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8日发(作者:提手旁的字)
贵州省贵阳市土壤气候特点简介
贵州全境地势西高东低,中部隆起,分别向南、北两面倾斜,海拔在100~2800米之间,其中海拔1000米以上地区占全省面积的56.1%。全省年均温11.0~19.0℃,年降水1100~1300毫米。
总体而言是纬度低,海拔落差大,平均海拔多在1000米以上,南部距海较近,北部是辽阔的亚洲大陆,地面坡度大,山地特性显著。尤其是碳酸盐类岩石在全省大面积的分布,其出露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61.9%。
由于贵州所处纬度较低,海拔高差悬殊,地表崎岖,复杂多变,气候地域性差异大等特点,形成了从亚热带到中温带的5种气候类型。省内大部分地区常年温暖湿润,具有“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气候复杂多样,垂直差异明显”的气候特点,全省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在11.0~19.0℃之间;光能资源,常较同纬度的云贵高原其他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各省少,平均日照时数多为1200~1400小时,年日照率在25%~30%之间,太阳总辐射量年均91.05千卡/cm2·年;雨水充沛,80%以上的地区平均年总降水量在1100~1300毫米之间,降水量季节分配不均,全年5~10月降雨较多,6~8月降水量约占年总量的一半,但光照与雨量、温度变化基本同步,
由于地理和气候条件的复杂性,直接影响着土壤的发育与分布,其中红壤、黄壤、黄棕壤等为贵州省地带性土壤,其面积约占土壤面
1 积的60.1%;受母岩特性制约的岩性土壤-石灰土占土壤面积的29.9%;人工土壤面积及其它约占10.0%。
贵阳市气候特点
贵阳是低纬度高海拔的高原地区,市中心位于东经106度27分,北纬26度44分附近,海拔高度为1100米左右,处于费德尔环流圈,常年受西风带控制,属于亚热带湿润温和型气候,兼有高原性和季风性气候特点。贵阳市年平均气温为15.3℃,年极端最高温度为35.1℃,年极端最低温度为-7.3℃,其中,最热的七月下旬,平均气温为24℃,最冷的一月上旬,平均气温是4.6℃。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7%,年平均总降水量为1129.5毫米,年平均阴天日数为235.1天,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148.3小时,年降雪日数少,平均仅为11.3天。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空气不干燥,四季无风沙,宜人的气候是贵阳的骄傲,博得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气候宜人数贵阳”之美誉。
尤其在夏季,贵阳夏季平均温度为23.2℃,最高温度平均在25-28℃之间,最低温度平均在17-20℃之间。最高温度高于30摄氏度的日数少,紫外线强度较弱。即使出现30℃的温度,早晚也很凉爽,只要不在烈日下曝晒,室内通风状况良好,没有空调设备也绝无汗流浃背、夜不能寐的炎热。在街头很少见人手持扇子,晚上还得盖薄被,而在高山上却有“一雨变成冬”之说,是“天然大空调”。特别是与素有"火炉"之称的城市相比,贵阳不愧为名副其实的避暑胜地。在2006年“中国十佳避暑旅游城市”评选中,贵阳以“具有夏季特别
2 是最热月平均气温舒适度的优势”荣登榜首。在联合国亚太组织等七大机构的八大硬指标中,贵阳气候的舒适度占据了极大比重。从2006年开始,每年的“中国十佳避暑旅游城市”的评选中都摘得桂冠。
贵阳夏季雨水充沛,为500毫米左右,夜间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0%,干湿季不明显,贵阳市重工业基本远离市区,城市污染轻,全年出现轻度污染日数少,空气质量良好,无灰霾天气发生,空气清新,宜人舒适。
贵阳市年雷电日数平均为49.1天,雷电电解空气中的水汽,产生较多的负氧离子,同时贵阳市拥有植被完整的环城林带,素有“林城”之称,环城林带更提供了富足的负氧离子,在景区空气的负氧离子含量高,平均每立方厘米达2700个以上,超过正常值的几倍,居全国各著名景区的前列,可谓“天然氧吧”。
贵阳市地处贵州省中部,地处黔腹地,是贵州省省会城市。地处东经106°07′~107°17′,北纬26°11′~27°22′,国土面积8034平方千米,海拔在800~1300米之间,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润湿型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气温15.3℃,最热的七月下旬,平均气温24℃,最冷的一月上旬,平均气温4.6℃,极度端最高温39.5℃,极端最低温-9.5℃,≥0℃积温平均4723℃,≥10℃积温平均4050℃,年总积温5585℃。无霜期270天,年降雨量1000—1200mm,春雨占27—29%,夏雨占41—45%,秋雨占21—24%,
3 冬雨占5—6%,主要分布在夏季。空气相对湿度平均85%左右,春旱与夏旱均较轻。全年日照时数1354小时,太阳总辐射量90.2千卡/厘米2。四季中冬季105天,春季102天、夏季82天、秋季76天。4—9月的热量、太阳辐射、降水量均占全年的70—80%,雨热同季,适宜大量植物资源的繁衍、生长。
乌当区:距贵阳城区12公里,海拔在1100—1400米,年均气温15—15.4℃,无霜期284天,年均日照时数1168.58小时,年降雨量1179.8毫米,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森林覆盖率35.2%,土壤以黄壤、石灰土为主,PH值5.8—6.8。距贵阳市区20公里,交通十分便利。邮电通讯十分发达,已建成现代通讯网络,实现乡镇村村通电话。供电、供水条件良好。
白云区:位于贵阳市次中心区,距金阳新区仅3公里,距贵阳城区15公里。海拔高度在1000—1350米之间,气候温和湿润,年平均温度16℃,年均降雨量1100毫米,无霜期256天,年日照时间1420小时。土地总面积259.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734公顷,人均耕地面积0.7亩,可利用草山、草坡面积6万余亩。属于乌江水系,生态资源丰富。公路、铁路、水运交通四通八达,乡村公路与210国道、贵遵高速路相连,有川黔铁路穿越,区内已实现了“半小时经济圈”。境内国家小一、二型水库3座,设施完善的水利排灌沟渠110公里,地表水资源较丰富。
南明区: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光热水同
4 季,雨量充沛,无霜期长;但地势北高南低,起伏变化较大,垂直气候差异明显,适应各种作物生长,四季常有蔬菜种植。年均温在14.6℃左右,≥10℃有效积温为4401.3℃,年平均降水量1179.8毫米、下半年相对较多,年太阳总辐射为3776.49兆焦耳/米2,年均日照时数为1161.8小时,年日照百分率为26%。最高太阳辐射能为77-88千卡/cm2,年日照1161.8小时,年平均无霜期284天。
小河区:小河区位于贵阳市中心南隅,地处东经106°42′和北纬26°31′,区境涵盖小河、中曹司、滥泥沟等主要工业园区和生态园区,全区东西长11.5公里,南北宽12.15公里,总面积63.13平方公里;境内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海拔为1000~1200米,属于丘盆地和谷地。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4.9℃,无霜期270—290天,多年平均降雨量1140—1200mm,年平均相对湿度81%,年均日照数1278小时左右。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多云寡照,降雨多、热量足
花溪区:距贵阳城区19公里,地处贵州高原中部,苗岭山脉中段,属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分水岭地带,地貌以低中山丘陵为主,海拔999--1655.9米。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具有明显的高原气候特点,冬春半干燥,夏季湿润,四季分明,冬暖夏凉,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14.9℃,雨量充沛,水热同季。积温4484.6℃,年平均无霜期285天,年平均降雨量1187.1毫米,水资源丰富,土壤以山地黄棕壤、黄壤、石灰土、紫色土和潮土、水稻土为主。背靠省会城
5 市交通十分方便,公路、铁路、航运交通四通八达,贵惠路、湘黔公路、磊花公路、花孟公路四大公路干线,贵昆铁路、湘黔铁路、环城滇路三大动脉,穿城而过,十多条支线公路连接各乡、各行政村和大部分村组,构成了出区跨省,通江达海,四通八达的交通网。实现村村通程控电话,已建成花溪乡、花溪镇两座35千伏农用电站,总装机容量15350千伏安,建成35千伏送电线路45.2公里,6-10千伏配电线路128公里,低压线路256公里。村村通电话、通邮,电迅和信息产业较为发达,电视拥有率达95%以上。
修文县:距贵阳城区49公里,海拔高度在725—1570米,年平均温度13.6℃,年均降雨量1171.5毫米,无霜期259天,年日照时数1360小时,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丰富,水热同季。土壤以黄壤、石灰土为主,PH值5.2—6.8。公路、铁路、水运交通四通八达,乡村公路与210国道、贵遵、贵毕高速路相连,有川黔铁路穿越、乌江河流串连。境内地表水资源较丰富。程控电话、移动通讯覆盖整个项目区,境内 3.5万伏、10万伏、20万伏变电站各一座,水、电供应充足。
息烽县:息烽县地处贵州省城贵阳市北郊,与历史名城遵义接壤,区位优越,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山川秀美,历史积淀深厚,人文风情浓郁,集现代工业、城郊型农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旅游观光风景名胜、休闲疗养胜地于一体。现有人口25.48万,下辖4镇6乡,161个行政村,9个居民委员会。息烽县地处贵州省中部,省城贵阳
6 市北郊,贵州第一大河乌江之南岸。地理座标为东经106 27 29至106 53 43,北纬26 57 42至27 19 45。东临开阳,南接修文,西北与遵义、金沙两县相望。县城所在地南距贵阳市中心66公里,北距历史名城遵义85公里,是黔北及重庆、四川两省市南下出海的必由通道,也是贵阳市北上黔北及重庆、四川的“桥头堡”。
息烽县南高北低,属北亚热带和南温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14.5C,年均降雨量1111毫米,大部分地区全年无霜期在270天以上。由于海拔高、纬度低、高差大,气候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特点,适宜从亚热带到暖温带的多种农林作物生长。
息烽县总面积1036.5平方公里,境内峰丛山地与丘陵、小盆地相间,海拔最高1749.6米,最低609.2米,相对高差1140.4米,南望山、西望山两大山脉东西排列,喀斯特地貌发育充分。全县土地面积10万公顷,其中有耕地3.3万公顷、林地4万公顷、园林0.03公顷、草地1万公顷,水域0.17万公顷。
开阳县:开阳地处黔中,位于贵州省中部。地理座标为东径106º45´~107º17´,北纬26º48´~27º22´,南北长64.5公里,东西宽53公里,总面积2026平方公里,总面积占全省面积的1.15%。
全县地势西南高东北低,由西南分水岭地带向北面乌江河谷和东面清水清河谷倾斜。最高海拔1702米,最低海拔506.5米,相对高差1195.5米。县境大部分地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
7 春暖风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水热同季,无霜期长,春迟夏短,秋早冬长,多云雾,湿度大。春、冬、夏季风交替,气温回升缓慢,寒潮频繁,天气多变,气温波动大。夏季光照充足,降水强度大;秋季多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冬季凝冻大,雾多日照少。
一、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量和日照的长短,主要决定于因地理纬度和季节而引起的不同的太阳高度,地理环境也具有一定的影响,云量因子可起到制约作用。太阳辐射量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很大,作物体的90—95%都是利用太阳光能因化二氧化碳的结果。本县太阳能年总辐射80.67千卡/平方厘米,在全国属低值区。最高年89.47千卡/平方厘米(1967年),最低年72.93千卡/平方厘米(1976年),变率为6.3%,变幅16.54千卡。月辐射最大值出现在7月,为11.51千卡/平方厘米·月;月辐射最小值在12月,为3.31千卡/平方厘米·月。在季节分布上,辐射量冬季为10.49千卡/平方厘米,占年总辐射量的13%;春季为22.18千卡/平方厘米,占年总辐射量的27%;夏季为29.79千卡/平方米厘米,占年总辐射量的37%;秋季为18.22千卡/平方厘米,占年总辐射量的23%。4—9月辐射总量为52.24千卡/平方厘米,占年总辐射量的65%。可供作物利用的光能约占总辐射量的一半,为39.53千卡/平方厘米,全年内10℃期间的生理辐射28.33千卡/平方米厘米,占生理辐射量的72%。
二、日照
8 日照时数、日照百分率和太阳辐射的地区分布基本上是同步增减。县境内日照时数多年平均值介于898.1—1084.7小时之间,最多年日照时数平均值达1323.3小时,最少年日照时数平均值在871.9小时,年变化标准差±137.7小时,变率为13%。年日照时数平均值在1000小时以上的年份占70.6%。夏季日照时数最多,为427.8小时,占年日照总量的39%;春季日照时数为269.9小时,日照时数平均值占年日照时数平均值的25%;秋季日照时数为260.7小时,日照时数平均值占年日照时数平均值的24%;冬季日照时数为126.4小时,日照时数平均值占年日照时数平均值的12%。日照时数平均值7月最多,日照时数平均值为181.3小时,占日照时数平均值的43%;元月日照时数平均值最少,日照时数平均值39.6小时,占日照时数平均值的12%。日照时数平均值按季节分,夏季日照时数平均值占年总日照时数平均值的39%,春季日照时数平均值占年总日照时数平均值的25%,秋季日照时数平均值占年日照时数平均值的24%,冬季日照时数平均值占年日照时数平均值的12%。历年各月日照4月最稳定,平均变率为18%,其次是8月,变率26%;12月和元月变化最大,变率达65%。日照平均每天3小时,最多年平均日照为3.6小时,最少年平均日照为2.4小时。
地区分布为东部日照少于西部。城关年日照时数平均值1084.7小时为最多,西北部永温1074小时次之,东北部新山日照时数平均值898.2小时为最少。城关镇作物活跃生产期≥15℃期间的日照数平均值为734.9小时,占年总日照时数平均值的68%;≥10℃期间的
9 日照时数平均值为557.5小时,占年总日照时数平均值的51%;≥20℃期间的日照时数平均值为221.9小时,占年总日照时数平均值的20%,占≥10℃期间日照时数平均值的30%。夏收作物整个生育期0—5月间日照时数平均值544小时,占年日照时数平均值的50%。
由于地势变化和云量的影响,使日照差异明显。
开 阳 县 各 代 表 点 日 照 时 数 表
表1-2-1 单位:小时
月份
时数
地名
城 关
栗 山
双 流
久场坝
花 梨
新 山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年
39.6
44.0
71.9
101.7
96.3
90.2
181.3
156.6
113.0
85.3
62.4
42.8
1084.7
30.0
36.0
62.1
89.4
36.1
41.3
69.3
97.5
34.5
39.3
60.5
85.0
31.1
38.3
67.9
86.6
29.9
34.2
60.4
84.9
87.8
83.4
166.9
140.8
100.0
71.0
49.2
31.9
948.5
96.1
90.2
181.9
154.1
110.9
81.1
57.6
38.6
1054.7
84.6
75.8
154.9
134.9
93.9
73.9
55.5
37.6
929.8
82.9
79.5
157.5
134.6
100.0
77.8
50.3
33.7
940.2
81.9
76.6
153.7
132.6
96.1
69.2
47.5
32.0
898.2
日照时数和日照百分率的季节变化
表1-2-2
春(3~5月)
总时数
269.9
%
25
夏(6~8月)
总时数
427
%
39
秋(9~11月)
总时数
260.7
%
24
冬(12~2月)
总时数
126.4
%
13
全 年
总时数
1084.3
%
25
三、热量
县内年平均气温的空间分布,受纬度和距海远近的影响并不大,但地形、地势的影响较为明显。全县范围,从南向北气温随地势逐渐
10 增高而显递减趋势,而地势较低洼的谷地和乌江、清水江、洛旺河则气温往往较高。
全县年平均气温介于10.6—15.30℃之间。最热为7月,平均气温22.3℃,极端最高气温35.4℃(1959年8月21日);最低气温为1月,平均气温2℃,极端最低气温-10.1℃(1971年1月6日)。春季平均气温以4月为代表,平均气温13.6℃;夏季平均气温以7月为代表,平均气温22.3℃;秋季平均气温以10月为代表,平均气温13.9℃;冬季气温以1月为代表,是一年之中最冷的时期,平均气温2℃。最冷地区为西部双流、城关。双流属全县高寒地区。
气候学上使用的四季划分方法,系以3—5月为春,6—8月为夏,9—11月为秋,12月—2月为冬。而在农村至今仍然流传着以农历1—3月为春,每3个月依次为夏、为秋、为冬,平年每季共89天。每逢闰年则出入甚大,因为逢闰,必然有1个季中多1个闰月,则该季为4个月,共计117天或118天,各季的天数相差很大。由于各地区地理位置、自然条件不同,因而形成不同的气候。为更好地将生产需要与自然情况紧密结合,采用平均气温介于10—22℃之间的为春季或秋季,高于22℃为夏季,气温低于10℃为冬季。以此划分四季,开阳地区则以3月25日—6月30日为春季,历时98天;7月1日—8月20日为夏季,历时51天,为四季中最短;8月21日—11月12日为秋季,历时84天;11月13日至次年3月24日为冬季,历时132天,为四季之中最长。故有春季气温回升缓慢,秋季降温快,夏短冬长的气候特点。气温日较差春季为7.4℃,夏季
11 为7.4℃,秋季为6.3℃,冬季最小,为5.6℃。年积温总量介于4429.5—6108.3℃。以县境东北部龙水6108.3℃为最高,西部双流4429.5℃为最低,两地年总积温差1678.8℃。≥10℃积温在4000℃左右,80%保证率在3650℃左右,持续天数(80%保证率)多数在200天左右,以龙水232天最长,双流176天为最短,≥20℃(80%保证率)积温1300℃,持续天数60天左右。温度的年变化小,变率仅3%,月际变率以2月温度变化最大,月际变化值为2.2℃,7月、8月、10月变化小,月变化值为0.7%。季节变化以冬季最大,夏季最小,春季变化大于秋季。≥10℃的5厘米地面温度年平均在13.7~17.7℃之间。
月
气温
地名
城 关
双 流
永 温
临 江
米 坪
龙 水
开阳县各代表点月平均气温表
表1-2-3 单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年平均
海拨
(米)
2.0
1.3
3.0
3.9
4.5
5.9
3.3
2.6
4.3
5.2
5.8
7.2
8.6
7.9
9.6
10.5
11.1
12.5
13.6
12.9
14.6
15.5
16.1
17.5
16.9
16.2
17.9
18.8
19.4
20.8
19.7
19.0
20.7
21.6
22.2
23.6
22.3
21.6
23.3
24.2
24.8
26.2
21.7
21.0
22.7
23.6
24.2
25.6
18.6
17.9
19.6
20.5
21.1
22.5
13.9
13.2
14.9
15.8
16.4
17.8
8.6
4.2
7.9
3.5
9.6
5.2
10.5
11.1
12.5
6.1
6.7
8.1
12.8
12.1
13.8
14.7
15.3
16.7
1279
1410
1090
910
810
550
四、降水
形成开阳县境降水的水气,主要是由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和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带来。降水量在区域分布上,由南到北,由东到西逐渐减
12 少。其降水特点:一是夏半年(5~10月)降水最为集中,各地降水量多,占年降水量的75%以上,夏季(5~10)尤为突出,降水多达40%以上。冬半年(11~4月)只占15~30%,特别是冬季(12~2月)最少,只占6%以下。二是降水性质上,夏半年多阵性降水,暴雨多,强度大。冬季多小雨或毛毛雨。三是夜雨多见于冬、春季节。四是4、5月份雨季,自东向西先后开始,雨量显著增加。五是各地年总降水量变率大,有的月份降水量年际变化可达几十倍。六是雨日多,高地尤多,夏半年多于冬半年。
本县年降水量地域分布,西部多于东部,南部多于北部。年平均降水量926.5~1419.2毫米。城关测站1258.5毫米,最多年降水量为1656.4毫米,最少年为869.8毫米。全县降水量以双流最多,年平均降水1419.5毫米,龙水最少,年平均降水962.5毫米。县境由于受季风影响,降水多集中于夏季。降水月、季变率大,冬季降水变率达50%;夏季降水量集中,降水为514.3毫米,占年降水量的40%,变率为43%;秋季降水变率为41%,春季降水变率为37%。降水量时间分布上,雨季平均开始时间为4月22日,最早开始于3月25日(1980年),最晚为6月1日(1969年)。平均终日为10月18日,最早为7月12日(1966年),最迟11月26日(1980年)。雨季平均为180天, 最长为247天(1980年),最短为1966年的93天。雨季平均降水978毫米,占年降水量的78%,最少年降水528.9毫米(1966年),占年降水量的61%,雨季降水变率为22%。80%保证率的雨季开始于5月5日,结束于9月19日,共138天。
13 降水季节分布上,春季平均降水量为364毫米,占全年降水总量的28.9%,夏季降水量为514.3毫米,占全年降水总量的40.9%,秋季平均降水量为287.8毫米,占年降水总量的22.9%;冬季平均降水量为92.6毫米,占全年降水总量的7.4%。降水月际变化看,以6月降水234.6毫米为最多,元月降水27.8毫米最少。降水变幅以9月的10.3倍最大,10月的3.4倍最少。降水日数(日降水量≥0.1毫米日数),全年为205.5天,以5月的20.2天为最多,最长连续降水日数为25天。降水强度,5~8月降水集中,强度大,大至暴雨,平均每年暴雨为2~3次,以五、六、七月3个月最多。
五、降雪
年平均11.9天,初日最早为11月12日,最迟为1月10日,平均为12月7日;终日最早为1月24日,最迟为4月4日,平均为3月5日。初、终间日数平均为89.3天,最多为135天,最少为41天。
农业气候类型:农业气候类型主要是依据农业生产对气候条件的要求,按农业气候相似原理来划分。从本县山区农业生产的实际出发,选择以影响本县农业生产的主要农业气候因子光照比(当地最大可能日照时数/天文可照时数)、≥10℃的活动积温、光热干湿度(光、热、水综合因子)和灾害性天气等作为分类指标,采取模糊(FN22Y)相似分类方法,将本县分为以下6种农业性气候类型:
(一)双流、杠寨冷凉湿润冰雹秋风气候型;
14 (二)城关、鱼上、白马、哨上、高云、穿洞、永温、顶兆、石头、坝子等地温凉湿润冰雹重秋风气候型;
(三)龙岗、立京、毛云、久场坝、水口等地温凉干旱秋风气候型;
(四)马江、临江、新凤、宅吉、宝星、中桥、花梨、新场、平寨、黄木、南龙等地温和冰雹干旱气候型;
(五)毛栗、毛坪、新山、米坪、谷扬、禾丰、龙广等地温暖干旱气候型;
(六)龙水、翁昭、金中等地温热干旱气候型。
六、气压 风
气压:全县气压年趋势为秋冬高,夏季低。全年平均气压为872.3百帕。月平均气压:1月875.6百帕,2月874.2百帕,3月872.3百帕,4月870.7百帕,5月869.3百帕,6月867.8百帕,7月866.3百帕,8月868.3百帕,9月872.5百帕,10月876.2百帕,11月877.5百帕,12月876.5百帕。
风向:县境各季节风向随大气环流季节变化有明显差异。秋冬季多偏北风,春夏季多偏南风。全年主导风向为NE(东北风),频率为12%,其次为NW(西北风),SSW(南西南风),频率均为9%,W(西风)频率为0%,静风为10%。年平均风速为3米/秒,其中春季为各季中最大,平均为3.3米/秒,夏季为3.2米/秒,秋季为2.8米/秒,冬季最小,为2.7米/秒。据资料载:开阳自1958年以来,
15 最大风速为22米/秒,对应风向为SSW(1973年4月21日),各月最大风速在11—17米/秒,且多为偏南风。
表1-2-4 单位:温度℃ 日照:小时 辐射:千卡/厘米 降水:mm
类
型
号
1
气候要素
年平均
类型名称
气 温
双流、杠寨冷12.1
凉湿润秋风冰/
雹气候型
12.6
城关、白马、12.5
哨上、坝子温/
凉湿润冰雹气13.8
候型
13.6
羊场温凉干旱
/
秋风气候型
13.9
马场、花梨、14.3
平寨温和冰雹/
干旱气候型
15.3
毛栗、谷扬、14.6
禾丰温暖干旱/
气候型
15.3
龙水、翁昭、15.3
金中温热干旱/
气候型
16.9
年平均
光温度
10.9
/
11.3
11.21
/
13.0
11.1
/
12.8
12.0
/
13.8
11.9
/
13.7
12.9
/
14.0
农 业 气 候
年 总
年总光
年日照
年辐射
积 温
积 温
时 数
总 量
3684.1
4000.7
981.6
76.55
/
/
/
/
4612.0
4155.
1054.9
79.38
4575.5
/
5050.0
5035.5
/
5086.5
5232.0
/
5597.5
5342.0
/
5597.5
5597.5
/
6177.0
4111.0
/
4778.8
4083.0
/
4693.6
4281.0
/
5046.3
4371.8
/
5015.6
4716.6
/
5136.3
848.5
/
1084.8
929.8
/
1057.1
944.2
/
1066.3
906.1
/
1008.3
946.6
/
951.3
75.45
/
80.55
74.93
/
79.51
79.39
/
79.67
70.75
/
77.87
74.32
/
75.41
年 降
水 量
1419.5
/
1274.3
1278.1
/
1186.9
1194.5
/
1179.3
1148.9
/
1080.5
1129.9
/
1080.5
1080.5
/
926.5
年光热
温 度
9.8
/
9.7
10.2
/
12.4
10.3
/
12.2
11.8
/
13.7
12.2
/
14.3
13.5
/
16.2
开 阳 县 各 农 业 气 候 类 型 条 件 表
22
3
4
5
6
七、霜冻
头年8月至次年5月期间,凡出现地面最低温度等于或低于0℃均作为霜冻。霜冻包括“白霜”和“黑霜”。县境初霜最早出现在11月6日,最晚出现在1月18日,平均为11月30日;终霜最早为11月17日,最晚为4月6日,平均为2月25日。初、终间日数平均为88.3天,无霜期276天。
八、雾日
境内多雾,全年雾日为109.8天,占全年总天数的30%强。最多年份142天,最少为64天。相对强度大,全年平均为85%。春季雾日32.8天,夏季9.7天,秋季25天,冬季42.3天。县境西部双流进入11月份,大雾陇罩,能见度低。
16
开阳县冬季气候要素值
表1-2-5
季
项目
气温日较差(℃)
冰雹日数(天)
≥17米/秒大风日数(天)
烂秧天气(次/年)
日照时数(小时)
日平均降水程度(mm/日)
平均雷暴日数(天)
平均暴雨日数(天)
辐射能(千卡/cm2)
降水变率(%)
夏旱(次/年)
夏秋低温(次/年)
秋季绵雨(次/年)
平均初霜日期(日/月)
≤℃霜冻期(天)
霜期(天)
≥3℃(霜冻期C天)
雨日数(天)
最长连续降雨时间(天)
雾日(天)
7.4
1.2
1.6
2.7
269.9
3.9
18.8
0.0
22.13
37
7.3
0.0
1.0
/
427.8
5.6
24.9
0.4
29.83
45
0.6
0.7
6.3
0.0
0.5
/
260.7
3.1
5.1
1.6
18
41
5.6
0.1
0.7
/
126.4
1.0
0.8
0.0
10.45
50
春
夏
秋
冬
1.4
3.3
30/11
56.8
1.3
32.8
49.7
9.7
0.6
48.9
25.0
42
88.3
79
49.4
27
42.3
清镇市:清镇位于贵州省中部,距省城贵阳22公里,面积1492平方公里,辖4镇6乡(其中3个民族乡),总人口50万,现在有彝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锡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水族、满族、独龙族等民族分布。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22%。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县
17 设市,1996年划归贵阳市管辖,1999年被省委、省政府列为全省首批建设的20个经济强县(市、区)清镇之一。
清镇属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4.1℃,极端最高气温34.5℃,极端最低气温-8.6℃。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2.7℃,平均最高气温27.1℃;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4.1℃,平均最低气温1.7℃,气温年较差18.6℃。无霜期283天;市境温度以鸭池河谷地带较高,东部、西南部低中山山地略低。冬暖夏凉、气候温和、舒适宜人、季风明显。
冬半年(10—3月)盛行东北风,夏半年(4—9)月盛行偏南风,年主导风向NE,频率13%。年平均风速2.7米/秒,最大风速19米/秒。
年雨量1180.9mm,市境雨量1021.2—1426.9mm间,雨量由南向北递减,东部和西南部北坡为清镇的雨量中心,北部鸭池河谷雨量偏少。夏半年雨量占年雨量80.4%,夏季(6—8)月占46.5%。雨季平均始于4月19日,终于10月17日,雨季长181天,一日最大降水量221.2mm。雨季雨量占年雨量83.7%。雨日(雨量≥0.1mm)186天,是全国多雨日区。雨量丰沛、气候湿润、雨热同季、暖湿共节。
年平均相对湿度82%,最大月83%,最小月76%。最大极值100%,最小极值10%。
年平均总云量8.0成,阴天(云量8>成)230天,晴天(云量<2成)20天;年日照时数1228.2小时,日照百分率28%。由于山
18 体遮挡,东部、西南部山地日照时数少100—200小时,北部丘原谷地少50—100小时;一年中63%的日子浓云密布或落雨不节,另32%的日子云量较多,致太阳辐射损失多,年总量87.2千卡/cm2?年,属全国低值地区。阴雨常连绵、寡照辐射少。
一年四季,灾害性天气时有发生。以春、夏、秋季低温冷害、春旱、伏旱、冰雹较为严重,洪涝、大风、凝冻亦常致害,给农业稳产高产带来一定的困难。
19
本文发布于:2023-12-08 06:59:5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198999523965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贵州省贵阳市土壤气候特点简介.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贵州省贵阳市土壤气候特点简介.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