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心中山水儿子笔下梅花——李熙垣、李吉寿画迹

更新时间:2023-12-08 02:20:38 阅读: 评论:0

2023年12月8日发(作者:莫比)

-

老子心中山水儿子笔下梅花——李熙垣、李吉寿画迹

赏鉴APPRECIATION老子心中山水 儿子笔下梅花——李熙垣、李吉寿画迹文、图:刘汉忠李熙垣的《江行图》清代乾嘉年间起,岭南画坛历代承继的家族画派出现。广西桂林永福的李熙垣师法岳父周位庚,毕生致力于山水画,开崇山李氏书画世家一派。历经八代,至今不歇。李熙垣(1780—1862),字星门,号东屏,广西桂林府永福县人,道光十六年(1836)恩贡。他一生专致于山水画,画法出入倪、黄,雄奇浑厚,又间作写生,笔意超妙。书法得米芾之神韵。复精于鉴别,富藏法书名帖。龙启瑞的《题李星门丈松阴读书图》述星门生平行藏:“壮年冠剑走万里,匹马远逐京华春。蓟门烟树望不极,居庸叠嶂开嶙峋。西上潼关去天尺,黄河万里连沙碛。回身却望太行山,元气冥蒙荡秋碧。”画家见真山水,识真古人,故而有“笔端缥缈争神功”之评。张希吕《题李星门松阴读书图》诗也有“虹舫学使号知人,博访画手求其真。如云多士纷献技,下笔独数先生神”之语。(朱方增,字虹舫,官广西学政)。当时文人争与之交游,或求画,或题识,诗酒酬唱。黄体正曾以诗

,《题李星门松阴读书图》有“星“乞写漓江归棹图”门摇笔生云烟,逸致透出霜毫颠。山水意态最佳绝,不远萧散行其天”之句。画家尽享盛名之作《江行图》(图1)为国家二级文物,今藏于永福博物馆。纸本,水墨册页,纵24.4厘米,横29.3厘米,计6册34页(首页《木龙图》久佚)。每页一画,配一诗。道光十七年(1837)夏,熙垣应其弟李孔淳(山西凤台知县)之邀,北行漫游。于是从桂林“买舟东门,阅月余抵武昌,舟行数千里,所见佳山水,辄推篷以写其意,得三十五景,名曰《江行图》”。图目计有:鹭鸶洲、双潭圩、双潭圩西岸、灵川县、千秋峡、大溶江、画眉塘、马头山、清水河、三里陡、陡河、飞来石、屏山渡、全州、兵书峡、冷水滩、红石山、浯溪、祁阳河一、祁阳河二、观音塘、12064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rved.3图1 李熙垣尽享盛名之作《江行图》-陡河。图2 李熙垣《江行图》郑小谷题诗。图3 李熙垣水墨山水立轴,桂林图书馆藏。图4 李熙垣水墨山水中堂。4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rved.065图5 李熙垣山水册页,广西博物馆藏。066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rved.6图6 李熙垣山水扇面。图7 李熙垣山水图轴。7衡州河、昭山、长沙府、湘阴河小峡口、白鱼矶、磊石山、岳州府、城陵矶、螺山、赤壁、小峡大峡、小军山、武昌,沿江胜景,尽在画中。钤印有“星门”、“熙垣”、“李生”、“李十二”等,并“五日画一石十日画一山”、“胸中丘壑”、“笔底烟云”、“离形得似”、“造化为师”、“是此云山可寄家”等闲章。《江行图》有跋三页。一为郑献甫“己酉秋日奉题星门十二兄年大人江行图即正”诗,并代笔录石碧菲女史题诗。星门之子李吉寿以此图呈览,女史称为“老画师手笔,殆近世人所少,即欣然命笔,属余书之。小谷跋。”又有李宗瀛、道光二十九年广西巡抚郑祖琛题咏之诗。册页函盒题“ 《江行图》,紫芝山房家藏”,下有“紫芝山房”白文印。自上而下并左右前后题诗、识语殆遍,可见《江行图》为众人激赏之情。居中“星门道人”金文题铭一则,钤“垣”白文小印。旁侧江阴词友薛凤焕诗,有“老笔夺造化,收尽山川奇”之语。“岭西五家”之首吕璜识语称“星门先生此种,前唯蓬心,后唯树畦,可以抗行,今无伦比矣。”白石村人题识。另有郑小谷(图2)、虞协观、吕士浮、黄春荣、吴荣光、徐璈等多人题识。存世画有山水挂轴。题识“仿王石谷画法为萼棠七兄大人雅属,七十八岁星门叟熙垣写。”是晚年之作。山水条幅,识语说“咸丰元年六月伏日于半亩梅花之馆。”桂林图书馆藏扇面作于咸丰元年(1851),题识“辛亥六月伏日写于半亩梅花之馆,为囗轩二兄长雅属”。半亩梅花之馆当在崇山乡居。之前的道光年间,星门作画之处,多半为“紫芝山房”。又,桂林图书馆藏山水屏轴(图3)。上左题诗,识语云“:道光丁酉孟春写于紫芝山房”。另一画轴题“拟王洽用墨,辛丑中元次日写于紫芝山房”(图4)。广西博物馆藏设色纸本山水图册,设色纸本,纵24.3厘米,横30.6厘米。之一题识“:人家住近江城外,月色波光上下天。风景自佳时俗异,泊舟闲咏白云篇。”之二:“翠岩千尺倚溪斜,流水声中一两家。闻道此中堪遁迹,寂寥深木闭烟霞。”之三题识:“溪云漠漠树重重,三面楼台百尺峰。全觉此身离俗境,夕阳吟断一声钟。”之四题识:“澹雾轻云匝四垂,野吟何处最相宜。疏林、一路斜阳里,陌上秋风动酒旗。”钤白文“熙垣之印”“星门道人”、朱文“星门”诸印。(图5,按,李熙垣其他作品见图6、7)李吉寿在四川任职时,星门曾往就养,以绘写山水自娱,至耄年归返永福,不久病卒。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rved.0678图8 道光进士、金石书画家杨翰题咏李吉寿画作诗。图9 圆明园旧藏王蒙《幽壑听泉图》,有乾隆题诗,于英法联军之乱时被撕残,有李吉寿补笔。图10 李吉寿墨梅图,柳州博物馆藏。图11 李吉寿行书冬心先生画竹跋扇面,桂林图书馆藏。图12 李吉寿梅花图轴,广西博物馆藏。图13 李吉寿墨梅,桂林图书馆藏。9“梅花圣手”李吉寿梅为历代文人所钟爱。记梅始见于《西京杂记》。梅入画,史载始于南北朝,至宋僧仲仁方盛,称为“墨梅始祖”。南宋杨补之梅画惹蜂蝶,为艺林掌故。元代王元章别署梅花屋主,隐居九里山,植梅千株,画作疏密之间,雪、月、风、烟之奇绝毕现,所创“白花头画法”、“破蕊之法”、“发枝法”为后世宗师。明代刘世儒、陈宪章、王谦、盛行之皆元章门人。清代金农、李方膺、汪士慎、罗聘等俱受影响。清末有吴昌硕以篆隶入画,称为大家名作。岭南一隅则有李吉寿,别出一枝,称为清代的“梅花圣手”,享盛誉于当时,留渠范于后代。李吉寿(1816—1896),字季春,又作纪春,号次星,别署桐江渔。墓位于崇山村黄洞屯西北福田岭南坡,正中为主碑,又满汉两种文字诰命碑、李吉寿《宰蜀纪略》等。志文在“生而歧嶷,性喜读,束发授书即手不释卷”之后,略述生平:道光十九年(1839)考取生员之后,为学使钮福保器重,招入桂林翘秀园读书。道光二十三年中举。至咸丰二年(1853)大挑一等分发四川。宦蜀26年,历权隆昌、彭山、金堂、郫县、广元、东乡、新津等县事,特授名山县,调署彭县。“所至兴利除弊,政声卓著”。光绪七年(1881),“浩然赋遂初,解组归。筑别业于桐江上,种花艺菊,宴如也。田夫樵叟,日相过从,叙旧故,话桑麻,终日娓娓”。咸丰五年(1855),隆昌县绅民为李吉寿立德政坊,可证碑志所言不为虚饰。牌坊形制为四柱三门三重檐五滴水仿木青石雕花牌坊,南北为五龙匾,内楷书“德政”二字,正上匾为范泰衡题“功勒金石”。2001年国务院批准隆昌牌坊群为全国068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rved.10111312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碑文说李吉寿“工绘事,善墨梅、花鸟虫鱼,晚年犹好六法,濡墨挥毫,不厌不倦。杨海琴都转谓可夺元人。尺幅片纸,宝若席珍。”杨海琴即杨翰(1812-1882),字伯飞,一字海琴,直隶新城人,道光二十五年(1845)进士,官湖南辰沅永靖道。书法得何绍基之神,几可乱真。考据金石,讨论书画,以及文词诗歌,莫不精能。著有《粤西访碑记》等。李吉寿入川时,曾迂道湘西凤凰五筸(今凤凰县城沱江镇原名)过访。《袌遗草堂诗钞》的《桐江四望图,为李次星同年作》的识语,提到李吉寿葬父于桐江,筑室守制,数年之后才重新出仕。因绘图“以寄慕想”。又说过去任永州知府时,吉寿曾来访,一同寻访柳宗元遗迹,为杨翰购得《费氏先茔图》的旧事。此次入川迂道,杨翰也正将入都,幸未相左,于舟中得以“聚谈旬日,为题长句,以纪踪迹”。有句“五年小隐在林薮,弄孙课子忘居诸”,“一木一花写风格,万山万水供范模”。这种生活的情形,孙枟《余墨偶谈》卷十《桐江访友图》也有记载:“在山时襟怀清畅,日徜徉云水间,不复知有尘俗事。友人宋培基鼓枻访之,出《桐江访友图》征题。许月樵有诗云:“披图示我桐江胜,道是将军小李居。万叠云烟亲泼墨,十年门巷此停车。人逢旧雨宜呼酒,家住名山好著书。莫是当时招隐地,别来猿鹤意何如?”由此可见友朋之高雅,山水之清娱。这次聚会,杨翰的题赠不离画梅。《李次星画梅为江雨田司马题,时在沅陵舟中》说“老梅如高士,阅世须眉古。故人为写真,冰霜化肺腑。”(图8)《题李次星画梅》有“胸中峨眉雪,腕底罗浮春。花光去千载,老笔付斯人”之句。《松菊犹存图,桂林李次星作,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rved.069图14 李吉寿梅花立轴。图15 李吉寿梅花图。图16 李吉寿墨梅扇面。图17 李吉寿山水人物立轴。图18 李吉寿占魁墨梅。141516持赠杨性农。太史约九日善德山登高,先系以小诗》诸作。一时兴会,笔墨淋漓,杨翰对李吉寿梅画的推重之意,是分明可见的。对自己的画作,李吉寿也颇为自许。画毕往往有题诗,或留跋,文与画两相辉映,俱见心意。《墨梅图》有诗云“:我爱梅干奇,墨痕浑似石。愈老愈纵横,皴擦无笔迹。我爱梅心冷,幽居在空谷。一洗热脑肠,最宜友松竹。我爱梅雅趣,幽怀笔难写。葛仙迈古今,谁是知音者。”跋云:“余自八龄学画,最爱画梅。画梅由种梅得来,种梅由画梅得来,非如此不能得画梅三味也。”直至晚年,述画梅心事:“学画花圈数十年,补之千载有薪传。花学冬心干学杨,补之千载有传方。”吉寿画梅,师承杨补之、金农之法而又独出心裁。画作蘸墨浓淡均匀,干湿涂枝,新枝似柳,旧枝如鞭,梢如鹿角,花萼有间。灵气与神韵两相兼。时人记他“手植数百本,于梅之清高孤逸融汇心目中,信手写之,疏影暗香,生气迥出。文式岩中丞谓为空前绝后,非过誉也”(文格,字式岩,官山东巡抚)。画家多富收藏。光绪四年(1878),李吉寿辑刻《梅花馆扇帖》四卷,所录俱明人扇面。扇面汇为丛帖,历代只此一种,尤见创意。又藏孙过庭《书谱》帖石《,余墨偶谈》记载:“司马家藏过庭先生《书谱》原石,嵌厅壁间,珍惜逾恒,绝不浪070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rved.以重墨,树身以干笔圈皴,松针先以淡墨写出,复施以浓重焦墨,层次分明立见,且与山体皴染融为一体,相辅相成,更增浑厚华滋之感。李吉寿书画,多作于四川、广西两地,传藏之处也大体如此。笔者曾见网上展示墨梅巨幅,询知为成都私家所藏,传承有绪。画边题款:“光绪丙子花朝后写于锦里,为少韩三兄大人法鉴,游蜀次星弟李吉寿。”少韩为严鸣琦,字少韩,马平(今柳州市)人。山水人物立轴款识:“同治己巳花朝前三日锦城之东,桂林李吉寿记。”从题识看,李吉寿曾长期寓居于成都。藏于柳州博物馆有墨梅扇页,纸本墨笔,纵18.5厘米,横51.3厘米,题识说:“画梅硬,莫误老柴枝。铁笛吹残花满树,禅心枯对月明时。越硬越清奇。旧题墨梅,为秋崖大兄大人正之,李吉寿。”(图10)桂林图书馆有行书扇片,录金冬心画竹跋。题识“光绪癸巳三月写于桐江上,七十九翁次星。”(图11)次星题识往往不遗“桐江”二字,其爱念故乡之情可见。不时加题作画之寿岁,复知其惜年之心。诗跋也多率性成句,皆成妙语。广西博物馆藏梅花图轴有诗云:“寒梅几点画来稀,不是春迟花也迟。为读黄昏疏影句,于今不敢写繁枝。”年款“甲午花朝,八十翁李吉寿写”。17白文“吉星临寿星见”诸印(图12)。有的题诗则化用前人成句,亦成佳构。桂林图书馆藏墨梅扇片题诗:“画到西湖处士诗,却无老树有横枝。夜来一白浑无际,正是冲寒月上时。壬午夏日又作。”(图13)

俞剑华编的《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记李吉寿“晚年融诸家为一炉,于树石、花卉、鸟虫、人物无不精妙。18书法秀丽,尤工八分,瘦硬直追汉魏。草篆亦有法度”。此说可以从传世书画得到印证。在专事梅画之外,人间百物百景,也时常出现笔端。有《桂林写生》绘奇施氊蜡。廷赞臣大令旧宰是邑,得数本归。”明人仿宋巨然山水卷,也是其收藏的一件珍品。绢本设色,纵29厘米,横393.5厘米。卷本题“巨然”二字。吉寿有跋语,提到偶遇的经过,他由成都返桂林,舟泊灵川万里桥头,将解缆时,有书贾携画一卷“踪迹余舟求售”,于是“推篷展卷,笔墨奇古,触目惊心,知为宋元以上物。及谛观卷尾,茶沫沾污处有‘巨然’二字。急取箧中所藏王石谷仿巨然长卷参观之,其林木寺院,水石皴缀,自是一家,而王卷逊此深厚矣。携来与家芸史兄装褫而秘藏之。”钤白文“吉寿”、朱文“次星”二印。裱边有“次星珍藏”朱文印。“芸史兄”即李益寿,字芸史,熙垣第三子,善花鸟獐猿。《粤西画识》有传。2010年保利秋拍的王蒙《幽壑听泉图》原藏圆明园淳化轩。咸丰十年英法联军劫掠时,此画被士兵拽下并撕残。画中有“至正六年九月三日”识语,为元末动乱之际归隐黄鹤山所作。另有“乾隆宸翰”诸印,并乾隆题诗。图左下方题“同治壬申仲冬,李吉寿补笔”一语,钤“桂林李氏”白文印(图9)。补笔师法王蒙画技,画山体施以细密而短促的牛毛皴、荷叶皴,凸处和边缘处笔少而墨淡,凹处及深暗处则笔多而墨浓,借以表现山峦层次和体积。松树以淡墨勾形,偶尔施石巨幅之作,笔法灵异,用墨简练。又设色折枝直幅,以紫菊入画。设色菊花横幅,题诗“:不与凡花艳冶同,殷勤培溉待秋风。敢云酷有渊明癖,随意篱边种几丛。”钤“万松老人”朱印。设色秋高月满横幅,为桂花盛开、中秋月满之景。左上竖题隶书“秋高月满”,落款行书“光绪辛卯分秧节写于桐江上,桂林次星李吉寿,时年七十七岁。”其他如野果花鸟小屏,识语“学南沙相国写生,七十七翁”。《山蜂野猿》图题“仿高且园以指代笔绘画技法所画。”《临沈启南山水》图。观其题识,知其所师从。(按,图14-18亦为李吉寿作品)李吉寿的碑志记载“生于嘉庆乙亥年十二月十一日,以光绪丙申年二月二十六日无疾告终,享年八十有二”。公元纪年是1816年1月9日生,1896年4月8日去世。他画梅一生,并享高寿,真可谓生得真趣,死得其所了。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rved.071

-

老子心中山水儿子笔下梅花——李熙垣、李吉寿画迹

本文发布于:2023-12-08 02:20:3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197323823919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老子心中山水儿子笔下梅花——李熙垣、李吉寿画迹.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老子心中山水儿子笔下梅花——李熙垣、李吉寿画迹.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山水   广西   桐江   题识   道光   设色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