进行管理。
二、使用后的输液瓶不属于医疗废物。使用后的各种玻璃(一次性塑料)输液瓶(袋),未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不属于医疗废物,不必按照医疗废物进行管理,但这类废物回收利用时不能用于原用途,用于其他用途时应符合不危害人体健康的原则。
20医务人员和医疗废物转运人员应接受哪方面知识的培训?
答:对从事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处置等工作的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相关法律和专业技术、职业防护及暴露后紧急处理等方面知识的培训。
每月院感知识培训内容
8
本文发布于:2023-12-08 14:28:4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201692311506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每月院感知识培训内容.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每月院感知识培训内容.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