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8日发(作者:防火作文300字)
2016年6月2-3日铅山县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作者:张健
来源:《乡村科技》 2017年第22期
[摘要]本文通过地面自动气象站实况资料、高空气象资料、NCEP全球分析资料等,对2016年6月23日江西省铅山县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副高稳定维持、中纬度高空冷涡、高空短波槽携带冷空气南下共同影响产生大暴雨天气。西南急流强盛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水汽,水平方向水汽通量辐合及水汽垂直输送共同影响使水汽辐合旺盛;700hPa水汽垂直输送明显,不断有水汽向上输送,80hPa水汽通量辐合时段对应强降水时段。负差动平流中心同垂直上升运动强中心具备较好对应,垂直上升运动随负差动平流增强而增强,低层暖湿空气平流比高层强,垂直方向对流不稳定层结发展,垂直上升运动更强。铅山地处武夷山西麓,海拔由西南向东逐步增高,此类地形对暴雨加强起到一定的增幅作用。
[关键词]暴雨;天气形势;水汽;铅山县
[中图分类号]P458.12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909(2017)22-92-2
铅山县位于上饶市南部、江西省东北部,属中亚热带温湿型气候,距海洋较近,受亚洲大陆和太平洋、印度洋季风交叉影响,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铅山县极易形成强对流天气,是全国暴雨中心之一,也是一个灾害频发、灾害种类繁多、灾害损失较大的地区,同时毗邻福建省,常受台风直接或间接影响,台风、暴雨、洪涝、干旱、冷冻、高温和雷击等灾害性天气及极端天气事件时有发生,尤其是夏季,暴雨或大暴雨频发,时常因为暴雨、大暴雨及特大暴雨天气的发生而引发洪涝、泥石流等灾害[1]。本文以2016年6月2-3日铅山县一次大暴雨天气过程为例,对大暴雨天气过程中天气系统演变基本特征及可能机制进行研究分析,有效提升暴雨天气预报、预测水平,同时为铅山县气象防灾减灾服务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1天气概况
2016年6月2-3日,铅山县发生一次大暴雨天气过程,全县平均降水量122.9mm,县本站降水量98.1mm,31个区域站中>200.0mm的站点有2个,>100.0mm的站点有22个,以天柱山243.8mm为最大(见表1)。此次大暴雨天气造成县城多个路段出现大面积积水,乡镇农田被淹,河水波涛,城区积水倒灌,不少住户家中进水,信江河河口水位不断升高。由于此次天气过程提前预报、提前预警,铅山县各级政府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各部门通力合作,有效避免或减轻了人民群众生命及财产损失。
2天气形势
此次暴雨天气过程中500hPa中高纬呈“两槽一脊”环流形势,副热带高压脊线稳定在20°N附近,东北冷涡加强发展,维持在我国东北,江西省北部处于冷涡底后部。2日8:00后700~925hPa高度层西南风大多数>16m/s。深厚西南风急流层为铅山县此次大暴雨天气过程给予持续对流不稳定及水汽输送条件。3日8:00,500hPa风场与高度场上(见图1),赣东北部分发生降温天气,表明赣东北对流层中层受冷空气所影响。中低层主要受西南气流暖区所影响。“上冷下暖”温度分布,说明赣东北存在对流不稳定层结,降水开始明显。中纬地区不断有短波槽生成,东移,携带冷空南下,推动铅山县大暴雨天气发生。3日20:00,副热带高压东退,东北冷涡减弱,江西北部被槽后西北气流控制,降水停止,天气转好。
3物理量场分析
3.1不稳定层结
在此过程中,铅山县处于东北冷涡底层后部,中纬度地区又不断有短波槽生成东移,500hPa形势场上有冷平流;700、有暖平流;
850hPa为强盛西南气流控制,“上冷下暖”温度分布,表明赣东北地区存在不稳定层结,并随时间推移,西南气流加强,使得“上冷下暖”形势加强,为暴雨过程提供了不稳定条件[2]。
3.2水汽条件
2日8:00后700~925hPa西南风明显增大,大于16m/s。与此同时,水汽通量随之增大,水汽输送增强;水汽通量辐合与水汽垂直输送大致一致。2-3日700hPa以下水汽通量散度由正值变为负值,最大水汽通量散度为-10×10-7g/(cm2·hPa·s),最大水汽垂直输送为25×10-7g/(cm2·hPa·s)。分析此次暴雨区上空水汽通量散度垂直分布可知,3日8:00,800hPa以下水汽通量辐合明显增长,最大水汽通量散度、最大水汽垂直输送分别为-6×10-7g/(cm2·hPa·s)和-24×10-7g/(cm2·hPa·s),3日14:00水汽通量散度及降水强度变弱。但是,此次大暴雨天气过程中,3日8:00500hPa以下水汽通量散度都为负值,水汽辐合层深厚且辐合。一直到3日8:00都维持在一个高值区,3日20:00后水汽输送减弱。由此可见,水汽输送为此次铅山县暴雨天气过程提供了充足的水汽。
3.3动力条件
在此次暴雨过程中,500hPa高度场上假相当位温平流分布(见图2),2日8:00赣西北附近有一差动假相当位温平流中心分布,中心值为-40×10-5K/s,3日景德镇附近分布大值中心,中心值为-60×10-5K/s。此次大暴雨天气过程与假相当温度平流有良好对应,垂直上升运动增强也随假相当温度平流增强而增强,负的假相当位温平流中心说明低层暖湿空气平流要比高层强,垂直方向对流不稳定层结将不断发展,垂直上升运动更强,为此次暴雨天气过程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条件[3]。
3.4地形增幅作用地形对暴雨形成和雨量大小也有影响。如山脉的存在,在迎风坡迫使气流上升,垂直运动加大,暴雨增大;而在山脉背风坡,气流下沉,雨量大大减小,有的背风坡雨量仅是迎风坡的1/10。铅山地处武夷山西麓,海拔由西南向东逐步增高,而铅山所处赣东北地区是一个喇叭口地形,对暴雨加强起到一定增幅作用。
4结论
①此次暴雨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包括高空冷涡、高空槽、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及中低层急流等;西太平洋副高稳定维持为暴雨发生发展创造了足够时间。上层冷空气入侵,有冷平流;下层暖湿,为暖平流;上干冷、下暖湿造成赣北地区有对流性不稳定,创造了不稳定层结条件。
②强盛西南急流为暴雨的发生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水汽,在水平方向上水汽通量辐合及水汽垂直输送共同影响所产生,700hPa以下水汽不断向上输送,800hPa以下面强水汽通量辐合时段同强降水时段对应,500~1000hPa层分布着深厚水汽辐合层,为大暴雨天气发生给予了有利的水汽条件。
③此次大暴雨天气过程负差动平流中心同垂直上升运动强中心具备着较好的对应,垂直上升运动随负差动平流增强而增强,低层暖湿空气平流要比高层强,垂直方向对流不稳定层结不断发展,垂直上升运动更强,为此次大暴雨天气过程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条件。
④地形的增幅作用:铅山地处武夷山西麓,海拔由西南向东逐步增高,而铅山所处的赣东北地区是一个喇叭口地形,此类地形对暴雨加强起到一定的增幅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恒德,宗志平,张友姝.2005年7月一次大暴雨过程的模拟和诊断分析[J].大气科学学报,2011(1):85-92.
[2]覃丽,寿绍文,夏冠聪,等.华南暖区一次暴雨中尺度系统的数值模拟[J].高原气象,2009(4):906-914.
[3]朱乾根,林锦瑞,寿绍文,等.天气学原理[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0.
本文发布于:2023-12-08 13:25:1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201311923965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2016年6月2-3日铅山县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2016年6月2-3日铅山县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