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语言教案静夜思

更新时间:2023-12-07 17:49:00 阅读: 评论:0

2023年12月7日发(作者:北京青年任知了)

-

中班语言教案静夜思

篇一:小班语言 《静夜思》 教案设计

《静夜思》教案设计

活动目标:

1. 理解图片内容以及古诗大概的意思,进而培养幼儿对古诗学习的兴趣。

2. 有感情的朗诵并表演古诗。

3. 体验诗中离开家乡的人的思乡之情。

活动准备:课件

前经验准备:幼儿在语言教育活动中已经会吟诵《静夜思》 活动过程:

一、引入课堂:

教师在ppt上出示月亮、夜空等有意境的图片。

问:小朋友这些图片好不好看?这些图片里有什么?对,有月亮,今天老师就给你们讲一个由月亮带来的故事好不好?

二、授新课,学习《静夜思》

1. 在这晴朗的夜空中,有许多小星星一闪一闪眨着眼睛,一轮又大又圆的月亮挂在天空中,非常美!在许多许多年以前(,出示课件)有一位叫李白的诗人在外面游玩,他很久很久没回家了, 在这静静的夜晚,面对这圆圆的月亮,他想念起家乡的亲人,所以呢写下了一首诗,叫《静夜思》。

(揭晓古诗名字,齐读一遍静夜思)

2. 师范读古诗,讲解古诗大意。

3. 小朋友听完了老师讲的古诗想到了什么呢?

谈话:如果小朋友在小的时候离开爸爸妈妈到很远的地方,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呢? 你会想爸爸妈妈吗?

4. 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诗,一起分享李白的故事。 出示古诗,师配乐朗诵古诗 ,再次分句讲解古诗大意。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出示古诗时,伴有一些符合内容的图片,目的是让小朋友理解古诗内容,更容易理解到思乡之情。

注:教师口述讲解,(古诗解释)这样小朋友在看图的同时,听老师的讲解,会更容易理解,字数多了幼儿会厌倦。

5. 互动:看了刚才的图画,你能用动作表现一下李白是怎样思念故乡的吗?(用你的表情、语言、动作都可以)目的了解一下幼儿了解到什么程度,方便讲解;加深幼儿对思乡的理解。

6. 下面让我们一起读一次《静夜思》,出示静夜思,儿童随便读,不用齐。教师主要是听,看看幼儿有没有拉长音,读错,结巴的问题。

7. 欣赏视频,帮助幼儿理解古诗含义。

8、下面老师有感情的读一句,你们一个一个的重复好不好,要求尽力模仿我。(这样可以实现每个幼儿读一遍,听三遍的效果,运用模仿的方法,可以纠正朗读的恶习)

三、动作表演

四、活动延伸:

小朋友回到家里,和爸爸妈妈一起赏月,并且和爸爸妈妈一起背诵这首诗,然后把自己看到的夜空的景色描述出来。

篇二:静夜思公开课教案

公开课教案

执教内容:《静夜思》

执教时间:2013、11、28

执教者:吴文香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生字“目”、“耳”认识新偏旁“攵”。

2.初步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诵读时能做到正确、有感情。

教学重难点:

1、会认10个生字,写好2个字。

2、有感情的诵读古诗。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诵读古诗

一、 导入课题,简介作者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李白写的一首古诗——《静夜思》,齐读课题

1、有谁知道李白?

2、李白:字太白,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他一生写了将近一千首古诗。正因为他的诗写的多写的妙,简直就像一位作诗的神仙,所以人们就称他为“诗仙” 。

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1、听老师读古诗,听听老师是怎么读的。

2、你们也想读一读李白的这首《静夜思》吗?读书时,我们首先要做到:读准字音。不会认的字,怎么办呢?

生:可以借助拼音,可以问老师,可以问同学。

师:真好,这就是高效率的学习方法。比一比看哪些小朋友最能干,不用老师教就能读准字音,读通全诗。请大家开始自由读一读这首古诗。

1、师:读完的同学举手。刚才小朋友们读书可认真了,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古诗。(点生朗读,及时鼓励)

师:刚才那个同学真勇敢,敢第一个来读,其实我们还有很多的小“战士”也想来读读,现在我们大家就一起来朗读,每个小朋友都来勇敢地表现一下。

2、检查识字效果:

师:大部分同学都能随诗读准生字的音了,生字娃娃们有些不服气了,它们跑出课文,带着朋友到屏幕上排好队要考考大家呢,小朋友们敢向它们挑战吗?(课件出示生字静 夜 床

光 举 头 望 低 故 乡)

(1)、师:现在我们先请小朋友们在下面热身,自由认读生字,把它们牢牢记在心里。

师:小老师们真棒,你们要为有这么出色的小老师骄傲。同学们学的也真是认真,小眼睛睁的大大的,腰板挺的直直的,嗓

门也放的大大的,小老师们也为有你们这些可爱的学生而高兴呢!

(3)谁想提醒大家那个字的读音?

(4)、齐读生字

3、认清字形。

(1)交流方法

师:这么多的生字中,你记得最牢的字是哪个呢?你用什么好办法记住的?把你的识字方法教给大家吧!

师:同学们真聪明,想出了那么多好办法来识记这些生字。识记生字的方法很多,我们可以编字谜,儿歌,故事,还可以拆分熟字组合,可以做动作,只要大家仔细观察,认真动脑筋,一定会认识更多的字。

4.出示生字卡片教学新偏旁“攵”。

5.这些字都会读了,古诗是不是也能读正确呢?

(1)指名读古诗,其他学生认真听,准备给同学正音。

(2)齐读,读后正音。

四、再读古诗,读出韵味。

师:读古诗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读出古诗的节奏、韵味来。 1、

2、

3、

4、

请听老师读。 请大家按着节奏线试读 指名读 齐读

五、指导有感情的读古诗

1、读古诗不仅要读准字音,读出节奏、韵味,还要读出感情来。请你选择适合这首古诗的方式读读课文,并想想为什么这么读?到诗句中找找理由。你一定行!

2、指名说,并读一读

3、创设情景

小朋友,现在请你们静静地欣赏这幅图,看看在这样一个寂静的夜晚,李白躺在床上难以入睡。他看到月光穿过窗户又洒落在床前,怀疑是地上蒙了一层霜。他写下了(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他抬头看望那天上的明月,又低下头看看地上的月光,一股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在他的心里油然而生。他写下了(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当时李白25岁离开家乡,东游淮扬,中秋的夜晚,他独自一人躺在客店里,冷冷的月光铺满了房间,此时的他,多么孤独,多么难过,多么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啊!可是,当时的他没有电话可以跟亲人朋友聊天,回家的路是那么长,更没有我们今天的汽车、火车、飞机让他快点回家。

4.离开家乡,离开亲人,李白的心里一定非常(生说:难过、伤心、悲哀??)

5、如果你离开了爸爸妈妈,十分想念他们,却无法相见,你的心情怎样?

6、现在你就是思念故乡的诗人李白,在的寂静的夜晚,独自

一人,对着月亮,带着你的心情,你的表情,和动作来吟诵这首静夜思吧。

六、写字练习,学写2个生字

师:看来大家都是读书、唱歌、认字的小能手了,现在,我们要学会写生字。比比看,谁把今天学的生字写得最漂亮 课件出示:“目、耳”

师:来,齐读一遍。

师:要写好字,要按一定的笔顺规则来书写,你知道有哪些笔顺规则吗?

生:先横后竖,先撇后捺

生:从左到右,从上到下

生:先中间后两边

生:先里面后封口。

师:同学们真棒,还记得我们学过的笔顺规则。现在我们一起来回忆,再来读读。(课件出示笔顺规则)

1、师:我们先来看“目”字,请同学们看老师写字,注意每个字的笔顺和在田字格的占格位置。请小朋友们抽出小手来,我们一起再来书空目。可以组词目光、耳目。 2、我请大家猜个字谜:“目”字不老实,上下两横都出头,右边一竖往下走。(耳)

你认为哪笔该给大家提个醒的?

师:写字还要掌握一些必要的窍门,注意正确的书写姿势,

篇三: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

幼儿园大班古诗教案《静夜思》

设计意图:

这是一首家喻户晓的诗,我听到很多没有上大班的小朋友,都可以倒背如流,但是我发现多数小朋友在朗读古诗上缺乏训练,不知道如何正确的朗读古诗。也不知道古诗的含义。所以,我需要用这节语言课程,提高幼儿对古诗的兴趣,和对内容的理解。

活动目标:

1. 可以流利的朗读古诗,知道大概的意思。进而培养幼儿对古诗的兴趣。

2. 知道“举头”“低头”的含义,知道是个动词,并且可以做出来动作。

3. 可以控制自己的朗读能力,尽量不拉长音,不结巴。

4. 能够和其他小朋友沟通,享受讨论的快乐。

5. 让幼儿体会到什么是思乡之情。

活动准备:ppt

前经验准备:幼儿在语言教育活动中已经会吟诵《静夜思》这首诗歌

活动难点:

1.能够理解古诗之中的含义。体会到诗中的美好意境,和诗人的思乡之情。

2.能够知道“举头”“低头”的含义,知道是个动词,并且可以运用到生活和游戏之中。

活动过程:

一、引入课堂:

教师在ppt上出示月亮、或者夜空等有意境的图片。问小朋友这些图片好不好看?这些图片分别是什么?这些图片里有什么?对,有月亮,那么今天我给你们讲一个由月亮引出来的故事好不好?

二、授新课,学习《静夜思》

1. 在这晴朗的夜空,有许多星星一闪一闪亮晶晶的,一轮又大又圆的月亮挂在蓝蓝的天空中,真美!在许多许多年以前,(出示课件)有一位叫李白的诗人在外面游历,他很久很久没回家了, 在这静静的夜晚,面对这圆圆的月亮,思念起家乡的亲人,由此而写下了一首诗,叫《静夜思》。(揭晓古诗名字,齐读一边静夜思) (把诗的大概解释放在前面,引出古诗,提高兴趣。)

2. 小朋友听完了老师讲的古诗想到了什么呢?谈话:如果小朋友在小的时候离开爸爸妈妈到很远的地方,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呢?

3. 下面和老师一起来学习这首诗,出示古诗。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出示古诗时,伴有一些符合内容的图片,目的是让小朋友理解古诗内容,更容易理解到思乡之情。 注:ppt上不会出示翻译的内容,教师口述讲解,(古诗解释)这样小朋友在看图的同时,听老师的讲解,会更容易理解,字数多了幼儿会厌倦。

4. 互动:看了刚才的图画,你能用动作表现一下李白是怎样思念故乡的吗?(用你的表情、语言、动作都可以)目的了解一下幼儿了解到什么程度,方便讲解;加深幼儿对思乡的理解。

5. 下面让我们一起读一次《静夜思》,出示静夜思,儿童随便读,不用齐。教师主要是听,看看幼儿有没有拉长音,读错,结巴的问题。

6. 下面小朋友自己读一遍这首诗,然后和周围的小朋友讨论,找出你认为不好读的字,一会问老师。如果你都会读,可以找出你觉得我会读错的字,来考考我,每个人都要参与。(找出来的字,一会集体读三遍。)

7. 老师的一个朋友读《静夜思》很好听呢,让我们一起听一下吧。(播放视频,视频中会有古诗解释,再一次解释,加强理解古诗意思。)

谈话:读的好听么?有谁可以给我讲一下这首诗讲了什么故事?

下面老师有感情的读一句,你们一个一个的重复好不好,要求尽力模仿我。(这样可以实现每个幼儿读一遍,听三遍的效果,运用模仿的方法,可以纠正朗读的恶习)

三、游戏,加强理解,提高朗读能力,培养沟通能力

1. 老师把小朋友两两分组。两人一组,两个组同时朗读古诗,一人一句,朗读古诗。在有韵律有感情的情况下,看看哪一组快。齐读。

2. 游戏会分出胜负,老师和输的小朋友说,不要灰心,我们还有一个游戏。

一个组内的两个小朋友,一个读古诗,一个表演。“举头”“低头”动作对的,会有小贴纸作为礼物,下课领。 活动延伸:

可有小朋友回到家里,和爸爸妈妈一起赏月,并且和爸爸妈妈一起背诵这首诗。(巩固理解)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有趣的象形字

活动目标:

1、乐意参与阅读活动,对文字产生兴趣。

2、通过阅读图片和象形字卡,了解象形字的特征。

3、能细致观察并进行大胆地猜想与讲述。

活动准备:

1、象形字演变图一份,象形字卡、汉字卡。

2、象形字组合图画一幅。

3、动画片《36个字》。

活动过程:

一、观察组合图,导入活动。

1、师:老师今天带来了一幅有趣的画,你从画里看到了什么?请你用一句完整的话告诉大家。

2、小朋友观察得非常仔细,在这幅画里还藏着一个小秘密,你想知道吗?那请仔细听在结尾爸爸说了一句什么话?记好了告诉我,让我们一起来看动画片吧!

二、观看动画片,激发对象形字的兴趣。

1、请问你在动画片里看到了什么?

2、动画片里爸爸画了一个太阳,小朋友说了什么?

3、爸爸在故事的结尾说了一句什么话?(咱们的祖先就是这样创造了象形字)这些看上去象图的东西

其实是古代的象形字。

三、分组观察并讨论象形字,了解象形字的特征。

1、观察象形字卡,互相交流、大胆猜想(教师引导幼儿阅读字卡,并能讲述理由)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很多象形字,请你们来猜一猜它是什么字?你是怎么猜到的? 2、小结象形字的特征。

刚才我们认识了许多象形字,看这个象字,这是长长的鼻子,四条腿,就像大象一样,所以它就是象字,那请你们想一想古代人是怎样造出象形字的呢?

小结:古时候的人就是照着事物的样子画下来形成了象形字。

四、观察象形字演变图,比较汉字与象形字的不同。

1、出示现代汉字日,问幼儿这是什么字?

2、出示象形字日,告诉幼儿这是汉字日的象形字朋友,让幼儿比较两个字哪里不一样?

3、小结:古代象形文字是圆圆的,而现在的汉字变成方方的,我们叫它方正字,象形文字经过很多年的演变变成现在的汉字,它更加清楚、简单,便于人们交流和书写了。

四、游戏--找朋友。

1、每个小朋友手上拿一个现代汉字,请小朋友找到它的象形字朋友。

2、小朋友都帮汉字找了象形字朋友,我们来一起看看找对了吗?

五、再次观察象形字图,结束活动。

活动过程:

1、动画导入:

师:小朋友们好,今天认识大家我真高兴,我给大家带来一件特别的礼物,那就是动画片《三十六个字》。

2、出示图片象形字:

师:嘘,闭上眼睛我数到3小朋友才可以睁开眼睛。1、2、3睁开眼睛吧,瞧,谁来到了我们的黑板上。师:你怎么看出是月亮?这是什么?(乌龟)你怎么看出来的?

老师小结:古时候人们就用这些图案来表示月亮、太阳……这些图案就是象形字。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吸铁专家

【活动目标】

1、了解磁铁能吸住铁制品的特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能利用磁铁的特性进行物品分类,主动将自己发现的与同伴交流。

3、对研究磁铁的秘密感兴趣,体验动手尝试的快乐。

【活动准备】

2、白纸、别有曲别针的立体小兔子、两筐雪花片。

3、记录表每人一张。

4、两种材质的一角硬币各一枚。

【活动过程】

1、游戏小兔子跳舞,引发幼儿兴趣。

小朋友,你们看一看小兔子为什么会跳舞?教师将立体小兔子放在白纸下面来回移动,让立体小兔子跳起舞来。哦,原来小兔子底部有个曲别针,是磁铁让小兔子跳起舞来的。你们真聪明,这都能发现了。那么请小朋友想一想,磁铁还能吸起什么。2、幼儿操作实践,自主探索磁铁吸铁的特性。①小朋友,老师给你们每人一包各种各样的物品,请你们来猜一猜,哪些能被磁铁吸起来?哪些不能被磁铁吸起来。你觉得能被磁铁吸起来的你就在'猜想'栏打上'√'不能被磁铁吸起来的就在'猜想'栏打上'╳',现在开始吧。②好了,现在请你们来试一试,看看自己猜的对不对,做实验的时候把能被磁铁吸起来的就在'验证'栏打上'√',不能被磁铁吸起来的就在'验证'栏打上'╳'。

③请小朋友相互检查一下结果并交流自己的发现:磁铁能吸起什么?哪些物品不能被吸起来?为什么磁铁能吸住大头针、曲别针、铁丝、铁钉?

④小朋友请看一看,老师这有两枚不一样的的一角硬币。我们来一起试一试哪一个能被磁铁吸起来?哪个不能。引导幼儿发现两枚硬币的不同材质,原来,被吸起的硬币是铁钴镍做成的,不能被磁铁吸起来的是用铝做成的。3、引导幼儿寻找周围环境中的铁制品,巩固对磁铁的认识。

①你想知道磁铁还能吸什么东西嘛?请你用磁铁去吸一吸教室里的其他东西。并互相交流自己的发现。

4、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幼儿用磁铁解决实际问题。

游戏情境:今天早上老师准备的曲别针不小心掉到了雪花片框里,请大家帮老师找一找曲别针。看谁找的又快又多。组织幼儿分组自主游戏,寻找曲别针。

引导幼儿交流找到区别针的方法,多玩几次。

总结:有的小朋友很聪明,他用磁铁转一下就吸住了很多的曲别针。老师再次演示一下。加深对磁铁用处的了解。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各种各样的米

活动目标:

1、幼儿了解米的种植生产过程,对米产生探究的兴趣。

2、认识几种常见的米,感受科技日新月异下的米的多样性。

3、懂得农民种粮食的辛苦,知道要爱惜粮食。

活动准备

1、米的生长过程图片

2、布置好的米店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兴趣,引导幼儿对米的了解

师: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出示米)

你们知道米是从哪里来的吗?(幼儿自由讨论、猜想)

(二)、观看影像资料,了解米的种植生产过程

师: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米到底从哪里来的。(幼儿观看录象)

师:通过刚才的录象,你们知道米是怎么来的吗?

(根据幼儿的回答,教师逐一出示小图标)

稻子——秧苗——成熟的稻穗——收割——脱粒——去壳(起米)

师小结:从稻子到我们手中的米,这中间要经过很多复杂的工序,是由农民伯伯半年的辛苦劳动换来的,因此小朋友每天吃饭的时候都要想到农民伯伯的劳动,我们要爱惜粮食,决不能浪费!

(三)、参观“米店”,初步了解米的多样性

师:小朋友除了了今天看到的白米,你还见过或者吃过那些米呢?

(幼儿自由讨论、发言)

教师出示幼儿讲出的米的图片如:黑米、小米、糯米等

师小结:除了小朋友说的这些米我们生活中还有青米、泰国香米、糙米等,现在商店里

卖的一些米还有一些保健功能,因为科学家在种植过程中添加了一些营养成分。

(四)、游戏:逛米店

幼儿角色游戏:请个别幼儿担任米店营业员,其他幼儿买米,买米的幼儿要把自己买的

米的名字和特征讲述清楚。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是我们主题活动开始,通过这个活动,引起了幼儿的注意。“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但是我们大多数人对米的种植生产过程还不是很了解,因此通过这个活动,让孩子们对米的整个种植生产过程有个初步了解。同时通过这个活动,让幼儿知道了一些跟平常吃的不一样的米,先从在幼儿园吃的黑米粥、小米粥到后来教师提供的青米、香米等,幼儿了解到米的多样性同时又有继续想参与以后的活动兴趣。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美丽的祖国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爱祖国的情感。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认知能力。

3、使幼儿初步了解我国的几个世界之最,知道祖国地域辽阔。

4、使幼儿初步知道万里长城、故宫都是勤劳的中国人民建造的。

活动准备:有关长城、故宫的图片和录像。中国地图一张活动过程:

一、导入(激发幼儿了解祖国的兴趣)请幼儿说出我们国家首都的名字。请幼儿分别谈谈自己去过哪些地方,看到些什么?

二、展开1、让幼儿看大地图,使他们知道我们的祖国很大(1)请幼儿在地图上找出首都北京的位置。

(2)请幼儿在地图上找出中国最北、最南的地方。(最北的地方是漠河,那里天气很冷,到那里去要穿厚厚的皮大衣。中国的最南面是南沙群岛,那里一年四季都很热,到那里要穿很薄的衣服)(3)向幼儿介绍我国的世界最高山脉--喜马拉雅山;东北的大片森林和我国的两条河流:长江、黄河。

2、引导幼儿看图片,了解我国的世界之最(1)师生共同观看《长城》录像,给幼儿讲解:长城的一头在山海关,另一头是嘉峪关,弯弯曲曲,上上下下,很长很长(2)师生共同观看《故宫》录像或

篇四:幼儿园教案-静夜思

《静夜思》教学设计

一、介绍作者

1、教师出示中秋赏月图

问:图中表示的是什么时候?人们在做什么?你在做什么?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2、屏幕演示: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谁吗?李白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他一生写了很多古诗,将近有一千首,他的诗想像丰富,风格豪放,正因为他的诗写得多,写得妙,简直就像一位作诗的神仙,所以人们就称他为“诗仙”。

二、从图画意境进入古诗,导入课题

1、在这时候,李白又在干什么?(学生们大胆猜测)

2、故事导入:在远古的唐朝,同样是这样一个中秋的夜晚,一轮明月冉冉升起,月光明亮地照着苍茫大地。人们从四面八方回到自己的家乡与亲人团聚。月儿圆了,人团聚了,多美好啊!可是伟大的诗人李白却无法回家与亲人分享这人间最温暖的时刻。他只身一人离家在外,看到这样圆圆的月亮,他想起了自己的故乡,想起了亲人。深深的思念中的他只能以写诗来排走心中的寂寞。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这首留传千古的诗——《静夜思》。

3、课件演示揭题:《静夜思》教师板书课题。

三、初读古诗,解决生字词

1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古诗,遇到不认识的字和难认的字,就找拼音朋友帮帮忙。

2再次读诗,把诗句读通顺,读连贯。

1)出示全诗,生字在诗句中出现。指名读。(相机点拨:“静”、“疑”、“霜、“故”“乡”组词语,做动作理解“举”、“望”。)

2)生字从诗句中跳了出来,去掉音节读。

3)齐读古诗,把字音读正确,句子读流畅。(出示诗句与词语) 3引导学生理解“故乡”:同学们,能大声地告诉老师你的家乡在哪里?能用一句话介绍你的家乡吗?(引导学生用“家乡”说话,激发学生对自己家乡的热爱。) 4说说你是怎样记住“故乡”两个字的

四、朗读全诗,理解感悟

1 师:同学们都爱自己的家乡,那大诗人李白孤身一人,在外漂泊已久,他想自己的家乡吗?自由地多读读古诗,思考老师的问题。

2生答:诗人想念自己的家乡。师:你是从哪句诗感受到的?怎么知道的?(引导学生抓住“思”体会作者的思乡情。出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句诗的动画。

李白在诗中写了两个动作是什么?他举头做什么,低头做什么?谁来做一做这两个动作。

看课件,认真观察诗人是怎么举头、低头的。给你什么感觉?(沉重,伤心,难过)

李白抬起他的头像举千斤重,举得好费力。孩子们,你们说这句诗到底该怎么读? 师用沉重的语气范读并画出节奏。哪些字该读重些呢?(举,思) 生试着用沉重的语气读,注意节奏。

3结合插图,说说如果你是作者,站在窗前,望着皎洁的月光,会想到什么,

心情又会怎样。生答:当诗人望着圆圆的月亮时,不由得想到了自己的亲人,感到十分的孤独。

4带着这样的心情,在音乐声中再次朗读古诗,渲染气氛。

5那么,作者究竟看到了什么,他会如此悲伤?读读第一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生自由发言。(重点理解“霜”,可出示秋天霜降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再结合插图,让学生知道月光照到地上就好像地上铺了一层霜。)你能读好这一句诗吗?

6、朗读,引导。

诗人这样描写,给了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冷清)

师描述:今晚,银白色的月光洒在地上,像铺了一层冰冷的霜一样。环境如此冷清,再加上诗人远离亲人的孤独,就更感到冷清了。

师用冷清的语气范读。

生试着用冷清的语气读,注意节奏。

五、创设情景,吟诵古诗

1、简介背景:当时李白25岁离开家乡,东游淮扬,不到一年,用去银两三十余万,钱也用光了,又得了一场大病。中秋的夜晚,别人都回到故乡,与父母、妻儿、朋友团聚。只有他独自一人躺在客店里,迟迟不能入睡,霜一样冷的月光铺满了房间,没有一个人给他添一件衣服,没有一个人给他生个火盆,没有一个人来照顾他,更没有一个人陪他说说话。他多孤独啊!他更加地思念家乡,思念家乡的亲人了,他举起和低下的不仅仅是头,而是游子心中那重重的浓浓的乡愁啊!

2、同学们互相说说:看着明亮的月光,如果你是李白你会想起故乡的什么?

3、思念亲人——孤独地读诗

想到了亲人:会想到哪些亲人呢?(父母、孩子、妻子等)你想对他们说什么呢?孤独地读诗,把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从读诗中表达出

过渡:李白的这首诗写得多好啊!直到现在,每当月圆之时,想家之际,许多远在异国他乡的人们都会含着眼泪吟颂它。让我们把这重重的浓浓的乡愁带到诗中来吧!

学生们读诗

六、指导书写“故乡”

1、 观察占格

2、 小组交流

3、 描红书写 4、展示

七、作业

1、把《静夜思》这首诗读给家长听。

2、书写生字

板书设计:静夜思

——李白·唐朝

窗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篇五:静夜思教案

语文教研活动三——赵静执教《静夜思》第二

课时教学设计

作者:lzm 来源: 添加时间:2011/11/23 21:11:08 点击率:864

《静夜思》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执教人:赵静

时间:9月27日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背诵古诗《静夜思》。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思念、热爱家乡的情感。

3、学会学习古诗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默写生字词

古诗李白 明亮意思 夜晚 (找两位到黑板上默写,检查确切掌握情况)

小朋友们真了不起,不仅字词学得多,而且还把它们牢牢地记在心里了,其实英英也很了不起,你瞧,她正在干什么?(投影出示英英背古诗的图片)

2、题目是英英学古诗,我们能不能把它改成“英英背古诗”呢?为什么?

生:可以、 不知道等

师:大家现在不会没有关系,等我们学习完了课文后,大家肯定就会知道的,大家想不想知道啊? 想 好的,那么现在大家自由朗读课文两遍。

3、出示奶奶和英英对话图片(大家猜一猜图片上是谁,他们在干什么?)

奶奶和英英背古诗

(1)出示奶奶和英英第一次对话,简单解释对话,以及人名后说话的内容是谁说得,然后奶奶说话内容消失。

二、学习《静夜思》。

1、(出示古诗)解释诗题。师:你理解了哪个词的意思?

“静夜”就是“静静的夜晚”,“思”就是“想念”的意思,合起来就是在“静静的夜晚有着深深的思念。”

2、看图感悟,体味诗情。

(出示插图《静夜思》)

(1)师:图上出现的是什么人?你从哪儿看出来的?(对,你们看得很仔细,想得很合情理。)

(2)师:天空中有一轮明月,想一想,什么时候的月亮是这么圆,这么亮?(八月十五中秋节,元宵节的晚上。)

(3)师:月圆之时,正是家人团圆的时候,每当这个时候,我们都会聚集在一起玩一玩,乐一乐。假如这个时候,你独自一人在外地,身边没有一个亲人,你会觉得。。。。。?

(4)师:是啊,别人团聚,自己却孤单一人,心中肯定非常难受。你们看,此时此刻,诗人李白就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孤孤单单一个人。想一想,他站在窗前,仰望明月,会想些什么呢?同桌讨论,全班交流。

(5)师:同样的月亮,同样的月光,勾起了远在他乡的诗人对家乡、对亲人的无限思念。让我们

一起当一当诗人李白,读一读《静夜思》。

两位同学读,形成鲜明对比,教学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3、学诗句。

(1)指名读《静夜思》。[

(2)师:这首诗有几句?(两句)依次来学一学。

第一句

①指名读。

②师:这句诗,你是怎么理解的?(学生答)

③师:为什么英英知道这是秋天的夜晚呢?为什么这一句里的“疑是”,把它解释成“就像”?第二句

①指名读。

②师:“举头望明月”中的“举头”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用“举头”?

③师:想象一下,诗人抬头望月会有什么样的感受?你们的想象都合情合理。诗人想到故乡的人和事,想得很多很多。那么当他想念故乡的时候,头还是抬着望月亮吗?诗里是怎么说的?对,用“低头”这个词语表示诗人思念故乡的感情很深沉。为什么英英把这句解释成“不由得思念起故乡来”?

(3)指名读英英对全诗的解释。

(4)齐读《静夜思》。

4、指导朗读。

(1)师范读《静夜思》,生体验朗读节奏,并在书上做记号。

(2)“疑是”“低头”语速要慢,表示诗人在沉思。“光”“霜”“乡”押韵字要读得清晰,停顿要长一些,表示感情逐步深化。

三 讲解课文剩下部分

1、我们理解了古诗的意思,那英英理解了没有,出示英英的第二句话。

2、那奶奶动了没有,奶奶的下一个问题?

3、介绍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

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

作品有:

《静夜思》《早发白帝城》 《望庐山瀑布》《古朗月行》

《秋浦歌》《望天门山》《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等

四、回到原来问题,讲解课题中“学”可不可以改成“背” ?

先板书 学古诗{背古诗

{讲意思

{说作者

讲解完让学生自己明白学古诗的方法,并且知道为什么不可以改。

课堂练习

1、《静夜思》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诗人( ),表达了作者( )故乡的感情。 2、远离家乡的人望着那天上的月亮,不由得思念起故乡来。

诗句:( )

课后作业

学习英英,跟爸爸妈妈对话学古诗。

总结

最后进行总结全文内容,并且再次强调学古诗的方法。

《英英学古诗》说课稿

赵静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语教材第三册的第三篇课文《英英学古诗》。

一.说教材

这篇文章写了英英和奶奶的一段对话,对话中英英生动而自然地介绍了古诗《静夜思》的作者及诗句的意思,让学生在兴致勃勃地朗读祖孙对话的同时,不知不觉地进入古诗的意境。教材有意创设具体生活情境,既学习对话的语言表达形式,又感悟古诗教学的内涵,深入浅出,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一举而数得。

课文还配有两幅插图,课题右边一幅是英英和奶奶的对话图,可以利用它创设对话情境,使教学更加直观、富有趣味;文后下面一幅是与《静夜思》相配的插图,可以指导学生仔细观察人物抬头的动作、沉思的神态,并展开想象,深入体会人物的内心,体会诗句的思想感情。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我确定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入情入味地背诵古诗《静夜思》。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思念、热爱故乡的感情。

3.学会四个生字“意、照、层、代”,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三、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熟悉课文内容,感悟诗句意思,通过朗读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难点:借助课文正确理解诗意,并达到朗读是内心的表达以及学古诗的方法。

四、说教法学法

整堂课的教学主要通过图文结合、诗文结合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我重点指导朗读,让孩子们以读感悟诗句的深刻涵义。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我在注重老师主导地位作用的同时,也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的作用。在教学中,我尽可能让学生自主地学习,自主地思考,学生以读为本,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从而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五、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默写生字,指名默写。本环节注意关注学困生。

2.评读课文

(1)指名读,大家评。(整体读得怎么样?哪儿读得很好?哪儿读得还不够,应该怎样读?)

(2)全班对半读,先互评后教师点评。

(二)学习课文

1、初读,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

教师要注意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说说课文的大概内容,知道课文写了英英和奶奶的对话,英英学了故事《静夜思》、作者是李白等。

2、再读,分清课文叙述的层次 通过指导学生各自朗读、分组朗读、分角色朗读等,让学生知道课文写了英英和奶奶的三次对话。第一次引出了古诗《静夜思》的诗句;第二次说出了诗句的含义;第三次告诉奶奶古诗的作者是李白。这一环节我以读为主,以理解、讲解为辅,让学生在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中熟悉课文内容,读出课文的叙述层次。

3、细读课文,背诵诗句,体味诗情

突出诵读古诗的重点,采取“在情境中朗读”的方法,利用题头插图创设生活场景,让学生分角色练读,充分朗读第二次对话内容。在读的过程中,我相机引导学生理解“疑”、“霜”、“举头”等词语的意思。可以让学生读一句古诗,再读一句英英解释诗句的意思,两相对照,懂得诗意。

4、借助图片理解诗人思念故乡的感情,并且借助问题课题中的“学”可不可以改成“背”来学习学古诗的方法。

(三)总结课文

1、齐读课文,感受作者思念、热爱故乡的感情;

2、巩固对话的书面表达形式。

3、板书学古诗的方法学古诗=背内容+讲意思+说作者。

-

中班语言教案静夜思

本文发布于:2023-12-07 17:49: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194254023943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中班语言教案静夜思.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中班语言教案静夜思.pdf

标签:古诗   幼儿   小朋友   朗读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