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手法,表现手法

更新时间:2023-12-08 04:58:27 阅读: 评论:0

2023年12月8日发(作者:描写海的作文)

-

艺术手法,表现手法

一)“方式、手法”的区分: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三个方面: ①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虚实、动静)、抒情、议论、铺陈等。 ②表现手法:起兴、联想、烘托、衬托(正衬或反衬)、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比、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化用、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含蓄蕴藉等。。 ③修辞: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问。

(二)“情”、“志”的区别:在诗歌里,“情”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一般都是通过景物描写表达出来的;“志”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理想、抱负、情操、品格等,一般都是通过对物的描写表达出来的。例如,xxxx“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及对新事物的喜爱之情,元人xx《xx》“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是以冰清玉洁的xx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属于言志。 (三)“情”、“景”关系区别: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都是诗人把要表达的感情通过景物表达出来。“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四)描写的角度: 常见的角度有:形、声、色、态、味。“形”、“色”是视觉角度;“声”是听觉角度;“态”分为动态和静态;“味”是触觉角度。 注意以下几点: (一)把握常用的表达程式:这首诗采用了(某种表达方式、或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的技法,写出了(某个意象)的(某种)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种)思想、感情,起到了(某种)作用。 熟悉常用的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楼 1 / 11

船夜xx渡,铁马xx大散关”(陆游《书愤》)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xx的值得纪念的往事。 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xx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xx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xx《漫成一首》)诗歌从水中月影写起,生动描写了xx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xx,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拔刺的响声,一动一静构成了xx上月夜xx的xx景。 议论, 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不是xx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xx《菊花》)这是诗的后两句,点出喜爱菊花的原因和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xx。 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xx等主观感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晨起动征xx,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xx,凫雁满回塘。”(xx《xx早行》)首联中起句以时间、事件、环境三者相互照应,写出旅客的辛劳,对句直抒诗人的感慨。“客行”与“故乡”相比较,自然生出一个“悲”字来。 结构形式:常见的术语有首尾照应、呼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浑然天成、卒xx,过渡、做铺垫、埋伏笔等。 常见的修辞:比喻、借代、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起兴、虚实结合等。 1、比喻 ,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xx、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遥望洞庭xx色,xx盘里一青螺”(xx禹锡《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xx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xx浑然一体。 2、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xx《xx》)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xx,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3、夸张, 2 / 11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xx三千丈,缘愁似个长”(xx《xx》)愁生xx,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xx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4、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无边落木xx下,不尽xx滚滚来”(xx《登高》)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xx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无边落木”对“不尽xx”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xx”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xx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5、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xx《xxxx》)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先偷眼”极写xxxx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xx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xx而至消魂,把粉蝶对xx得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6、排比,把内容紧密xx、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xxxx瘦马”(xx《天净沙》)纯用名词组合,构成典型环境 7、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问人间谁是xx?有酾酒xx,横槊xx公。”(元曲小令,xx作)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xx人物的xx业绩。

8、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xx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xx《叠题xx亭》)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

9、起兴,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xx的《锦瑟》)首联用瑟这种乐器起兴, 3 / 11

由此而思及“华年”。 10、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寒蝉凄切,对xx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xx咽。……”(xx《xx铃》)上片除“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xx”外,写的都是眼前实景实事实情,写词人和心爱的人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别的心情,是实写;下片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着意描绘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写出了离别的依依不舍。 常说的表现手法:xx、象征、比喻、夸张、比拟、借代、双关、衬托、烘托、渲染、对照、用典、叠词、点化(化用)、互文、想象、联想、曲笔、逆笔、照应、倒装、铺垫、铺排、抑扬(先抑后扬、先扬后抑)、正侧结合、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化动为静(以动衬静)、以小见大、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直抒胸臆、托物言志、卒xx、言此意彼、意在言外、寓褒于贬、xx实贬、欲擒故纵、画龙点睛、重章叠句、意象组合、白描与工笔、以xx写哀情等。 1、直接抒情 也称直抒胸臆,是一种不要任何“附着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如xx的《xx》:“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xx,无处话凄凉。”作者的感情如xx河直下,直抒对亡妻的怀念之情。“白日依山尽,xxxx。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xx》)前两句写景,后两句直接抒发在这样的环境里产生的情怀,天然的形势、阔大的气象与诗人在这景象面前产生的富有哲理的思想融合在一起。 2、间接抒情 包括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和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 借景抒情是作者通过对某种景物的描写来抒发感情的抒情方式。如xx的《岁暮归xx》:“xx上书,xx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xx催人老,xx逼岁除。xx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落第的失意,多病的苦痛,年华的流逝,种种哀情都借迷蒙空寂之景表 4 / 11

达出来,含蓄委婉,余味无穷。 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象征)就是作者在对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事物中,通过对事物的描写和叙述来抒发感情、表达志向和意愿的一种抒情方式。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xx、菊、柳、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以及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微草等等都是诗人常常借以抒情言志的对象。如陆游的《卜算子•咏xx》:“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xx如故》”全词以xx自喻,借xx花的悲惨遭遇,xx作者报国无门、屡受排挤与打击的不平心境。 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这种方式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如xx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景中包含着作者对春雨的“喜悦”之情。 3、以景结情 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如xx的《山中》:“xx悲已滞,万里念将归。xx属高风晚,山山xx飞。”最后两句写山上望见实景,映衬一二句之情,以景寓情,用xxxx,xx飘飞来衬托自己的悲苦。xx的《〔中xx〕卖花声•xx》:“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xx柳缆龙舟。不堪回首,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诗人叙事时只写淫乐不写败亡,这种以景结情的手法余味无穷,耐人寻味。 4、铺排 即《诗经》表现手法中的“赋”,它指的是对事物的特点不厌其烦的xx地进行铺排xx。如《xx东南飞》中的“……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由足至头、至腰、至耳、至指、至口、至步,一连串夸张性的铺陈,旨在描写兰芝的xx,更表现她的从容镇定。 5、渲染 渲染就是通过对环境、景物或人物的行为、心理的描写、形容或烘托,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的一种表现手法。如:《xx铃》上片 5 / 11

描写送别的环境,作者浓墨重彩,极力渲染一种凄凉的气氛,加重了离愁别恨。“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xx《登高》)首联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六个特写镜头,渲染xx景物的特点。 6、烘托 烘托属侧面描写,原是国画的一种画法,后用于写作技法,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此种手法常与渲染手法结合起来使用,如《琵琶行》中三次写xx中之月,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xx妙动听、引人入胜和人物凄凉、孤独、悲伤等心情。xx在《xx•赤壁xx》中所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xx,作者却从“xx风流人物”说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xx一人,突出了xx在作者心中的地位。 7、衬托 衬托是烘托的一种,指的是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用另一些事物放在一起来陪衬或对照。衬托手法又分两种:一种是正衬(陪衬),一种是反衬。正衬是用相同的xx来衬托,如xx的《长恨歌》,写xx“回眸一笑百媚生,六xx无颜色”,以xx衬xx;“大xx去,浪淘尽、xx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xx周郎赤壁。”(xx《xx • 赤壁xx》)这首词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xx,却从“xx风流人物”写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xx一人,突出了xx在作者心中的主要地位。反衬是用相反的xx来衬托,有以动衬静,以xx衬丑,以乐衬苦等。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僧敲月下门”等都是以闹衬静。 8、以xx写哀情 属反衬手法的一种,表面上写的是一种欢乐的场景,而实际上借此来表达一种悲哀、凄楚的情绪。如xx的《踏xx》“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以散发芳xx的青草与xx的春风这种xx反衬词人无穷的离愁别绪这一哀情。又如李煜的《xx》“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xx,车如流水xx,xx春风”,昔日xx时的热闹与xx好正显示了今日处境的凄凉。 9、化动为静 就是在诗中将动景化为静景来写。如xx的《望xx瀑布》中“遥看瀑布挂前川”一句,将富有 6 / 11

动态的瀑布化为静态来写,一个“挂”字,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包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神奇伟大的赞颂。 10、动静结合 指在诗中诗人、事、景的动静有机地结合起来描写的一种手法。如xx的《绝句》:“迟日xxxx,春风花草xx。泥融飞xx,xx鸳鸯。”诗的尾句与第三句动态的飞燕相对照,动静相间,相映成趣。 11、抑扬 指的是在褒贬人、事、物的时候,为了使人信服,或预先防止别人的反驳,常对要褒的先写其不足,对要贬的先写其长处,这种手法就是抑扬。如元曲“xx,大风,也得文章用。却教猛士叹良弓,多了游云梦。驾驭xx,能擒能纵,无人出彀中。后宫,外宗,险把炎xx并。”先写xx的种种神威,xx才说到后宫外宗之乱,欲xx抑,讽刺性极强。“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楼。忽见陌头xx色,悔教夫婿觅xx。”(xx《闺怨》) 这首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12、白描与工笔 白描原是国画的一种画法,指纯用线条勾画,不加色彩渲染,后用于文学创作,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而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的一种描写手法。工笔是指对事物注重细部,进行精雕细刻、重彩浓墨的描绘。如xx的《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村xx北响缫车。xx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采撷生活中的两个小景,以白描手法加以表达,融情于景,造成了一种别有情趣的xx。 13、意象组合 意象组合类似于电影中的xx手法,xx是电影导演为表现影片的主题思想,把许多镜头组织起来,使之构成一部前后xx、首尾完整的影片。诗歌中的意象组合是作者根据表达的需要,将一些意象按照生活的逻辑,有机地组合在诗中,给人以鲜明的形象感。如xx的《天净沙•xx》:“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xx瘦马。xx西下,断肠 7 / 11

人在天涯。”此曲由前三句九个名词组成不同景物意象,它们巧妙地组织在一个画面里,渲染了一派凄凉xx的晚秋气氛,从而含蓄地烘托出旅人的哀愁。xx的《xx早行》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写了“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六个意象,这两句纯用名词组成的诗句,写早行情景xx在目,确实称得上是意象俱足的佳句。 14、曲笔 曲笔是写文章时故意离开本题而不直书其事的写法。xx的《xx》:“烟笼寒水月笼沙,夜xx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xx犹唱《后庭花》。”“商女不知亡国恨”就是曲笔,因为商女是xx他人的歌女,她们唱什么是由听者的趣味而定的,可见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那座中的欣赏者——封建贵族、官僚、豪绅。诗作最后两句于婉曲轻xx的风调之中,表现出辛辣的讽刺、深沉的悲痛和无限的感慨。表达了封建知识分子对国事怀抱隐忧的的心境,又反映了官僚贵族正以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他们腐朽而空虚的灵魂。 15、重章叠句 指上下句或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现手法,如xx的《丑奴儿•书xx道中壁》:“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xx好个秋’。”上片写的是年轻时候无所事事,无病呻吟的“闲愁”,下片写的是而今xx国事报国无门的“哀愁”。上下两片采用了重章叠句的结构形式,在反复咏唱中,即使语言具有音乐xx,又在内容上形成鲜明对比。 16、以小见大

指写的是小题材反映的是大问题的一种写法。.如司空曙的《xx即事》:“钓罢归来不系船,xx月落正堪眠。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全诗以小见大,通过“不系船”这样一件小事,表现xxxx幽xx的自然环境和主人公悠闲xx的情调。我们透过诗的画面和形象感受到的是一种单纯朴实的社会生活。 17、xx 所谓比,就是比喻,比拟。所谓兴,就是在诗的开头“先言他物”,以引出后面的正文。如《xx东南飞》的开 8 / 11

头就是运用了兴的手法,“xx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从xx因xx配偶徘徊不前的情形,引出xx和兰芝的不忍分离又不得不分离,最后双双徇情的故事。xx的《蝉》“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首句闻蝉鸣而起兴。“高”指蝉栖高树,暗喻自己的清高,蝉在高树吸风饮露,所以“难饱”,这又与作者的身世感受暗合。由“难饱”而引出“声”来,所以哀中有恨。xx常在诗歌中连用,能更好地收到托物言志、寓情于景的效果。 18、铺垫 既以一系列非主要情节做主要情节的准备或xx到来前的气氛酝酿。必要的铺垫可以制造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注意和情感上的期待,使读者的注意力随情节的发展而延伸。如xx的《山行》,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xx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xx、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这些景物不是并列地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子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19、虚实 实写是指对事物进行直接的正面的叙述和描写,虚写是指侧面交代或烘托性的叙述和描写。虚实结合,可以使作品的结构更加紧凑,形象更加鲜明,并使作品增加容量。如唐朝诗人xx的《xx行》:“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xx。可怜xx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三四句“xx边骨”和“春闺梦里人”,一边是现实,一边是梦境;一边是悲哀凄凉的枯骨,一边是年轻xx的战士,虚实相对,xx迥异,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一个“可怜”,一个“犹是”,包含着多么深沉的感慨,凝聚了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

艺术手法也叫艺术技巧、艺术特色,它包括:表现手法、修辞方法和表达方式。

1.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是针对具体的句子而言的。

9 / 11

凡是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艺术xx的方法或手段,都可称为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的种类很多,内容博杂。但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要求学生掌握的修辞手法(辞格)共有八种: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和反问。

2.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亦可称为表达方法,是作者根据客观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而运用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属于文章的整体的语言运用形式。

常用的表达方式有五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

3.表现手法

主要着眼于使文章的整体或部分产生效果。

表现手法也可称为表现方法(或表达技巧),凡是能使文章整体或部分产生鲜明强烈的印象,达到感染读者的艺术效果的手段或方法,都可视为表现手法。

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烘托、象征、用典、白描、xx、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心理刻画、寓xx、联想和想象、对比、衬托、伏笔铺垫、照应(呼应)、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借物xx人、以小见大、开门见山等等。

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区别:

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都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但表现手法是用以增强文章的整体或某一部分的表达效果,而修辞手法则是增强文章中句子的表达效果,主要着眼于对句子的修饰;表现手法是从宏观角度表现文章的,而修辞手法是从微观角度表现文章的。

表现手法: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 叙事抒情 直抒胸臆 对比 衬托 卒xx 象征

想象 联想

10 / 11

照应 寓情于景 反衬 烘托 托物起兴 以xx 渲染 虚实结合 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 欲扬先抑,。

11 / 11

-

艺术手法,表现手法

本文发布于:2023-12-08 04:58:2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198270723929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艺术手法,表现手法.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艺术手法,表现手法.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表达   描写   作者   手法   事物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