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人工智能时代下的新型教师角色

更新时间:2023-12-07 16:13:27 阅读: 评论:0

2023年12月7日发(作者:古典诗歌)

-

人工智能时代下的新型教师角色

64MIRROR成长成长人工智能时代下的新型教师角色●

文/宛荣荣2018年4月20日,教育部正式颁布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宣告了我国教育信息化正式从1.0时代步入2.0时代。《行动计划》指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必须聚焦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新需求,强化以能力为先的人才培养理念,将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系统性变革的内生变量,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发展,推动教育理念更新、模式变革、体系重构。”教育步入信息化2.0时代,意味着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将会越来越广泛和深入。于教育而言,人工智能应用的主要方向就是将智能与教学活动进行有机结合。人工智能时代的学习将发生巨大变化,呈现出智能化和数据化两大特点,主要体现在:当学习者有了感兴趣的知识后,主要通过网络进行学习;学习者通过智能学习平台进行学习时,这些智能平台会根据学习者的过程数据判断其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并由此推荐变式题目;利用大数据对学习者学习过程数据进行分析,完成对学生的即时反馈与评价;通过数据分析的结果了解学生的个性化特点,以数据分析的方式呈现的学习结果可以更加直观准确地呈现每一个学生的真实水平;教师据此开展个性化教学,达到因材施教。“学”发生了变化,意味着“教”也必须作出改变。若“教”与“学”不同步,难以产生有效的教学效果。未来,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和深入,作为“教”的主体,教师必须及时地作出相应的角色转型,才能在“机器人教师”面前昂首挺胸、阔步向前。个性化设计者传统的课堂通常采用“一对多”的授课方式,一个教师面对全班几十个学生进行授课。教师统一协调教学进度,全班学生整齐划一地跟着教师的步调进行学习。然而,每个学生都是个性化的主体,每个人的学习情况不同,教师一人难以兼顾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未来,人工智能将会代替教师的部分智能,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关注学生的个性化成长。互联网已然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人工智能会弗莱雷批判“储蓄式教育”——学习者被填塞预定的知识,学生被当作是被动“接收”的无知者。南京师范大学项贤明教授认为人类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但在人工智能时代,人类可以把记忆、计算甚至部分智慧工作交给机器。教育应该发挥人类所长,未来的教育可能是一种人性为主的教育,而教育的两大中心任务是培养人的道德和创造性。依据受教育者的学习风格、学习轨迹以及其他个性化的特点进行大数据整理,为学生提供定制化的学习服务。此外,也能通过人工智能自身的算法与学习能力,不断地推送适合学生当前学情的学习计划、学习内容、检验方式、评价指标等,基于各类反馈形成知识库,充分尊重个体的发展。适应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教育教学改革正在深入推进,实施个性化教学、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成为新时代教师的重要任务。因此,教师要实现从传统的掌控者向个性化设计者的角色转变,根据人工智能整理出来的数据为学生制订个性化的学习计划。组织引导者韩愈有言:“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然而,传统教师的任务仅仅是以“受业”为主,教师作为知识掌握者的角色而存在。然而,人工智能时代就是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学习者可以通过网络、书本、多媒体获得各种各样的知识,可学生自己通过网络获得的知识今日教育EDUCATION TODAYJanuary 2021

65往往是碎片化的,没有经过系统的整理,这种碎片化知识难以被学生所吸收。信息总是海量的,然而学生的吸收能力是有限的,知识的传播速度不断在加快,学生的知识吸收能力却是在知识的逐渐积累中缓慢提升。这就需要教师对信息进行系统的整理和组织,并帮助学习者将获得的知识以合理的方式融入自身的知识体系。因此,在人工智能时代,教师的知识掌握者的角色将被替代,更多地承担的是组织引导者的角色。教学创造者传统的教师面临的教学任务是沉重的,教师把大量的时间都用在教学设计、教学评价等工作上,因此很多教师成为了课本、教材的“搬运工”。弗莱雷批判“储蓄式教育”——学习者被填塞预定的知识,学生被当作是被动“接收”的无知者。他认为学生“储蓄”教师“灌输”的知识越多,就越不能形成批判意识。弗莱雷提出,应该摒弃“储蓄式教育”,代之以提问式教育,以唤醒潜藏在人内心的创造性。传统教育大多数都是“灌输式教育”,教师仅仅是知识的“灌输者”,学生和教师都缺乏一定的创造性。人工智能背景下,受教育者可以利用互联网、多媒体等途径获取知识,冲破了传统教育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这就要求教师通过学生在学习平台上的学习痕迹掌握学生的学习风格和认知风格,并利用智能技术对学生进行“画像”,创造性地构建属于学生个体的教学情境。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各方面需要进行课程教学研究和开发,对教材知识以及教材外的知识进行重新组织,确定新的课程内容,形成新的课程体系。教师不能是教材的“搬运工”,而应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创造者。“每天的工作过程有成功、创造和发现的喜悦,教师的职业生涯才会成为重要的生命体验,才能感受到生命的欢乐和享受。”终身学习者人工智能时代,“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将得到更好的印证。教师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最主要渠道,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等多种途径获取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对于某一方面的知识学生有可能比教师了解得66MIRROR成长更多。为了维护教师的尊严,教师更要严格地要求自己。人工智能背景下,教师不能仅仅专精某一科目的知识,各门学科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语文与历史、政治之间的联系,数学与物理以及化学之间的联系,以及人文学科与自然学科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单单精于某一科的知识难以满足学科融合的需要,教师要从单科的专业型教师日益转型为全能型教师。各科之间的紧密联系需要教师掌握更加广泛的知识而不仅仅是某门学科的知识。鉴于此,教师应该扮演好终身学习者的角色,不但要通过阅读、专业培训等方式获取新的教育理念、观点和教育学知识,还要多多关注其他领域的动态,获得对其他领域的基本认识。对于学生心理的关注、价值观的培养是远远不够的。如今,人工智能可以代替教师完成某些繁重的教学任务,教师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学生本身的成长,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与学生建立更加和谐的互动关系。教师是学生灵魂的工程师,教育是人的事业。“教育在本质上是唤醒人的生命意识、启迪人的精神世界、建构人的生活方式、实现人的生命价值的活动。”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生命的关怀者,关注学生本身发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除了让学生成为“学生”之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成为他们自己。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教师重要,就在于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人工智能与教育的结合已经成为大势,教师要积极调整自身的角色定位,跟上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参考文献:生命的关怀者南京师范大学项贤明教授认为:“人类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但在人工智能时代,人类可以把记忆、计算甚至部分智慧工作交给机器。教育应该发挥人类所长,未来的教育可能是一种人性为主的教育,而教育的两大中心任务[1]是培养人的道德和创造性。”传统教师由于教学任务繁重,[1]项贤明.人工智能与未来教育的任务[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5):21-24.

-

人工智能时代下的新型教师角色

本文发布于:2023-12-07 16:13:2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193680723873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人工智能时代下的新型教师角色.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人工智能时代下的新型教师角色.pdf

标签:教师   学生   教育   知识   学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